第三卷 莘莘学子 第一百七十三章 奇迹阳陵 下

  刘启的墓室通体由数以万计的光滑方正的木头堆垒而成,这是柏木心,历经两千多年仍然不朽,这便是大名鼎鼎的黄肠题凑葬仪!

  所有的木头都有六十公分见方、能有两三米长,密密麻麻的堆垒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木质墓室。

  墓室内也有走道和回廊,以及分割出来的一个个房间,居中的最大一间房停放的就是皇帝的梓宫。

  坚固的黄肠题凑木质墓门已经被砸开,被随意丢弃在外室走道上,左右两边各有一条走道,两边是便房。

  走道上,一幅幅绘有蛟龙鸾凤的精美竹帘被扯落在地,里面一片凌乱,没有留下太多东西,一些陶罐、一些青铜食具滚落在地,一个个纹饰精美的漆木箱被砸开,原本在里面装放着大量的竹简和丝织品,此刻已经散落一地,它们大都已经腐朽发黑、有些已经碳化了。

  古代的盗墓贼只对金玉珠宝感兴趣,对于一些青铜或者陶制冥器大多嫌晦气,一般就地砸碎或者置之不理,这也导致了阳陵虽然经过多次盗扰,却仍然留下不少珍贵文物。

  对于考古工作者而言,竹简和帛书远比金银珠宝珍贵,古代的文化传续才是真正的宝藏。

  这些又是从帝陵中发现的,极有可能就是古代就已经消失的孤本,对于全面了解古代的社会形态、文化思想和历史疑团具有重大意义。

  念力继续延伸,很快透过黄肠题凑集中到了汉景帝的梓宫,这是一具巨大的青铜棺椁,它通体鎏金,在脑海中映出濛濛金光,上面画着各种云龙纹饰。

  棺椁上面刀斧砍痕明显,沉重的青铜棺椁被掀了开来,棺椁前的地面散落着一些玉片,还有十几具发黑的尸骨。

  “金缕玉衣!”

  这种玉片完全没有见过,打磨的非常光滑,它就像鱼鳞一般,玉质也不是常见的青玉,而是和田白玉制成,当然,这些白玉如今已经变成了黑乎乎的黑玉。

  每一块鱼鳞玉片的边缘都有四个小孔,慕容轩一看就知道,这是金缕玉衣,真正属于至高无上的皇帝所穿的金缕玉衣!

  西汉诸侯王的金缕玉衣出土不少,比如满山汉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夫妇金缕玉衣、徐州狮子山第三代楚王刘戊金缕玉衣、永城芒砀山梁王刘无伤金缕玉衣、定县中山孝王刘兴金缕玉衣等,但谁也不知道西汉皇帝的金缕玉衣是怎样的,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

  倒是西晋葛洪的《西京杂记》卷一中有过一番描述: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武帝匣上皆镂为龙鸾凤龟龙之象,世谓为蛟龙玉匣。

  巨大的青铜棺椁里面套着一具青铜棺木,青铜棺木又套着一具梓板棺木,三重棺木间的间隙很大,棺椁与青铜棺之间的间隙,有一些黑色和红色的固结物,显然是一些液体干涸后的痕迹。

  “红汞!水银!”

  慕容轩知道,古人最喜欢用红汞或者水银作为防腐和防盗的一种措施。

  而在较小一点的青铜棺表面更是精美绝伦,棺体乃是一体浇铸而成,不仅鎏金,还有各种漆绘,一些地方留下的痕迹显然是镶嵌了宝玉或者夜明珠一类的。

  梓棺七星板也被掀开,棺内赫然是一副颜色发黑、尚未完全散乱的金缕玉衣!

  一些发黑的玉片和一些黑色的珍珠和玉器混杂在一起,尚未完全破坏的金缕玉衣里有一具已经通体肌肤发黑的尸体,尸体呈现出奇特的金属质感,显然是在水银蒸气的长期熏染和地宫极阴微环境双重作用下,尸体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奇迹般保持了不腐。

  从堪舆角度来说,这是一处绝佳的养灵之地,阳陵的谐音“养灵”。

  这是一个身长约有一米七、面容略显清瘦的相貌颇为英俊的中年男子,他头戴通天冠,双眼紧闭,上唇两条胡须向上翘起,下巴上留着一缕长须,身穿黑色贴身短衣,显然,“玉匣”犹存,原本穿在身上的“珠襦”却已经消失不见。

  脑海中的影像令慕容轩全身都起了鸡皮疙瘩,眼前所“见”太过于惊人,他简直无法形容此刻的心情。

  不用说,这就是与他的父亲汉文帝刘恒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的西汉第四位、也可以说是第六位皇帝的刘启!

  刘启!

  他和他的父亲一起创造了一个让后世所乐道的治世,得到了后世的赞颂,可是,他的污点也同样被后世所铭记。

  他以诱骗的手段将自己的老师送上了刑台,可怜一代名臣晁错不仅自己被腰斩弃市,还被夷了三族。

  平定七国之乱的首功之臣、一代名将周亚夫的死,同样与他有莫大干系。

  慕容轩做梦都没有想到,汉景帝的尸体居然能够保存下来,这简直是一种神迹。

  两千多年过去,穿着金缕玉衣的刘启就静静躺在青铜棺里,手心握着两只猪形玉握,皇帝朝服整整齐齐放在一旁,但朝冠已经不见。

  他还注意到,汉景帝的大行冕服呈黑色,这种黑色和水银作用下的发黑并不一致,这表明,在汉武帝以前的西汉诸帝都是沿袭了秦代的水德服饰,直到太初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改制后才正式确立汉朝官方为土德,土德尚黄,后世的皇帝才算是黄袍加身。

  他看着梓棺里躺着的尸体发怔,这就是两千多年前的帝王,穿越了时空,历经了劫难,就这样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这感觉完全是与在阶梯金字塔和红金字塔发现左塞法老和斯尼夫鲁法老的木乃伊不一样,这是属于自己的历史,大汉朝的皇帝,是华国有史以来发现的第一位古代皇帝的真容。

  可以想象,当汉景帝的真容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将会带来怎样的震撼!

  墓室里的情形表明,在地面陵园建筑和陵邑遭受了赤眉军的大肆盗抢与破坏后,兵败失利导致的怨气使得赤眉军对西汉诸帝陵展开了报复,他们将地宫掘开,进行了洗劫和侮辱。

  不过,由于地宫内充斥着大量的水银,赤眉军在费尽心力掘开了地宫后,致命的毒气经久不散,还没有来得及把刘启的尸体从梓棺里拖出来就化作鸟兽散。

  后来的光武帝刘秀在攻取了长安后,立刻派人对破坏的皇陵地宫进行封闭掩埋,对于陵墓建筑也做了一些恢复。

  自刘秀后的东汉前期和中期,继位的皇帝们一直对这些帝陵做一些修复工作,直到东汉末年,董卓又派人对再次帝陵进行了侵扰。

  从痕迹上判断,董卓对汉陵的侵扰比较有限,可能主要还是对东汉初年以来陆续恢复的地面建筑进行了最后的扫荡,这也佐证了慕容轩之前的猜测:董卓并没有对诸帝陵进行大规模公开挖掘破坏。

  唐朝末年的黄巢溃军也只是在封土堆上乱挖了一通作为发泄,这阳陵的地宫根本没有进入,从地宫内并没有留下唐代盗墓贼的痕迹就可以证明。

  或许黄巢残部认为,在经过赤眉军、董卓、以及西晋末年的盗掘活动,地下根本不会留下什么宝贝。

  事实上,唐帝陵和功臣显贵们的墓葬更值得他们去,而且他们确实也这样做了:黄巢率大军大肆掠夺了陵前建筑、疯狂地对一些帝陵进行破坏后,又将地面建筑付之一炬。

  慕容轩收回了念力,沉思良久。

  远处一座座高大的封土堆,历经劫难后,它们还会带给自己什么样的惊喜?

  这是全球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新型现代考古发掘活动,甫一公布即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先进的人机合一挖掘设备、智能机器人、地质断层集成系统、遥感地质卫星、局部天气干预系统等等,为了确保整个阳陵地宫的万无一失,经过无数次的模拟发掘演练和多次实际操作论证,证明了面对类似的大型墓葬拥有十足的把握。

  整个阳陵的发掘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是一个奇怪的考古工地,巨大的地面临时工作棚内,一个个工作小组成员身穿统一的工作服端坐在一排排现代化设备前,所有的小组只盯着各自所属区域面前的全息专业图像进行监控和指挥工作,任何一个细微的发现都不会被遗漏,清扫、拍照、摄像、保护、起出文物一气呵成。

  大厅的正中是一个巨大的实时全息沙盘实景投影,巨大的全息沙盘被网格化,整个地宫被分割成诸多单元,一个个红点代表着实施进度,点开后就能看到现场情况。

  各方信息都汇聚于此,专家委员会可以实时监控各方的发掘情况。

  很难想象,这会是一个考古工地,一个个队员的手上拿着的不是镐头和铁铲,也不是小铲子和小刷子,而是一个个遥控操作杆和按键,这里整洁有序,简直是一个航空发射指挥中心。

  有如此先进的科技和配合默契的团队,考古发掘进行得非常顺利,推进速度非常快,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推进到了墓室外室位置。

  若是按照以往的常规考古活动,这样一座大型墓葬,至少得三五年的时间,但如今以这种方式开展起来,就算最精细的墓室发掘清理工作也不会超过两个月,这样的进展令世界各地的考古工作者惊叹不已。

  也难怪,私人机构资助的考古行为与国家主持的考古发掘工作完全不在一个层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