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莘莘学子 第一百七十二章 奇迹阳陵 上

  对于考古工作者而言,对于水下考古和那种拥有封土堆的古代墓葬相对而言是比较棘手的,特别是封土堆下的墓葬,比如西汉诸帝陵,由于完全是采取夯土法堆成的封土堆,如果要发掘,按照以前的方法只能采取大揭顶的方式进行,但这样一来,完全破坏了古代墓葬的原有风貌,历经千年的封土堆也是整体文物构成的一部分。

  这跟金字塔考古一样,你可以怀疑里面有密室,但你不能将石头都扒了。

  直到近二十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针对拥有封土堆的古代墓葬发展出了新的考古发掘方式,而且经过大量的案例论证,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这也是从金字塔得到的灵感。

  具体方法是从地底以先进的断层扫描技术根据勘探图纸采用轻盾构掘进方式缓步推进,边推进边加固保护,再根据黄肠题凑本身具有的墓室承重结构建造一座地下金字塔作为整个封土堆的承重建筑将整个地宫保护起来。

  这一切都在真空环境下进行,由机器人完成发掘工作。

  按照设想,整个考古发掘工作完成后,阳陵地宫内的文物将恢复原位,甚至考虑将整个地宫都置于真空状态来实现永久保护。

  时隔近两个世纪,终于再次对古代帝陵进行考古发掘了,目标是汉景帝刘启阳陵。

  慕容轩得知是正式发掘阳陵时,心里非常震惊和激动,这是国家考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可以想象,一旦成功发掘,后续必然是汉高帝刘邦长陵和汉武帝刘彻茂陵这样的重量级帝陵,最终目标直指秦始皇陵,这些,很有可能会在自己这一代人身上实现。

  两百年来,对于发掘秦始皇陵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但国家一直没有同意,考虑的就是封土堆和文物出土保护的问题。

  如今已经有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再有几个论证案例就有足够的说服力了,发掘阳陵,也是为了更好积累经验。

  汉景帝阳陵,位于现今的咸阳区正阳镇张家湾的咸阳原上,它是五陵原上九座西汉帝陵最东边的一座,它自公元前153年开始营造,一直到公园前126年才由他的儿子汉武帝刘彻竣工,修建时间达28年。

  西汉帝陵的营造不仅仅是帝陵本身,还仿照长安营造陵邑,整个阳陵陵区包括陵邑在内,面积达到了惊人的20平方公里,完全是一座城市的规模。

  考古发现也证明,阳陵邑是西汉的一座大城,人口超过十万。

  在西汉,营造陵邑是巩固皇权的一种手段,当朝的高官显贵、豪强巨商都要迁入以便控制,主要是便于控制这些豪门大族,也为继任的皇帝尽可能的消除一些潜在的威胁。

  西汉的陵邑制度也是沿袭秦代的陵邑制度而来,从汉高帝刘邦长陵开始,随后的惠帝安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宣帝杜陵皆按制营造了陵邑,到了汉元帝刘奭在位期间,因为大规模迁徙人口造成的社会矛盾以及所起到的效果已经不太明显,正式终止了陵邑制度。

  汉阳陵规模宏大,它高约30米,封土底部边长达160米。

  可惜,在古代,旧朝去、新朝兴,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伴随着血与火。

  乱世中,一座座高耸的帝陵就是一个个巨大的宝库,勾动着人心的贪婪。以西汉诸帝陵为例,史书上确切记载的大规模盗掘就有西汉末年的赤眉军、东汉末年的董卓大军、西晋末年大规模民盗、唐朝末年的黄巢乱军。

  经过那么多次的盗掘,对于这些帝陵而言,一般说来地下很难有什么惊世发现。

  现存于省博物馆内的皇后之玺就是吕后专用印玺,足以能说明西汉诸帝陵地宫内的情况了。

  不过,对于慕容轩而言,他还是有一丝幻想。

  史书上对于汉武帝茂陵被盗的记载显然是有所夸张的,就算茂陵地宫再大,也不至于“数十日不能减半”,他更相信是针对整个茂陵邑的破坏。

  西汉早中期的帝王都纷纷在自己的陵墓周围兴建了陵邑,汉律亦规定全国拥有一定身家的富豪均要迁徙充实到陵邑。

  以茂陵邑为例,汉武帝下葬仅仅十四年之后,汉宣帝本始元年、也就是公元前73年,茂陵邑成为茂陵县,迁入的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近三十万人之多,就当时的城市发展水平而言,这完全已经是一个大城的规模了。

  一个三十万人规模的县城,几乎全部是由各地富豪组成,城市规模自然不小,完全可以想象,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若论繁华程度,茂陵邑恐怕和长安是有得一拼的。

  西汉末年的赤眉大军进军长安,五陵塬随即遭受到了疯狂的劫掠,繁华富庶的茂陵县自然也难逃厄运。

  因此,对于赤眉军而言,地面上的财富和粮食唾手可得,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掘墓,显然不智,最多也只是泄愤而已。

  至于董卓,他倒有可能对茂陵包括茂陵一带的陪葬墓进行过一番破坏,当然,是否真的会出动数万人干这事?或许是反对董卓的人夸大而已。

  董卓把持朝政,毕竟没有取汉代之,名义上他还是汉庭大臣,大规模公开进行官盗,绝对会让他处于非常不利的舆论当中,只要董卓的脑子没有坏掉,断然不会给天下人授以把柄,他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董卓盗墓的事或许存在,却不可能大张旗鼓地干。

  若按照史书记载,真要是有几万人去搬运地宫内的宝物,茂陵的规模就算再大,地宫里恐怕连木头也不会剩下一块。

  一百多年来,阳陵的考古工作一直都在进行,陵区内,大大小小的丛葬坑星罗棋布,81座外藏坑已经全部发掘清理完毕,原汉阳陵博物馆也已经扩建了数倍,建起了目前最为庞大的地下考古博物馆展示厅,所有的文物都原地保护陈列,规模庞大的武士俑、宫人俑、乐俑、还有猪、牛、羊等牲畜的陶俑整齐排列在外藏陪葬坑道里,只剩下核心地宫部分一直未动。

  汉阳陵,慕容轩正站在封土堆顶部。

  他的念力辐散开来,陵周地面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异常,但在念力下,大大小小的盗洞密密麻麻,触目惊心,有古代的、也有近代的。

  还有就是上百万个深浅不一的探洞,一看就知道是上个世纪中叶以前,考古工作者在进行人工钻探时以洛阳铲打出来的探洞。

  这些大大小小的盗洞也好、探洞也好,看起来没有什么,但终究还是会给地下文物造成一定影响,别的不说,就是雨水也更容易透过土层渗透进去。

  念力自脚下向地下深处蔓延,一层层夯土层清晰地浮现在了脑海中,特别是在墓道入口位置的夯土层,有一个大豁口,土质显得比较松软,不用说,是古代大规模盗掘活动留下的痕迹。

  夯土层非常致密,念力消耗非常大,不像在埃及的沙漠地区,沙土之间充满缝隙,念力可以轻易钻透,哪怕是金字塔,里面也有着通道和缝隙,念力渗透远比这种夯土层容易得多。

  地宫入口并不是真正的入口,从通道走向来看,一条条通道根本不是通向地宫核心的,这是为了迷惑盗墓贼专门设置的杀局。

  许多通道下面设置了许多陷阱,每一条的通道里面都遍布大量的人类骨骸。

  从骨骸旁边残存的一些已经碳化了的古代士兵所穿皮甲痕迹来看,典型的西汉末期的制式,这应该是死于陷阱中的赤眉军士兵残骸。

  这些通道有的堆积着许多尖锐的石块、有的散落着锈蚀了的箭矢、还有通道遍布深达数丈的坑井,底部竖着一排排的满是锈迹的利刃,零散着一些枯骨和甲胄残痕。

  汉景帝刘启的地宫规模巨大无比,它修建于西汉最为富庶的时期。

  地宫周围集中了古代反盗措施中几乎所有的手段:积石、弓弩、强酸碱、陷阱等等。

  可以想象,当初赤眉军掘开帝陵深入到地宫里面,在寻找真正的地宫入口而被反盗措施折损了很多人。

  这也充分证明,汉景帝阳陵确实被盗,但不是以大揭顶的方式进行,念力探查结果与微型机械探查结果是一致的。

  微型机器人确实为陵墓的勘探带来非常大的好处,但也不是万能。

  古代帝王的陵寝选址非常讲究,所谓的龙穴确实是一处极特别的地方,它的磁场与能量分布非常特殊,微型机器人进入到里面,越是靠近地宫就越是干扰大,甚至失灵。

  就算是自己的念力也一样,越是接近地宫,越是被莫名的波动干扰。

  古代堪舆大师们的智慧确实非同小可,能保江山万代是鬼话,如果不被盗扰的情形下,对遗体的保护还是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的。

  地下三十米深处,有高达十五米的夯土墙,将亚字形寝宫护持在内。

  整个墓室分外室、墓道、外回廊,最外层原来以大量的白膏泥封住,里面则是厚厚的积炭层,然后才是核心的木质墓室部分。

  通往墓室入口的夯土墙已经被破坏,外室也被扒开一个大豁口子,一些碎木块凌乱其中。

  墓道以及外回廊被古代盗掘活动清理得比较干净,地面散落着许多碳化了的竹简和破碎了的玉饰,一些造型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已经破碎锈蚀,墓道两旁陈列的巨大人形青铜长明宫灯已经碎裂倒伏在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