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 “中国心”的引领(二)

  第二节 大陆流行歌曲

  就在港台歌坛热闹非凡的时候,大陆的一些通俗歌曲也迅速兴起,深受大众的喜爱,并被广为传唱。不可否认,一很多内地歌星首先是靠模仿,或者翻唱港台歌星的歌曲而成名,但是,国内一些词曲作家也顺势而为,及时推出许多能够结合当时的生活和工作特点的歌曲,从演唱方式、演唱技巧、与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传播渠道,乃至从演员的衣着打扮等方面入手,对流行歌曲的推广功不可没。

  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是中央电视台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的第二年。如果说83年的第一届春晚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节目还显粗糙、单调的话,那么,可以说,从第二届开始,春晚的策划、举办理念、风格与基调、节目的安排选定等方面已日趋成熟。此后二十多年,春晚成了全中国人民除夕之夜的文化大餐,与改革开放后日益丰盛的年夜饭相得益彰,成了很多中国人心底最美好的记忆。

  春晚的举办,对喜欢流行歌曲的人来说,福莫大焉!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至少在1995年以前,大部分能上春晚的歌曲,当然,除了应景之作外,几乎都能迅速火起来。一来呢,观看者甚众,还有哪个传播渠道能够比几亿人同时看现场转播更牛?二来嘛,既然能上春晚,仿佛得到了官方的某种认可,唱这些歌自然不会遭受无妄之灾,这一点,现在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在八十年代初,政治立场是很重要的。95年以后,观众的口味刁了,每年的春晚都总有人吐槽,很多人都是边看边骂、边骂边看,看晚会、骂人两不误,成了中国文艺界的一大特色,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众口难调。

  春晚历史上最牛的歌曲,莫过于李谷一的《难忘今宵》,从第二届春晚开始,二十多年来一直作为春晚的压轴歌曲。头两届春晚,除了令张明敏红透大江南北外,也令一些歌手迅速成名,驰骋歌坛很多年。比如说朱明瑛、郑绪岚、奚秀兰、董文华、沈小岑等。

  84年最流行的通俗歌曲,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蒋大为的《祝酒歌》、朱明瑛的《莫愁啊莫愁》、郑绪岚的《大海啊故乡》、《化蝶》、程琳的《妈妈的吻》、《酒干倘卖无》、《故乡情》、《清晨》、张行的《迟到》、《爱的星座》、朱逢博的《那就是我》、成方圆的《游子吟》、《童年》、沈小岑的《请到天涯海角来》、关牧村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请到青年突击队里来》,以及记不清是谁首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幸福在哪里》、《党啊,亲爱的妈妈》、《妈妈教我一支歌》、《金梭和银梭》、《青年友谊圆舞曲》等等。这一年,可以说是内地流行歌曲百花齐绽放的一年。

  蒋大为激情澎湃的《祝酒歌》,生动地反映了文革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民重新高涨的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决心和喜悦之情,此外,《在希望的田野上》、《请到青年突击队里来》和《金梭和银梭》也充满着劳动最光荣、用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未来最光荣的美好情怀,这四首歌,可以算是当年的励志歌曲,几乎家喻户晓,直到现在还经常听得到。

  朱明瑛尤其擅长演绎充满拉丁美洲风情的外国民歌,没想到唱起通俗歌曲来也如此了得,一首《莫愁啊莫愁》,以一名大姐,或者说智者的豁达与开朗,奉劝广大朋友们遇事不要忧愁,“自古人生多风浪,何须愁白少年头?”至理名言啊!是啊,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何不常想想如意的那十之一二,快快乐乐度过一生?

  郑绪岚是我直到现在都非常喜欢的歌手,初次听到她的歌声,确实有如闻天籁之感。她和牟玄甫共同演绎的《化蝶》取自陈刚、何占豪创作的著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后来连吴奇隆都唱过,只是重新填的词。当年的《化蝶》的歌词是这样的:

  “(女):碧草青青花盛开,

  彩蝶双双久徘徊。

  千古传颂深深爱,

  山伯永恋祝英台。

  (男):同窗共读整三载,

  促膝并肩两无猜。

  十八相送情切切,

  谁知一别在楼台。

  (合):楼台一别恨如海,

  泪染双翅身化彩蝶。

  翩翩花丛来。

  历尽磨难真情在,

  天长地久不分开。”

  看似简单的歌词,却堪称当年最绝美、最深情而又最凄清的经典之作,将《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民间故事演绎得荡气回肠,两名演唱者往台上一站,男的颀长帅气,女的深情款款,俨然便是现代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令闻者无不耸然动容,这一首歌能引起人们发自内心的共鸣,能迅速流行起来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84年,成方圆的吉他弹唱也令人耳目一新,由她演唱的《游子吟》让人柔肠百结、心酸不已,而《童年》却又轻快活泼。后来,她还演绎了许多外国民歌和外国电影插曲,比如《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等,非常出色,我很喜欢听,喜欢外国歌曲的朋友不妨上网下载,保准令你惊喜连连。走红后不久,她就嫁给了著名的主持人王刚,其实王刚当年在年轻人心目中,知名度还没有成方圆高,喜欢听收音机的中老年朋友却几乎都喜欢他,因为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长篇连播《夜幕下的哈尔滨》一样是他们心目中的经典,我看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过他这件事,题目就叫《夜幕下的说书人》。年纪轻点的认识王刚可能大多始于九十年代的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的热播,他扮演的和珅实在太出彩了,后来,他参加主持晚会的次数多了,名气才渐渐大起来。可惜成方圆和王刚后来还是分道扬镳了。最近几年,不时可以在晚会上看见成方圆的身影,岁月和婚姻失意似乎没有在她身上留下多少印记,真是奇迹,要知道,连我这等听着她的歌长大的人,顾影自怜,已是一脸沧桑了,可她还是那么年轻,你想不佩服都不行。

  沈小岑的那首《请到天涯海角来》,令海南岛名扬天下,“天涯海角”成了海南岛的别称,许多人对海南岛的最初印象,一是来自于电影《红色娘子军》,其次就是源于这首歌,现在的海南成了旅游大省。我想,海南至少应该给她记一大功。可惜我还没去过海南岛,至今仍引以为憾。前几天,我女儿问我知不知道沈小岑,我说知道,然后唱《请到天涯海角来》、《自行车之恋》、《爱在深秋》给她听,女儿摇摇头,说你一定是记错了。我问她听过沈小岑什么歌,她说是《黑猫警长》主题歌,我这才记起来,沈小岑确实很擅长唱童声,她唱的童声,或者给译制片中的小男孩配音,有一种很特别的韵味。沈小岑还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引领外国歌曲在大陆的流行潮流的歌手之一,有一次我看见她在晚会上演唱德国电影《英俊少年》的插曲《两颗小星星》和《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简直酷毙了!她在内地唱红的外国歌曲还有很多,比如《老黑奴》、《友谊地久天长》、《美丽梦神》等,经常一段英语,再来一段国语版本,令听众如痴如醉。

  程琳原本是一名二胡独奏演员,二胡拉得特棒,人长得挺漂亮,歌也唱得好。我觉得,她早年一开始应该算是靠模仿邓丽君走上歌坛的,后来及时转型,成了歌坛常青树,直到现在还不时能在舞台上看见她的身影。84年,她演唱的歌最流行的主要有《妈妈的吻》、《酒干倘卖无》、《故乡情》、《清晨》、《风雨兼程》等这几首。《妈妈的吻》这首歌旋律优美、感情充沛,是青年歌曲,可现在好多儿童歌曲光碟上都收录。我女儿读幼儿园小班时老师也教过,可我禁止她唱。你想,虽然儿歌缺乏创新是全社会的通病,但那句“我那亲爱的妈妈已白发鬓鬓”,总令我心有戚戚——女儿上幼儿园时,我老婆才二十多岁,离白发鬓鬓,远着呢!

  当年最一言难尽的歌手,非张行莫属。他的歌不多,我知道的流行歌曲就《迟到》和《爱的星座》两首。《迟到》这首歌曲旋律简洁,歌词很有趣:“你到我身边,带着微笑,带来了我的烦恼。我的心中,早已有个她,哦,她比你先到。直到有一天,你心中有个她,你会明白我的感觉。爱要执着,不能分享,哦,对你说声抱歉!她,温柔又可爱,她,美丽又大方。”这首由台湾著名音乐人陈彼得创作的歌曲当年在大陆曾引起巨大的轰动,流行了很多年,现在还有人在唱。不过我最早听到的好像是一名叫曾咏贤的女歌手唱的,我见过她的图片,长发飘飘、长相清纯而甜美,可惜我对她的情况至今仍一无所知。我也见过张行的照片,面容清瘦、长发微曲,透过淡黄色的蛤蟆镜片,眼神里有一种令人心颤的不羁和一丝颓废。不知为什么,作为一名初中生,我嘴里不敢说,当年心底却爱极了他这个造型,太酷了!也许,这种透露出来的叛逆、颓废,正好是那些年懵懵懂懂地迈向青春的男孩子们想拼命压制、却往往不经意间侵入肺腑的令人时而惶惑、时而向往的最隐秘的特质吧!可惜,时隔非久,我再次看到他的照片,是从《民主与法治》杂志上,头发拉直了,也剪短了,眼镜没了,面容干净整洁,皮鞋几乎能照出人影,可手腕上那双锃亮的手铐深深地刺痛了我的眼。当年在他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很多人都知道,无须赘述。此后,好多年没有他的任何消息,我以为他肯定垮了,没想到进入新世纪后,他又重新走上歌坛,我看见他多次出现在央视《同一首歌》的舞台上。此时的张行已人到中年,前额微秃,曾经张扬的神态变得稳重而内敛,令我恍如隔世。他在舞台上演唱陈彼得的《一条路》,演绎东方快车的《就让世界多一颗心》,还有《同一首歌》,遗憾的是声音依然很好,可蕴藏在这些流行经典里的飞扬的激情、执着和奋斗的快感与豪情等精髓,似乎也被磨去棱角,充满了平庸与迎合的意味,令我很久都没有了重温这几首经典的勇气与兴致,呜呼!

  《那就是我》这首歌,直到今天仍是我的最爱。这首歌词,分别用了 “水磨”和“浪花”、 “牛车”和“竹笛”、 “海螺”和“风帆”、“倒影”和“山歌”等四组意象,从时间、空间一致的角度,渲染或重复“小河”、“炊烟”、“渔火”、“明月”等四个主题意象,不仅使歌词的每个段落都波澜起伏,而且使得思乡主题变得变得极为大气、异常丰满。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带着每一个人独特的生活密码,或者说有别于他人的印记,总令人魂牵梦萦。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大踏步前进,乡愁,似乎又成了广大中国人所特有的最深层的东西,或许中国人的身心永远都在路上,能够令人们停住奔忙的脚步细细咀嚼一番的,就只有乡愁了。这首歌之所以感动了很多人,正是再现大家对于故乡的最美好的记忆和体验。除了朱逢博外,好多歌星都演唱过,比如李谷一、戴玉强等。最令我意外的是,我的妻子居然也对这首歌最痴迷,不同的是,我喜欢朱逢博的,她则爱死了廖昌永的版本。

评论
  • 写得很棒,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欢迎回访我的《她叫青春》,支持点赞。


    彝人部落 作者

    回复 @深海鱼: 谢谢支持,已回访+好评,继续加油


  • 很棒的作品,好评,有时间请回访我的两部作品


    彝人部落 作者

    回复 @妖果果: 已回访并好评,让我们一起加油!


  •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彝人部落 作者

    回复 @易先生: 已回访+好评,继续努力,期待中


  • 好作品,好文笔!


  • 迁客骚人,笔尖泼墨,必成大作,文笔很好,挺你,希望你走的更远,已为你点赞,期待更新,会一直关注,也希望你能回访《抽象战争》


  • 已回访~互相支持


    彝人部落 作者

    回复 @夏有乔木·陌: 相互支持


  • 已回访。文学让我们相识,希望能在文学路上找得更远。


    彝人部落 作者

    回复 @刘冰倩: 多谢啦✌


  • 已回访!


    彝人部落 作者

    回复 @冷柜人: 谢谢支持


  • 谢拜访!佳作己点赞!共勉!


    彝人部落 作者

    回复 @山溪: 多谢,让我们一起加油👊


  • 非常喜欢你的文字,桃锦携大学生青春小说《南征》来访,望回访好评~


    彝人部落 作者

    回复 @桃锦: 已回访并提了自己的想法+好评,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