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及以前 唤醒蒙昧的天籁
标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我们荡起双桨》
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家乡离县城40多公里,风光秀丽却非常闭塞,直到1981才通公路、通电。1983年以前,我跟家乡的大多数小伙伴一样,在小山村度过了繁忙却令人回味无穷的童年。
第一节 革命歌曲
仔细回想起来,我们最早听到的歌曲不是儿歌,而是后来被称为“红歌”的革命歌曲。这种现象,在80后、90后看来,简直匪夷所思,但四十岁左右的朋友们可能会深有同感。原因很简单,70年代初, “文革”还未结束,虽然大鸣大放、演样板戏、跳忠字舞等情况少了,但全国人民唱“红歌”的热情依旧高涨,就连我母亲哄我睡觉都是哼唱《大海航行靠舵手》。村里建了个小水电站,生产队还设立了有线广播,直接连通各家各户,每天中午、晚上各播一次,主要是宣布社员出工安排。宣布之前,总要放七八分钟广播,目的是提醒大家注意听。播放时间不知道老队长是不是精心选择过,反正这几分钟节目中唱歌的时候占大多数,其次才是新闻,但我以人格担保,绝对不会插播广告——开玩笑的!
从记事起到上学之前,我通过有线广播学会了好多歌曲,除了《大海航行靠舵手》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社会主义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东方红》、以及大批赞美伟大领袖的歌曲等,大多都是大合唱或者军乐队演奏,自然威武雄壮、气吞山河。此外,通过比我大六岁上小学的姐姐,我还学会了《我爱北京天安门》等歌曲,我曾经跟我姐到学校玩,看她们穿得花花绿绿的排练舞蹈《南泥湾》,觉得非常有趣。这些歌曲,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最流行的歌曲。
由于年纪小,我们不识字,不知道歌词,唱歌时往往自由发挥,胡编乱造,为此,不知挨了父母多少训斥。跟我同岁的平子甚至挨了他父亲重重一耳光,小脸蛋肿了好几天,就因为他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句时,把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唱成“革命军人个个要老婆”。由于长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家长们都成了惊弓之鸟,担心孩子祸从口出,犯原则性错误,这样的教训在当时并不鲜见。我甚至听大人悄悄议论,说在邻近的公社,一名老实巴交的农民买小猪时随口说了句祝他家新买的小猪“永远健康”,由于当时全国人民都在祝林副主席(林彪)“永远健康”,为此,这名农民被多次批斗、游街,最后疯了。我们会唱歌时林彪早摔死在温都尔汗了,但大人们尚心有余悸,唯恐引来无妄之灾,只好禁止我们乱唱乱说,为我们提供最基本的保护。
那时候,村里几乎每家都有三四个孩子,父母在生产队干活,实在是分身乏术,对孩子只能无为而治、放牧式管理。所以,上学以前,我们每天都忙于捉雀掏鸟、逮鱼摸虾,或者满山遍野乱跑,想方设法找乐子。作为男孩子,我们最喜欢的是打仗游戏,百玩不厌。我们常常挥舞着木刀木枪,学着电影上潘冬子、李向阳一样行军、打仗,或者玩抓特务。冲杀时高喊口号,行军时则放声歌唱,唱得最多的是《国歌》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主要是这两首歌令人振奋,旋律却简单易学。当然,我们当时唱的国歌歌词跟现在不同,当时的歌词是:“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的斗争。前进!前进!前进!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前进!前进!进!”我记得好像一直到1982年底才又恢复为《义勇军进行曲》。
中国的国歌,令广大国人热血沸腾,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但据说很多外国人认为攻击性太强,听起来有一种杀气腾腾的感觉,令人不寒而栗。我想,主要原因还是他们对中华民族所遭受的苦难、欺凌,以及国人多年来不屈的抗争不尽理解。不过,也有一些外国人非常喜欢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几十年前,美国的歌手罗伯逊就曾将它收入专辑在全世界发行,还有,卡斯特罗、切•格瓦拉等名人也曾唱着这首歌,发起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上小学伊始,我们就开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著名作家苏童老师戏称为“杀人教育”),接触到的革命歌曲更多了,有些是老师教的,有的是我们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学会的,比如《学习雷锋好榜样》、《唱支山歌给党听》、《解放区的天》、《我们的领袖毛泽东》、《游击队歌》、《红星照我去战斗》、《边区十唱》、《共产党来了苦变甜》、《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歌唱祖国》、《英雄赞歌》,还有《保卫黄河》等。
说起《保卫黄河》,我去年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说光未然作的词,一开始本来是“风在吼,驴在叫,黄河在咆哮。”因为作者路过壶口瀑布,被黄河的气势所震撼的同时,只见黄河边人喊驴嘶,一片繁忙,大批老百姓赶着毛驴往前线运送物资,于是他以极端写实的风格写下这首词。后来,著名作家管桦(《听妈妈讲过去的事》的作者)等看到这首词后,大为赞赏,就是觉得这句“驴在叫”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建议修改一下,但光未然一开始并未采纳——因为当时现场根本看不到一匹马,所有的马都上前线去了。管桦等人坚持认为这句“驴在叫”显得底气不足,也不甚雅观,建议改为“马在叫”。光未然终于同意了,改动一个字后,中国人民对侵略者愤怒,以及抗战的决心和勇气跃然纸上,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这首歌中的“红米饭、南瓜汤”成了战争年代艰难困苦的传神写照,现在也还是不时被引用。也是前两年,我在网站上看过一副调侃的对联,上联是:“想当年,红米饭南瓜汤,老婆一个,孩子一班!”下联是:“看如今,白米饭王八汤,孩子一个,老婆一班。”横批是“与时俱进”,至于这副带有黑色幽默的对联的所指及寓意,大家不难理解。
这些革命歌曲,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引领着人民前赴后继,去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民主,新中国成立后,乃至改革开放以后,还在代代相传,直到今天,各单位或团体组织歌咏比赛,往往还是以唱革命歌曲为主。
写得很棒,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欢迎回访我的《她叫青春》,支持点赞。
回复 @深海鱼: 谢谢支持,已回访+好评,继续加油
很棒的作品,好评,有时间请回访我的两部作品
回复 @妖果果: 已回访并好评,让我们一起加油!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回复 @易先生: 已回访+好评,继续努力,期待中
好作品,好文笔!
迁客骚人,笔尖泼墨,必成大作,文笔很好,挺你,希望你走的更远,已为你点赞,期待更新,会一直关注,也希望你能回访《抽象战争》
已回访~互相支持
回复 @夏有乔木·陌: 相互支持
已回访。文学让我们相识,希望能在文学路上找得更远。
回复 @刘冰倩: 多谢啦✌
已回访!
回复 @冷柜人: 谢谢支持
谢拜访!佳作己点赞!共勉!
回复 @山溪: 多谢,让我们一起加油👊
非常喜欢你的文字,桃锦携大学生青春小说《南征》来访,望回访好评~
回复 @桃锦: 已回访并提了自己的想法+好评,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