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谢道韫的《泰山吟》

  谢道韫,字令姜,生卒年不详,东晋女诗人,出生名门,宰相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谢道韫才学过人,聪慧勇敢,品味高雅,《晋书》本传记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

  【原文阅读】

  《泰山吟》

  谢道韫

  

  峨峨①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②以玄③。

  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④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词语注释】

  ①峨:高,巍峨。亦作“峩”,指山势高峻。引申为卓然特立。②幽:指沉静而安详。③玄:深奥不容易理解的。④逝:古同“誓”,表决心之词。

  【博古通今】

  谢道韫这首五言古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可触可感,读后令人须眉之气顿生,巍巍东岳屹立眼前,敬仰之情自然脱出。

  诗文第一句,“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首先让读者看到眼前的雄伟东岳,始终直接言说泰山的雄伟大气,高耸入云,直冲云霄,无形中赞美了自然神斧之功。而“寂寞幽以玄”,表面看似乎言讲泰山的寂寞,实则呈现一种泰山的玄奥之美。

  诗文第二句,“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抒发了作者的感叹,这泰山既不是人工之作,却是自然天成,从第一句仅仅是表象的描绘,转变到作者内心的深一层的赞美之情。

  诗文第三句,“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作者由物及人,由泰山想到了自己的身世。当时,谢道韫因故流落,见景伤情,感慨万物造化之精妙,伤感自己迁谪流转之苦楚。

  诗文第四句,“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作者收敛悲情,在高山仰止之间,更愿意身居大山之间,感受宇宙山川的造化,得以在余生安享天年,真正地把自己的生命和自然的美景融为一体。

  这首五言诗,虽然是女子所做,却不见悲春伤怀之语,反而是处处不乏男儿气概,充满阳刚之美。正是这种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度,让谢道韫的诗文特色鲜明,与众不同。

  【国学常识】

  诗——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正统。其缘起在于音乐舞蹈,所以有“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页。”(《国语》)之说法。诗是一种有韵律的文体,富有节奏,并且根据诗的字数、句式等来区分为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以及杂言诗。先秦时期,诗以四言诗为主。两汉至魏晋时期,诗以五言诗和七言诗为主。南朝时期,随着四声的发现,诗歌形式多样,逐渐发展成为近体诗,走向盛唐时期的顶峰时代。

  【拓展阅读】

  同学们,还记得儿时所诵读的《三字经》吗?其中一句“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中提到了谢道韫。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云:“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其中“咏絮才”用的也是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故事。我们来读一读当年谢道韫咏絮的原文吧!

  谢道韫咏絮

  晋名将谢安,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辈②讲论文义。饿而雪骤③,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④。”兄女道韫曰:“未若柳絮因⑤风起。”公大笑乐。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 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注释:①内集:将家中子女集合起来。②辈:们。③骤:急。④拟:大约可比拟。⑤因:乘。

  【实践活动】

  同学们,西汉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对泰山的钦敬之情是众所周知的。他在给好友任安的《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把泰山融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见,在司马迁的心目中,泰山是一个庄重、威严、雄伟可亲的象征。后来,人们使用"泰山""鸿毛"这两种轻重反差极大的物体来比喻轻重悬殊的两种事情。现在,你能找到多少种类似于“泰山”或“鸿毛”的两类事情予以比较吗?

评论
  •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 加油吧,好棒的作品。加油上传,我是的你的责编唐糖。


    法大香子 作者

    回复 @翼书网编辑部: 好的,我继续努力,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学习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