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免费) 人文压缩包之 道家人文底盘原理论

  第十三章 人文压缩包之 道家人文底盘原理论

  【文学版说明】:

  思维轨迹学面对一切对象,当然包括文学。如同《论语》,《道德经》正是一部典型的文学作品。

  华夏古典文明体现为一种综合性思维的结体。综合性思维形式的终极载体表达形式,只能是文学,肯定不是哲学。

  华夏古典文明是一种过度早熟的文明形式,阻碍了自身的充分细化发展,也阻碍了后世今人对其早期经典的识别,却代表了人类思维有效性的最高形式。

  现代性哲理表达必将呈现理性的综合思维结果。由此必定融入了思维的有效性。定位于思维的有效性,这就将精神的心理的现象区分开来了,虽然无法绝对分开。

  既然定位在思维的有效性,那就必须具有有效性的目标宏观标准,必须具有所涉及范围知识体系的有效性。由此,文学的本质,也就不可避免地深入到思维轨迹学的深度,据此才能有实质性的把握。它的终极意义,就是把你带入曹雪芹、托尔斯泰的精神领域,至少,能引领你行走在正确轨道上,小有成就,将成为大概率事件了。

  当然,我们不能误会思维的有效性,认为它就是哲学的高度确定性。它是以文学的各个不同载体形式为标准的。哲学只是思维高度确定性的人文提纯方式,只是一种精神现象的内在有效思维标准,并非常态沟通表达形式,因而更多的表现为哲学历史的发展过程陈述。通俗地说,一个只会哲学语言的人,无法在社会生存。能将哲理融入常态生活的文学表达形式才是高手。能将哲理融入法律体系的创立和实施,才是哲学的重要人文功能目标之一,那是因为规则的创立,一定是高度确定性的人文产物。

  与哲学高度确定性不同,其他文学作品的确定性表现形式稍有差异。结果自然是差之毫厘失之万里。这就是只有大文学家能领悟的东西。小说等文学形式被沦为专业宣传工具,违逆确定性思维方式的灵魂塑造,也是文学功能差异性被极度扭曲的标志之一。

  萨特的存在主义,用哲学语言,高度凝练,文义出彩,几句话,一篇小文,就可以说清楚了。但用纯粹文学语言表达,那就是一个主体,周围环境,主体心境,动作,动作反馈,故事设定,故事铺垫,冲突,主人翁命运等的故事叠加。

  那是一个庞大的精神要素架构,但用以承载思维语言,却通俗易懂;又因表达形式活泼,呈现趣味性强。其中心思想,往往表现为主人翁的一句点睛之笔。恰如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毁灭,是个问题。”

  如此一番比较,你就不难理解,三元结构论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字儿个个都认识,就是不能理解意思。怎么办呢?多看几遍才是不二法门。就像你小时候背九九表,认为那是遭罪。现在只有跟文盲比较,你占有优势了,这才发现,确实应当感谢数学老师。

  我的基因信息版别的四十二章经文翻译,不过作为载体,赋予其现代哲理、信息学的含义罢了。免费提供本章,正是为了辅助理解我的翻译文字。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有些文字,直接搬运过来,未经调整,涉及翻译的四十二章经,以基因信息版的为准,正式出版书籍,将做进一步调整。

  顺便提示你,生命不容浪费,文学精品才是性价比最高的。即使暂时看不完全懂,一定会激发你的能量,促使你更多地阅读写作。

  我在著述《思维轨迹学-立论、证真、应用》中,谈论涉及政治性话题比较多,那是因为中国政治渗入法律体制太严重,太泛滥,扭曲了规则的确定性立法和实施。体制只有建立在确定性意义上,才称其为规则意义的体制。

  思维轨迹学的创立,正是在确定性意义上,为匡扶社会正义,纠正认识的普遍偏颇。故此冲突在所难免。但我在翼书网站,只有绕道而行。

  在文学领域,目的是传播思维轨迹学,因而没有必要展开搏斗。但增加工作量不说,可能难免漏网之鱼。

  声明一句:作为退休法官,不会害怕子弹。

  正文开始。

  重要概念:

  道:

  基于基因模式,围绕真善美协同一体核心,统辖诸方法论、学科方法、原则、序参数、起始点或规律的协同复制技术性的运作,结合对应目标对象所涉及的各个专业系统的知识点,以便于人文生存、发展和创新之精神轨迹集合体。

  德:

  基于思维范式的要素选择方法论。

  道家人文底盘原理论

  本章系围绕道家人文底盘原理,对基因模式识别系统之全新观念,进行回溯性论证阐释。

  将儒释道耶诸家的学术核心,述之以几何图形的指代,贯之以三元结构论为统一灵魂,系其具有信息时代赋予的确定性,又有广谱的普适性,故以形状互衬的山水国画方法,集合在基因模式识别系统的旗号下,通过回溯既往先圣諸说,进行人文识别系统最高境界的理论描述,可以令阅读者同时获得理论结构记忆和图像记忆。

  基于上述,道家理论核心的图式,在模糊态下,就是一个圆点。查验古籍,你可以想像,这个圆点不简单,更类似于一口井,人文泉思从中涌出。查验易经,对照八卦图,你还可以想像,这口井的明细图,更接近太极图。那么,道家核心图式与三元结构论如何关联呢?

  考验你想象力的时候到了。需要你做的是,将阴阳太极双鱼图的两只眼睛,想象为你未来目标对象需要对号入座的两种要素,即实体与价值。至于阴阳双鱼图鱼身子算什么呢?那就是三元结构论中事理论的支持系统,是从混沌世界搜寻过来的支持要素。它们支持谁呢?支持双鱼图的双眼呀,即分别为实体与价值。基于三元结构论的太极图思维要素间架结构架设好了,也就结束了吗?不。这仅仅只是你做重要决策的有效模型。仔细掂量要素之间的生成平衡和逻辑确定性,才是重中之重。记住,这只是提供了一个重大选择的确定性依据所在。

  权且为序,继续阅读,才会有清晰的实质收获。

  一、 释义的方法与理由说明

  在《道德经》中,“道”系精神轨迹概念,意分多层,其最高境界的道,相当于佛学的阿赖耶识概念。既有的确定性表达,系西哲之包含目的预设、线性推演和圣言聚合模式 ,谓之常道,但其生成,却是基因般的本体预设可遗传的生长物。静态图片,我将之归纳为人文底盘;动态衍生,形象地表达为人文基因模式。述之以真善美协同一体,或曰三因造像,哲理命题为三元结构论。

  《道德经》对自身理论的反馈,早就有言在先,“中士闻道,若存若亡。”,就别说“下士闻道,大笑之”之态了。以五千言论述的对象,却如此不可思议,普通人犯迷糊,因而具有必然性。佛经以浩瀚经卷,传承2500多年了,至今能解第八识者寥寥。我今天以基因式思维法,释义史传诸说,使之变得直观可解,社会也就容易将之转化精神引擎,成为社会稳定器,创造力的源泉,智性之依凭。话题同一,而释道两家的初始文本,其表达路径却如此迥异,根据中国画互衬构图原理的人文运用,在关键点的陈述予以相互引用对照,也许是开创性识别思维方法。

  围绕学说核心的义理阐释,据我的粗略观察,道教没有佛教做得好,也不如佛教人才济济,却屡有突破性大奖斩获。由此引发分析学术核心表达路径差异所导致的道佛两教发展差异的好奇。即佛教有如来佛基础文本架构的核心理论体系,且该体系之关键核心,属基因式复制机理的文本表达,又有如来佛亲自拎取的三法印予以高度有效的概括。在这个基础上,佛家弟子顺着原始佛经的发展可以论之有据,故而后世弟子著述有成,始终围绕核心,不断创新,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认识论理论体系。

  道教核心载体《道德经》则高度抽象,这种抽象属于中式古典以物取像所承载的道理的论证体系,也就是相当于信息方法中的信息,其“道”之可确定精神轨迹象形表达,比较佛陀的阿赖耶识,双双接近基因模式之本体描述,论证体系蕴含深刻的道理,但许多词义已经伴随时间而模糊甚至消失,完全的解读几乎不可能,深刻的可确定解读,则必须参酌大量古籍,诸如《管子》、《韩非子》和《淮南子》等,引证却有并非一体的困惑,故而容易受到质疑。“道”的本体性可以从《道德经》中领悟,却难以言说,故而不到信息时代,道家很难产生佛家弟子的繁荣景象,也是命中注定的。对《道德经》做出发散性解释,且符合现代规范学术要求,在我看来,唯有我的专著《证据方法的科学维度》一书。虽然无法做出两书的对应文本接洽。我在著述前几年,已经试图用信息视角翻译《道德经》。中国法院网法治论坛玉壶冰心id就是我,其中就有我的翻译文本。2009年6月,该书出版面世之前的一年多,为签订出版合同等事宜,为消除滋扰,因故找到组织,提供样书,示意该书就是现代版《道德经》。

  阅读诸君,你可以将我以上言论视为玄虚,却不得不重视我在下面所作对照性意译所秉持的理据。

  二、 本论-思维结构以基因模式为发散阐释的前提

  1-1 人文底盘解

  《道德经》以五千言,阐述了人文底盘构建原理,以及相应的选择之道。

  《道德经》,一个精神体,体系性的述事,所包围的内核,却迷人千年;这颗内核,种子一般,具有生命力,得以发芽、结构、生长、成熟、开花、结果;该精神体,其实际运用,衍射面广,生命力强大,却需要精心呵护,方法协同,逻辑严谨,细致选择,属高度浓缩体,此乃识别体系之魂魄。其文体本质,高雅而精致,广博而精深;其行文风格,绮丽而淡雅,简明而隽永;无穷的魅力,魔方般幻化,无限的人文韵味。其叙事节奏分明,识别在先,选择跟随,决策殿后。其叙事对象,却庞杂无比,自然客体,动态行为,人生幻化,体制定位,价值功能,直至事理的搜寻,无所不包;但在整体上,如同一块奠基石,所蕴含的功能,却是自组织、自生长、自结构的。经曰:无中生有,无为而治。此解。

  科学方法诸论,即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混沌学、耗散结构论,以及协同学,犹如魔咒“开门吧,芝麻”,为我们提供了打开《道德经》大门的秘诀,却是出人意料的。

  《道德经》的主题思想,与儒家、释家和耶家的人文基础相通,这个结论,是惊世骇俗的。当然,提供证明,在我,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仅证明底盘功能,本书则完成回溯性的要点述说证明。

  1-1-1底盘解

  关键概念:

  在一体性构造中,底盘是托底部分,是诸要素得以组合,功能得以发挥,促使形成整体的连接部分,是平台,是底板。

  所谓底盘,是指汽车上用于功能部件基础架构的平台,是指由设定可容纳并安装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四部分组成的组合部件,用以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机件的底板,以便于形成汽车的整体结构,承受发动机动力,并使之具有可控性,以保证汽车功能正常运转。

  1-1-2 人文底盘解

  关键概念:

  人文底盘古今相通。

  所谓人文底盘,是将具有人文基础架构意义不可或缺的观点,可称之谓人文奠基石,而本文将之类比为底盘,是基于时代可明确理解的简洁表达。

  问题在于,所谓人文底盘,存在吗?何以为据?理由何在?

  对人文底盘的学术证真,是现代人的事情,因为规范学术是现代求真的规范思维形式,我们不能苛求古人。

  真确的人文底盘,在人类文化的初期,初具规模时,就应当自然存在的。其生成,人们凭借的是本能,是对道德律的领悟,是仰望星空的感触,当然,还有圣哲的成型整理。它不会是孤立的,更不会是封闭的。说什么直到今天,现代信息化了,才突然出现人文底盘,那是天方夜谭。因为,文化之山是积累的产物,只有具备底盘之核,方有望生成滚雪球效应,而面对人类文化的混沌整体,突兀的人为标准划定,是滑稽的,进行学术再整理,则是可能的。

  1-1-3儒释道耶的人文底盘一致

  关键概念:

  儒释道耶的人文底盘一致,而《道德经》承担了底盘陈述的任务。

  我这里儒释道耶的表达,统指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代表,具有分类指代性的。儒家是指以孔子仁义礼智信学说为动态行为哲学;道家是指以老子李耳人文底盘为核心的学说;释家是指以释迦牟尼系统识别体系为核心的学说;耶家是指以耶稣为代表的凝聚一神论为指引的动态行为故事和训诫合成学说,包括天主教、犹太教等,取耶稣为代表,是由于基督教与希腊古典文明合流生成的影响力形成了现代文明的主流。

  问题在于,儒释道耶有共同的文化底盘吗?怎么证明它的存在?怎么识别以转化为日常生活的行为指南针?

  1-1-4 人文底盘原理初论

  原理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它是在大量观察、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而得出的,表现为理论上系统化合逻辑的结构体系,既能指导实践,又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这种检验,在自然科学领域典型表现为实验结果对理论推导回应的直接证明,而在社会科学领域,通常因人具有自主选择性,无法构建实验室,问卷调查的统计结论并不确定,则往往表现为大时间跨度的社会运作结论为检验。

  但是,社会人文结论的确真性,因时间跨度太大,所作结论的逻辑路径过于复杂,还是会被出于扰乱思想为目的,故意扭曲而引起混乱。近百年以来,在公共事务领域,即使在世界范围,少数情绪极端知识分子的不负责任,不惜胡说八道,直接或间接,有意无意,助纣为虐,造成巨大社会危害,代价惨重。作此特别提示,是希望引以为鉴,特阐明可确定标识,以便于普通民众识别,即:但凡倡建、维护、支持、补正宪政建设的理论言辞,都是符合真善美协同一体体制构建原理的。不言而喻,对反宪政势力的主张,都是必须价值否定的。因为只有宪法权利(民权)原则体系性贯彻于立法、执法和司法各个权力运行环节的宪法政治,体制庇护任何个人弱者才是可靠的,否则难免会成为权宜之计的牺牲品。正义需要发出声音,不仅要靠宪政体制建设得以维护,也要靠大家的正常表达,在日常交往中,特别是在互联网,就是清理整顿我们的人文环境。

  真善美协同一体之人文底盘,是否足以上升为原理呢?其理由何在?

  已知原理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已知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紧密联系,决定着事物较大概率发生发展的趋势,并且,已知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是相对意义的,却是人们综合识别的结果。

  根据上述三个已知条件,对照真善美协同一体之人文底盘,它的理论载体《道德经》在中华文化区已经流行了2500年以上,至今光芒照射,符合普遍意义的条件。至于规律性和客观性的综合特征,这是非常主观的东西,因为只能立足于自己的判断。总之,我认为真善美协同一体之人文底盘,足以上升为原理定位。至于理由,那是一个系统的漫长论证过程。请看下文。

  1-2概述《道德经》原理

  1-2-1中心思想是基于真善美协同一体的选择之道

  关键概念:

  真善美协同一体是要素同构意义之谓。

  道者,精神轨迹之谓。道分三层:日常沟通达致明白者;学科机理通达者者;遵循种因子综合结构成形者。

  德者,得也,合乎人性之正确选择。

  《道德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在我看来,它就是阐释了人文底盘是什么,以及基于此论的选择道理。

  《道德经》的中心思想是基于真善美协同一体的选择之道。这个中心思想具有基础性人文功能,要证明它却是一个复杂的精神过程。

  本书上卷系传统论,将讨论《道德经》安排在第一节,是为了凸显人文底盘作用,方能明了诸识别体系的逻辑出发点。儒释道耶四大家,均系传统经典学说,本书将分别有所涉猎,却并非从宗教视角出发,而是定位于识别论体系。既然是以识别体系对待传统四大家,那么,认识论出发点就非常重要。

  围绕《道德经》的中心思想,所进行的论证,属陈述性的,着意点在于字面信息的指向正确,只需大体遵循学术范式,至于论点论据和论证之间的关系,并非十分严谨。如此行文的缘由有三,一是便于现代一般读者阅读;二是无法完成简洁的恰当古今对译;三是本书后文佛论的可确定文字,具有间接证明力。

  在《道德经》的语境中,“道”者,借用实体性道路,诸如羊肠小道崎岖山路等,对其哲理引申,即精神轨迹的表达;“德”者,得也,面对所确定的价值目标,面对混沌人世和客体世界的恰当人文选择谓之得,是也。伴随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桥梁、水道、航空线、航天轨道,太空变轨,等等,这些术语,都已经耳熟能详了。我们不难想象,从地球表面,到达太空某个点位,或者具体一点,到达月球去捕捉月兔,中间确实存在轨道,却是我们有确定性根据想象的飞行器痕迹。由此证明,“道”之精神轨迹,其称谓对当存在,已融入了实际的生活。在这些语言文字基础上,本文担纲中心思想的阐释,也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有人会问了,你所谓“真善美协同一体”,那又是个什么东西呢?此话是你说的还是老子李耳说的?我只能说,精神的提纯,只能来自文本,剩下的就看提纯工夫了。对《道德经》的信息提纯,才是我的独家功夫。《道德经》是高度浓缩的哲理底盘阐述,由该底盘出发,沿着识别系统指引的轨迹,生发出现实的对应问题,才是正确选择的根据。这是一个涵盖上天入地,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人世内心,诸科技能机理的话题,在高度抽象的识别领域演绎,仅仅用了五千言,要求做出对应的解释,符合现代学术范式,任何人都办不到。既然如此,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冒昧用自定义,即拙作《证据方法的科学维度》的主张,尝试解释《道德经》的中心思想,也就是视为精神到此一游吧。此举难免受到质疑,既然无法文本直接对译,将怎么证真?

  我证明《道德经》的中心思想的大思路就是:1、基于信息视角的天马行空式对应章节文句枚举解释;2、相关性历史文本、事件的附加解释;3、以释迦牟尼侧重于生发性的识别体系的现代解释,将在后面章节予以旁证。

  1-2-2 真善美协同一体定义的一统性理由

  关键概念:

  人文底盘的定位具有普适性。

  真善美的协同一体性表达,构成具有人文底盘意义的定义。对此定义,我在论著中是这样说的:三元结构主义哲学观点,是指在以完成目标对象为拟作未来事件、回溯既往事实或自然人拟动作为的认识决策中,其内在由实体、价值和事理三要素构造,系相互不可或缺、具有有机联系的结构体。即通常所说实体(含物质、事实、事件、行为)、价值(功能)与完成两者技术性、程序性或者说步骤性协同的事理,系最佳信息要素构成具有真理稳定性的智慧识别系统。

  这里所谓人文底盘,指的是涵盖所有人文现象内在具有的基础性结构识别价值的人文结论,也可以说,是共通性人文理性的出发点。

  明眼人略微一看,就会明白,我的上述说法,是指打通了儒释道耶诸教、学说的共同底盘,至于其它诸子百家,更不用说了。由此而生疑,今天,在这个科技昌明的时代,距离盛产圣人时代那么遥远,可能吗?对此,我无从解释,只是说,我不是什么圣人,而是碰巧思路到位的综述性弟子而已。充其量,给了这个人文底盘一个命名,并对这个命名,给了一个定义,这个定义具有确定性意义,如此而已。

  儒释道耶,诸教诸说,创立在人类整体文化水平识别能力相当于小学的阶段,而他们的学说成就相当于最高文化段位的博士,因而那些创立者,确实太伟大了,属于照亮人类精神之火的天生圣人。

  三元结构论,作为学术成就,尽管论据体系是立足于科学方法论的新老三论,不过以新学说证明传统经典学说,将古今中外最高学术成果的综述提纯。我所做的,只是大跨度思维,将诸可选择要素,予以可行协同,得出崭新结论,碰巧而已。在这些要素中,第一位的,首先就是历史上诸圣人奠基的既有文化台基。这个人文平台,属基础人文,其重要性,相当于绘制地图的大地原点,但在中国,曾一度被颠覆,尚未完全归位,正在复原中,有幸的不幸是,在当下,繁荣的互联网文化,其巨大的功利作用,其改变现实生活方式的成就,却蒙住了人们的心智,以为人能主宰一切,导致幻知幻觉。这个现实世界,变化真快,个人的自主性,得到空前提升,技术大幅度进步,而传统宗教,且败且退,社会却一片追金逐利,追香逐臭,沉醉网上逐浪,与此相伴相生,邪恶势力,同时递增,作恶多端,或定位于暴力权势,或定位于邪恶教化浸染,却振振有辞。为此,还有一个人,惦记人文之本, 总在回望遗训-将近三千年之前的典籍,一个不小心,予以了真理证成,就这么简单。

  总之,我的幸运在于,不过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其大背景是,在世界性的大范围内,科学技术昌盛,文化发展繁荣;我的幸运,不过在于,童年的末尾,经历了最黑暗的时代,那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且遇到了历史大转折,赶上改革开放了,制度的曙光初现,令时代最高文明成就——基于人类线性思维方式的科学方法论,得以成夹角透析的小环境,时而阳光普照,时而阴阳替换暗昧,实实在在的特色时代;我的幸运在于,除了自己勤奋读书,遵循形式逻辑,注重思维习惯养成,碰巧有过相关职业经历,曾任职30年法官,且幸喜思路开阔,脚踏实地,却天马行空,更重要的是,“为腹不为目”,对于行为的出发点,善——诸教诸说共性的行为出发点——的认同和坚守,是至关重要的,而童年的养成,相当于脱壳雏鸡的印痕。

  著述《证据方法的科学维度》时,正式的著述动笔,尽管在2008年,而在自己的意念中,三元结构论的雏形,因之前的数年,自己翻译了《道德经》,已经初步成形,尽管是酝酿,模糊态的。因此,必须特别提到,在2004年,对《道德经》,我进行了一次翻译,是基于信息方法,看似荒谬不堪,却具有超现代性。以信息观念,融入史传典籍译文,应属史无前例。该翻译文稿,发表在中国法院网法治论坛,id是玉壶冰心。旧事重提,所表明的意义在于,必然性虽属小概率事件,在机缘巧合条件具备时,偶然地、以突变爆发的形式、绚丽表现自己,如此而已。

  1-2-3 章节译文例证中心思想

  关键概念:

  文简义玄理深需要跨章节的结构联系理解。

  如前所述,真善美的协同一体性表达,构成人文底盘的定义。《道德经》通篇论证的就是这个定义。虽然无法进行一体性对译,但不妨碍我们分别章节,以进行现代翻译,便于作总合性判断。在我来说,这也就是提供论证的过程。

  1-2-3-1 综合之道:治国与炒鱼

  关键概念:

  综合的逻辑前提是原本不相干要素的集合。

  原文第60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特别关注:

  关键概念:

  “故德交归焉”译文以下为妥:所以完成正确选择以合成诸要素以达致目标都归于能实施道莅天下的方式之中。

  译文:

  治理大国如同烹饪鱼儿。

  用道来掌管政事,人心的阴暗面就不会成形幻化了。

  不是说人心阴暗没有神力,而是体制阻止其伤害人。

  不仅是人心阴暗面不会成形幻化伤害人,圣人也不会因专业差异而误导伤害人了。

  正因为体制健康足以抗衡两个极端势力的干扰,

  所以完成正确选择以合成诸要素以达致目标都归于能实施道莅天下的方式之中。

  总之,以烹饪炒鱼的小事,类比治国大事,形象地说细节,就是诸要素,即主料小鱼,与辅料葱姜蒜油盐醋,并配合火候、时机,还有程序性时机手艺,综合之道,才会有理想的合口味价值目标的实现。对其背后蕴含的哲理,我概括为真善美协同一体的选择之道。

  现代政治学、宪法学、法律学、社会学都将协同地证明我对《道德经》原文第60章的译文是恰当的。因为它们的原则化表达,已经日臻完善,几近圆满,且历经社会实践运作,非常成熟,毕竟远离老子李耳的时代。当然,我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千辛万苦地去论证证明所有细节,否则不仅毫无意义,且无法卒读。只要有我在《证据方法的科学维度》下卷操作论对司法权的体系性控制的可运作论证整体充当解读两者协同性的桥梁即可。

  我有必要提醒一下,拙作《证据方法的科学维度》之下卷操作论,系从现象的识别,到对司法的宪法原则立制控制,中间涵盖了识别主体的动态控制,组织控制和程序控制,是整个法务实践可操作性的论证体系,由此证明《道德经》第60章的命题成立。拙作所论证的对象,在现象学视角,系诉讼证据的识别与控制,属司法权的职权范围内的事务,而司法权在李耳所处时代是属于帝王专属权的。著述中我所陈述的法务实践的体制背景,都有成熟的现代性学术成果为后盾,重要的是有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司法运作实践,予以了有效践行,证明具有可行性。如此可见,2500年前老子所得之“所以完成正确选择以合成诸要素以达致目标都归于能实施道莅天下的方式之中。”结论,具有哲理确定性。

  1-2-3-2 谷神等于序参数之道

  关键概念:

  我们熟悉的花粉、精子等,是种因子,然后是果实、禽蛋等,再然后是花草树木,鸡鸭鹅等,伴随形态结构幻化的始终,在生物分子学中,叫做基因的遗传功能实现方式。基因是内在规定性的遗传传递,而初始基因只能是序参数的杰作。

  热力学将影响结构形态幻化的物理量叫序参数。序参数是在无内在规定性条件下的结构集合参量。

  道的综合方式更接近序参数。

  道的人文本源更接近基因。

  原文第6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特别提示:

  玄牝:结构产生的母体之谓。

  译文:

  诸因子得以合成,可称之为胎体出口。

  母体产道一般,可称之为识别任何对象的概念源泉。

  这可是源头无穷尽的,使用起来不必担心枯竭。

  谷神,相当于三元结构论所援引的科学概念序参数。这里所谓序参数,原本是热力学概念,指影响临界点相变的物理量,在社会学运用视角,引申为始终贯彻于决策的权重影响因子。

  已知中华文明源出巫文化,而汉字的构造,系三因造像,仿佛在暗示,祭司掌握了通神语言,而记事和祭示的不同分工,导致两大源流的产生,分别是道家和儒家。因此,在共性文化源头意义上讨论谷神,才有可能得出相对可靠的结论。

  道家的谷神,与儒家的仁,在序参数导引结构生长功能的表达意义上,是等值的。差异性在于,儒家的仁,包含了善因子为序参数的行为哲理概念,而道家的谷神却是普适哲理概念。

  在认识论阶段的差异性上,道家的谷神,所强调的是识别论生成性组合初始态的形成原理,儒家所强调的是成熟行为原则之果的未来行为指引功能。换一个形象的说法,道家强调雌雄花粉和合的瞬间及其未来成果的必然性,而儒家强调稻谷种子一般的未来可结构必然性。

  1-2-3-3 结构的功用来自结体的实料

  关键概念:

  功能价值具有无形性,却符合人类的目的,但来自实体材料的恰当型构。

  原文第11章

  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信息译文

  三十根条幅支撑组成轮子,当中空无才有车子的用途。

  以土和泥做成碗盘锅,当中空无,才有餐饮器具的用途。

  在泥土山上挖个洞,安装门和窗户,也就有了寝室用途。

  总之,实体材料不过以资利用的构造物,搭建形制的空间才是功能价值所在。

  犹如大西北的窑洞,人们生活的空间,是由黄土山体开凿而成的。将这种体现功用与材料的关系,予以确定性普适表达,也就称之谓哲理语言。这里的黄土山体,以实体为指代,转换成老子的语言,就是三十根条幅木料、制陶泥巴和山体等。这里的生活空间,以价值为指代,转换成老子的语言,那就是承载物体的轮子,盛器,室内居家。

  老子李耳所用的三个实例,还包含了对应不同材料、不同型构、不同功用的三角契合。作为楚国人,李耳应当更熟悉草木泥搭建的南方式房屋或窝棚,却以北方才有的窑洞为例。同为泥巴,挖窑洞与制碗盘体量的不同,决定了空间功用的巨大差异。可用来建造房子的木料,只须条幅的支撑与圆形的外围一体化,ok,转轮承载,提高效率,以减轻体能负载,新的人文应用便产生了。

  1-2-3-4事理的确定性来自对实体与价值的双向支持

  原文第21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特别关注点:

  关键概念:

  事理论是肩挑价值与实体双向选择以完成确定性的桥梁。

  译文:

  人文选择,犹如管中窥豹,眼花缭乱,唯有服从道的指引。

  以实体性眼光审视客体材料,其功能价值很难确定,(需要反复鉴识验证方能确定);

  功能价值是动态幻化的,其中有客体材料的不同选择,还有对动态行为的精准识别。

  对动态行为的精准识别是真实的,具有高度确定性。

  古往今来,都是以僵化的概念行文,以让父老乡亲们阅读。

  我凭什么知道父老乡亲们被愚弄的状态呢?就是上述观念。

  上述信息视角的译文,属于我独家功夫。其对事理的确定性陈述,那面还会有人置疑。

  在三元结构论语境中,事理论表意连接价值欲求与实体要素相协同的桥梁功能,该桥梁以可确定知识体系为主,涵盖了诸多道理、原理、原则、规则、事实、事件等等。

  为便于理解,且简洁明了,我们用章节“1-2-3-6 目标价值之风的形成”所涉及的鼓风装置来说明事理论。

  橐籥,木制风箱,电吹风、鼓风机、风洞,这些鼓风装置的排列,无论材质,还是结构,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这大体上也是历史出现的顺序排列。其历史性所体现的,则是人类相关性事理识别的路径漫长。反之,又证明了事理性识别能力的提升往往是文化累积的突破效应。

  现在分叙事理也就容易理解了。

  橐籥,单一的皮革,制成类似可折叠气球模型,即可鼓风。青铜器时代的鼓风机,用以提升高炉煤炭高温足够了。由皮革到橐籥到目标功能风能的提升,其中的事理性是流畅到位的。这是结构最简单因而事理性也很容易明了的人造风能形式。

  木制风箱,我在青少年时期看到过个体铁匠铺子还在使用,抽拉之下,炼铁火炉的蓝火苗直冒。对此风能的产生和结构相互事理论关系,我在章节“1-2-3-6 目标价值之风的形成”协同科技投入的行政举措,一并详细讨论。这里不重复。鼓风器的材料,由皮革转换为木料、铁皮等,材料的事理性所带来的,必定是结构的根本调整,故此型构必须符合材料特性,至于型构究竟何以为据,则以符合风能产生的事理为要诀。

  1-2-3-5 人文底盘核心论

  原文第32章:

  道常无名。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重点提示:

  关键概念:

  精神轨迹的核心出发点相当于大地原点之构建人文地图以保持逻辑一贯性的初始点。

  信息译文:

  道是动态生成性的因而通常没有确定性概念。

  这个核心至真至善至美是无法控制的。

  法律体制如果能体系性贯彻这个核心精神,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法律法规自然会如同贵宾应邀而来。

  如同基因般的先天范式,与秩序构建人文规范需要,两相契合人文实际,社会和谐运转自生福祉,民众不用强迫命令,自会做出恰当行为决策的选择。

  体制的构造,建立在具有确定性的概念基础之上,那些概念才会形成既存制度威力,官民也就明确了行为守法界限,大家都知道不可逾越的界限而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天下就没有秩序崩坍之虞了。

  人文底盘最本质的东西,除了真善美协同一体性的表达,还有什么呢?它是不能被控制的,你却可予以外延展示。

  对这个人文底盘,即使我能给以三元结构论的定义,具体形象的理解,还是靠你的领悟而在内心予以造像。为什么说三元结构论就是人文底盘最本质的东西呢?因为在三元结构论视角,三个要素体系的一体性结构实现,分解来看就是,在实体论意义上就是客体和行为要素求真的结果,在价值论意义上就是价值或功能要素求善的结果,在事理论意义上就是就是完成真与善的正当性程序性技术性美的结合的结果。

  真善美这个人文底盘,虽然涉及的内容原本初始混沌,但在集成意义上,类似于基因的先天规范,是因为它是人类文化积累的最佳表达形式,是历经将近三千年历史的文明洗礼的核心,因而个人的任何表达,脱离这个基因公式,就意味着差之毫厘谬以万里。

  1-2-3-6 目标价值之风的形成

  原文第5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核心提示:

  关键概念:

  橐籥:吴澄注:“橐籥,冶铸所用嘘风炽火之器也。系指古代冶铁通过鼓风提升火力的器具。用以指代木制风箱的抽拉动作形成功能价值之风的产生。

  信息译文:

  大自然不必讲仁,生物链都是它的祭献品;

  圣人眼中没有具体的仁,以百姓需求为提纯共同价值的祭献品。

  人世间的正义需求,不就是与一个拉动抽风的大风箱一般吗?

  挤压它就收缩,松动它就蜂拥而出。

  政务矛盾重重再多仁的解释也必定事理穷尽,真不如政务守中以实现普遍的公正。

  功能例解:风干头发的功能,才是家用电吹风价值需求所在。不同价值需求,导致不同吹风器的诞生,例如常见的工业鼓风机,不常见的风洞,就有超强鼓风功能。吹风器的材料,可以多种多样,至于形制样式及原理蕴含,也是多种多样的。其背后却是资金投入、技术投入、人才投入之量与质地的巨大差异。无论电吹风、鼓风机、风洞,木制风箱还是橐籥,都在追求同一功能——风,以便于通过风能,实现人类活动在纯自然条件下难以实现的人文活动。自然之风,已知是空气的水平流动,那么,在人造风能中,空气仅仅是其必不可少的自然因素之一,还有更重要的要素,即风能强度的有目的提升,以实现特定人文目标,这是自然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

  结构与功能关系例解:《老子》中,说了一个风箱的例子,可以很形象地说明中国科技成果问题。科技成果就是那风箱拉动出来的风儿,风箱箱体就是科技工作者和各种设备仪器等辅助器材设备甚至包括不动产,拉风箱的就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层级领导,他们很大程度掌控了风箱箱体的具体配置。至于资金来源,当然是国家,划拨8000万,就是这个帖子的话头来源。这笔年度款项,有一部分似有明确的指向,有一部分属于基础开发,还有一部分具有方向自择性。根本的问题是自上而下的党国体制,决定了打造微观风箱箱体的没有几个内行,却掌握着资金流向,那个风箱到处漏风是必然的,比如说,用低廉的竹篾做箱体,那风箱的工作效率可想而知,很多很多的细节,例如用人不当,例如打击人才,诸如此类的,不胜枚举。你能指望那个风箱正常运转吹出价值科技之风,那个思维能力也真不敢恭维。(注:本自然段系互联网科技投入产出话题的讨论发言。)

  1-3史说《道德经》

  1-3-1魅力是文字绚丽却哲理深奥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等。流传的各种版本之间差别或大或小。该著作相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也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被翻译最多的经典。

  《道德经》作为哲理书,微言大义,一语万端,不愧为“万经之王”。,在中华文化史上,系首部完整的哲学系统,却具有非常高的文学性,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巨大。在书写形式上,它采用语录体韵文,语言丰富多彩,多排比对偶之句。修辞凝练,铿锵有律,理玄远,辞落地。其修辞比况,多为后世文士所取法。

  1-3-2 强汉盛唐文之初

  在中华文明历史上,文治武功同时获得褒奖的朝代不多,只有强大而经济文化初步繁荣的汉朝,繁荣昌盛而又强大的唐朝,才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两个时期,因而屡屡成为史学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政治家的笔端故事。

  在那些笔端故事中,人们记住了汉武帝和唐太宗的雄才大略,视为丰功伟绩,对谋臣和武将,也记忆犹新,却偏偏忘记了一样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通过《道德经》传播、发展、扩散文化基因的基础性功德。

  南怀瑾在解读道德经的《老子他说 》中,有比较全面的简短概述,下面引文,也就免去枯涩阅读的受罪了,因为只需知道,并非我信口开河赞颂汉唐两朝即可。

  “现在再循历史时代回溯上去。例如最著名的汉朝的“文景之治”,汉文帝与景帝父子相继,为汉朝鼎盛的尖峰时期;唐朝的“贞观之治”,乃至于唐玄宗——白居易《长恨歌》中所描写的夜半与杨贵妃窃窃私语,发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唐明皇,他们年轻时代,初期开创基业所用的都是道家学术——也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而汉、唐这两个时代,亦就是整个历史上,算来是最可观的时代。

  由此可以证明,道家学术在“拨乱反正”的机运上,具有最重要的价值,我们不能不知。

  再看近代的史实,清军入关,统治了当时拥有四亿人口的中华民族,成立大清帝国。所用的方略,领导政治的最高哲学思想,就是《老子》的学术,他所用的兵法也不讲究《孙子》,也不用其他兵书,就干脆研究《三国演义》。

  研究《老子》的学术,用之于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社会等等方面;尤其与开国创业时期的关系,就要把康熙以来历朝事物,研究得清楚,那大概可以知道“老庄哲学的运用了。”

  南怀瑾所介绍的汉唐两朝执政初期推崇《老子》,是有信史可查的,这里不去繁琐引证罢了。只是对同样的史实有不同价值评判,也须我们适当关注。

  1-3-3太宗的协同政举智慧

  不少资料显示,存在这种认识,认为唐太宗力捧道家,是在寻根。中国人有个坏毛病,不管自己如何,都喜欢炫耀祖先,太宗尽管一代明君,也难免落俗。他寻到的这个根,还真厉害,是早他1000多年的老子。老子是大智慧集成者,在春秋战国时期,名声高于孔子。他姓李名耳。唐太宗李世民就把他供奉当本家,国库拨款,大量建道观,广泛提倡道教,老子和道教所以在大唐盛极一时。动机怀疑论,认为唐太宗李世民是在为王朝贴彩,只是拉了个疑是老李家先祖来建庙,好在没有出昏招,搞个语录本子之类的。

  如此先祖贴彩说,有道理吗?后人的任何评说,仿佛都显得滑稽,辩解也是滑稽的,本文当然不参与讨论这个问题。

  有关文化建设,唐太宗还做过什么?

  1、完善科举制度,为奠定稳定的文官选拔制度 作出了巨大贡献。

  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隋朝灭亡后,唐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逐渐完备起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的关键人物。

  2、将翻译佛陀理论列为国家工程,为今天正确识别佛法,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王羲之书法的典籍《圣教序》,玩书法的,几乎都知道,而序文作者是谁?为什么作序?作者是唐太宗李世民,人们却未必在意了。凭此传世碑文,已经传递了明确信息:皇家首肯佛学文明,就不必再行举证了。据此,我就不必引经据典了。下面是直接搬来的网络资讯,未必十分真确。

  唐朝皇帝除武宗外,对佛教多采保护政策。高祖於帝业初创时,曾奉佛求福,即位後,更设十大德以统摄僧尼。唐太宗则於玄奘大师西行求法归国後,於慈恩寺组织大规模的译场,法相唯识宗即在太宗的支持下创立。武则天时代更是崇信佛法,他实行了一连串的佛教措施:开沙门的封爵赐紫,诏令僧尼於道士、女冠之前,於寺院中设立悲田养病坊,组织译场,开凿龙门石窟。其中以对神秀大师的礼遇,使禅宗大盛,而诏令新译《八十华严》,更是直接促成法藏创立华严宗的大功臣。玄宗则崇信密教,对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礼敬有加,曾请不空入宫授灌顶法,因之密宗兴盛一时。肃宗亦曾召不空等百馀沙门入宫朝夕诵经祈福,并受灌顶皈依。代宗除下令建寺、度僧外,并於戎狄入侵之际,召沙门诵《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为国民消灾。宪宗时,迎佛骨於凤翔法门寺,更掀起社会上一股崇佛的热潮。

  隋唐佛教因有帝王的护持,得以迅速发展,其兴盛繁荣表现在许多方面,如译经、著述、艺术等,尤其中国化佛教宗派的成立,更是重要的特色之一。

  总之,帝王对佛教的护持,在隋唐达到巅峰,才使得大量佛经得以汉译流传,以至于佛经在印度本土失传条件下,大乘佛教——基因识别方法论——得以整体保存至今。唐僧取经只是条件之一,以唐太宗李世民为领头羊,代表的皇家工程,提供翻译人财物保障,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3、宽广的人文情怀,并非稍逊风骚,而是充满文化自信,才是唐太宗本相。对《道德经》人文底盘的识别,才是唐太宗崇尚道家的根本原因。既非迷信,亦非本家推崇。这由与道家平行,并举推荐佛法,道理相通,也可通过科举考试,决定文官录取规则化的政治举措,看出来是一脉相承的。

  1-3-4 史例之严复解老庄(本小节引自《近代中国老庄学》,刘固盛、刘韶军、肖海燕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1月版第211页)

  至于把西方政治学说于庄子思想进行沟通的著作,当首推严复所撰《庄子评点》。严复在英国接受西方近代政治社会学说,故受英国自由主义影响甚大。……。他在对《庄子》的评点中都一再强调这种学说(自由经济、民主政治),如谓:

  此篇(引者按,指庄子《应帝王》篇)言治国宜听民之自由、自化……郭注云:“夫无心而任乎自化者,应为帝王也。”此解与晚近欧西言治者所主张合。凡国无论其为君主,为民主,其主治行政者,即帝王也。为帝王者,其主治行政,凡可以听民自为自由者,应一切听其自为自由,而后国民得各尽其天职,各自奋于义务,而民生始有进化之可期。(《严复集》第四卷,第1118页转引自《近代中国老庄学》)

  严复译《天演论》而出名,深知天演之理得意味,用此理来看《庄子》,则庄子亦明天演:“一气之行,物自为变,此近世学者所谓天演,而西人亦以庄子为之天演家。”(引自《近代中国老庄学》第212页,转引自《严复集》第四卷,第1106页)

  通常老庄并说,缘由是事理相通,庄子更细化运作。故本文引用严复论说予以论证。

  总之,讲完了《道德经》,却引出了基因识别方法论的话题,如此定位释迦牟尼的学说,有根据吗?这将是后面专门章节讲解涅槃和阿赖耶识的证明环节。

  三、 结论

  《道德经》以典型的高度概括的中式表达,陈述了思维基因式具有三因造像功能的生成本体之人文底盘的构建理由。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判断可以成立,即:

  1、无为而治思想系建立在显性二元对立即价值与客体世界中间的过渡基础之上,相对于价值的自主欲求显性表达,其隐性二元双向支持事理的搭桥,构成思维立足点的第三极,略去不明说而已。

  2、“执其白,守其黑”系《道德经》人文奠基点的典型表达,白者乃确定性依凭,黑者深邃难明,贯通者顺其自然是也。

  3、经书价值论所设指的窑洞、木制风箱的功能,是住宿人文利用和抽拉带动风吹指代社会正义的实现功能,显性前提是黄土山岗和风箱的制作材料,隐性前提在窑洞是挖山洞配门窗的事理技能,在风箱则是木工技术活的规范操作,指代政府体制的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机器规整平衡设计、组织和运作。

  4、其高度人文浓缩体,所陈述的人文底盘,便于学习、理解、记忆和运用,方法运作恰如九九口诀表的算数功能,具有广谱基础性适用价值。

评论
  • 李琳玉壶 作者

    三元结构论及其方法组可以满足这位作者关于量子计算机的哲学公设要求。——第一,文中所谓的哲学之所以要有公设,是因为我所理解的哲学是必须要有公设的(每个人的哲学都不同),我个人所理解的哲学就是"哲学必须一样要有公设",没有公设,就没有一切. 至于并行计算则是事理可行性问题。“


  •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 李琳玉壶 作者

    谢谢佛教界朋友前来点赞。由于遗忘,将《基因信息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李琳自译的,放在《精彩文学的魅影轨迹》的第二十章 了。 本书如能出版,将补充进去。这是很重要的文章,属于《天道》与《心经》的对照翻译版别,属于参赛作品《天道-文学思维轨迹的识别定位技术》的一个章节。


  • 好文艺的作品啊!


  • 李琳玉壶 作者

    谢谢。正因为知识性太强,上传到这里,还要自觉删除杀毒的部分。否则自己会被杀死,甚至不排除连累网站遭遇祸害。这就耽误时间了。


  • 欢迎作品入驻,作品知识性强,继续上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