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传体小说的发展

  <一>、西方自传体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自传、传记、传记体或自传体小说与个人、个性的苏醒相关。个人意识、个性意识的兴起与发展导致了传记的兴盛。18世纪以前的叙事者们“几乎从不谈及他们内心的感情生活,也从不屑于描绘他们眼中的世界,因为他们以为他们所生活的环境是别人熟知的,他们认为个人独特的视角是没有意义的”。直到18世纪上半期,众多回忆录式的小说涌现出来,人们才“开始意识到每个人自身经历的价值和独特性,人们也意识到个人是有历史的,他并非生来就是成人”。这种对个人的关注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定下的基调,亦源于强调自省的基督教改革运动的成果。

  个人和个性的苏醒不仅导致传记或传记体小说的兴起,它也推动了整个小说的发展。“小说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深切关注,似乎依赖于两个重要的基本条件——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每一个人的价值,由此将其视为严肃文学的合适的主体;普通人的信念和行为必须有足够充分的多样性,对其所作的详细解释应能引起另一些普通人——小说的读者——的兴趣。也许直到最近才广泛获得了小说赖以存在的这样两个基本条件,因为,它们都赖于一个各种因素相互依存的巨大复合体——个人主义——为其特征的社会的建立。”此后,叙事的重心非常缓慢地从历史转向个人。转向成功的标志性作品是英国笛福(D. Defoe,1660-1731)的《鲁滨逊漂流记》(1719年)。

  笛福生于伦敦一个清教徒家庭。正如他所创造出来的英雄鲁滨逊一样,他的生活充满了冒险与刺激。1683年,笛福曾被海盗俘虏。这次的经历,加上他所读到的一本航海旅行的书中所讲述的两则荒岛生存的故事,为笛福写作《鲁滨逊漂流记》提供了素材。笛福早年在欧洲大陆各国经商,1692年破产后参加过战争,做过政府情报人员和新闻工作者。直到59岁,笛福才开始从事小说创作,第一部小说即是《鲁滨逊漂流记》。年龄和经验的因素使得他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创作之路,并大获成功,得到“现代小说之父”的声誉。

  虽然人们都清楚,《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故事并不是笛福的亲身经历,它可以算作一份传记,但称不上自传,笛福却竭力把他的小说“伪装”成自传。在小说中,笛福不仅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而且采用一种“自传性回忆”的创作手法。为了表明他的故事的自传性,笛福还在小说的序言及其它场合提供自己的生活概况,暗示他本人就是鲁滨逊的原型,他所描述的不仅是他自己的孤独生活,更是他自己在逆境中开路的英雄主义追求。“《鲁滨逊漂流记》开创了小说处理与忏悔自传相竞争的先例,在使我们接近个人的内在道德本质方面,它优越于其它文学形式;它凭借将自传体作为形式基础的方法,实现了这种对主人公内心生活的接近。”这样看来,即使把《鲁滨逊漂流记》归为自传体小说会引起一些争议,但没有必要完全否定它对于自传体小说的意义。

  当时的宗教忏悔式自传仍使自传这种文学体裁处于“史前史”阶段,直到18世纪中期,出于一种对读者的坦诚以及真诚的自我忏悔的需要,卢梭(J. Rousseau,1712-1778)于1762-1770年间构思并写成了《忏悔录》。自它问世以后,自传作为一种自足的叙事形式在欧洲文学界确立。自传在自传体小说的形式中逐渐完善自己的“自传契约”,这种契约是暗含在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它声明这种叙事是回顾和描述作者真实的个人生活、个性历史的散文体叙事,此时的作者、叙述者和人物是同一的。并且,写作者不再局限于作家尤其是小说家,而是扩展到思想家、宗教人士、艺术家等专业人员,以及各种领域的成功人士或其它非专业人员。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看作是一部自传的“预书写”形态,自传成为一种更加普遍的“生活叙事”,一种超越日常的“自我反思”。现代自传最终独立于了自传体小说的母体。

  因此可以认为,自传体小说是先于现代意义上的自传而存在的,它不是自传与小说两种体裁的机械捏合,而是小说发展到一定时代,人的概念、个人的历史在叙事过程中的一种演变的结果。

  自传体小说并没有因为自传的独立而削弱力量。自传因其注重事实与线性时间顺序的特征而更为社会科学所青睐,社会科学(如史学)注重的是自传的科学研究价值或教育价值,而自传体小说更强调的是小说的艺术价值、文学价值。

  事实并不能构成小说,由“时间上的延续性与事件前后的因果联系”才能构成故事、情节,而故事性才是小说区别于自传的基本属性。在这个意义上,自传体小说高于自传之处正在于:自传体小说以戏剧性的、完整的、必然的人生超越了现实的、平淡的、偶然的人生。深刻的自传体小说所寻求的不是回味、安慰、忏悔,而是“复活”。

  西方著名的自传体小说包括俄国的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英国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乔治·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詹姆斯·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毛姆的《人性的枷锁》、多萝西·理查森的《人生历程》、弗吉利亚·伍尔夫的《奥兰多》;美国的马克·吐温的《苦行记》、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德莱塞的《“天才”》、哈伯·李的《杀死一只知更鸟》、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钟形罩》;德国的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奥地利的耶利内克的《女钢琴师》;法国的都德的《小东西》、缪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让·热内的《小偷日记》;澳大利亚的迈尔斯·弗兰克林的《我的光辉生涯》;加拿大的卡罗尔·希尔兹的《斯通家史札记》等。

  这些自传体小说中的大多数都具有“教育小说”(或“成长小说”)的特征,它们看重童年生活在成人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叙述了主人公从稚幼到成熟的接受教育、承受考验的成长历程及其对个人身份的探寻。这些自传体小说可以被称为“自传体成长小说”。它们也可称为“自传体教育小说”,因为这类小说通常被读者视为“励志小说”。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毛姆的《人性的枷锁》、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多萝西·理查森的《人生历程》、詹姆斯·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卡罗尔·希尔兹的《斯通家史札记》,等等。

  <二>、中国自传体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的小说发生较晚,但传统的自传却发生较早,所以,在中国,自传体小说的兴起与发展与西方尤其是欧洲的历史不甚相同。

  中国古代士人早在诸子百家时代就已有散文或诗歌形式的自传文字,但大致是在唐朝的传奇文中才开始出现一些带有亲历性的小说,这可以宽泛地看作是具有自传性的小说的萌芽。如在“武则天时,有张鷟做的《游仙窟》,是自叙他从长安到河湟去,在路上天晚,投宿一家,这家有两个女人,叫十娘,五嫂,和他饮酒作乐等情。”到了明末清初,自传体小说已初具形态,如明代张岱的《陶庵梦忆》、冒襄的《影梅庵忆语》,以及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刘铁云的《老残游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

  曹雪芹的《红楼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成熟。对于书中所叙之事的渊源,学界有多种推测。据鲁迅考察,较为重要的有四种说法。一是说记纳兰性德的家事,二是说记顺治与董鄂妃的故事,三是说叙康熙朝政状态,四是说自叙。鲁迅对前三种推测提出了质疑,然而对于自叙之说,鲁迅认为,“此说出来最早,而信者最少,现在可是多起来了。因为我们已知道雪芹自己的境遇,很和书中所叙相合。雪芹的祖父,父亲,都做过江宁织造,其家庭之豪华,实和贾府略同;雪芹幼时又是一个佳公子,有似于宝玉;而其后突然贫困,假定是被抄家或近于这一类事故所致,情理也可通——由此可知《红楼梦》一书,说是大部分为作者自叙,实是最为可信的一说。”

  自叙说实则来自胡适的考证,胡适曾发表《〈红楼梦〉考证》(1921年),认为《红楼梦》是记载“江宁织造”曹家“坐吃山空”、“树倒猢狲散”的真事。[18]但学界对此尚有争议。

  在《红楼梦》稍后,另有一部清代小说《浮生六记》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浮生六记》作者沈复,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苏州)人,生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沈复生活的时代,正是大清王朝由康乾盛世走向衰败之时,但在一些进步文人当中,“人”的意识和个性意识也在潜滋暗长,此时的文学作品开始表现出批判封建礼教、表现现实、追求个性等具有近现代色彩的思想艺术特征。沈复的《浮生六记》就是其中代表之作。

  《浮生六记》开卷即写:“余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居苏州沧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此言奠定了全书的自传性特征,作者写作此书是为追忆人生,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在小说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芸娘和丈夫“余”的家居生活、闲情雅趣、坎坷际遇和各地浪游闻见,文辞朴素,情感真挚。如陈寅恪所说:“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处,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为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景,家庭米盐之琐屑,大抵不载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来沈三白《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之创作,然其时代已距今较近矣。作者浓墨重彩地写闺房情趣和夫妻情感生活,写夫妻间平等和尊重,写两人心灵的沟通和契合,这在封建礼法森严的时代,无疑是一种大胆行为,确是古代小说史上的一个‘例外’,这表明作者的文学观已带有鲜明的近代民主思想色彩。”

  陈寅恪的这个说法与梁启超的思路很接近。梁启超的思路是:“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

评论
  • 汗颜呀以上所说的书都没看过。所以到现在我也还没真正明白什么是小说?就创作小说,看了你这些深有感触在思考着我的(情难枕之未婚妈妈)到底属什么小说?


  • 汗颜呀以上所说的书都没看过。所以到现在我也还没真正明白什么是小说?就创作小说,看了你这些深有感触在思考()


  • 加油上传哦!翼书网小编看到您的知识分享啦!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