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那些一定要领会的表达方式
小说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适用于中年危机小说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对这些方式我们要认真领会其用法,并在我们的创作中灵活使用。
一、想象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想象能起到对机体的调节作用,还能起到预见未来的作用。想象活动中的认知的加工,包括粘合(或称比拟),就是把两种或以上本无关系的客观事物的属性和特征结合在一起,构成新形象;夸张,就是故意增大或缩小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使他们变形,《格列佛游记》中的大人国和小人国就是经典的例子;人格化,就是对客观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特征,从而产生的新形象;典型化,就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来创造新形象。
在中年危机小说创作中,写作者可以通过收集、分析大量的生活材料,从中提炼出最能体现某种人物或某种生活现象特点的素材进行整合、虚构,在艺术加工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艺术现象来。
二、象征
象征是指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之一。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也可以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举个例子,《风筝找朋友》中的风筝,象征着现实社会中孤独而迷茫、不断寻找真正朋友的人,太阳和月亮对风筝的态度,也象征了某些人对友谊和爱情的态度,而小星星们对待朋友的友好、热情、一视同仁,也反映了作者博爱的理想。
象征可分为隐寓性象征和暗示性象征两种。象征不同于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
三、渲染
渲染经常运用于绘画艺术中。在文艺创作中,它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具体指写作者对所写对象所做的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秦牧《艺海拾贝•艺术力量和文笔情趣》:“古代诗人形容大雪纷飞,说是‘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形容贴梗海棠的艳丽,说是‘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这都一下子就把平凡的事物渲染得瑰奇起来了。”渲染常用的手法有: 反复,即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以抒发情感,渲染情绪,突出主题,如《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烘托,它借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的一定情绪。鲁迅小说《故乡》开头对故乡冬景的描写,就是这样,这样的环境和气氛,对人物凄楚心理和作品的主题,起着有力的渲染作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四、烘托
原指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后来引申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方法,指通过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高适的《别董大》开头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直接状写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黄昏、沙尘漫天、遥空断雁、大雪纷飞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冻的暮天景象。通过这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离愁别恨的低沉气氛。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以上这些都是以物烘托人的例子。再看一个以物烘托物的例子。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这种以闹衬静的写法,不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安谧,反而衬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
烘托的手法可以灵活运用于中年危机小说创作之中,希望大家可以认真体会。
五、伏笔
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好处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举个例子,《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在书中都有伏笔。我们不妨来看看第五回中的判词。第一首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这里就为第七十八回晴雯的死埋下了伏笔,她的死因是毁谤,为什么有人毁谤?是因为风流灵巧招人怨。使用伏笔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第二或第三段就要提到开枪,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3、伏与应不宜前后紧贴。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
六、寓情于景
寓情于景是故事讲述过程中抒情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助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在我们的创作过程中,作者的喜怒哀乐常常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这时就可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的做法是,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这种客观感情溶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作者的情感。举一个例子,柳永的《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词中的“凄”、“冷”、“残”三字既是写景,又深含感情,萧瑟凄清的景物中可见作者长期漂泊天涯的凄凉之感。这些带有浓郁情感色彩的词语是借景抒情诗词中所不具备的。再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中的“急”、“哀”、“萧萧”等词语也同样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
七、视角转换
在小说创作中,叙述视角的运用,其实就是作者艺术传达的一种方式。小说中的叙述视角,一般来说有两个:一是外视角,即由作者以叙述人的身份作叙述。这个叙述人是非情节因素,并不包孕在情节之中,但他是创作小说的主体。我们通常所说的“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述方式,就是指作者以叙事人的身份,从外部把小说的内容描绘给读者看。外视角的优势能全面叙述人物的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但它缺乏真实、亲切、抒情味浓郁的优势;二是内视角,作者并不出面,而是让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或某几个人物充当事件、生活、场景、故事情节的目击者和叙述者,叙述者本身并不游离于情节之外,而是溶化在情节之中,成为构筑情节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内视角容易创造一个绘声绘色、并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的叙述文本,但是它在全面叙述人物的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时有较大的局限。
外视角和内视角的运用,不是孤立绝缘的。成熟的、个性突出的作家在构置叙述文本时,常常能交替采用内外视角,综合它们各自的优势,克服各自的局限。
小说中的表达方式还有很多,比如白描、由表及里、虚实结合、时空跨越等,由于时间原因,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每一位想写好中年危机小说的作者,需要认真厘别每种表达方式的特性,然后加以利用。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太受益了,收藏!
回复 @浮游生物: 谢谢肯定!
好书!!
回复 @焉然: 感谢您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