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我本姓高,一路高飞

  时针滴答滴答地伸展双臂做着有节拍的韵律操,如水的夜色带来一阵阵寒风呼啸。“高建,你该睡觉了。”妈妈披着睡衣,手上端了一碗用红糖溜了一个圆圈的白花花的酒糟鸡蛋,轻轻地送到了高建的手边。高建恋恋不舍地把微微充血的眼睛从数学书上移开,仰脸对妈妈感激地笑了一下,狼吞虎咽地吃掉了热气腾腾的夜宵,咂吧了一下嘴巴,双眼便痴痴地转向了书。自从把妈妈气病,高健突然长大了,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虽然做题不多,但是举一反三。他还花了许多时间补习以前荒废的功课。他好比一个饥渴的人看到满桌的美食,不能自已,大吃特吃。一座富矿,一旦开采,宝藏无可限量。

  1980年,高建被北京京西医学院录取。

  北京的秋天秋高气爽,天空蓝的像一匹青色的缎子高高挂在天上,树上的叶子黄了,街道两旁摆满了鲜花,争奇斗艳。北京京西医学院的校园里浓厚的学习氛围随处可见。洋溢着青春朝气的大学生们活跃在运动场上,埋头用功于图书馆内,讨论学习于教室中……

  京西医学院外事处刘处长最近要接待一个庞大的英国教育代表团,发愁没有合格的翻译,他飞快地拨了一个号码,外语教研室的电话铃像雨点一样响了起来:“孙教授,你们有几名可以做口译的英语老师吗?”

  “我们现在正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老教授有几个,他们身体都不好,应付不了繁重的外事活动,几个年轻的老师又怕压不住阵脚。”

  一个小时以后,学校的布告栏里面贴出了一个告示:

  “两天后,英国医学代表团到我校访问,现急需几名懂专业英语口译的翻译,请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的老师和学生与外语教研室孙教授联系。”

  看到这张布告同学们都摇头议论纷纷地离开了,谁有那本事,又要懂英语,还要懂专业,还要能够现场口译。

  高健正好路过,一股激情催促他立即迈着细碎的步伐,飞快地奔向绿树掩映的外语教研室。

  孙教授用英语说了一句:“你好!”高健立刻就用英语回答:“您好!”一听高健的发音,孙教授眼睛一亮,双眉高高扬起。高建和孙教授的英文谈话一气呵成,双方用词简洁精炼,交谈毫无障碍。

  “高健,你是怎么学会英语的?”孙教授好奇地问道。绝大部分的中国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可以做口译和专业翻译的学生则是凤毛麟角。

  高健告诉孙教授他还在上幼儿园时,就一蹦一跳地跟着爸爸在大院里和小街上散步,爸爸那时就常常把看到的每一件事物都用中英文讲给他听,并帮助他发音。爸爸还在家里的家具上都写满英文单词。他们经常用英文掺杂着中文表述一件事情,把妈妈逗得直乐。他每次还都举一反三,寻找词根,迅速积累词汇。高建嘴角向上翘起,不无自豪地说:“其实,记住一个拉丁的词根或者希腊的词根,再掌握其它的变化前缀后缀和它们的时态的变化,举一反三,所以我能够迅速扩大词汇量,同时我多听多说,也就快速提高了我的英语能力。”

  绿色的上海牌小汽车里在校园里进进出出,扬起了阵阵灰尘。高建的美差是鞍前马后地全程陪同英国代表团三天。他们去了碧波荡漾的颐和园和绵延不绝的长城,高建还见到了平时他根本无缘得见的高高在上的学院院长和系部主任,他忙得走路一溜烟还是喘不过气来。今晚他只剩下最后一个任务,翻译一场学术讲座。

  五六百名学生和老师凝神静气等待演讲的开始,斯坦博格博士站的笔直,暗红色的领带像一团火一样耀眼,他有着英国学者不苟言笑的面容,宽大的额头,像刀切一样笔直的鼻子。他给大家点点头,简单地向大家问好。天棚的顶灯慢慢暗了下来,宽大的学术报告厅里只有一束像探照灯一样的光束射向高高挂起的白色银幕。斯坦伯格博士两撇棕色的小胡子急速地颤抖起来,浓重的伦敦口音开始冲击每一位听众的耳膜:

  “众所周知,血红蛋白病,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血红蛋白病或珠蛋白肽链合成速率异常,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所引起的一组遗传性血液病,临床可表现为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或因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增高或减低而引起组织缺氧或代偿性红细胞增多所致紫绀。”

  斯坦伯格博士开口第一句,孙教授就感觉到一股热流在他的背浃上流出,他的手微微颤抖,他担心地看着高建,不知道他是否可以准确地翻译出斯坦伯格博士的原意。他有点后悔让高建在这个重要场合做翻译,万一他张口结舌,翻不出来,京西医学院就要出大洋相。孙教授在京西医学院教医学英语已经三十多年了,类似的医学英语复合句也翻译过不少,他觉得这位斯博士好像要考验高建的翻译水平一样,劈头就说出了这样一个复杂的复合句,万一不行,他只好拼老命上台去救场了。

  经过三天与英国代表团的接触,高建已经完全适应了英国口音。他穿着一件藏青色的西装,浅黄色的领带像秋天的枫叶一样醒目。高建从容不迫准确流利地翻译出了这段非常复杂的医学英语,孙教授深深地松了一口气,额头向下不住地频频点头,两颊肌肉轻轻地抖动,表现出抑制不住的微笑。一张一张的幻灯片像流水一样倾泻而出,斯坦伯格博士的话语像高山流水一样,源源不绝。他有时讲述严肃的实验研究,不时又插入英国的市井俚语给演讲增添一些笑料。高健一会儿举起双手加重语气,一会儿又将头投向斯坦博格博士发出暗示,一会儿面向观众发出会心的微笑。他的翻译像淙淙泉涌,时而慷慨激仰,时而浅呤低唱,他绅士般高雅的的风度和标准的北京京片子征服了全场,把孙教授的担心一扫而光。学术报告在众人的惊叹中结束,全场暴发出一阵激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赞赏斯来格教授给他们带来的一场高深精湛学术讲座,同时也在表扬高健的优异表现,高健优雅的风度,深厚的语言能力和灵活激辩的口才,使得全校同学们对高健刮目相待。

  一颗明星在校园冉冉升起。每当高健出现在校园,无论是在热气腾腾的运动场,还是在安静舒缓的图书馆,许多的同学们都对他投去羡慕的眼光。高健的才气和风度征服了大家,高健一时也成了女孩子们的偶像,一位叫做金漫华的美丽姑娘,每一次见到高健都会对他送去多情的一瞥,暗暗注视着高健的一切。然而高健却是一个不解风情的愣头小子混然不知。

评论
  • 好评给您,欢迎回访我的《神秘208》和《吹出生活的泡泡儿》


  •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徐俊 作者

    回复 @易先生: 谢谢指导,我们早期留学生的一段血和泪!


  • 佳作!已赞!我的《同行》,欢迎支持!


    徐俊 作者

    回复 @食梦者: 谢谢老师指导,一段人生的经历。


    徐俊 作者

    回复 @食梦者: 谢谢老师指导,一段人生的经历。


  • 徐俊 作者

    谢谢各位老师的评论,学习了。这里有我的一段血和泪的凝聚,这是我们相当一批八十年代留学生的真实经历。


  • 语言简单,看着不累。还是喜欢。就是情节有些杂糅,人物太多!


    徐俊 作者

    回复 @丁当: 谢谢指导,人物多,大部分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


  • 逻辑非常强,就是有些情节太杂糅了。需要跳着看,总体感觉还好了,只要了买了不后悔。我想说的是网晓东那个人是作者本人的经历吗?


    回复 @张晓东: 应该是个人的经历加一些虚构吧。虽然很真实,但是也充满了小说的元素构建。


  • 看了,总体感觉很棒,很有故事情节。有点儿像电影。


    回复 @金龙成: 确实像电影,镜头转换非常快。


    回复 @张晓东: 我到觉得这部小说恰到好处了。这种结构非常好,看着不累。


  • 这部小说,应该更多地引起关注啊!


  • 欢迎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