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那些一定要读的小说

  第二章 那些一定要读的小说

  在构思故事之前,我们可以先进行一些知识的储备,静下心来,读一些书,看看大师们是如何做的。

  一、《奥兰多》

  

  这部小说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性作品,后来被改编成电影。伍尔夫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整个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小说中奥兰多的原型,是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友维塔•萨克维尔•威斯特。维塔是出身名门望族的诗人,也是当时著名的女同性恋,以美丽、优雅、风流、大胆著称。此前,她曾经为祖传大宅的继承权据理力争,但最终因为不是男眷而败诉。在维塔离家出走之后,伍尔夫备感思念,为了表达思念之情,她便以维塔为原型,创作了被称为“世界上最长,最动人的情书”的传奇小说《奥兰多》,作为给这位恋人的“情书”。很多人以为《奥兰多》写的是维塔的风流野史,但伍尔芙本人只把它当作一个“玩笑”处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本书却让她摆脱了拮据的生活。

  小说的主人公奥兰多及其化身跨越三个世纪,先为男性,后来逐渐转为女性,显示了伍尔夫对男女性别的固定提出了挑战。然而仔细玩味这部小说,它还蕴含着另外一个主题:永生。小说全篇通过“死亡”、“爱情”、“诗情”、“政治”、“社交”、“性”以及“新生”七个部分,精炼细腻地刻画了奥兰多在“永生”中不断流动变幻的生命体验。有评论家把伍尔夫的小说分为戏剧小说和实验小说两类,认为戏剧小说是其社会评论的戏剧化移植,使她能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曲折地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种种看法。《奥兰多》应属此列。小说突破年龄,性别的限制,追随主人公三百年间的传奇经历,在轻松幽默的表面情节下,以滑稽模仿的方式重审了英国文学史,提出了男女性差,妇女与文学等一系列严肃的问题。

  写作《奥兰多》的时候,伍尔夫45岁,此时,她处于自己的第二段婚姻之中,她认识了维塔,并与之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她生活拮据,并且备受精神疾病的折磨。这部小说从一个侧面真实展现了中年伍尔夫面临的种种困惑。

  二、《简•爱》

  

  这部小说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简•爱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幼小的简•爱被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 舅母把简•爱视作眼中钉,并将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简•爱受尽歧视地在舅母家里度过了10年,最终被送进了孤儿院。罗沃德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爱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孤儿院经常有孩子病死,简•爱最好的朋友海伦在一次大的斑疹伤寒中去世了。这次斑疹伤寒也使孤儿院有了大的改善。简•爱在新的环境下接受了六年的教育,并在这所学校任教两年。由于谭波尔儿小姐的离开,简•爱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桑菲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用了她。庄园的男主人罗切斯特经常在外旅行,她的学生是一个不到10岁的女孩阿黛拉•瓦朗,罗切斯特是她的保护人。一天黄昏,简•爱外出散步,邂逅了刚从国外归来的主人,她发现她的主人是个性格忧郁、喜怒无常的人,对她的态度也是时好时坏。整幢房子沉郁空旷,有时还会听到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奇怪笑声。一天,简•爱在睡梦中被这种笑声惊醒,发现罗切斯特的房间着了火,简•爱叫醒他并帮助他扑灭了火。罗切斯特回来后经常举行家宴。在一次家宴上向一位名叫英格拉姆的漂亮小姐大献殷勤,简•爱被召进客厅,却受到布兰奇母女的冷遇,她忍受屈辱,离开客厅。此时,她已经爱上了罗切斯特。其实罗切斯特也已爱上简•爱,他只是想试探简•爱对自己的爱情。当他向简•爱求婚时,简•爱答应了他。

  在婚礼前夜,简•爱在朦胧中看到一个面目可憎的女人,在镜前披戴她的婚纱。第二天,当婚礼在教堂悄然进行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原来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爱离开了罗切斯特。在寻找新的生活出路的旅途中,简•爱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磨难,最后在泽地房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在当地一所小学校任教。不久,简•爱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还发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简•爱决定将财产平分。圣•约翰是个狂热的教徒,打算去印度传教。他请求简•爱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但理由只是简•爱适合做一位传教士的妻子。简•爱拒绝了他,并决定再看看罗切斯特。她回到桑菲尔德庄园,那座宅子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简•爱找到罗切斯特并大受震动,最终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这部小说中无论是简•爱还是罗切斯特,都面临着人生中特定时期的诸多考验,那种犹豫、两难的人身处境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这些问题的深刻思考。

  三、《失乐园》

  

  《失乐园》是当代日本著名小说家渡边淳一的代表作品。作品讲述的是一场悲剧性的婚外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都市生活和当代日本人的种种心态。作品情节生动曲折,真切感人,文字优美。小说在日本出版后曾长期雄踞畅销书排行榜榜首,改编成同名电影和电视剧上演后家喻户晓。

  主人公久木事业失意,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书法教师凛子。工作狂的丈夫对凛子非常冷漠,因工作变动而失意的久木与妻子也处于不冷不热的麻木关系中。无爱的家庭婚姻与难于抵御的情感诱惑,使凛子与久木陷入了“婚外情”的漩涡。在男欢女爱的过程中,久木与凛子感情越来越深,他们深深地沉浸于发现身体后的狂喜与体验之中。甚至在凛子为父亲守灵期间,他们也难以自持,鱼水寻欢。但二人世界之外的现实,却越来越冷,无法让他们容身。久木的家庭爆发冷战,凛子的丈夫也嫉恨难平,为了报复而不愿离婚。一封匿名信,更是让久木遭到公司冷遇,最后久木辞职。凛子也从家中搬出,两人终于决绝地同居一室,脱离一切社会关系与伦理的束缚,放纵地燃烧着欲情之火,体验着失去乐园与得到乐园的矛盾。为了不从巅峰跌落,两人决定迎向至福,而至福降临的那一刻,他们突然慨叹:“活着真好!”

  《失乐园》中的男女主人公并不是因为缺少关爱而去寻找外遇,也不会因为情感老化而走向离婚,他们既厌倦家庭又留恋家庭,他们做出的所有姿势,都是不知如何自卫的自卫,是生命最后的激越阶段的背水一战。

  四、厄普代克的“兔子”系列小说

  

  厄普代克(John_Updike, 1932-2009)是美国当代文坛诺贝尔奖呼声最高的作家之一,文笔精致细腻如诗如画,是全美数一数二的“风格作家”(stylist writer)。他刻画当代世人心境心态至为传神,其五部“兔子系列小说”被誉为比任何历史文献更能具体描绘美国二十世纪下半叶的社会文化现象。厄普代克每十年写一部小说:《兔子,快跑》(Rabbit, Run)出版于1960;《兔子归来》(Rabbit Redux)出版于1971;《兔子富了》(Rabbit Is Rich)出版于1981;《兔子安息》(Rabbit at Rest)出版于1990。这四部小说叫好又叫座,引起广大回响,分别赢得多项大奖。1995年厄普代克将之集结成一巨册《兔子四部曲》(Rabbit Angstrom: A Tetralogy)。到了2000年,应读者殷切垂询,厄普代克又意犹未尽地写了一个182页的中篇小说(novella)《兔子回忆》(“Rabbit Remembered”),交代兔子去世的后续情节。所以严格说来,“兔子系列小说”包括五部。

  “兔子系列小说”集中描写了代表美国普通中产阶级的“兔子”哈里的日常生活,包括他的婚姻、工作、外遇、信仰、危机、死亡等方面。“兔子”哈里长得高帅潇洒,是高中篮球校队明星,投篮得分曾破纪录,早婚的他才26岁已拥有一子,怀第二胎的妻子Janice邋遢、酗酒、不理家事。哈里在廉价市场卖削皮器,贫贱夫妻百事哀,他陷入了人生困境,想奔走逃避,上了高速公路兜了一大圈依然回到原点,求助于高中教练,却和一个曾为妓女的女人Ruth同居,同居了几个月后Ruth怀孕,正吵着要去堕胎时,Janice酗酒不小心淹死了刚刚出生的女婴,“兔子”被牧师召回家里,爱女心切的他到死都没见过这段婚外情所生的私生女……厄普代克每十年出版一本的“兔子”故事,像连续剧一样呈现出现代美国人五十年来成长过程中的种种感受,面对急遽变化与暴发富裕,还来不及调适或难以消化的迷惘、幻灭、疏离、躁郁等等。厄普代克成功地描绘出当代美国社会大多数人“于我心有戚戚焉”却“无以名之”的微妙感受。“兔子系列小说”充满生活质感地刻画了美国世俗生活掩盖下的人生矛盾,蕴含着作者厄普代克的历史关怀和叙事伦理。

  厄普代克将现实感受、历史理解和叙事活动有机结合,激起读者对历史的想象、发问和反思,启迪读者对生活意义的探讨,展示了一个当代文学家特有的历史意识、叙事方式和伦理倾向。厄普代克的文字淬炼如炉火纯青,文浅意深,因此需要细细品味。

  五、《人到中年》

  

  你已经想起来了,对吗?我们在第一章提到过这部小说。这部小说是中国当代作家谌容发表于1980年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以陆文婷躺在病床上的意识流动为主要情节线索,同时穿插周围人物如眼科主任孙逸民、陆文婷的丈夫傅家杰、同学兼同事姜亚芬等人为视点参与叙述,展现了近二十年知识分子的生活场景。作品塑造了陆文婷光辉的艺术典型。作为医院眼科的中年技术骨干,她以高尚的人生理想和奉献精神全心全意救治病人,服务社会,就如文中刘学尧所言“身居陋室,任劳任怨,不计名位,不计报酬,一心苦干”,数十年如一日直到像“一茎瘦草”般倒下。 陆文婷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中年知识分子的缩影,他们一方面承受工作的“超负荷运转”;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收入低下,难以晋升,住房狭小的窘境。小说还写了以姜亚芬夫妇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状况选择出国的现象,显示出中国社会知识分子问题的严重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分化。

  作为一位富有个性的优秀女作家,谌容对现实有着很敏锐的感受力,她紧紧抓住人们关心的热点,力图“把人间的悲喜剧放在一定的历史范畴,探索决定人物命运的渊源,写出更深刻、更本质地反映历史面貌的作品”。(谌容《奔向未来》)因此,作品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内容,闪现出现实主义的批判锋芒。

  《人到中年》是文革结束后不久出现的一部小说,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它的时代背景。

  六、《空镜子》

  

  《空镜子》的作者是万方,她是曹禺先生的女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创作小说,同时创作舞台剧、电影及电视剧本,主要长篇小说有《明明白白》《幸福派》《香气迷人》等。

  《空镜子》中的女主角孙燕,平凡善良却并不出众。她一共经历了四次恋爱,两次婚姻。寻梦的过程是心灵与梦想同时破碎的过程。在收拾碎片补掇梦想之时,孙燕开始重新审视现实与理想之间无法弥补的裂缝。第一次婚姻失败后,她开始放弃对爱情纯洁的保留,与小罗建立起纯粹肉体的关系。这是她对现实的第一次妥协。然而,孙燕与小罗之间,不可能谈及婚嫁,那纯粹是肉体的彼此需要,是都市里孤独的灵魂以身体的温度,暂时相互温暖而已。孙燕对于肉体关系建立的许可与妥协,表现了她对现实世界里爱情的失望。但是,那没有未来没有真爱的肉体交勾,又是非常空虚无力的。万方维妙惟肖地构画出现实的人性,照出都市人群身体的空虚与无奈,准确刻划出即使互相拥抱依然感觉不到踏实的情感归依。孙燕的第二次妥协是不多加考虑就与潘树林的结合。此时,孙燕早已是45岁的中年妇女了,脸上身上没有了美丽的光彩。用潘树林的同事的话来说“潘树林亏了,娶了个老太婆。”娶个老太婆,这件事本身并不重要。每个男人都会面对一个老太婆作他们的妻子,大多男人都逃不开。问题在于潘树林把这话当真了,半真半假地对孙燕说了。这说明,虽然潘树林死了两任老婆,并且有个读大学的女儿,但潘树林仍然有一种男性的优越感。这种没有平等感的婚姻,是否就是幸福的归宿呢?作者在这样的疑问中结束全篇。

  《空镜子》写于2000年,说到它的缘起,万方说:“一个丧偶的男人又结了婚,后来老婆又死了,有人介绍我的一个朋友和他谈对象,没成,和我提了两句。我觉得被触动了一下,在生活之流下隐约看到了什么东西。它给了我一种生活的状态的感觉。说不出来,很复杂,人的命运,既不可知但又好像有它一个轨迹,好像在转圈的那么一个感觉。”关于为什么通过婚姻写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万方说:“生活是很方方面面的,但是婚姻和情感有一种提纲挈领的力量,是最触及人们本质的感觉的。人在工作中、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都可能有假象,你调动你的能力,为达到某种目的运用你的智慧、手段,都有很操作的成份在里面。而婚姻这个东西是你骗不了人更骗不了自己的。而且这是每个人都经历的东西,谁的生活都摆脱不了婚姻,所以人的复杂、多面,在婚姻中最能充分得到体现。”这部小说后来改编成了电视剧,并且荣获了很多奖项,但较之原著,情节做了诸多变化,建议大家还是看原著。

  七、王海鸰的“中国家庭婚姻小说”

  

  中国当代作家王海鸰的“中国家庭婚姻小说”包括《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大校的女儿》等。这些作品都被搬上银幕,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牵手》以现代都市生活为背景,以一对夫妇的婚姻危机为主线,描写了当今众多人物的生存状态及他们的情感经历。主人公是大学相恋的钟锐和晓雪,他们的婚姻生活折射出一定的悲哀和症结。相互理解和沟通在他们的婚姻里越来越少,导致王纯的介入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钟锐,一直以来顾事业,晓雪,牺牲自己来顾家庭和孩子,男女在这时候的分工明确,但常年婚姻的单调和乏味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不管王纯有没有介入,这段婚姻似乎已经死亡,其中的问题夫妻双方都很清楚,但只是为了一份纯粹的责任在维持着这段貌合神离的婚姻。直到他们的离婚,才给了彼此更多的自由和空间再一次好好地认识对方,也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其中的种种。

  《中国式离婚》以林小枫和宋建平的婚姻为主线,以刘东北和娟子的婚姻、林父和林母的婚姻为副线,深刻剖析了三对夫妻的情感和他们各自在婚姻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揭示了在婚姻契约下的夫妻之间的三种背叛:心的背叛、身的背叛、身心的背叛。小说通过普通家庭走向离婚的发展轨迹,放大了婚姻生活的不和谐、不宽容、不理解所带来的伤害与疼痛,从而引发人们对婚姻真谛的深入思考。

  《新结婚时代》主要讲述了两代人、三种不同状态的个性婚恋。性格开朗心直口快的女编辑顾小西来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嫁给了从农村考进北京的大学生何建国。自从他们结婚后,何家不断地有人吃住在她家、找顾小西在医院的母亲看病,俨然顾小西家就是何建国整个家族和整个何家村的家。于是,矛盾在顾小西第二次怀孕并习惯性流产后爆发……此后,原本相亲相爱的小两口,却常常为了各自家庭不同的生活、价值、处事等观念发生争执,无法沟通的城乡间的鸿沟和由此引发的一次次争吵令双方疲惫不堪……

  “中国家庭婚姻小说”系列为王海鸰获得了“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的称号。这些小说后来都被改编成了电视连续剧,相继登上各大卫视,引起观看热潮。在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全新品牌子榜单“编剧作家富豪榜”上,王海鸰以1000万的编剧稿酬收入荣登“编剧作家富豪榜”第12位。

  八、六六的《双面胶》与《蜗居》

  六六,原名张辛,安徽合肥人。父亲是安徽大学理学院教授,母亲是上海人,1995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国际贸易系。毕业后从事多年外贸工作。1999年赴新加坡定居,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至今。从1999年起,以六六这个笔名开始在网上撰文。2003年以小说《王贵与安娜》蜚声海内外网坛,被看作继张爱玲、虹影之后的第三代海外华裔女作家的代表。2010年11月15日,“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六六以21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0位,引发广泛关注。

  《双面胶》是一部备受争议的家庭伦理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东北婆婆和一个上海媳妇之间的家庭悲剧。上海姑娘丽鹃嫁给了一个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的东北小伙子亚平。亚平在丈母娘家的帮助下,在上海买了房子成了家。亚平在父母来上海前是个标准的上海丈夫,对老婆嘘寒问暖,端茶倒水,小夫妻亲密无间,恩爱无比。但婆婆到来后,温馨的小家生活开始发生质变。婆婆传统思想严重,希望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影响改造上海媳妇,这些思想与丽鹃现代的生活方式完全冲突,婆媳之间的矛盾与日俱增,摩擦不断升级。亚平的父亲因病住院后,婆媳之间因为利益之争而彻底决裂。即使在丽鹃为亚平生下儿子之后,婆媳关系仍然没有得到缓解。小家伙的一句“妈妈坏”将家庭推到悬崖边缘。丽鹃因怒失言,将亚平母子逼上无家可归的境地,亚平在母亲的鼓动怂恿下,丧失了理智,疯狂地将拳头砸向了丽鹃。

  《蜗居》是六六继《双面胶》之后又一部都市情感小说。海萍与苏淳双双毕业于上海的名牌大学,并在这座城市立业成家。然而他们千挑万选的安身立命之所只是一个租来的10平方米的石库门房子,因此,攒够首付,变身房奴成为海萍最大的梦想。海萍的妹妹海藻与男友小贝租住在三居室的一间,只等攒够首付就谈婚论嫁。一切改变都由海萍四处筹首付款开始,四个人被生活推向无法掌控的轨道,又似乎都因第五个人的出现而逆转。这个人叫宋思明,市长秘书,在一次饭局上与海藻结识,她梦游般的神情,令他魂回大学时代,他对海藻非常痴迷。后来海萍失业,间接通过宋思明的介绍做起了外教兼职,意外打开了事业局面,苏淳也因宋的出面而免受牢狱之灾,海藻明白自己再也无法挽回与小贝的单纯恋情后,成为宋思明的情人。故事的最终很悲情,当海萍一家自力更生入住新房,生活渐有起色时,海藻却怀着宋思明的儿子孤身守候,她不知道,宋思明因一桩命案被公安跟踪,在看望海藻的路上,意外车祸身亡。

  《双面胶》《蜗居》这两部小说准确地写出了当前都市人群的普遍困惑,这些困惑不仅仅是来自房子、工作的物质压力,更多的是婚姻、情感上的精神压力。六六的小说呼应了都市人群情感上的苦闷焦灼,夫妻情、母女情、姐妹情、恋人情、婚外情都得到了透彻的展现以及人性化的诠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