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那些一定要弄明白的概念
想要写作一部畅销的类型小说,我们必须要弄明白几个概念。
一、什么是小说
首先我们谈谈什么是小说。小说是一种运用文学语言,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创造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从多方面反映和再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构成小说的三个要素,也是小说的基本特点。
小说以反映社会生活为内容。社会生活由人物及人的社会关系构成,因而,人物是小说描绘或表现的中心。诗歌和散文中可以写人物,也可以不写,小说则不同,它的人物形象总是凝聚着作家的思想感情、社会理想和审美追求,因此,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小说的重要任务,小说以塑造典型化的人物形象为核心。我们有这样一种体会,凡是优秀的小说作品,都能给读者留下难以忘却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都是经过作者高度概括的“典型化人物”。为了塑造出典型化的人物形象,小说的作者总是从各个方面深入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复杂性格,有的通过具体地描写人物的音容笑貌展示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有的则利用对话、行动及环境烘托等手段刻画人物。
小说往往以完整复杂的情节显示人物性格的成长历史。小说的情节与人物密切相关,它是人物性格的外在表现,它可以充分地叙述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展示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轨迹,进而深刻揭示主题。
小说又以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作为人物活动的舞台。由于环境描写可以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它既是小说中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客观条件,也是小说事件发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只有充分的环境描写,才可能具体、真实地揭示人物的活动及小说的矛盾冲突。小说的典型环境,既可以是宏大、全面的社会环境,也可以是细致详尽的具体场景。同时,场景可以随时变换,为人物的活动和情节的展示提供自由灵活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二、文学类型与类型文学
我们所说的文学类型,可以理解为对文学进行不同的分类。鲁迅曾经说:“凡有文章,倘或分类,都有类可归。”[1]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所谓类型,“在文学批评中指文学的种类、范型以及现在常说的‘文学形式’。文学作品的划分向来为数众多,划分的标准也各自悬殊”。[2] 目前,国内最常见的文学分类就是按照文学体裁的不同将文学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大块,这不仅是现在文学刊物办刊的基本原则,也是目前《写作》课程教材编写的基本格局。如果按照小说篇幅长短的不同,可以将小说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如果我们按照小说题材的不同又可以将小说分为工业题材、农业题材、军事题材,等等。可以这样说,文学类型是指人们对文学进行分类的方式。那么,文学类型和类型文学是同一个概念吗?显然不是。类型文学是指文学类型化倾向的固定形式,指那些在题材选择、结构方式、人物造型、审美风格等方面有着比较定型的类型化倾向的、读者对其有着固定的阅读期待的小说样式。
说起类型文学,中国的网络小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早期华人网络文学写手图雅、少君、路离等到1998年以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开网络文学的青春化、言情化写作之风的台湾研究生蔡智恒,再到大陆网络文学早期的“五匹黑马”,以及之后在网上走红的今何在、龙吟、江南、慕容雪村等写手,网络文学一步步改变了最初抒写性情、心无旁骛的非商业的存在态势,类型化倾向越来越明显。2006年以来,中国网络文学的类型化写作迅速发展,出现了玄幻、武侠、穿越、同人等各种类型的网络文学,这些文学呈现出并生共存的景象,引人瞩目。其中,玄幻武侠小说《诛仙》《雪薇》《七夜雪》,历史奇幻小说《新宋》《紫川》,盗墓类长篇《鬼吹灯》《盗墓笔记》,历史穿越小说《窃明》,商战小说《浮沉》,后宫小说《玉簟秋•雪魄帝姬》《后宫•甄嬛传》等尤其引人注目。[3]随着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网站、大众传媒、出版发行机构和网络写手都敏锐地发现了其中蕴含的无限商机,网络文学由此迅速走上产业化的运行轨道,成为了引人注目的新型文化产业。
三、独创性与类型化倾向
可能您会提问了,文学不是最强调独创性的吗?怎么类型化倾向又成为文学的一种常态呢?正如学者贺绍俊所说,文学仅仅有独创性是不行的,如果每一部作品都与以往的作品毫无共通之处,都是完全的独创、完全的创新,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读者无法在已有的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基础上来接受这个作品。不管是创作也好,还是阅读欣赏也好,都是人类经验的积累和展开,如果永远都是独创的,没有共同之处的,人类的经验就不可能积累、深化。因此,当文学创作过程中有一种新的因素被人们接纳并受到人们的欢迎时,这种新的因素就会产生一种吸引力,作者会被这种吸引力所吸引,自然地靠近这种新因素,而读者则会在阅读中认同这种新的因素,形成固定的审美经验,这就是文学的类型化倾向。[4]正是因为存在着文学的类型化倾向,读者的审美经验才有可能获得不断的积累和提高。当然,文学不仅仅存在着类型化倾向,它还存在着创新性倾向。由于创新性是反类型化的,所以创新性倾向就会避免因为类型化而导致的文学的千人一面。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学就是在类型化和反类型化的相互抗衡相互争夺的张力中发展的。如果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类型文学就是搭建起一个固定的舞台,作家要在程式化的表演中展现文学的独创性。贺绍俊先生在《类型小说的存在方式及其特点》一文中还指出,类型小说是通俗小说的基本存在方式,并且它的类型化功能与娱乐性紧密关联。类型小说主要在核心趣味上做文章,它可以使喜欢这种趣味的读者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举个例子,比如说侦探小说为读者提供了一次复杂的智力游戏,武侠小说显然是与人类的尚武精神相关联的。
四、中年危机与中年危机小说
近年来,获得较大成功的类型小说中值得注意的一类是中年危机题材的小说,我们把它简称为中年危机小说。中年危机,也被称作“灰色中年”,一般高发在35-50岁。一般意义上讲,中年危机是指男性在35-50岁这个人生阶段可能经历的事业、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种关卡和危机。因为在这个阶段,人的体力和精力都在逐渐走下坡路,而在工作岗位和家庭中的责任又逐渐加重;同时,由于工作上的不如意会丧失自信心和希望;这个阶段往往也会由于孩子的自立而导致家庭状况的变化;对于自己年老以后的生活感到担扰;还会面临同时照顾老人和孩子即我们常说的“上有老下有小”的问题。这一时期一方面是人整个人生之中最为充实的时期,另一方面也是受到各种精神危机困扰的时期。其实早在工业社会到来之初,欧美等国的作家就已经关注到工业社会背景下的中年人群的危机感,并把它们作为作品的主要题材,表现出自觉的对沉溺于中年危机中的人群的人文关怀。中国的中年危机小说也可以追溯到比较早,但真正自觉地提出“中年”这个节点的则是谌容于198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人到中年》。这部小说以其锋利的笔法真实地再现了中年知识分子工作中和生活的艰难处境,真切地描写了他们的苦衷和理想,热情地讴歌了他们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深刻地剖析了围绕知识分子,特别是中年知识分子的问题所反映的种种社会疾患,极具现实性,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且很快被搬上银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发展逐步加快,传统的中国家庭经受了诸多变革,这其中,感受最为强烈的就是一代代的中年人。描写中年人生存状态的小说也随之增多,如《蜗居》《中国式离婚》《生活秀》《双面胶》等,在社会上都引起了一定的关注。2014年,刘杰在网络上发表了长篇小说《中年危机》。
注释:
[1]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序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美]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汇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3]何志钧.网络文学类型化现象管窥[J].学习与探索,2010(2):188.
[4]贺绍俊.类型小说的存在方式及其特点[N].文艺报.2010-09-03(2).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太受益了,收藏!
回复 @浮游生物: 谢谢肯定!
好书!!
回复 @焉然: 感谢您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