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 第一章(5)

  我们来思索一下,我上面说的那些烦恼和忧愁实际上是些什么?它们究竟是否值得我们费尽心思,或者说值得我们谨慎对待?虽然我们的生活是文明世界的生活,但是尝试一下那种原始的、偏僻的生活,实际上对我们还是有好处的——即使目的仅仅只是为了知道究竟什么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以及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去获得它们。即使去看一看商人的旧账本,了解一下人们在商店里购买最多的商品是什么,商店里囤积最多的是哪些货物,看看最杂的杂货究竟是些什么也是好的。尽管时代一直在发展,但是它对人类生存的基本法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就像现代人的骨骼和他们的祖先比起来并没什么质的区别一样。

  我觉得人生的必需品,就是人类需要依靠努力才能够获得的一切:要么是一开始它就很重要;要么是经过长期的使用,它已成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对许多人来说,在这个意义上的人生必需品只有一种——食物。在大草原上的美洲野牛看来,生活必需品只是几英寸厚的鲜美草地,以及可以饮用的水。如果不算上都需要的森林或山荫的庇护,野兽们需要的只是食物和住所。在天时允许的情况下,人的生活必需品包括食物、住所、衣服和燃料。只有拥有这些生活必需品,我们才可以自由地面对生活的真正问题,并且勾画未来。

  人类不仅建造了房子,还会了制作衣服和生火做饭;可能是因为偶然,人们发现火可以给人带来温暖,所以就开始使用它,最初可能还是一种奢侈品,现在则变成冬季取暖的必需品。我们看到,甚至家里的猫和老鼠都同样获得了这后天学得的天性。住所和穿着合适,人们就可以合理地保持体温;但是,要是穿的和住的太热,或燃料烧的温度太高,体外的温度高于体内的温度,那不等于是在烤肉吗?自然科学家达尔文在论述火地岛的居民时说道,他们一帮人穿着衣服围着火堆却根本不觉得热,而不穿衣服的野蛮人,即使离火堆很远,却还是“被烤得全身流汗”,这种情景让他十分惊讶。据说新荷兰人可以**着身体,泰然自若地到处走,而欧洲人穿着衣服,却还觉得很冷。难道野蛮人的坚毅和文明人的聪明就无法结合吗?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说,人体是一个火炉,而食物则是保持体内燃烧的燃料。冷天我们食量大,热天则食量小。动物的体温就是一个缓慢内燃的结果,内燃太旺盛会导致疾病和死亡;缺少燃料或者通风不畅,则会导致火焰熄灭。当然,生命的体温和火是不同的,我们只是这样通俗地比喻一下。在上述用语中,动物的生命和体温简直就可以用同一个词来表示:食物。虽然食物可以视为内燃燃料,维持体内的燃烧,同时燃料也用来煮熟食物,或者从体外给人御寒,增加身体的温度;而住所和衣服也只是保持由此而产生热量。

  所以,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最必需的就是保持温度,维持生命的热量。正因为这样,我们开始辛苦操劳,我们不仅要得到食物、衣服和住所,还需要床铺——那是我们晚上的真正住所,为此,我们从鸟巢和飞鸟的胸脯上掠夺羽毛,建造这个住所中的住所,就像鼹鼠一样,住在洞穴深处,用草和树叶铺床。

  不幸的人总是叹息这个世界太寒冷,我们总是把自己的大部分疾病都归罪于寒冷——不管是身体上还是社会意义上的疾病。有的地方,夏天可以使人生活得像个乐园。在这个时候,燃料的功能就只是做饭,别的地方根本用不上。太阳就是乐园里的火,许多果子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就能成熟;总的来说,夏天食物的种类非常多,获取果实也相对容易,衣服和住所已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或者说已经有一半失去意义。根据我的经验,现在,在我们这个国家里,一个人只需要几副工具,一把刀、一柄斧子、一把铲子、一辆手推车,就可以自由地生活。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还要添加一些生活必需品之外的东西,比如说灯、文具和几本书,而这些东西用不了多少钱。可惜有些愚蠢的人却跑到了地球的另一边——某些野蛮和不卫生的地区——专心地做生意,一做就是一二十年,而目的就是为了“生活” ——让自己过得舒服温暖一点,但是最终还是回到新英格兰终老。这些奢侈和富有的人不仅是适应了温暖,还热得异常,就像我前面说的,他们是在用最时髦的方式烤自己。

评论
  •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