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罗崇敏:“贫困”的教育需要找回灵魂

  教育圈

  狄更斯《双城记》里面的第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换句话说,我们处在教育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处在教育智慧时代,也是愚昧时代。为什么?我觉得是因为教育灵魂出了问题,灵魂不灵,魂不附体。

  教育的灵魂是什么?是价值,是教育价值出了问题,是教育的DNA出了问题。所以导致中国也许是在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公平的贫困教育。什么贫困?灵魂贫困,价值贫困,素质贫困,创造力贫困。

  我想主要从五个方面谈一些我的价值主义教育观:一是教育的理性反思;二是教育的思想启蒙;三是建构教育的制度价值;四是教育内容的价值考量;五是建设有灵魂的教师队伍。

  1 教育的理性反思

  任何否定教育取得的成果是没有良心的,任何否定教育存在的危机是没有良知的。面向阳光才知道有背影,有阳光有背影说明你在站立和前行。

  中国在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现代教育,各类在校学生7亿多,现代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教育公平加快推进;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各类教育不断发展,教育改革逐步推进;“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国家教育战略付诸实施。但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的机会与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也许,是这样一个基本矛盾运动在不断的推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我们发现,我们天天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但人民似乎越来越不满意,是什么原因?甚至于不少人常用狄更斯《双城记》里面的第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换句话说,我们处在教育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处在教育智慧时代,也是愚昧时代。为什么?我觉得是因为教育灵魂出了问题,灵魂不灵,魂不附体。

  教育的灵魂是什么?是价值,是教育价值出了问题,是教育的DNA出了问题。所以导致中国也许是在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公平的贫困教育。什么贫困?灵魂贫困,价值贫困,素质贫困,创造力贫困。

  当然理性反思中国教育应该从反思人类教育开始。反思人类的教育,我们会发现:

  教育培养了社会精英、也培养了社会渣滓;

  教育培养了人类和平正义的使者,也培养了反人类的战争狂妄分子;

  教育培养了反恐英雄,也培养了恐怖大亨;

  教育培养了清廉官员,也培养了腐败份子。

  总之,教育使人智慧,也使人愚昧;教育使人类文明,也使人类野蛮。人类利用教育在不断的创造对自己的“毁灭”。

  近五千年来人类发生4700多场战争,失去七亿多人的生命。因教育带来的高科技的发展,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全球信息化的发展,核武器的出现,都会给人类的存在构成严重的威胁,给人类设下不少陷阱。为什么?因为人类的教育利用自己的发明的卫星定位器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定位,同样的中国的教育利用自己发明的指南针而迷失了自己的价值方向。

  在中国,教育价值异化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教育把人异化,要么异化为神,要么异化为鬼,要么异化为物,引导人们三崇拜,教育把人们引上“拜物教”(崇拜金钱)、“拜权教”(崇拜权力)、“拜伪教”(崇拜伪装)。

  教育工具化、功利化、世俗化、庸俗化愈演愈烈,中国教育的官场化(行政化)、市场化(金钱化)、情场化(非理性)不断上扬。中国教育呈现出政府对教育的控制性、家庭对孩子的取代性、社会对学校的利用性的“三性”特点。教育越来越沦为经济的儿子、文化的孙子、政治的佣人。

  人们经常关注世界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生态危机等,但不考察这些危机的根源,这些危机背后隐藏的更严重的危机是什么?我们认为就是教育危机。人类存在的各种危机都可以在教育危机里面找到其根源。关于教育危机的表现,在上面也作了分析。教育危机从根本上讲是教育价值的危机。

  2 教育的思想启蒙

  人们常说:中国的教育缺的是教育行动,不是教育思想。我认为,中国最缺的就是先进的教育思想,最不缺的是盲目的教育行动。中国应进行先进教育思想的启蒙教育。

  教育价值危机跟我们的教育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在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思想,对教育的实践发挥了影响作用。比如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理念主义教育思想、理想主义教育思想、实在主义教育思想、工具主义教育思想、极权主义教育思想、民主主义教育思想、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等。

  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教育受四种教育思想影响比较大,一是帝、儒、道传统教育思想,二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三是凯洛夫的工具主义教育思想,四是斯大林的极权主义教育思想。

  这些教育思想有几个特点:

  一是将人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

  二是用教育之术取代教育之道;

  三是将教育意识形态化。

  我们不能完全否定这些教育思想对发展中国教育的作用,但也不能非理性地、盲目地去接受这些教育思想,特别是对凯洛夫的狭隘的教育为阶级斗争服务的工具主义教育思想,对斯大林的教育为极权服务的教育思想,今天理应反思和批判。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建构共生价值,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活动过程。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价值活动,都是价值的创造和消费活动。人类活动无非是以人为主体,将资源转化为财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而已。也就是人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人力资源转化为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文化财富,实现和发展人的价值的过程而已。

  我们所阐述的教育和价值,都是广义的,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团队教育;包括教育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现实价值和理想价值等。

  教育的三大价值功能:发展、建构和引领功能,即发展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建构民主、平等、自由、人权、博爱、诚信、和谐、正义、法制、幸福的人类共同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怎样引领人类文明进步?主要是价值引领和实践引领,刚才说了价值引领。

  在引领社会实践方面,就是引领人类的生产方式转变、生活方式转变、思维方式转变和管理方式转变。引领人类建设共生主义社会,就是人类共同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形态应该是人类追求和理想的最高社会形态。

  要建构教育内在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价值,即实用价值、根本价值、终极价值。教育的实用价值使人适应社会需要,求学、求职和谋生,维持生命、生存、生活。

  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教真育爱,教真理,学真理,实践真理,捍卫真理,学真知,行真事,做真人;培育爱心,爱人,爱社会,爱智慧,爱自然,爱宇宙。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使人成为人、使人成为有能力的人、使人成为有价值的人、使人成为幸福的人。

  教育价值是国家核心价值的基石,是人类共生价值的基础。教育价值应高于一切价值。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是人的建设活动,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都是人的价值的外化。

  什么创造了人的价值?是教育创造了人的价值。人类共生价值和国家核心价值建设必须从教育价值培养上入手。要构建教育的外化价值,即人类共同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博爱、诚信、正义、法制、和谐、幸福的价值观。教育不但要培养合格的国家公民,更要培养合格的世界公民,培养富有自由意志、独立人格、大爱情怀、社会责任、创造能力、幸福生活的代代新人。

  实践价值主义教育思想,就应该在各类教育活动过程中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使受教育者知生命价值,认知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保护生命;通过生存教育,使受教育者知生存之道,适应生存、学会生存、挑战生存;通过生活教育,使受教育者知生活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

  总之,通过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使人认知生命的意义、增长生存的智慧、培养生活的信仰,实现人生的幸福,促进人类的文明。

  总之,实践价值主义教育思想应该以人为目的,敬畏价值,崇尚智慧,惊赞宇宙;应该培养和实现人的主体价值,建构人类共生价值;应不断提高教育时空价值、能力价值、制度价值、投资价值和管理价值等。

  3 提高教育的制度价值

  反复出现的问题应在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出现的问题应在制度上找根源。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不但要在教育规律上找原因,更要在现行教育制度上找根源。

  人类历史使我们坚信,唯有制度可以兴国,唯有制度可以兴教,唯有机制可以兴校。一个富有理性和高素质的民族,是一个崇尚制度的民族。一个政党、一个政府的根本任务,是进行制度的设计和安排。

  世界大国的崛起,无一不是制度变革的结果。上世界中叶后,中国两次大的制度变革而逐步走上复兴之路,一次是新中国确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一次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教育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得益于教育制度的变革。现在反复出现而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也应该在制度设计上去找原因。

  中国教育存在制度性缺位或制度性越位的问题。缺位的是学校办学主体,越位和缺位往往是政府。办学制度一元化,管理制度大一统,评价制度唯“一分”。这样的教育制度不但扼杀了学校办学的主体性和教师教育的主体性,更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创造性,导致教育价值的严重流失和教育尊严的严重丧失。

  教育制度改革要坚持维护人的主体性、保障教育的公平性、促进教育的竞争性、体现教育的发展性的价值取向。

  建立促进政府履行教育公共服务职责和促进教育市场竞争的教育制度;建立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学校办学制度;建立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合力的制度机制。重点进行办学制度、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的改革创新。

  应改革和调整教育所有制结构,建设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公立学校、私立学校、股份制学校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办学制度。

  中国在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现代教育,但中国教育的腾飞还缺少两支翅膀,一支是民办教育,一支是国际化教育。缺这两支翅膀就象一只肥胖的鸭子,可以在大街上大摇大摆,但始终飞不起来。世界教育起源于私立学校,在发达国家,优质的现代教育资源还是集中在私立学校。

  公办教育、民办教育都是国家的教育,公立学校、私立学校都是民族的学校。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教育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通过改革,使存量公办教育资源转变一部分为民办教育资源,将增量教育资源的空间让给民办教育。特别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调整与扩张的主力应该是民办教育机构,是有志于将实业资产转化为教育资源兴办教育的实业家。

  我认为,中国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应该有一半以上由民办教育和私学校来承担。政府提供的是基本的、大众的、公平的教育,高端的、精英的非均等的教育,要由社会来承担,由民办学校来承担。民族有差异,智慧无国界。我们既要正视民族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制度机制、民族文化的差异,又要追求共享人类文明成果,丰厚人类各民族的智慧,促进世界各民族智慧的融合和发展。

  我们应从教育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教育资源利用、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构建国际化办学的制度机制,为构建全球教育治理新模式承担大国责任。

  应进行教育宏观管理制度、中观管理制度和微观管理制度的全面改革。政府对教育宏观管理主要体现在教育立法及完善配套制度,做好所辖范围内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拨款;

  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标准及审批程序;

  制定基本的学制、学历和学位制度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门的中观管理主要是依据有关法律,指导学校设置,调控学生规模,制定校长、教师的任职资格和聘任规则,依法对学校进行监督与评估。

  中观管理的核心职责是服务,服务学校、服务学生。学校微观管理应坚持民主管理、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建立基础管理、系统管理、全程管理、精致管理的机制。

  确立师生员工管理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推进教师身份社会化、职业专业化、收入效能化。以价值管理为核心,全面推进师生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资金管理、设施管理、信息管理。在学制改革方面,我建议实施基础教育十年义务制,就是从小学到高中实行十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使大学毕业生在二十岁左右进入社会就业、创业。

  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应对现行的考试制度进行一次革命,特别是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现行评价制度将教育手段变成教育目标,将教育目标变成教育口号。特别是现行高考评价体制是不公平和扼杀人性(人的创造性)的体制。

  中央教科院的调查结果:“我们调查了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见《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第34页)。“调查了全国100位科学家、100位社会活动家、100位企业家和100位艺术家,发现除了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外,其他人所获的成就和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正相关关系。”

  彻底改革全国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实行考试和招生分离,由地方或各高校自主招考,全国高考成绩只作为录取学生的一个要素;

  取消高中阶段升入专科职业学院的统一考试录取方式,高中毕业生自行选择,学校录取直接升入专科院校学习;

  变一次性的结果考试为学业过程考试;变一张试卷评价和遴选学生为综合素质评价;

  建立完备的国家考试法,维护考试公平、公正。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协调的共同评价机制,引导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教育评价。充分利用国际国内教育评价资源,建立教育评价中介组织体系,依法维护中介组织的评价权威,客观公正地对各学校和各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效益作出评价,充分发挥评价手段的作用,激励和约束办学主体的行为。

  4 教育内容的价值考量

  ( 1)教育内容选择的价值取向应该是:真理性、智慧性和价值性的有机统一,实现人的价值,引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

  也就是有利于发展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实现人的价值,引领人类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促进人类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法制、和谐和幸福。

  (2)教育内容体现的目标功能,应是实现知识、能力、智慧、情感和价值的有机统一。

  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责任能力的培养。引导和激励受教育者认知生命的价值,增长生存的智慧,培养生活的信仰,实现人生的幸福。

  (3)具体教育内容的安排,应促进教育课程类别的有机统一。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有机统一,学科课程的设置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术学科的兴趣和能力,活动课程的设置也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有机统一,比较成熟的学科大约有5500门,其中交叉学科有2600门,这说明,课程综合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显性课程内化于学生,有利于丰富和彰显显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

  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的有机统一,发挥外围课程,张扬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有机统一,丰富地方课程的内容,开发校本教材,发展特色专业;各阶段教育课程的有机统一,使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课程的设置有机衔接。

  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必须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得以实施。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所主张的课程教学方法和学校教育方法是以发展受教育者的生命、生存、生活为中心,以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为手段,以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良好的习惯、态度和生活能力为目的的、广义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包括自然教学方法、自主教学方法、情趣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升华教学方法。

  所谓自然教学方法,主要是指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在不同的学龄阶段运用适应于学生自然成长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使用要适应儿童的心理、少年的需求、青年的需要;

  所谓自主教学方法,就是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要有利于教师的自主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师生教与学的民主意识和自觉意识;所谓情趣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感情和兴趣,任何一门知识,只有你喜爱它,对它感兴趣,它才会钟情于你;

  所谓探究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围绕学习内容进行探讨和研究,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和研究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谓反思教学方法,就是学而必思,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所带来的教学效果,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趋于合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升华教学方法,就是在反思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开辟教学方法的新境界,避免长期形成的教学方法的定式思维所带来的方法论惰性。

  5 建设有灵魂的教师队伍

  做有灵魂的教师就要心中有爱,胸中有梦,脑中有智,眼中有人。教育的职业灵魂是教师铸就的,是光耀社会的。做有灵魂的教师就应该有教育信仰、教育情怀和教育能力,敬畏教育价值,充满教育情怀,增长教育能力。

  做有灵魂的教师就是要使教师既为经师,又为业师,更为人师。以爱心滋养爱心,以忠诚培养忠诚,以智慧传承智慧,以创造激发创造,培养有灵魂的代代新人。

  做有灵魂的教师就要富有激情、理性和意志力去不断提高能力素养。对教育充满情怀,对学生充满爱心,对社会富有理性,对工作富有意志力。“临事而惧”,终身学习,要有知识恐慌感,要克服职业倦怠心。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责任能力等。心中要有人,手中要有书,眼中要有事。要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态度和生命境界,不断提高能力,增长智慧。

  做有灵魂的教师就要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我们习惯把教师比喻成春蚕、红烛、渡船、人梯、工程师,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是渡船送我们到知识的彼岸”;“甘为人梯”;“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其共同点都是塑造老师成就别人、牺牲自己的悲剧形象,总认为老师牺牲了自己,学生一定幸福,好像老师生来就是苦行僧,就是要做牺牲,这是一种非理性、甚至是一种可怕的理念。教师要勇于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创造自己的幸福,传承自己的幸福。

评论
  •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 佳作!已赞!我的《同行》,欢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