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曲礼上》云“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以有调侃“天上飞的未必全是鸟也有鸟人”。佛经中云“生人中难”,好容易脱毛卸甲,脱离畜生道换得人身,再不珍惜此人身,复又堕落畜生乃至地狱饿鬼道中。人以行为有伦理道德而不同于动物,然很多时候人们很少用之束身而是作为标尺衡量别人,比如批评别人小气忘记自己亦吝啬,斥骂别人傻子忘记自己愚痴。评论别人脏时忘记自己屁股还没擦干净。做人,做大丈夫,就该日日反省克己复礼!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错了就忏悔,不复再错,不断完善自己,人际关系会越来越融洽,身心健康也越来越有保障。《佛遗教经》云:“若离惭耻,则失诸功德。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易经》云:“君子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颜回之美德被后世传为佳话。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受教育者以后功名利禄光宗耀祖,义务教育的前提是培养孩子心智,只有孩子心智健全,家庭、民族、国家未来才有希望。如果教育以功利为目的,那教育出来的学生几无可能成为家国栋梁之才。教书育人以智慧、美德,以知书达礼。宋真宗的《劝学文》云:“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教育可以致富,然须遵循典章之规范礼仪。朱熹亦有《劝学文》云:“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呜呼老矣,是谁之愆?”教育代表着未来,如果教育出现了问题,民族国家还有明天?王安石《劝学文》云:“读书不破费,读书利万倍。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教育旨在明事明理,修身养性。荀子《劝学篇》开明宗义云: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学无止境,然所学所用当为社稷家国谋利益而非仅仅局限于个人功名利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家国不幸个人功名利禄何主!
教育应该对礼仪伦理道德深化,而不是局限于升学率。古贤圣留下很多经典,今日学人有多少熟读?融会贯通者更如凤毛麟角。能披览典籍并用道德甲胄卫身更难能可贵。即使今日学佛修行之人也很少能深入经藏获取智慧,很多是人云亦云。唯有深入经藏才能打开我们藏识田中本具如来智慧。传统文化释道儒中典籍浩淼如海,若我们能抽闲阅读自会获益匪浅。明白天地之理,才能于世间更多更善作为。
身行善道,必达人生目标而无虞;行落暗昧,多有陷身法网囹圄之忧。心若明理,身口意必然摄护;愚昧暗钝,三业自多行不义。道德内熏者必能安身立命,功名淡泊者总会养尊处优。有智慧者不于知识中沉溺,有情操者不与酒肆之人和污。志向高洁者不为外境所扰,心地坦荡者无虑鬼神来磨。安贫乐道者必清心寡欲,乐善好施者总得邻里敬爱。虚情假意者华而不实,抱素怀朴者言简意赅。狐朋狗友因酒色而聚,伯牙子期因知音相交。华衣美食多冶容诲淫之流,粗茶淡饭宜清净素雅之辈。思虑过度者精疲神乏,随遇而安者身心适悦。至理则言辞简练,事烦便措辞无序。孝顺之子多心慈手软,忤逆不孝则心狠手辣。道德熏修者精神矍铄,声色纵情者面黄肌瘦。修道者闲处而居,养亲者捡事而为。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子孝父心宽,妻贤夫祸少。子孙不孝父母以泪洗面,妻女不淑家道无以兴旺。若要子孙孝,先需孝老人。若要妻子贤,先需善妻子。感恩互为侣,慈悲化怨结。溺爱靡意,魂飞心离。严训慈护,身心端正。邻里不睦多因长舌搬弄,社区不宁缘多鸡鸣狗盗。听话听音不为动情所惑,看人观行莫为言辞煽动。智者善语和合,愚人谗言离间。遇事先莫责人,困顿当省自行。牝鸡司晨必罹祸患,太监主政祸国殃民。家和万事兴,国安九州宁。
凡事切莫执着,求大同从小异。对人多些慈悲,得饶人处饶人。对天地多些敬畏,忌讳开山拦河。对贤圣多些恭敬,切莫口无遮拦。对神明多些畏惧,善行少招横祸。尊师重道,则大道畅通。轻财重义,必交天下侠士。相聚是缘多珍惜,分离是理莫伤悲。寡廉鲜耻少有挚友,冰清玉洁多遇贵人。是故《庄子·外篇·山木》云:“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大宗师》云:“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真言要诀》云:“欢喜不及忍辱,多笑不及不瞋;不杀胜于放生,求福不如避罪;不悭胜于布施,心敬胜于足恭。”能熄灭心头之贪嗔痴财色名食睡之欲念,怎一个“忍”字了得!能够忍耐,能够不生气,能够不杀生,能够逢凶化吉,能够不吝啬,能够心怀恭敬,都是养生之要策。
百姓有口头禅“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说明健康和财富都很重要。有些人为了追逐财富损害健康,然后又想方设法用金钱购买健康,然为时已晚。财富是用来滋养我们的色身和养家的,不是用来炫耀的。虽然不很富裕但拥有健康就是值得高兴的。如果坐拥万贯家财,然终日疾病缠身,只有痛苦没有乐趣,且给家人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故首先必须有能够享受财富之乐的身体,同时努力工作获取财富。即便家中贫寒,若无疾病灾难也值得庆幸,就怕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样的家庭并非没有,这就需要邻居、社区乃至全社会予以周济。《大智度论》云:“一切宝中人寿第一”。人们为养命而求财,不是为了守财而活命。《礼记·夫学》曰“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省吃俭用不失为居安思危之美德。
降低贪欲就是变相布施,断除三业之恶就是行善积德,节俭度用即是致富。世人很多夸耀自己有多少财富,当需要对受灾地区或者贫困山区孩子募捐时又噤若寒蝉。递交入党申请书概言我将如何如何,待宣誓完毕则不再如何如何。口头上叫着“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却不断享受“人民服务”而不知感恩报恩,乃至视民如草芥。世人皆知“多行不义必自毙”,在其位者却多飞扬跋扈,贪赃枉法,然迟早会遭到报应!
民众是国家的基石,民安则国安。民不安,国难宁。为吏者非不明此理,而是只求自保乌纱,不忧社稷江山。世人皆知佛法乃真实护国利民之智慧,然不懂佛法的宗教小官僚却听闻佛法犹如杯弓蛇影。设使人悉行善道,理通因果报应,何来仇富?何来仇官?何来民怨?如违此至理政权没有不灭亡的。国家必须积极推行善政而非教条主义,使百姓衣食无忧,畅所欲言。
身不由己,是我们迫于情境无法应对而不得不做出的违背自己意愿的权宜选择,很可能是考虑到自身利益就不得不损及他人利益的一种自私行为或者借口,所以人们总说“身在江湖身不由己”。缺乏了诚信、职业道德约束,社会便会身不由己,于是乎医生收红包是身不由己,法官吃被告、原告是身不由己,警察勾结地痞流氓是身不由己,教师毁人不倦是身不由己,专家张口闭口胡说八道是身不由己,教授剽窃学生的成果是身不由己,官吏纵情声色犬马是身不由己,媒体乐于八卦是身不由己,慈善做成了伪善是身不由己,僧侣们忙于敛财是身不由己……自性即是佛性,失去自性也就是失去人性遑论佛性,那和披着人皮的禽兽何殊?人性都不能保全谈身心健康那才是国际玩笑了。守护好我们人性中一点点至真至诚至善,社会也不至于沦落到如此地步,孰之过?必然是有权有势的人物培养了贪官污吏和放任潜规则流行起来的,那些人都会被历史钉在耻辱柱上!
生活是美好的也是严酷的,美好在我们有健康身心可以享受的时候,严酷在我们功败垂成、遭遇非横、严重疾病、意外灾难的时候。良好的身心态度是别人开心我为之喜悦,别人痛苦我为之哀伤。当我们羡慕嫉妒恨别人的开心时,当我们幸灾乐祸别人的痛苦时就是我们自己身心不养生的时候。权且不提一切众生佛性平等如此高瞻远瞩的论调,就事论事,我们现在羡慕嫉妒恨的人数百年前可能是一个锅里喝汤的的族人后裔,那个我们墙倒众人推落井下石的可怜虫可能就是失散多年的同胞。世界很小,世事因循,说不定下一刻就是我们自己遭遇这些。当我们感同身受他人的境遇随其乐而乐随其悲而悲,我们才是善良的具备人性的,也才是养生的。
《延伸爱的链条》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布赖恩.安德森的穷困潦倒的人,有一天寒冷昏暗,无私地帮助一个旅行的老妇人更换了轮胎。当老妇人拿出钱包准备酬谢他时,他却说:‘如果您真想回报的话,那么下次看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帮助别人就可以了。’老妇人当时深受感动,于是继续赶路。驱车数几英里后,看到路边的一家小咖啡馆,于是决定吃点东西暖暖身子再走完回家的路程。咖啡厅的女服务员有近八个月的身孕行动迟缓但是却面带甜美的微笑为她提供服务。这个时候老妇人想到了帮自己换车胎的布赖恩,心想如果这个服务员家境好何至于身怀有孕还要工作?于是用完餐点后给了服务员100美元。当服务员拿回找零时,老妇人已经离开了,但却见餐巾纸上留下了这样的话:‘有人曾经帮助了我,就像我帮助你一样。如果你真想回报我,那么请你也这样做,不要让爱的链条在你这里终结。’在餐巾纸下,还有四张100美元的钞票。这个服务员不是别人正是布赖恩的妻子。布赖恩帮助了老妇人,没有怨言地面带微笑,故而高尚的爱心与贫富无关,只要付出了爱心,生活必然会以另外的方式予以回馈,这就是天道! ”
还有一则故事大约异曲同工:“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旅人行驶途中看到一辆车陷在了马路边泥坑里,司机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车从泥坑里开出来。旅人知道在如此漆黑风紧雨骤的夜晚,如果没有人帮助他,那车里的人根本就走不出困境。于是他把车开过去,帮助受困者到了自己车上,然后再送他到目的地。事后,被救者要酬谢旅人,旅人笑着说:‘如果你真要谢我的话,你就给我一个承诺,在今后的日子里,凡你遇见有困难的人,你要尽力去帮助他们......’六年后,这个旅人因为遭遇洪水被困在一个孤岛上,正当他孤立无援几乎绝望的时候,一个小伙子驾船来到孤岛营救了他。他想要感谢那个小伙子时,却听到一句他终生都不会忘记的回答:‘如果真要谢我,就请你给我一个承诺,今后你要尽力去帮助你身边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六年时间不知道那个爱心承诺传给了多少人,只觉得有一种感动的情绪萦绕在心头。当初如果没有救别人,没有留下那份爱心承诺,今天就不会有人来救自己。爱心就象一串项链,说不定那个帮助你的人,就是你曾经帮助过的人!”
从这两则小故事中,我们感悟到了仁慈、善良、爱心是必然有回报的!其实这就是大悲心、大慈心的体现,正是全息养生的态度。
在社会大家庭中一个人要独善其身几乎是不可能的,首先是父母兄弟姊妹子女,其次是亲戚朋友,再其次是老师尊长同事等等,所以我们身心健康与否就是与这一切人之间人际关系之良好与否密不可分了,如果在芸芸众生中要独善其身,其实是自闭和自私,并非真能善护身心。不愿意付出爱的人如何能得到爱的回报?不愿意助人的人如何能得到别人相助?众善善,我方能得善善;众乐乐,我方能得乐乐。“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想要独善其身者其实是一种心理洁癖,不可能身心适悦,或者说自以为身心适悦,却让更多的人身心不适悦,所以从全息养生的角度言,独善不得其身,尽管企图明哲保身,然明哲保身其实从骨子里讲是自私自利的一种人,自私自利何以保身?如果有慈悲心有感恩心,很多时候便有‘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的有情来协助我们。
以身作则是伦理道德、职业道德中行为规矩的基本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当屁股决定脑袋的风气甚嚣尘上时,这几乎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古人云“在其位谋其政”大约就是以身作则的诠释,然当权力不是服务于民而是威慑其民时,大约只能是“当官若为民做主只好回家卖红薯”去了。或许我们只能期望出现“转轮圣王”使环宇廓清,民心扶正。然抱怨于事无补,就我们自己而言,要力所能及地以恻隐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因为会有有情从我们的工作中获益,所以就只管安心做好。如果碰巧手中有那么点权力,就少谋点私多体贴工作范围中的百姓,就是积德行善,就是以身作则。如果要使我们的家庭幸福快乐,就首先要对自己的身口意以身作则!对于修行人而言,社会乃至国家的养生全靠我们共同努力,所以当每日如曾子所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如果不能真正从身口意上下功夫,那么我们的心行就如磨道里转圈的驴子,似乎一直在前进,其实只是自以为是的原地打转而已。
当我们停止呼吸被送进焚化炉的时候,无论曾经多么地富有、显赫,燃烧完毕的骨灰大家几乎一样多。身死一切功名利禄瞬间都成了浮云,曾经的财富可能成为别人在继承中你死我活互相争夺的焦点,成为世人看热闹的对象。所以明白“儿孙比我强,攒钱干什么?儿孙不如我,留钱又如何?”莫将身外之物看得太重,在活着的时候用多余的财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将爱心尽可能广泛地传递,才不失为社会养生尽心力做功德,死后还会被人称颂,且能福荫子孙。
行走在江湖,我们的身份举动一言一行都是在现身说法,有的绘声绘色唾沫星子乱飞于是乎“成功学”很是忽悠了幼稚的人们一把;有的声嘶力竭连骗带蒙于是乎“神医”们在无知的病急乱投医者身上火了一把;有的色厉内荏高喊打假于是乎 “贼喊捉贼”的把戏又一次上演;有的刚台上反腐倡廉高歌一番台下就被反贪的牵走……都是权钱名色惹的祸,所以古人言“名缰利锁”是也!每个个体都是在社会大舞台上施展着手脚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慈悲者人所乐见,奸诈者人所厌恶。被社会人群积极评判就利益身心健康,反之不利于身心健康。当然总有那么一些有情是“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的厚颜无耻态度,缘今生侥幸投胎做人然在畜生道的积习难改故然。唯有修身养性,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才会更有益于家人、邻里、同事和社会,也才是养生的。当处身在不同职业、不同地位、不同群体都明白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大系统中,要身心适悦就必须互相照应互相协助。然现实是“同行相轻”,甚至在利益面前父子夫妻都会反目成仇,缘内心深处的贪嗔痴作怪。所以三国曹植有感叹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佛经中云“生人中难”,就是说我们在六道的三恶趣轮回好不容易脱毛退甲投胎做人,就应该十分珍惜这难得的人身,行走在世间多做人事多集福德,否则岂不委屈了这幅皮囊!有人性就必然有恻隐,言行思必然能与其他有情“合气”相处,养生就是题内话了,若无人性则养生就免谈了。
刚出道的年轻人想要大显身手,然却没有个好爹,于是乎“干爹”便应运而生,所以世间就是一个交易场,有需求的就有出售的,但买卖要公平,不能强买强卖,更不能伤害别人。这些都是现在教育制度下的产物,曾经被不屑一顾的职业现在都是真金白银的行当,这也不可厚非,“如是因,如是果”而已。但“盗亦有道”,就是切记别伤天和,否则不仅世间法律之枷锁伺候,鬼神的惩罚也会如影随形!
俗话说学好三年学坏三天,稍不经意受不住诱惑就可能走上邪路,所以守护身心就非常之难,人们都希望从善如流,可是临事时还是自私自利者众。自私自利势必不讨人欢喜,人且不喜,鬼神焉悦?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善心、感恩心对待一切人事物,如此我们才能真实“合气”大千万有,才能三才“合气”,才能身心愉悦,才是真实养生!
本书为当今绝少的顶尖高僧大德真圆法师所撰,法师由西方科学出发而入佛门,显密双修而证大智慧,得无上法门,此书是法师修法的重大成果,显示了佛法的无上妙境。同时,法师注重实修,本书的后半部分将连载实修次第的内容,请各位关注!各位也可以直接点击法师名字,关注法师,给法师法站内私信,法师会常常来这里给大家指引。
当代高僧,有幸结缘,阿阇黎吉祥如意。
当代高僧,有幸结缘,阿阇黎吉祥如意。
当代高僧,有幸结缘,阿阇黎吉祥如意。
此生能遇到真圆阿阇梨,能读到阿阇梨的著作,过去世中必定内心种下佛法的种子,这一世得到阿阇梨法灌溉必定生根萌芽。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佳作!已赞!我的《同行》,欢迎支持!
哇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