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生活,求贤若渴

  10月刚刚开始,假日办把假期放成了休仨儿,心理上要承受大家都在长假中的心猿意马。窗外阳光明媚,朋友圈或微博里传递着有人在各地浪的消息,他们持续着热情,走在很多地方,买了什么东西,发表一些幸福的观点。

  我似乎失去了耐心,对所有事情,包括无法看下去一篇文章,甚至需要登上app store里一下下地刷新东西,以获得……嗯,我可以这样消费并活着的短暂满足感。

  我无聊地去看邮箱里的信件,那些不互相关注的,像被禁锢在其它岛屿的囚徒,他们挤挤挨挨,说着莫名其妙的亲切的话,有的人常年给我说着自己的故事,发照片和语音,像跟我熟识多年,但其实,我们毫无关系,有人表达着激烈的情绪,像在跟我恋爱,又被我甩掉了。

  我对这些感到厌倦,扔掉里桌上杂乱的草稿纸和明信片——我偶尔收集一下它们,后来觉得这些都是废物。

  断舍离的理论大概是,通过对物品的判断,来获得心理上的清净和满足感,哦,我此刻的状态大概是,一切都该给我断掉扔掉,用大铲车铲出去,然后用履带仔细地轧成粉末。

  我剪掉了一件不好看的衬衫,又拿旧体恤擦地板——毁掉物品获得一种满足,和购买物品获得一种满足有的时候并不相悖。

  我也知道这不是一种好的状态,可调节又并非易事。

  老头子总是心急火燎的,暴脾气。老太太总是慢吞吞的,被老头子骂了一辈子,没回过嘴。这回为了孙儿带了好几头大螃蟹,怕吃不完放浴室里养着,洗澡前老头子故意开玩笑:别忘了把蚰蠓拿出来拿进桶里,不然洗澡被钳到。“你才会被钳到”。老太太识趣地回复。

  还有则新闻,说一位87岁的爷爷,没办法去重症监护室看望老伴,就每天写封情书,让护士读给她听。

  我看了这两个故事,很难受,也很欣慰。看了那么多爱情故事。包括在微博里千万转发量的,我还是喜欢这些上一辈的爱情,这些安稳的、朴素自然的关于过日子的爱情,或者都不是爱情,是守护、陪伴、珍惜,是你忘了他们接过吻或者其它关系,只记得他们彼此变成老伴,似乎天生如此,本应如此,爱如平常。

  这些,都是大爱的显现,小爱则更具象,在没大时间跨度的情况下,或许可以因此来判定,这个人到底爱不爱你,用了多少心思。

  问了几个朋友,你在爱里被感动的小事是什么?

  闺蜜回答,早上被吻醒,立刻有画面感。

  一个朋友,等待着爱人到来,在卧室里吹了好多好多气球,腮帮子都吹疼了,等爱人到的时候,有些许缺氧而紧张过度。

  还有个朋友,真买了999朵玫瑰送人,最后对方恰好招呼没打就出国了,最后999无处安置,成就当年泪流满面玫瑰塞满车的江湖大戏。

  我大多的感动都被忘记了,之前罗列了几起在草稿上,现在也不想提及,之所以被开篇的故事感动,大概是终于承认不再年轻,激情不再了。比如,你拿一屋子气球迎接我,我会觉得,好难收拾,踩破了吓到狗怎么办,或者真有999朵玫瑰到访,我会觉得不好意思,很不好意思。

  真是活该没有大型的主题礼物送给自己。

  但最后和朋友们达成共识的,是桥段固然难能可贵,陪伴才是长情且久远的,那些超过他们能力范畴的爱,常常贡献让人感动的片段,比如拙手笨脚做了第一顿饭,或者一向不大表白的,坐着公车就突然塞过来一只耳机和你共听一首歌,再或者,一个不写字的人突然写出一首长诗(e.g)

  一个人愿意感动你,大概是更接近真爱吧。

  相爱如此容易,持续总是艰难,这是这个时代留给我们共同的课题,是啊,都那么爱自己了之后,爱别人真的很难。

  好在有老人家们,让我们看到希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