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学名:Cerasus ssp.)是蔷薇科樱属几种植物的统称,在《中国植物志》新修订的名称中专指“东京樱花”,亦称“日本樱花”。樱花品种相当繁多,数目超过三百种以上,全世界共有野生樱花约150种,中国有50多种。全世界约40种樱花类植物野生种祖先中,原产于中国的有33种。其他的则是通过园艺杂交所衍生得到的品种。
樱花原产北半球温带环喜马拉雅山地区,在世界各地都有生长,主要在日本国生长。花每枝3到5朵,成伞状花序,花瓣先端缺刻,花色多为白色、粉红色。花常于3月与叶同放或叶后开花,随季节变化,樱花花色幽香艳丽,常用于园林观赏。樱花可分单瓣和复瓣两类,单瓣类能开花结果,复瓣类多半不结果。
据文献资料考证,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樱花已在中国宫苑内栽培。唐朝时樱花已普遍出现在私家庭院。樱花的栽培在日本也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樱花象征纯洁、高尚,且花期短,落花优美,真切地反映了大和民族的物哀美学观。
一.植物学史
樱花,起源于中国。据日本权威著作《樱大鉴》记载,樱花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脉。被人工栽培后,这一物种逐步传入中国长江流域、中国西南地区以及台湾岛。秦汉时期,宫廷皇族就已种植樱花,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汉唐时期,已普遍栽种在私家花园中。至盛唐时期,万国来朝,日本深慕中华文化之璀璨,园艺花卉的种植技术随着建筑、服饰、茶道、剑道等一并被遣唐使带回了东瀛。
据文献资料考证,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樱花已在中国宫苑内栽培。唐朝时樱花已普遍出现在私家庭院。白居易诗云:“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樱满院栽,上佐近来多五考,少应四度见花开。”以及“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诗中清楚的说明诗人从山野掘回野生的山樱花植于庭院观赏。明代于若瀛的诗中提到樱花:“三月雨声细,樱花疑杏花”。 唐·孟诜所著本草纲目,对樱的定义为:“此乃樱非桃也,虽非桃类,以其形肖桃,故曰樱桃”。对山樱的释名为:“此樱桃俗名李桃,前樱桃名樱非桃也”。
宋代成都郡丞何耕对垂枝早樱的主要特征描述得非常真实,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证据。他的《苦樱赋》中:“余承乏成都郡丞,官居舫斋之东,有樱树焉:本大实小,其熟猥多鲜红可爱。其苦不可食,虽鸟雀亦弃之”。这里他描述本实大小,而果苦不可食者决不是樱桃而必定是观赏樱花无疑。
南宋时期,王僧达有诗曰:“初樱动时艳,擅藻灼辉芳,缃叶未开蕾,红花已发光。”由诗可知,此樱是一株先花后叶的红色早花品种,幼叶浅黄色而花艳丽。
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说:“本小实大,甘甜,味美可食”乃樱桃也。又根据他所说“达条扶疏而下”之句,则可断定这分明是一株垂枝早樱。
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记载:“冬海棠,生云南山中......冬初开红花,瓣长而圆,中有一缺,繁蕊中突出绿心一缕,与海棠、樱桃诸花皆不相类。春结红实长圆,大小如指,恒酸不可食。”这冬海棠即冬樱花,现在云南南部石屏、建水、元江等地还有很多,当地人至今仍称之为“冬海棠”。从多种文献材料中可知,中国古时已确有钟花樱、垂枝樱、冬海棠、山樱等多种樱花引种栽培。而日本栽种樱花才千余年历史,比中国要晚一千余年。
由于日本樱花过于出名,他们曾培育出冠绝世界的品种,所以樱花一定程度上指日本樱花,或具有日本特色的樱花品种。园艺育种技术传往日本后,樱花在精心培育下不断增加品种,成为一个丰富的樱家族。成为日本国花后,它更受关爱,也更受培养,出现观赏性更强的高等品种。
然而,至今几种起源于喜马拉雅的樱花还在日本生长,如乔木樱、绯寒樱等。云南樱花与日本樱花同由原生腾冲、龙陵一带的苦樱桃演变而来,是一个变种,花由单瓣变重瓣,色由淡粉红色变深粉红色,这颜色与同为观赏度很高的日本樱花相区别,日本樱花的花多为淡粉红色。
二.形态特征
樱花是乔木,高4-16米,树皮灰色。小枝淡紫褐色,无毛,嫩枝绿色,被疏柔毛。冬芽卵圆形,无毛。叶片椭圆卵形或倒卵形,长5-12厘米,宽2.5-7厘米,先端渐尖或骤尾尖,基部圆形,稀楔形,边有尖锐重锯齿,齿端渐尖,有小腺体,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沿脉被稀疏柔毛,有侧脉7-10对;叶柄长1.3-1.5厘米,密被柔毛,顶端有1-2个腺体或有时无腺体;托叶披针形,有羽裂腺齿,被柔毛,早落。
花序伞形总状,总梗极短,有花3-4朵,先叶开放,花直径3-3.5厘米;总苞片褐色,椭圆卵形,长6-7毫米,宽4-5毫米,两面被疏柔毛;苞片褐色,匙状长圆形,长约5毫米,宽2-3毫米,边有腺体;花梗长2-2.5厘米,被短柔毛;萼筒管状,长7-8毫米,宽约3毫米,被疏柔毛;萼片三角状长卵形,长约5毫米,先端渐尖,边有腺齿;花瓣白色或粉红色,椭圆卵形,先端下凹,全缘二裂;雄蕊约32枚,短于花瓣;花柱基部有疏柔毛。
核果近球形,直径0.7-1厘米,黑色,核表面略具棱纹。花期4月,果期5月。2n=16。
三.分布范围
樱属植物有百余种,分布北半球温和地带:亚洲、欧洲至北美洲,主要种类分布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以及日本和朝鲜。北京、西安、青岛、南京、南昌等城市庭园栽培。原产日本。
四.樱花文化
樱花是爱情与希望的象征,日本的代表物之一。在日本,相传在很久以前,日本有位名叫“木花开耶姬”(意为樱花)的仙女。有一年11月,仙女从冲绳出发,途经九州、关西、关东等地,在第二年5月到达北海道。沿途,她将一种象征爱情与希望的花朵撒遍每一个角落。为了纪念这位仙女,当地人将这种花命名为“樱花”,日本也因此成为“樱花之国”。
花语
樱花是爱情与希望的象征,代表着高雅,质朴纯洁的爱情。樱花宛如懵懂少女的,安静得在春天开放,满树的白色粉色的樱花,是对情人诉说爱情的最美语言。心中的某个人,就如那场寂寞的樱花雨,缓缓消失在时光的深处,留下永恒的记忆。
节日
樱花在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奈良时代(710-794年),说到花,就是指梅花,到了平安时代(794-1192年),樱花成了主角。7世纪,持统天皇特别喜爱樱花,多次到奈良的吉野山观赏樱花。日本历史上的第一次赏樱大会是9世纪嵯峨天皇主持举行的。庆长三年(1598年)3月15日,丰臣秀吉在京都醍醐寺举行的赏花会(历史上称“醍醐の花见”),以其豪侈华丽而名标史册。当初,赏樱只是在权贵间盛行,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逐渐普及到平民百姓中,形成传统的民间风俗。现代,日本政府把每年的3月15日-4月15日定为“樱花节(祭)”。在这个赏花季节,日本人群聚于各地赏樱名所,席坐樱花树下,举杯高歌,谈笑春日。“花见”一词甚至被纳为英文专有名词,意为日人赏樱盛宴。日本人喜爱樱花,认为它象征日本武士道绚烂而短暂的美学。“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日本人认为人生短暂,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即使死,也该果断离去。樱花凋落时,不污不染,很干脆,被日本人尊为日本精神。
武汉大学樱花开于三月中旬,至下旬最为鼎盛,花期较短,仅13-20天左右。武大校园内的樱花最早由侵华战争时期占领武汉大学的日本军人所种植,武汉三镇光复后,武大的师生们又引进了更多的樱花品种,周恩来总理也曾于1972年转赠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送的其中50株大山樱给武汉大学,经过多年来的培育已经形成很大的规模。[11]
五.传说
在遥远的东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美丽的樱花树下,有着许许多多属于那些武士道的灵魂。传说樱花本来只有白色,而那些壮志未酬的武士选择在他们喜爱的樱花树下了结自己的生命,鲜红的血缓缓的渗进泥土里,把樱花的花瓣渐渐染成了红色,樱花的花瓣越红,说明树下的亡魂就越多。
六.诗赋
周恩来:樱花红陌上,杨柳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白居易: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苍垂扬岸。樱花烂漫几多时?柳绿桃红两未知。劝君莫问芳菲节,故园风雨正凄其。
苏曼殊: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邓溥雅:昨日雪如花。今日花如雪。山樱如美人,红颜易消歇。
郁华:树底迷楼画里人,金钗沽酒醉余春。鞭丝车影匆匆去,十里樱花十里尘。
盖造物之多情兮,化初春之“恋”樱。实大块之殊气兮,生特质而纯清。长璀璨于东瀛兮,幸辗转于兹岭。薰风三月,节属清明。彭祖园内,莺飞草醒。漫蔚然之云举,布半山之琳琼。缀便曼之千态,澹素雅之万种。炫丽景之弥望,泛芳馨之殷浓。花叶互生而交森,琼苞含润而雍融。早替寒梅之零落,传报春声;乃祛严冬之晦闷,已昭憧憬。朵朵撩游人之妙绪,枝枝唤览者之意兴。
故而潘园九蹊,不言之道斯存;樱花七日,不绝之韵乃有。夫澄白兮皎比明月,霏红兮灿似霞驳。类嫦娥之下凡,胜贵妃之醉酡。靓质旷绝,烁浮阳之雪光;雕容自持,矜微霭之贞色。芳仪敷舒,尽展素约。厌尔桃夭李艳,而绝蜂绕蝶谒。虽和颜之可即,近观焉而莫亵。[12]
忽而东风至焉,含姿影摇。玉仪辞条,落舞飞雪照碧空;曼妙别枝,散作烟霞掩斜阳。不待生之憔悴,不执香之魂销。心向高天,怀素之志已扬;身寄净土,不染之道已彰。蹈清白以为尚,纵零落而存洁,虽风尘之欲秽,然与之曰何有邪?
夫元运弗息,四时代序,物何盛而不衰?贵乎当盛而谢,纵心浩然。遗芳影于尘世,践履生之壮烈。夫花之烈者莫若樱,情之贞者莫若恋。樱得恋之名岂非宜乎?作歌曰:
寒梅落后报春光,不与迎春斗芬芳。开谢去来抱贞志,竟得恋名意已扬。
花见(はなみ,Hanami)是日本的一种民间习俗,意思即“赏花”。在日文中,花字单独用时多指樱花,因此花见若无特定,多指观赏樱花。
日本民间习俗
每年3至4月间,日本人尤其各企业单位,经常在樱花树下举行露天赏花大会。
日本各地樱花开放的时间不一,也会受气候影响,所以每年樱花开花期间,日本的网站都会详列各地的开花情况,有些还有照片显示开花度,方便公众参考。
“赏花啦、赏花啦”,会这样嚷嚷的恐怕就只有日本人了。无论古今东西,都有欣赏美丽的花朵的习惯。不过,假如把“赏花”定义为“在室外的樱花树下,多人一起共享美酒佳肴”,那么赏花也就成日本仅有的习俗了。
日本特有的赏花风俗在江户时代完全扎下了根。虽说江户时代以前也有此风俗,但可以说,它是到了太平世道才渗透扩大到民间的。无论是精神上也好,经济上也好,缺少了富足从容,何谈赏花之趣。经过元禄的大好时光,到了享受年间(1716年—1736年),在普通庶民、男女老少看来,赏花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了。
要说赏花的大众化,就不得不从樱花树谈起。为江户赏花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的正是八代将军德川吉宗。原本,江户及江户近郊并没有那么多樱花树,这些都是后来栽种的。将军吉宗在隅田川东岸的向岛、王子飞鸟山、小金井玉川水道沿岸等地广种樱树,因此举而名扬后世。这些地方作为江户的樱花胜地名传千里,还被描绘在浮世绘里,人们纷纷涌来,这里成了赏樱景点。不管是大名、下级武士,还是町人、长屋居民大家都乐滋滋地踏上了春游之旅。
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在这些地方赏花。这还真得感谢吉宗将军。不过话说回来,樱树也并非原封不动地保持原样,后年,又有一些樱树被陆陆续续栽种在这里,并且当时的樱花也与现在的品种不同。当时的樱花被称为“山樱”或“江户彼岸”,是在山野中自生的品种。而现在“染井吉野”则是主流。这个品种历史并不长,它诞生于江户后期,由染井村(现在的丰岛区)的花匠改良品种后出售。由于生长速度快,花朵较大,看起来很漂亮,染井吉野很快就扩展开来,持续至今。
相传,赏花始自奈良、平安时代的皇宫仪式。一边吟咏和歌,一边赏樱品酒,想必是场格调高雅的赏花宴呢。吉田兼好(镰仓时代)在《徒然草》中写道:“赏花何须花开,观月何待月圆”,展现了一种高雅的观赏花月的情怀,在他眼里,盛开前的樱花、满月前的月亮才是最美的。
飞鸟山的赏花主力是江户的平民大众。樱花是否开得繁盛并没有什么大碍。就像这幅浮世绘,樱花开了,人们只要能载歌载舞,饮酒作乐就行了。飞鸟山上的赏花派对得到了幕府允许。而女性玩玩cosplay,身着男装,办成达官贵人的样子也是OK的。另外还有一种表演短剧的艺人,被称作“茶番”。
他们在赏花中消解平日的愁闷,相互诉说衷肠。赏花还是男女邂逅的机会,女性为赏花特别准备衣物,一大早做好便当,梳妆打扮一番后出门。看来,现代的赏花也和江户时代没太大区别呢。
部分来自沪江日语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出了一些错,和服那一章怎么也发不出来,明天再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