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塘

  洞口塘

  

  洞口塘是湘西南洞口镇内的名胜之一,名字起得并不响亮。一听到‘洞口塘’这三个字,便联想到乡村里的池塘,荷塘。春天里的池塘岸边垂柳飞舞,荷塘里荷叶连连,清翠碧透。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洞口塘’不是塘,和塘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甚至联系不到一块儿,它是320国道进入雪峰山的入口,地势险要,两侧是悬崖峭壁,溪流奔腾湍急,石峰如同斧削。旧时仅一小径可跻,为洞口通往安江,芷江的古驿道的咽喉,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属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堪称雄关天险。

  前清武冈州人载宗槐在他的《洞口记》中有所记述:“洞口双壁对峙,右临绝谳,左高与右等,中开石穴,凡州志所称,为岩为洞,仙子之遗迹,石牛之块然皆于是乎!在石洞无径可跻,好事者从石窦入,嵌龙王阁三字于中,下为深潭,名九丈潭,扁舟过其下,似视双壁若岛屿然,壁间镌桐城方密之先生诗数首,笔划遒劲可爱。”方密之,书上又称方以智,属明未名儒,安徽桐城人,曾隐居洞口三年,做诗无数,这里录其诗作两首:

  《方密之同镜山人游洞口》

  扶老携顽童,探奇绝涧中。险非愁滟预,剑欲倚崆峒。酾酒疑人语,藏舟羡鬼工。天门原有路,不与世人通。

  《方密之游洞口双壁》

  避秦萧鼓在渔船,仙趾犹存旧爨烟。石壁未经人一语,名山留得月千年。夜窥翡翠屏前镜,诗写桃源洞里天。鸡犬无声炉烬灭,丹青难与世人传。

  当年诗人触景生情,令后人思之无穷,其地势之险之奇可略见一斑。

  ‘洞口塘’的名气,主要源于洞口塘之战。即抗日战争时期的最后一次对日寇之战,芷江保卫战。那是1945年春天(即4月26日),日寇黔驴技穷,败势凸现,为寻找退路,抢占芷江机场,不惜一切争夺洞口塘隘口,打通雪峰天险攻占芷江,夺取湘西,威胁重庆。当时洞口塘由中国军队笫100军19师57团驻守,他们凭借洞口塘易守难攻的天然优势,在两边峭壁上构筑了战壕,以逸待劳。那天,日军116师团120联队进犯洞口塘,先是大炮轰击,继而步兵冲锋。守军英勇顽强,连续两日打退日寇28次冲锋,洞口塘前日寇尸体遍野,吓得日寇不敢前进半步。28日日寇以武士道精神组织‘敢死队’轮番冲击。守军沉着应战,后来,中美空军也从芷江赶来参战,轮番轰炸。战斗十分激烈,但洞口塘牢牢握在国人手中。洞口塘之战持续了12天,毙日冠1000余人,俘虏135人,缴获军马120匹,各种枪枝600余件,守军伤亡30余人,堪称与日寇作战以少胜多的典范,为芷江保卫战的胜利拉开序幕。

  避开洞口塘的名气不说,游春时,看一眼千姿百态的石峰,以及碧玉似的深潭,对那称为“狗爬岩”、“犀牛石”、“雄狮望月”、“黄牛爬山”、“金鳅下海”、“金鸡展翅”、“美女梳头”、“猴子捉虱”、“半边仙桥”等形象逼真的石头就会惊叹不已。倘若有勇气,敢于冒险,攀登悬崖陡壁,穿行于山石缝隙,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登上峰顶的狗背,狗背是一块足有数十米宽的石块,似一张天然的石床,凉风习习,夹着松竹的清香。躺、卧、趴、坐,供你尽情享受。如楚国文人宋玉《风赋》中所写“快哉此风……”。俯瞰,深谷陡峭,幽暗森密,林木之间,五彩纷披;近观,云雾升腾,孤峰挺举,秀出云表。山中多青松奇树,根入石缝,盘踞连结,皮干苍劲,枝叶有疏有密,绿荫交叠;山背坡土肥沃,奇花异草,数不胜数;山高多风,树木生长缓慢,枝垭疲软下垂,陈年青苔髯髯悬挂树上,约八九米之长;形似杉叶细圆,重重叠叠,如同宝塔的塔松,山顶就有数百株。倘若再上玉泉山,显然是另一种天地,翠青峰峦与紫色山崖相衬,刀削的峭璧,艳丽的花草,青绿的竹海,苍翠的松林,沿途观赏,环境清幽,行至山腰,只见山如屏嶂,青绿,苍翠,混杂而成。山顶有石莲,莲蕊摇空,鲜艳可爱;旁边芳草青青,树木繁荣,一股清香缠绕林中,直扑人的鼻孔,疏通人的五脏六腑;石莲下方,有一山泉,称为岩钵井。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是那么翻滚,水质甘甜,永远那么纯净,永远那么柔滑,永远那么新鲜,冒,冒,冒,不知疲惫,汇集成一道水渠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去路,便从巨石上溢出,形成一道瀑布,从一丈多高的巨石上漂下,落地有声,数里之外都听得见。恰似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只有大自然才能有这样的魅力,只有大自然才能有这样的铁指弹响琵琶的大弦,有时如迅雷震响,有时如碎玉相碰,有时如风动松枝。

  不爬山,不观峰,沿着平溪江左岸320国道往县城方向走,它的右岸是上端高速邵阳至怀化段高速公路,两条公路都是开凿隧道,左右隧道都是从悬崖下面穿洞而出。行走在320国道上,隧道宛若一座天然的花岗岩城楼,巍峨挺立。穿过门洞,却是另外一片天地,右岸是平畴万顷的田地,一条乌龙似的水泥大坝在下游百米处拦腰截住平溪江。小河的水平缓了许多,水面陡然宽了好几倍,形成了一个深水潭。潭水两边是斧削刀劈的石山,潭水深而澄碧,晶莹剔透,水面如镜,随风荡起,便泛出鱼鳞般的波纹。春天,来踏春的人很多,本地的,外地的,大人、小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的开着车来,有的散步而来,除了游春,还要寻个吃处,那些专作生意的人,趁此机会上洞口塘租房子,开酒楼,开餐饮,整天忙禄起来;当地人干脆就在沙滩上打起了帐蓬,或者合伙买十几艘游艇,租给客人使用,收一些租金。

  很多人记住了洞口塘,记住它的名气,记住它的魅力,还记住它有一个深水潭。

   2008.7.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