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的专业生涯一直是单向的,而且极为学术性,想不到却碰到上门求诊的凯瑟琳,让我经历一场难以置信的经验,整个过程在《前世今生》一书中有详细描述。我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然后获得耶鲁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在耶鲁大学的附设医院当精神科主治医师。我也曾担任数所大学医学院的教授,并发表四十余篇有关精神药物学,脑部化学,眠障碍,沮丧,焦虑,药物滥用,老人痴呆症等等科学性论文。先前我唯一出版的著作是《胆碱功能生物学》(The Biology of Cholinergic Function),它绝不是一本畅销书,不过对于失眠病患确实有帮助,阅读它必能让患者一觉到天亮。我是左半脑发达的人,具有强迫性人格,而且,对于“不科学”的领域,譬如超心理学,彻底的怀疑。我对于前生,轮回转世的观念一无所悉,也没兴趣了解当我担任迈阿密一家医院的精神科主任约一年左右,凯瑟琳被介绍来就诊。她年三十,来自新英格兰,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对天主的信仰从未动摇。她深受恐惧、惊慌、沮丧、重复的噩梦所折磨,这些症状跟了她一辈子,而且愈演愈烈。

  经过一年多的传统治疗,她的严重症状依然如故。而我认为,经过这段时间的悉心诊治,她的病情大幅改善才对。按理说,她是医院实验室的化验员,对于治疗应该有能力自动配合。

  而且,基本资料中也看不出,她会是个棘手个案,反而,她的背景显示,她很容易诊断。由于凯瑟琳长期患有呕吐与窒息恐惧症,拒绝服用任何药物,因此我无法开给她抗焦虑药物或镇静剂,这些药物是我行医多年专门对付像她这种症状的患者。还好,她的排斥反而是一种契机,只是我当时无从体会。

  最后,凯瑟琳同意试试催眠治疗,这是一种集中精神的方法,回溯她的童年记忆,找出被压抑或被遗忘的创伤,我认为,这一定是她目前症状的病根。

  凯瑟琳顺利进入深沉的催眠状态,并开始忆起意识无法回想的过去事件,她想起被人从跳板推落泳池,呛了她几口水而窒息。她也想起在牙科诊所里,有人把防毒面具罩住她的脸,让她吓得半死,然而最糟的是,她想起三岁时曾被酗酒的父亲乱抚摸,父亲的大手捂住她嘴巴,不准她出声。这时我很肯定,她的病根呼之欲出。我确信有本事让凯瑟琳好转。

  可是经过治疗后,她的症状依旧严重。出乎意料的结果让我颇觉讶异。 我不断思考何以造成僵局,然后我获得结论,凯瑟琳一定还有更多的创伤埋在潜意识里。如果父亲曾在她三岁时抚摸她,说不定在她更小的时候就有如此的不良纪录。我必须再追究下去。

  接下来的那个星期,我再度让凯瑟琳进入深沉的催眠状态。不过这一次我刻意不从旁引导,让她自由发挥。

  “请回溯到造成症状的时代里。”我提示她。

  我期望凯瑟琳再度回到童年。

  哪想到她却横跨四千年,回溯到古代近东地区的前世,在这一世中,她有不同的形貌、不同的发色、不同的名字。当时的地形、服饰、日常用品,所有细节她记得清清楚楚。她回想出这一世中的许多事件,最后被洪流吞噬,怀抱中的婴儿也被大水卷走,凯瑟琳死了,飘浮在肉体之上,整个死亡过程就是库伯罗丝博士(Dr.Elisabethkbler-Ross)、慕迪博士(Dr.Ray-mond Moody)、林格博士(Dr.Kenneth Ring)所研究濒死经验的翻板(他们的研究详情我们随后会讨论到)。然而凯瑟琳从未听过这些研究者的名字,也不知他们的研究成果。

  催眠中,凯瑟琳回想另两个前世,曾是十八世纪的西班牙妓女;也曾的希腊妇女,这一世比近东地区那一世晚了数百年。

  我非常震惊,也很怀疑。执业这些年来,我催眠过数以百计的人,从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我已经诊治凯瑟琳一年多了,了解她不是严重的精神病患,不会产生幻觉,也不是多重人格,极不易受暗示所影响,也没有滥用药物和酗酒。我推想她的记忆一定是由幻想或梦幻般的内容所组成。

  不过事情有了奇妙转变,凯瑟琳的病状竟然戏剧性的改善,我知道,幻想的内容不可能产生快速而良性的疗效。日子飞逝,凯瑟琳先前胶着的症状,随着催眠回想前世而日渐消失。不出几个月,她竟不药而治。

  我深重的怀疑也逐渐消散。在第四或五次的诊疗中,还有更奇怪的事情。回想前世的死亡经验时,凯瑟琳飘浮在肉体之上,被引向亲切的灵光。在一世一世的“中介生命”(in-between-lifetimes)状态中,每次的情形总是一模一样。

  “他们告诉我有很多神(gods),因为上帝(God)应每个人心中。”凯瑟琳用沙哑的声音这样说,接下来她说的话,让我惊骇得不敢喘气,并彻底改变我的人生观:

  “你(指作者布莱恩.魏斯)的父亲在这里,还有你儿子也在。你父亲说你会认识他的,因为他的名字叫艾佛隆,而你女儿取的名字和他一样。你父亲死于心脏病发。你儿子的心脏也不好,是倒着长的,像鸡心。他因为非常爱你而为你做出重大牺牲。他的灵魂是很进化的···他的死偿了父母之情。同时也想让你知道,医药只能做到某个地步,它的范围是有限的。

  我这一生最大的遗憾是第一个儿子亚当---只活了23天就夭折了。当时是1971年初,他出生十天后我们把他带回家,他的呼吸开始发生问题,并不断呕吐,医生不敢遽下诊断:“肺静脉循环,及动脉隔膜受损。”医师这么告诉我,“发生机率大概只有千万分之一。”肺静脉,原该带着饱含氧气的血液到心脏去,但连接位置错误,变成从相反的方面进入心脏。这就好比心脏是倒置的,这是非常罕有的病例。

  即使动了心脏大手术也挽回不了亚当,几天后他去世了。我们难过消沉了好几个月,希望和梦想完全破灭。一年以后,另一个儿子约旦出世,算是对我们的伤痛起了些安慰作用。

  在亚当出生的那段时间,我正对是否选择精神医疗而举棋不定。我在内科实习时做得十分愉快,又有一个住院医师的缺额等着我。直到亚当的意外才使我坚定地选择心理治疗做终身职业。因为现代医学以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竟不能挽回一个小婴儿的生命,令我愤慨。

  我父亲的身体一向硬朗,直到1979年初第一次心脏病发作才亮起红灯,那时他61岁。虽逃过第一次病发,但他的心肌已严重受损,3天后终于不治死亡。时间大约是我与凯瑟琳第一次见面前的9个月。

  我父亲是个信仰虔诚的人,恪守仪式的意义大过精神超脱的层面。他的犹太名字是艾佛隆,比英文名字艾文更适合他。他去世后的四个月,我女儿出生了,于是给她取相同的名字以纪念先父。

  现在,1983年,在我安静、微暗的诊疗室里,却有如雷贯耳的奥秘向我揭示,震得我双耳欲聋。我在精神的大海里泅泳,不过我爱这淌水。我的手臂上起了以鸡皮疙瘩。凯瑟琳不可能知道这些事,甚至也没有地方可以查知;我父亲的希伯来文名字、我曾有个儿子死于千万分之一机率的先天性心脏缺陷、我在医学界的抉择、我父亲的死和我女儿的命名因缘,这一切都太细徽、太充分了,不可能造假。如果她能说出这些事,是不是能说出更多?我需要多知道一点。

  “谁在那儿?”我问:“谁告诉你这些事?”

  “大师们。”她轻声说:“前辈大师告诉我的,他们说我活过八十六次。”

  (注:引自《前世今生--生命轮回的前世疗法》26-27页。)

  我知道凯瑟琳本人不清楚,也无法得知我的私事。我父亲逝世于新泽西州,安葬于新泽西北方的纽约州,我们没有发讣闻。我儿子亚当十多年前在纽约市夭折,离这儿约两千公里。佛罗里达的好友中,有人知道我曾有个儿子叫亚当,了解死因的人更微乎其微,何况,医院中的同仁无一知道此事。凯瑟琳本人绝对没办法打听到我的家庭生活。然而她却能说出“艾佛隆”,而不是英文名“艾文”。

  震惊平息之后,我又回复成具有强迫性格。曾接受严谨科学训练的精神科医师身份。我到各图书馆和书店,搜集更多资讯,也发现一些出色的研究成果,例如史蒂文生博士(Dr.IanStevenson)对幼童的研究,显示这些幼童具有轮回转世形态的记忆(这些问题书后会再讨论)。同时我也发现一些由临床人员出版的研究,教导人们运用前世回溯法,也就是说,运用催眠及其他相关技巧,让患者的潜意识心灵搜寻前世的记忆。现在我知道,许多临床人员很怕曝光,他们担心别人的异样眼光,深怕影响到他们的职位与名声。

  我在《前世今生》一书中,详细描述凯瑟琳出入前世的故事,最后她痊愈了。现在她生活得更愉快,害怕死亡等的恐惧症状已消失。凯瑟琳知道,她的某个部分比意识心灵更伟大,这一部分包含着她整个前世的记忆与人格,而且在肉体死亡后,它还会继续活着。

  遇到凯瑟琳后,我对心理治疗的观点有了180度转变。我体会到,前世疗法能快速医治精神症状,这些症状过去往往必须经年累月治疗才能稍稍缓和。在医治痛苦与恐惧方面,前世疗法的效果更直接。我开始改用这种疗法治疗患者,效果出其的好。提笔写作本书之时,我已将这种方法运用到上百名个别门诊的患者,帮他们回溯前世,同时我也在许多团体工作坊场合,帮人回溯前世。

  我的患者都是哪些人呢?他们有医生、律师、商人、心理治疗师、家庭主妇、蓝领劳工、业务员......等等。他们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社会、经济、教育、价值观背景。然而,大多数人都能回想起前世的详情,而且也记得肉体死亡后的另一种生命。

  我大部分的患者是透过催眠而回溯前世的,另外有人是运用冥想、逼真的做梦经验、或是借着密集的似曾相似而自发的唤起前世记忆。

  许多患者的长期症状,如莫名的恐惧、肥胖症、反复的毁灭性人际关系、身体的疼痛或疾病......都已不再复发。

  这种情形并不只是安慰效果而已。一般而言,他们并不属于易受骗、或易受暗示影响的那类人。他们都能忆起前世的名字、日期、地形、生活详情。而且像凯瑟琳一样,回想起前世的情形之后,他们也都痊愈了。

  或许,比治愈身心症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知道,当我们的肉体死亡时,我们并没有真正死亡。人的灵魂是不朽的,灵魂能在肉体生命结束后继续活着。

  《生命轮回》是我在出版《前世今生》后,学习运用前世回溯法发挥医疗潜力的记录,书中的故事全部都是真的,只有当事人的名字和身份做了更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