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推估,百分之六十的人把小说对话当成「日常对话」,平常怎么说,对话就怎么写。
百分之三十的人把对话简化成「推动情节」的工具。
例如,A:「你要去哪里?」B:「101大楼。」然后开始写B动身前往101大楼,过程巴啦巴啦的。又例如,C:「你怎么了?」D:「我心情超不爽的。」然后开始写D心情不好之后,如何如何的。
恐怕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人知道,对话除了拿来当廉价的「日常对话」、「推动情节」之外,还可以用来代替小说里的描写、叙述,甚至议论、说明……
底下我们就来看一看作家如何使用对话,以擅长描写对话的小说家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为例:故事很简单,开头第一段就把场景、角色、目的全都交待清楚了。
河谷旁,有一对男女在一间户外的小酒馆等火车,火车四十分钟后才会到。从他们所在的地方望去,是一大片连绵起伏的白色山峦。
第一段写完之后,剩下的篇幅几乎全部都是对话。对话的内容围绕在同一个主题上:男主角希望女主角堕胎。
试着想一想,如果堕胎这件事发生在现实生活中,那么男女双方肯定吵翻天,但海明威笔下女男主角的争执,是在水面底下发生的,所以如果读者不把耳朵贴近水面,那么大概什么也听不到。
以底下这一段对话为例:女主角望着远方连绵的白色群山,若有似无的说:「那些山看起来像一群白象。」
男:「我从来没有看过什么白象。」
女:「你是不会看过的。」
男:「我也许看过,你有什么证据说我不曾见过。」
小说家海明威之所以擅长写对话,和他所服膺的「冰山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冰山理论」意指冰山的密度比海水小,所以水面上看得见的冰山只有八分之一,其余八分之七全部潜藏在水面底下。
这么说,读者应该就稍稍能够理解为什么这四句对话如此幽微难解了。
让我试着讲解一下:前两句对话是现实,女主角感性的说出她心底的感觉,但男主角却以几近科学的态度回应女主角。这时,女主角因为堕胎一事心底不好受,于是话中有话的说「你是不会看过的」,其实她心底真正的意思是「为什么你永远不懂我」,然而男主角却只捕捉到字面上的意思,而且还以一种几近孩子气的强辩口吻反驳女主角。
上面这几句对话,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说,实际上它已经把男女双方对堕胎这件事的感受全犊诳诘明白了,甚至还把女主角的细腻,男主角的孩子气,一览无疑的全都描写出来了。
所以使用对话之前,请记得先提醒自己,对话不是水龙头,不要一开,就流了满满一地。请试着用最少的字数,写出一座「除了水面上还有水面下」的冰山。
──完Ps.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收录于《海明威短篇杰作选》
来源于网络。
佳作!已赞!我的《同行》,欢迎支持!
很有意思~
已赞,继续努力
点个赞,加油加油
网络文学简单来说就是创造出一个臆想中的世界,根据现实来填充一些事情和人物,在小小的一本书里演绎一个人和一群人乃至一个世界的人生和演变,虽然近几年来网络文学有了向简易化通俗化发展,但还是心灵寄托和慰藉的承载物。
回复 @墨尘: 在我看来,网文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离,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展望,它是太多写手心中所想的承载和寄托。
网络写作有些很优秀,有些非常糟糕。大概有些人是瞧不起网络文学的,但是这真的是一块非常好的领域,有不足才有进步的空间。或许有时网络文学会遭遇低谷挫折,但我之热爱不减。希望网络文学不是兴盛一时,而是能长长久久地发展下去。
回复 @duoduoPC: 网络文学的兴盛不会是一时。只要有网络,网文的发展空间就是巨大的。
关于对话的作用,还是需要写作者用心揣摩。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很经典,但实践起来就实属不易了。需要大量的观察思考和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品中将对话作为刻画人物性格心理和表达观点的载体。
关于伏笔的问题,大家要小心。 以前是需要伏笔的,但是,随着读者网络阅读量的提升,大家的审美能力提升了,一旦出现伏笔,立即变成了剧透。
这个是你研究出来,编撰出来的?可以定价高一点!
回复 @葛红兵: 来源于网络,其实还是很值得一读的,不管是网络写手还是出版文学作家。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