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俱卢之野观察两方军阵
1. 狄多罗史德罗说:桑遮耶呀!我的儿子们及般度诸子两方陈兵圣地俱卢之野,跃跃欲战,他们怎么样了?
要旨
《薄伽梵歌》讲的是一门有关神的科学,广为世人研读。《梵歌赞》(Gita-mahatmya)为其撮要。据《梵歌赞》说,《薄伽梵歌》必须在主克利须那的奉献者帮助下,一字一字细心研读,并且不加个人的臆度,方能有所领悟。透彻理解《薄伽梵歌》的典范就在《薄伽梵歌》里面。阿周那直接听闻克利须那讲说《薄伽梵歌》,他理解《薄伽梵歌》的态度,就是最好不过的榜样。若有人足够幸运,通过师承世系不掺杂带有个人动机的释读,觉解了《薄伽梵歌》,便胜过研寻韦陀智慧,以及穷究世上所有经典。其它经典所蕴含的东西,读者都能在《薄伽梵歌》里找到;其它经典没有的东西,读者也能在《薄伽梵歌》里找到。这是《梵歌》特殊的造诣。因为《梵歌》直接由至上人格神——主克利须那开示,所以是完美的神学。
狄多罗史德罗和桑遮耶所讨论的内容,如《摩诃婆罗多》所记载,形成了这套伟大哲学的基本原理。这套哲学在俱卢之野战场产生。俱卢之野在邈不可考的韦陀时代,已是朝圣之地。为了拯救人类,主亲自降临世上,这门哲学便是由他开示的。
“圣地”(dharma ksetra,宗教仪式举行之地)一词,颇有深意,因为在俱卢之野战场,至尊人格神就站在阿周那身旁。俱卢氏兄弟的父亲狄多罗史德罗对儿子能否战胜,并无信心。疑虑之中,他问近侍桑遮耶:“我的儿子们和般度诸子做什么了?”他深知,他的儿子们和般度诸子陈兵俱卢之野,必定要决一胜负。然而,他的询问仍有深意。他不希望儿子们跟堂兄弟妥协,并且,他想知道儿子们的命运。在韦陀诸经的某些地方,俱卢之野被形容为朝圣之地,甚至天上的居民也会下来朝圣。战事安排在圣地进行,狄多罗史德罗十分害怕圣地会影响战事的结果。他很清楚,阿周那兄弟品性高洁,在圣地作战对他们有利。桑遮耶是毗耶萨的弟子,蒙毗耶娑的恩慈,桑遮耶在狄多罗史德罗的内室中,也能看到俱卢之野的一切。因此,狄多罗史德罗向他询问战场上的情况。
般度氏兄弟与狄多罗史德罗诸子同属一族。在这里,狄多罗史德罗透露了他的心思。他故意只称自己的儿子为俱卢氏,将般度诸子(Pandava,般度氏)从宗族中分出来。狄多罗史德罗跟侄儿们,即般度诸子的特殊关系,可以从这里看出来。正如在稻田里,杂草须除掉,故事开始已可预期,宗教之父——主克利须那,在俱卢之野这宗教之地现身,必将铲除就像狄多罗史德罗之子杜瑜檀那及其同伙一样的杂草;扶植以尤帝士提尔为首的极度虔诚的人。“圣地”(dharma ksetra)和“俱卢之野”(kuru ksetra)二词,除了在历史和韦陀文化上的重要性外,还有如许深意。
2.桑遮耶答道:回禀我王,杜瑜檀那王子视察了般度诸子摆下的阵势后,便回到老师跟前,说了下面一番话。
要旨
狄多罗史德罗生而目盲。很不幸,他也缺乏灵性的领悟力。他很清楚,他的儿子们同样对宗教全无领会,对宗教的理解,肯定比不上天性虔诚的般度氏兄弟。他对圣地的影响感到忧虑。桑遮耶摸透了他何以询问战场情况的心思。为了劝慰他,让他不致过于悲观,于是便向他保证,即便在圣地的影响下,他的儿子们也决不会妥协。跟着,桑遮耶又告诉他,他的长子杜瑜檀那视察了般度氏军队的军情后,立即来到大元帅陀拏处陈报。尽管杜瑜檀那被称为王,因为情况着实严重,他还是到大元帅处陈报军情。这说明他很适合当政治家。不过,杜瑜檀那的外交辞令并不能掩饰他看过般度氏兄弟的军事部署后所感到的恐慌。
3. 阿阇黎!您看哪,般度诸子的阵列法度森严,这可是您那聪颖过人的高徒——图鲁波陀之子的杰作啊。
要旨
杜瑜檀那手段极其圆滑。他想指出伟大的婆罗门统帅陀拏所犯的错误。图鲁波陀是图鲁波提的父亲,而图鲁波提就是阿周那的妻子。有一次,陀拏跟图鲁波陀在政治上发生争执,因为这次争执,图鲁波陀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祭祀,祈求天神赐他一个能杀死陀拏的儿子。天神于是赐他一个儿子。陀拏对此一清二楚。然而,他胸怀磊落,当图鲁波陀送儿子狄斯陀多那跟他学习武艺兵法时,他毫不犹豫,将兵法诀窍,倾囊以授。如今,在俱卢之野, 狄斯陀多那站在般度氏兄弟一方,并且用从陀拏处学到的兵法,为他们布阵。杜瑜檀那指出陀拏这个过失,好叫他在作战时,加倍警惕,不作妥协之想。还有,杜瑜檀那借此暗示陀拏,跟般度氏兄弟作战,不可松懈,尽管他们是他的爱徒——阿周那更是他最出色的弟子。杜瑜檀那同时也在警告,作战时对敌人手软,必会招致败亡。
4. 军中英雄无数,其中有庾庾檀那、维罗闼与图鲁波陀等,无不骁勇善射,与毗摩、阿周那不相上下。
要旨
在陀拏的伟大军事才能面前,狄斯陀多那算不上是一个障碍,但还有很多其他会带来威胁的人。杜瑜檀那形容这些人为获取胜利的绊脚巨石,因为他们每一个都好像毗摩及阿周那一样骁勇难当。他知道毗摩和阿周那的力量,故此拿这两人来作比较。
5. 还有英勇无敌的伟大战士如特黎史特闿图、车奎丹那、弗卢支与琨缇波遮诸将。
6. 还有刚强勇毅的尤坦曼羽,孔武有力的乌闼摩遮,以及不可战胜的图鲁波提与须跋陀罗之子。
7. 婆罗门中之至圣啊!现在让我向您禀报我军之精锐良将。
8. 著名的有您本人,毗史摩、喀尔纳与喀利波,还有阿史华闼摩、维喀尔纳与布尔斯华勒,都能征惯战,战无不胜。
要旨
杜瑜檀那提及在战场上特别出色的英雄。维喀尔纳是杜瑜檀那的弟弟,阿史华闼摩是陀拏的儿子,殊摩达提(布尔斯华勒)是巴里卡斯的儿子。喀尔纳则是阿周那同母异父的哥哥,他是琨蒂嫁给般度大帝之前所生的。喀利波娶了陀拏的孪生妹妹。
9. 还有很多其他的英雄,准备为我战死沙场。他们装备了各式各样的兵器,而且全都精于兵家之道。
要旨
至于其它人,像杰雅德罗陀、克利陀筏摩、萨利耶等,全准备为杜瑜檀那战死沙场。换句话说,因为加入了罪恶的杜瑜檀那集团,他们注定要战死于俱卢之野。当然,杜瑜檀那满以为他所提到的朋友都站在他一边,如此集合众力,胜利必属于他。
10. 我军实力强大得难以估量,何况还有老祖父毗史摩全力护持。敌军虽有毗摩小心护卫,力量毕竟有限。
要旨
在这里,杜瑜檀那比较了双方的实力。他认为他这方的军力强大得无法估量,尤其在最富战争经验的将军——老祖父毗史摩的护卫之下。另一方面,般度氏兄弟在经验较少的将军——毗摩的监护下,实力有限。在毗史摩面前,毗摩不过小菜一碟。杜瑜檀那总是嫉妒毗摩,他很清楚,他只可能死于毗摩之手。但同时,有最杰出的大将军毗史摩在场,对于取胜,他满怀信心。杜瑜檀那得出的结论是,他必赢得这场战争。
11. 诸位将士!现在你们要在阵中各就其位,全力支持老祖父毗史摩。
要旨
杜瑜檀那称赞过毗史摩的才能后,想到其他人或许会认为自己受到轻视,是故便以惯用的政治手腕,说了上面一番话,试图扭转局面。他强调毗史摩无疑是最伟大的英雄,然而已经年迈,所以其他人都一定要想着从各方面保护毗史摩。毗史摩若亲自出战,敌人或许会乘他朝着某一方向全力作战时,从另一方向攻来,因此,其他英雄绝不可擅离各自的战略位置,以免被敌人冲破阵势,这十分紧要。杜瑜檀那清楚地感觉到,俱卢氏兄弟要想获得胜利,全赖毗史摩的佐助。对于毗史摩和陀拏的支持,他极有信心。当初阿周那的妻子图鲁波提在赌会上,当着如今所有在场的将军的面,被逼脱去衣裳。孤苦无助的图鲁波提曾乞求毗史摩及陀拏主持公道,但他们甚至一句话也不说。但另一方面,他也知道,这两位大帅对般度氏兄弟多少有些感情。他希望他们现在完全抛开这些感情,就象在赌会时所做的一样。
l2. 于是,俱卢王朝英勇的元勋、武士之祖毗史摩吹起海螺,声音雄壮,犹如狮吼。杜瑜檀那听得满心欢喜。
要旨
俱卢王朝的元勋明白他的侄孙杜瑜檀那的心思,而且,由于他对杜瑜檀那有一份天然的感情,所以就大声吹起海螺,好叫杜瑜檀那欢喜,这也吻合他犹如狮子一般的名位。透过海螺这意象,间接地,他告诉了沮丧的杜瑜檀那,胜利无望,因为至尊主克利须那站在另一方。不过,他仍会领军作战,不辞劳苦。
13. 顷刻间,海螺与鼓角齐鸣,声震天地。
14. 在另一方,克利须那和阿周那同乘一辆白马拉的战车,也吹响起超然的海螺。
要旨
跟毗史摩所吹的海螺截然不同,克利须那及阿周那手上的海螺被形容为超然的。克利须那在般度氏兄弟一方,吹响超然的海螺,这显示了敌方胜利无望,胜利永远属于像般度诸子一样的人,因为主克利须那与他们在一起。无论至尊主在何时何地出现,幸运女神也出现,因为幸运女神永不离开丈夫,独自行动。因此,胜利和幸运在等候阿周那。毗湿努(主克利须那)的海螺所发出的超然声音已表明了这点。此外,克利须那及阿周那这对朋友所乘的战车乃火神阿耆尼赠给阿周那的。奔驰在三个世界里,这辆战车所向披靡。
15. 感官之主克利须那吹起了他的“巨人骨”海螺;财富的征服者阿周那吹起了“天施”海螺;饕餮力士毗摩也吹响了他那慑人心魄的巨螺“匏荼罗”。
要旨
在这节偈颂里,主克利须那被称为赫黎史基士,即感官之主(Hrsikesa),因为他拥有一切感官。生命个体是他的部分和微粒,因此,生命个体的感官也是他的感官的部分和微粒。非人格主义者无法应付生命体的感官,是以往往急于将生命体说成是无感官的,或者说,非人格的。至尊主在一切生命个体的心中,指引他们的感官。但他涉入的程度,完全取决于生命个体对他的皈依程度。至于纯粹的奉献者,他直接操控他们的感官。在俱卢之野,至尊主直接操控阿周那的超然感官,所以被称为感官之主。按照不同的活动,主有不同的名号。例如,他杀了魔王摩度,所以被称为摩度殊多那(Madhusudana);他赐母牛及感官以快乐,所以被称为哥宾陀(Govinda);他降生为筏殊提婆之子,所以被称为华胥天人(Vasudeva);他以提婆吉为母亲,所以被称为提婆吉难陀(Devaki-nandana);他以提婆吉为母亲,所以被称为提婆吉难陀(Devaki-nanda);他将他在温达文拿的童年逍遥赐给耶殊陀,所以被称为耶殊陀难陀(yashoda-nandana);他为朋友阿周那驾驭战车,所以被称为帕尔特萨罗提(Partha-sarathi)。同样,他名为感官之主,是因为他在俱卢之野为阿周那指出了方向。
在此颂中,阿周那被称为檀南遮耶(Dhananjaya,意为“财富的征服者”),因为每当他的长兄尤帝士提尔大帝要举行祭祀时,他便为他的长兄收集财富,以供开支。同样,毗摩又名伏利寇多罗(Vrkodara,意为“狼腹”),是因为他饕餮贪吃,其狠劲一如他执行艰巨的任务,例如杀死魔王希丁巴(hidimba)。如是,般度氏兄弟一方,从至尊主开始,将领们吹响各自的战螺,激励士气。另一方则并无这些荣光,而且至高无上的统帅——主克利须那和幸运女神也不与他们站在一起。因此,他们注定失败——这是海螺所发布的宣告。
16-18. 贡蒂之子尤帝士提尔吹起海螺“胜无涯”; 那拘罗与萨贺提婆分别吹响宝螺“妙声”与“珍珠花”。 伟大的射手伽尸之王、无敌的战士施康蒂、特里士多摩那、维罗闼、与萨底亚基、图鲁波陀、图鲁波提诸子,以及臂力强大的须跋陀罗之子,都吹响了各自的战螺。
要旨
桑遮耶很巧妙地告诉狄多罗史德罗,欺骗般度诸子,扶植自己众子为王,非但不智,更不光彩。征兆已经很明显,在这场大战中,俱卢王族的人——从祖辈毗史摩到孙辈的阿毗曼羽,以及所有在场的人,包括世界上的其他君王,注定全都要战死。这场浩劫的祸首是狄多罗史德罗,因为他鼓励儿子们的阴谋。
19. 这些各式各样海螺的声音,震撼天地,响彻云霄,令狄多罗史德罗诸子心魂俱裂。
要旨
当杜瑜檀那一方,毗史摩等人吹起海螺的时候,般度氏兄弟心惊胆战,这样的情节,《梵歌》并未说起。此颂倒是讲到了,般度氏兄弟发出的号角声让狄多罗史德罗诸子心胆俱裂。这是由于般度氏兄弟的虔诚和他们对主克利须那的信心。一个托庇于至尊主的人,即使面对最大的灾难,也不必恐慌。
20. 王啊,般度之子阿周那此时正坐在飘扬着仙猿哈努曼旗号的战车上,弯弓搭箭,引满待发。
要旨
战事正要开始。从上所述,可知般度氏兄弟做了出人意料的军力部署,而且,在战场上,他们又得到主克利须那直接的指导,这多少挫了狄多罗史德罗诸子的锐气。阿周那旗帜上的仙猿哈努曼徽章,是另一胜利的标志。哈努曼与主罗摩(Rama,克利须那的化身)合作,跟罗波那(Ravana)作战,最后赢得胜利。现今,主罗摩和哈努曼都在阿周那的战车上,帮助阿周那。主克利须那就是罗摩本人;而且,无论主罗摩在何处现身,他永恒的仆从哈努曼和永恒的爱侣、幸运女神悉多(Sita)亦会在场。因此,阿周那不必畏惧任何敌人。更何况,感宫之主克利须那亲临身边给他指导。阿周那决不会缺少决胜疆场的锦囊妙计。这如此吉祥的境况,是主为他永恒的奉献者所做的安排,已然显示出必胜的征兆。
21 /22. 遥望敌阵中挥戈欲进的狄多罗史德罗诸子,阿周那对感官之主克利须那说道:不败者呀,请驱驰我的战车至两军之间!让我看看,谁在这里?谁跃跃欲战?谁在这场大战中与我为敌?
要旨
虽然主克利须那是至上人格神,出于无缘大慈,他为朋友服务。他对奉献者,恩宠有加,从不轻忽,因此,这里称他为绝对可靠的人。作为御者,他要服从阿周那的命令。他迅速执行命令,绝不犹豫,所以被称为绝对可靠的人。他虽为奉献者驾御战车,但他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容异议。无论在何种境况下,他都是至上人格神、感官之主。主跟他的仆从的关系甜蜜而超然。仆从随时准备为主服务,同样,主也总是寻找机会为奉献者服务。当他的纯粹奉献者利用优势地位,向他发号施令时,这对他来说,比成为发号施令者更快乐。他是主,每一个人都得听从他的命令,谁也不能超越他。但当他发现纯粹奉献者在命令他,他会感到超然的喜乐,尽管他在一切境况下都是绝对可靠的主。
主纯粹的奉献者阿周那,本来并不想与堂兄弟作战,但杜瑜檀那坚持不肯和谈,所以他被逼来到战场。为此,他很渴望看看谁是目前战场上的领军人物。固然,在战场上,和谈已不可能,不过他还是想再看一看他们,看看他们打这场无谓之战的决心。
23. 狄多罗史德罗诸子心肠毒如蛇蝎——让我看看,哪些人想讨好他们,来这儿参战。
要旨
杜瑜檀那串通其父狄多罗史德罗,图谋以毒计篡夺般度氏兄弟的王国,这已是公开的秘密。因此,加入杜瑜檀那一方的人必定跟他臭味相投。阿周那在战斗开始前,要看看他们,不过是想知道他们是谁,并无意跟他们进行和谈。此外,实际上他也想估量一下敌方的实力,尽管他身边坐着克利须那,对胜利充满信心。
24. 桑遮耶道:婆罗多之华胄呀!睡魔的征服者阿周那说完后,感官之主克利须那便将那最精丽的战车驶入两军之间。
在此颂中,阿周那被称为古陀开士(Gudakesa),意思是“睡魔的征服者”。睡眠也意味着无明。由于阿周那跟克利须那是朋友,所以他能征服睡眠和无明。身为克利须那的伟大奉献者,他甚至一刻也不会忘记克利须那:这是奉献者的天性。无论醒或睡,主的奉献者总是情不自禁地会想起主的名号、身相、德性、游戏。如此,主的奉献者只要不断想着主,便能征服睡魔和无明。这便称为克利须那觉性,或曰三昧(samadhi)。作为赫黎史基士——感官之主,所有生命个体之感官和心意的指引者,克利须那明白阿周那要他驾车进入两军之间的目的。他依言而行,并且说了下面的话。
25. 面向毗史摩、陀拏及敌方的诸邦君王,感官之主克利须那说道:“看哪!帕尔特!所有俱卢族人都在此集结!”
要旨
作为所有生命个体心中的超灵,克利须那知道阿周那的心思。“感官之主”用在这里,即指他知道一切。帕尔特(Partha),意为贡蒂(kunti)或菩黎陀(prtha)之子,即指阿周那,用在这里,同样具有深意。身为朋友,主想告诉阿周那,因为阿周那是菩黎陀的儿子,而菩黎陀则是他父亲筏殊提婆的妹妹,所以他才应允为阿周那驾车。这里,他叫阿周那“看那些俱卢族人”,有什么含意呢?难道阿周那想停下来不作战?姑母菩黎陀的儿子竟然有这样的想法,克利须那可从没料到。如此,阿周那的心思,被克利须那以朋友间开玩笑的形式,一语道破。
26. 在两军之间,阿周那看见祖叔伯、叔伯、老师、舅父、兄弟、子侄、侄孙、朋友,还有他的岳父和祝愿者全都在场。
要旨
在战场上,阿周那看到了所有的亲戚。他看到了父辈如布里斯筏罗,祖父辈如毗史摩、娑摩达多,师长辈如陀拏、喀利波,母舅辈如萨利耶、萨库尼,堂兄弟辈如杜瑜檀那,子侄辈如拉克什曼,友辈如阿史华闼摩,祝愿者如克利拓筏摩。他也看到对方的军队;他有很多朋友在对方的军队中。
27. 贡蒂之子阿周那看到了所有朋友和亲人之后,不禁满怀悲恻,于是这样说道:
28. 亲爱的克利须那呀,看见朋友和亲人全在我面前,准备互相厮杀,我感到四肢颤抖,口涸唇焦。
要旨
一个真正爱神的人具备神性之人或天神的所有美德,至于非奉献者,无论他们透过教育和修养,获得多么高的物质资历,亦缺乏神性的品质。身为奉献者,阿周那看到自己的族人、朋友、亲戚齐集战场,决意自相残杀,当下悲不自胜。对己方的兵士,他自始便有悯恤之情;甚至对于敌方的兵士,因为预见他们死亡在即,悲恻之情,亦油然而起。想到这里,他四肢颤抖,口涸唇焦。看到他们的斗志,阿周那颇为震惊。实际上,整个跟他有血缘关系的宗族,全来到战场,与他为敌。对于像阿周那这样仁善的奉献者,这简直无法承受。虽然这里没有提起,但我们仍很容易想象得到,他不只四肢颤抖,口涸唇焦,而且因为悲悯,失声痛哭。他这样的表现并非由于脆弱,而是因为仁善,这也是主的纯粹奉献者的性格。《薄伽梵往世书》(5.18.12)因此说:
“坚定不移地向人格主神奉献自己的人,获得诸天神的一切美德。而非奉献者,只有价值微不足道的物质品格。这是因为他们盘旋于意识情想的层面,必定受令人眩目的物质能量的诱惑。”
29. 我全身震颤,毛发直竖,甘狄筏弓从手里滑落,皮肤也在发烧。
要旨
身体颤抖有两种,毛发竖起也有两种。这些现象出现,一是由于极大的灵性喜乐,一是由于极大的物质恐慌。超世觉悟并无恐惧。阿周那在这里的表现,是由于物质恐慌:害怕丧失生命。其它的表现也证明了这点,阿周那变得心烦意乱,甚至名闻天下的甘狄筏弓也滑落地上,由于心如火焚,他感到皮肤发烫。这一切,皆缘于物质化的生命观。
30. 我再不能够站在这里。我恍然若失,心乱如麻。闿摄魔之屠者哟!我看到的只是种种不祥之兆!
要旨
阿周那无法忍受,再不能在战场上停留。由于心意脆弱,他茫然若失。世人过份执著物质事物,便会陷于这等困境。正如《薄伽梵往世书》(11.2.37)所说:“这样的恐慌和失落发生在过份受物质条件影响的人身上”。在战场上,阿周那只看到令人痛苦的逆境——即使战胜敌人,他也不会快乐。Nimittani(原因)、viparitani(恰恰相反)这两个梵文词值得玩味。当一个人展望前程,只看到挫折失意,便会想:“我为什么在这儿?”每个人都只对自己和自己的利益感兴趣,谁也不会对无上者感兴趣。由于克利须那的意愿,阿周那在此显示出对自我的真正利益茫无所知。每个人真正的自我利益源出于毗湿努,或曰克利须那。受拘限的灵魂遗忘了这点,所以饱受物质痛苦的煎熬。阿周那认为,对他来说,胜利也只会带来悲哀。
31. 在这场战争中,杀害族人,我不觉得有什么好处。亲爱的克利须那呀!我也不希求这样得来的胜利、王国和快乐。
要旨
由于不知道自我利益就在毗湿努或克利须那里面,受拘限的灵魂被缘于身体的关系所吸引,希望从这些关系中找到快乐。在这种蒙昧的生命观念中,他们甚至忘记了物质快乐之因。阿周那似乎已经忘记了刹帝利的道德礼法。据说,有两种人能往生威力无限、光芒四射的太阳:一为直接受克利须那的指挥,战死沙场的刹帝利,一为完全献身于灵性修炼的出世者。阿周那甚至不愿杀敌人,更不用说亲人了。他认为,杀了族人,他一生都不会快乐,因此,他不愿意作战,就像一个不饿的人不愿煮食。绝望之余,他决定退隐山林。然而,身为刹帝利,他需要一个王国才能生存;他不可能干其它工作。他没有王国;他获得王国的唯一机会,就是跟堂兄弟作战,夺回他父亲传给他的江山。但他不喜欢这样做。他想,既然万念俱灰,倒不如退隐山林。
32-35.哥宾陀呀!王国、快乐,甚至生命本身对我们有什么用呢?我们希望得到这些岂不都是为了战场上这些列阵以待的人吗?而他们正站在我们眼前,准备豁出性命财产与我们战斗。他们是我们所爱的老师、祖叔伯、叔伯、舅父、岳父、姻兄弟、子侄、侄孙以及亲朋至交。即使他们会杀我,我也不想杀他们。不要说给我这个世界,即使给我三个世界做交换,我也不准备跟他们交战。众生的养育者呀,杀了狄多罗史德罗诸子,我们怎么会有快乐?
要旨
阿周那称克利须那为哥宾陀(Govinda),因为对于母牛和感官,主是快乐的对象。他使用这饶有深意的字眼,是为了暗示,克利须那应该懂得什么能满足他的感官。但是,哥宾陀并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感官而存在的。然而,如果我们力图满足哥宾陀的感官,我们的感官便会自动获得满足。每个人都想在物质上满足自己的感官,都指望神能有求必应,成为自己感官满足的执行官。主会按照生命个体所应得的,来满足生命个体的感官,但也绝不会让生命个体由此变得欲壑难填。如果一个人循相反的路径,也就是说,只求满足哥宾陀的感官而不理会自己的感官能否满足,那么,由于哥宾陀的恩慈,他所有的愿望都会得偿。阿周那对群体及族人的深情在此表露无余,这部分是由于他对他们自然流露的同情心。因此,他不准备作战。每个人都想向亲友显示自己的豪富,而阿周那就是恐怕他所有的亲友都会战死沙场,这样他得胜后就无法跟他们共享荣华了。这是典型的物质算计。超世生活则不同,因为一个奉献者是为了满足主的愿望,所以,如果主愿意,他可以为了服务主,接受种种富裕;如果主不愿意,他一点儿都不该接受。阿周那不想杀害亲人,如果真有必要杀死他们的话,他希望克利须那亲自动手。对此,他不知道,其实在他们来到战场之前,克利须那已经杀死了这些人,而他自己,只不过将要成为克利须那的工具而已。这点在以后的章节里会被揭示出来。由于天生是主的奉献者,阿周那不欲对邪恶的堂兄弟们施加报复,但是,出于主的计划,他们皆须被杀。主的奉献者不会找坏人报复,但主却绝不容忍邪恶的人伤害奉献者。为自己,主会宽宥一个人,但却绝不会宽宥一个伤害奉献者的人。为此,克利须那决意杀净邪魔,尽管阿周那宁愿宽恕他们。
36. 如果我们杀了这些进犯者,罪孽便会降临我们身上。因此,杀死狄多罗史德罗诸子及我们的朋友并不正当。摩多婆呀,杀害同族,我们能得到甚么?我们怎么会有快乐?
要旨
根据《韦陀》经教,进犯者有六类:(一)下毒者;(二)放火烧屋者;(三)以致命武器攻击他人者;(四)掠夺他人财富者;(五)侵占他人土地者;(六)掳掠他人妻室者。这些进犯者须立即处死,处死进犯者不算犯罪。杀死进犯者,对普通人来说,理所应当。但阿周那并非普通人。他品性神圣,因此,他想以神圣的方式来处理进犯者。然而,这份神圣却不适用于刹帝利。一个位在治国,有责任感的人,固然要有神圣的表现,但却不该怯儒。例如,主罗摩如此神性十足,以致人们现在都渴望能生活在罗摩王国(Rama-rajya),但他从未表现怯懦。罗波那是进犯者,掳走了罗摩的妻子悉多。于是,罗摩就给了罗波那足够的教训,可谓空前绝后。不过,我们也该考虑到,阿周那所面对的进犯者不比寻常。这些进犯者是他自己的祖叔伯、老师、朋友、子侄、侄孙。故此,阿周那以为,对他们,他不该采用对付普通进犯者的那些严厉而必需的措施。何况,圣徒当守恕道。这些训条,对圣徒来说,比政治危机重要。阿周那以为,与其以政治理由杀自己的族人,不如根据宗教和圣道,宽恕他们。所以,他并不是从无常的身体之乐的角度,认为这类杀戮有利可图。毕竟,从杀戮得来的江山和快乐不是永恒的,他又为什么要甘冒丧失生命和永恒救赎的危险,杀害自己的族人呢?他称克利须那为摩多婆(Madhava),即幸运女神的丈夫,其中也有深意。他想暗示克利须那,作为幸运女神的丈夫,克利须那不该催促他做最后会带来不幸的事情。然而,克利须那永不会给任何人带来不幸,更别提对他的奉献者了。
37 /38. 众生的养育者呀!尽管这些人利欲薰心,看不到弑杀亲友的罪过,可是,我们分明知道毁灭家族的恶果,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要旨
刹帝利在敌方向自己挑战或要求跟自己赌博时不该拒绝,在这种义务之下,阿周那不能拒绝作战,因为他受到了杜瑜檀那一方的挑战。有鉴于此,他认为敌方可能未曾看到这类挑战的后果。而他看到了罪恶的后果,所以拒绝作战。结果好,义务才有约束力;结果不好,谁也不愿受约束。权衡利弊,阿周那决定不作战。
39 . 王朝一旦崩溃,家族传统随之瓦解。剩下来的家族成员便会做出种种违背礼法的事情。
要旨
在韦陀种姓-行期法(Varna-ashrama dharma)体系里,有很多传统宗教原则,帮助家族成员正确成长并获得灵性价值观。家族中的长者负责这种从生到死的净化过程。然而一旦长者离世,这些有助于身心净化的家族传统就可能终结,剩下来的年轻成员可能会养成种种背离正法的习惯,因而失去获得灵性解脱的机会。故此,无论如何,族中长者不该被杀。
40. 克利须那呀,当邪法在家族里盛行的时候,妇女就会堕落。毗湿尼的子孙啊,妇女堕落,便会生出劣种。
要旨
在人类社会里,纯良的人种是和平、繁荣与人生获得精神进升的基础。韦陀种姓-行期法体系下的宗教原则之制定,在使社会充满纯良的人种,以利国家或群体的精神演进。纯良的人种有赖于妇女的贞洁和虔敬。就像孩童极易误人歧途,妇女也非常容易堕落。因此,家族的长者须保护儿童和妇女。透过践行种种宗教活动,妇女便不会被诱通奸。据智者叉拿奇耶(Canakya Pandit)说,妇女一般来说不聪明,所以不太可靠。须用种种家庭传统的宗教活动,让她们忙个不亦乐乎,这样她们就能保持贞洁虔诚,生育出够资格加人韦陀种姓-行期法体系的纯良人种。一旦韦陀四种姓-行期法体系崩溃,妇女自然行为不检,跟男人混在一起,沉溺于通奸淫乱,就可能带来不想要的劣种(varna-sankara)。此外,不负责任的男子也是社会淫乱之源,如此,劣种充斥人类,带来骚乱和战争。
41. 劣种繁殖,必为家族和那些破坏家族传统的人带来地狱般的生活。这些堕落的家人不会供奉食物和水给祖先,他们的祖先将无法得到超生。
要旨
根据果报活动的规条,定时向祖先祭献食物和水是必需的。这些祭献透过崇拜毗湿努完成,因为吃下供奉过毗湿努的食物,世人便可从种种罪恶报应里解脱出来。有时,祖先可能因各种罪恶报应而受苦,有些甚至无法得到粗糙的物质躯体,被迫做鬼,停留在精微的躯体里。因此,当后人向祖先供奉祭余,祖先便能摆脱鬼魂般的、或其他低贱族类的悲惨生命状态。如此救度祖先是家庭传统。那些不过奉爱生活的人必须遵循这些仪法。而实践奉爱生活的人毋须遵行这些仪法,因为只要献身奉爱服务,便可救助成千上万的祖先脱离各种苦难。《薄伽梵往世书》(11.5.41)说:
“若有人托庇于解脱的赐予者——木昆陀(Mukunda)的莲花足下,抛开种种世俗义务,无比认真地沿着永恒之途前进,此人并没有对天神、贤圣、众生、家人、人类或者祖先不尽义务。”透过为至上人格神做奉爱服务,这些义务已自动了结。
42. 破坏家族传统的邪行带来劣种,造成社会等级紊乱,致使所有公益事业及家族利益一皆化为乌有。
要旨
为了人类社会四个阶层而制定的群体规划,以及与之相配合的家族福利活动,就像永恒法(Sanatana-dharma)或韦陀种姓-行期法所设定的,目的在让人类获得终极的解脱。因此,社会上不负责任的领袖对永恒之法传统的破坏,便会引起社会的骚乱,如此人民便忘记了生命的归趣——毗湿努。这些领袖盲目无知,追随他们的人必受误导,走向动乱。
43 . 众生的养育者呀,我听说破坏家族传统的人会永远沉沦于地狱。
要旨
阿周那不凭个人经验,而以从权威处听来的话作为论证根据。这才是接受真知识的方法。没有具足真知者的帮助,谁也不能得到真知识。在韦陀种姓-行期法中有一项仪式,死前施行濯礼,洗净业报。常做罪恶活动的人须施行濯礼(Prayascitta),不然,肯定转生地狱般的星宿,过悲惨的生活。
44. 唉!为了享受王者的快乐,我们竟然不惜杀害族人,犯下弥天大罪,这是多么奇怪啊!
要旨
受自私的动机驱使,世人很容易犯下杀兄弟轼父母的罪行。世界历史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但阿周那,身为主的神圣奉献者,却时常紧记道德原则,小心避开这些罪行。
45. 我宁愿放下武器,不做抵抗,任由狄多罗史德罗诸子在战场上用利剑杀死我。
要旨
这是习俗——根据刹帝利的规矩,对于手无寸铁且不愿还击的敌人,不应攻击。可阿周那决定,即使在这种困境下受到敌人攻击,也不作抵抗。他并不理会敌方的斗志有多强烈。所有这些表现,皆因他是主的伟大奉献者,品性仁善。
46. 桑遮耶说:阿周那在阵前说完这番话后,抛下弓箭,颓坐战车,心中充满悲苦。
要旨
阿周那观察敌情的时候,站在战车上,但现在满心悲苦,将弓箭抛在一旁,坐了下来。这样宅心仁善的人,适合在为主做奉爱服务的过程中接受有关自我的知识。
巴克提韦檀多阐释圣典《薄伽梵歌》第一章“在俱卢之野观察两方军阵”终。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