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书记,特别是居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居村党组织“带头人”,这个响亮的名字,是党中央、中组部给予的光荣头衔。我们在抓基层党建的各项工作中,始终强调“抓书记、书记抓”,强力推进居村党组织带头人建设等等;特别在此次市委“1+6”文件中,居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编制、待遇、教育培训等都建立了有别于其他社区工作者的专门体系。毛主席说,路线决定之后,干部是关键因素。抓居村书记的做法和理念,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然而,事物总是辩证发展、对立统一的。我们在充分肯定上述做法的同时,也不能单打一地只做一味强调,而不从系统性、整体性来考虑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小王有以下两点体会:
一是要兼顾发挥“党组织委员”的作用。这些委员,有的是专职干部、有的是党员志愿者、有的是兼职委员。我们在队伍建设中必须认清:一方面,通过“抓书记”达到发挥委员作用是“抓书记”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加强分类指导,激发委员服务干事的积极性,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知道,一个人能力再强,又“能打几颗钉”,注重发挥团队的整体合力,是今后社区党建一大研究课题。从当前社区工作的整体状况看,“委员看书记,等靠把活干”的现象和心理在一定范围是比较突出的。
二是必须注意居村书记是班长不是家长。我们在考察居村书记时,也会发现一些书记先表现突出优秀,后负面反映强烈。究其原因,不无作风过于生硬强势,在协商议事、决定重大问题中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不足甚至基本不落实。有的居村党组织成了“一言堂”、“大满贯”。有的书记会违法纪律规定,归根结底还在于习惯于一个人说了算,缺乏应有的监督等。再者,“家长式的书记”久而久之只能团结一部分人,另一部分难以团结的就集聚起来,诱导“冷战思维”,使党组织软弱涣散。
小王说,践行“核心是人”的理念,一定是一个系统工程。当我们在优化居村党组织书记编制、待遇等工作的同时,必须紧密结合实际,系统配套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或许涉及书记、或并不涉及书记,却是必不可少的。
由此,小王更要多说两句。“1+6”文件的推进落实,好比是市委与基层出的一幅“对联”。市委已经出了“上联”,这“下联”就有待于区县、街镇、居村发挥应有的基层首创精神,能动地来交出满意的答卷。简单的执行、落实、贯彻,是远远不够的,更不能“空转”、而要“实载”。这样,才能有力推出上海社区党建的一个圆满“横批”:
改革创新!
现实与忠诚,很有特色。赞一个。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很好,很有借鉴意义!
佳作!已赞!我的《同行》,欢迎支持!
别具一格的形式,展现另一片生活,这样的题材不能有过激的矛盾冲突……
回复 @李幼谦: 谢谢您
王二小同志朝气蓬勃老练沉稳,一颗心两系党和人民,一支笔饱含民心民声,他把忠诚和朴实用踏踏实实的工作和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呈现,真的是我们年轻人的楷模!
回复 @ihuawen: 谢谢您。
终于成书了,恭喜!当初在“上海基层党建”里面零星地读过几篇,当时就期待成书,终于盼来了!这样的写实日记很难得,非常喜欢!
回复 @edenbahamut: 谢谢文友兄弟的支持和鼓励。
王书记辛苦了!😁
回复 @香港老头子: 小芳老师好。
王书记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