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小党建笔记(3):从一件“好”事谈开去

  在居民区时常会听居委干部说,“毛主席时代培养的党员最有纪律”。这朴素话语背后的研究,足可写一本书。小王把这句话看做是一条经验,也看做是一种鞭策。实践证明,许多离退休干部党员退休不退岗,对党的事业尤其关心。

  这周,我与同事们一起走访了一位退休老干部。起因,是这位老同志退休后将组织关系转入居民区,并通过公推直选成功当选居民区党总支委员。他在热心社区工作的同时,发现了许多社区党建不扎实的地方,并向有关部门作了反映。从反映的情况看,老同志对党建业务十分熟悉,字里行间透露出很高的党性修养。“认真”二字的直观判断,把对这位老同志的印象与对党的崇敬感紧紧联系在一起。

  “自己人”的谈笑,总是随性、亲近而不失分寸的。老同志谈了不少社区党建问题。例如,居民区书记青黄不接,许多缺乏经验,“你问他‘三会一课’是什么也不一定知道”。再如,有许多社区党员不履行党员义务,成了“三不”还理直气壮,一年四次活动都坚持不下来,还做什么党员;等等。

  老同志的话语气平和,但是切中党建时弊的。如果说,上面所提的两类情况是出于一定的体制机制问题和历史原因。那么后来的话语,就有些让我坐不住了。

  原来,上级党组织为关心关怀老党员,向入党满五十年以上的老同志颁发一本纪念册以表达组织对老同志为党的事业所做贡献的感谢,并形成了常态化的制度。而从这位老党员处了解到,纪念册就这么“转手一递”,“也不召集大家开个座谈会什么的”……

  这使我陷入了深思。

  现在有些同志有一种误区。认为基层党建工作,只要“砸钱”,把硬件搞起来、搞上去,就起码有60分了,再装点些软件机制就可以吹吹鼓鼓了。这种严重忽视服务对象“获得感”的观点很是害人。这使得我们不少同志,做群众工作,不舍得花时间精力,呆板机械、冷清简单,事务一来、程序一多、步骤一频就畏难嫌烦。可另一方面,却感叹现在物价上涨,“送群众的见面礼”拿不出手,连“50块一箱的牛奶”也很难买到,居委会办公经费规范而又紧张,真没有办法去凝聚群众了呀!

  这样的“怪圈”值得作为专题抛出,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与凝聚党员正有着许多共通之处。

  从管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为群众服务。我们的事办好了,群众自然满意。但归根结底,群众的满意是一种“情感满意”。服务满意是情感满意的重要依据,但不见得是唯一条件。

  我们有些同志做社区工作,简单化、程式化,时间一长,周围的党员群众就会对提供服务者产生一种“说不出口的自私感”,那种以“少作为”来确保“生产安全”的强烈心理暗示,抵消了“你”对“他”服务的成效评价,怎么可能真正满意呢?

  小王认为,基层工作特别是社区工作真正的优势,不是我们手中有多少资源,而是我们肯花多少时间和感情投在群众身上,而是社区工作者与群众朝夕相伴!后者是“1”,前者是“0”。后者在前,能量巨大,前者在前,即便资源再多可能一文不值,都打了水漂。这里,可是有“他西陀陷阱”的历史教训可鉴的。

  更深层次讲,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乃是实践者对“服务对象”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对群众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对党员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我们无数次从新闻广播中听到,谁是真正历史的创造者,谁才是真正的伟大英雄,却不曾入耳入心,实在是因为没有理论联系实际。

  其次,既然时间要大量花在群众和党员身上,自然是有方法和有路径。这里,小王认为要把握好两个理念。一是要富有感情地去践行释放善意的“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释放善意的机会。二是要富有感情的去实施充满意味的“形式”,以“有感觉”作为形式是否有效地重要标准,“获得感”就是“主体感”。必须强调的是,细节与形式,不是可有可无的“鸡肋”,也不是花架子、好摆饰,而是要站在统领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去指导我们与群众、与党员心与心的联系沟通,在深情互动中找出“最大公约数”来。

  我们的同志一定要转变认识:基层党建工作绝不“虚”。如果群众能从感情上满意,那么我们的工作就是实打实的,如果群众不满意,那再实的工作也是“虚”的。小王坚信,正是因为党在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中懂得细节和形式的哲理,才使得“美是生活”的命题充满了实践的生命力。

  而这“细节不细”、“感人的形式美”,正来自于基层、来自于伟大的居村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工作者们。小王热情期待学习、记录下这最浪漫的故事……

评论
  • 现实与忠诚,很有特色。赞一个。


  •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 很好,很有借鉴意义!


  • 佳作!已赞!我的《同行》,欢迎支持!


  • 别具一格的形式,展现另一片生活,这样的题材不能有过激的矛盾冲突……


    远鸿 作者

    回复 @李幼谦: 谢谢您


  • 王二小同志朝气蓬勃老练沉稳,一颗心两系党和人民,一支笔饱含民心民声,他把忠诚和朴实用踏踏实实的工作和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呈现,真的是我们年轻人的楷模!


    远鸿 作者

    回复 @ihuawen: 谢谢您。


  • 终于成书了,恭喜!当初在“上海基层党建”里面零星地读过几篇,当时就期待成书,终于盼来了!这样的写实日记很难得,非常喜欢!


    远鸿 作者

    回复 @edenbahamut: 谢谢文友兄弟的支持和鼓励。


  • 王书记辛苦了!😁


    远鸿 作者

    回复 @香港老头子: 小芳老师好。


  • 王书记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