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锁》小说连载之二十八

  小说连载之二十八

  我一直牵挂着你的故事。只是在木木中考之前,我们似乎没有机会见面了,木木上学的时候,我每天在单位整理他的复习资料,我把他常错的英语单词和句型,语文词语和需要背诵的内容,用二号字打出来,贴在电视旁边的白板上,让木木每天早饭时,一边吃饭一边温习。

  终于中考快到了。

  发下来准考证那天,我和木木都有些心理负担,木木的考场在开发区,离家很远,怎么办?

  老师建议到考场附近租一个家庭小旅馆,考试那两天可以在旅馆午休,还好,我们很顺利地找到了考场附近的一家比较安静的旅馆。

  中考——木木生命中的的第一关,我能感觉到通过我与他冲刺前的全力备战,木木的自信有了很大的提升,这让我很欣慰。

  两天的中考结束了,那两天H市非常热,室外温度达到了三十七度的高温。我不断地给木木鼓劲,不说太多的话,但每句都说到他心里,知子莫过母,如果换作另外一个孩子,我未必能帮得了这么多。

  我的拥抱和话语,总能让木木的心安静下来,这样中考的那两天,木木每天中午都能够小睡片刻,这样能够保证他下午科目的考试发挥的好一些。

  所有的科目考完之后,我跟木木把语文科的标准答案拿来,让我们欣喜的是木木的基础知识一分没扣,然后是阅读和作文,木木的阅读答题思路很清晰,也很准确,作文木木选的是其中一个话题作文,对于这种小议论文,木木是有一点优势的,因为木木有很强的思辩思维。木木把他的作文思路大致说给我听。我知道木木一向薄弱的语文要考出一个他的历史上的高分了,再有就是英语他也发挥极好。数理化正常发挥。对完答案我和木木很开心。虽然不是一个非常高的分数,但是对于他来说,这个分数,是他进入初中以后的之最了,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理想比较乐观的了。

  木木上初中的四年,很漫长的时光,很艰辛的日子。中考之后,兵带木木去沪上看奥运会了。

  这四年,我最热衷的旅游也被我冷落了,我要一个人去旅游,去哪里?

  银川大漠,夕阳下的驼队,如梦如幻,再有我梦想中的西藏都是我最最向往的地方,我该选择去哪里?

  西藏是我很久的梦想了,下定决心去西藏却是在一念之间。

  你说:去西藏,也是我的梦想,快说说你的西藏之行,有没有艳遇?

  我说你还是自己看我发在QQ空间里关于“西藏之行”的文字吧。我把链接发给你,同时自己也重温进藏的感受:

  早有朋友说过,去西藏要做身体准备,心理准备。这几年来,我一直坚持做瑜珈,一直为了缓解开车新手的心理紧张,也是为了缓解生活带给我的心理压力,自己感觉身体状况还可以。

  最初是在网上报的北京去西藏的旅行团,我们H市还没有发往西藏的团。

  黄昏时候到了北京西站,旗杆下面站着很多乘客,放了很多大小包裹。担心导游看不到我,尽量抢占旗杆附近很显眼的位置。导游打电话,我告诉他我的服饰特征,和我带的旅行包的颜色,他竟然笑了,大概我说的太具体,态度认真的有些夸张吧。他说看到我了,我很快见到了他,浓重的南方口音,四十上下的年纪,他把进藏的火车票交给我,然后说一路顺风,就要离去。

  情急之下,抓了他的长袖T恤袖子说:大哥,慢走!他愣了一下,说:还有事?我说:不是说好了吗?我报的是旅游团啊,怎么就我一个人?他说:是啊,从这儿出发就你一个人,不过告诉你,这次列车大都是去西藏的,你参加的团是到了拉萨之后组团。全国各地的人都有。“那这一路,就我一个人了?”他略显尴尬地笑说:一车厢的人陪你嘛,怎么是一个人?都是这样的!本想再拉着他理论一下,可是似乎无济于事,心里空空落落的。我是理解的,先前参加过旅游团都是从哪发团,从哪组团。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碰到,后来跟做旅游的朋友说起,他说,这是常事,一个人也可以发团,尤其在旅游淡季,然后到当地再拼团。这样旅行社可以省了全程陪同导游的报酬和旅费。

  虽是心里不痛快,也是无可奈何了,准备上车吧。就像要奔赴刑场一样,内心充满了孤单和苍凉。

  21:30,列车从北京西站出发,驶向西藏。

  我一脸落寞,提着行囊,颓废地走着,找到了我的车厢和铺位,把包裹放到中铺的位置,然后坐在茶座上,看北京西站窗外的风景。身边是中央民族学院毕业的大学生,车下是为他们送行的同学们,男生女生哭作一团。一场离别,触动人心,十六年前那个夏天,我们,也曾经历过一场这样的离别。我上铺的一个强壮的男生,背对车窗,泣不成声,身边是他的男同学陪伴,是怎样的离别,为何如此悲痛?男生只是大放悲声,大约开车一小时后,他平静下来。拿了吃的东西跟他的男同学分享,很少说话只字不提他的悲伤。然后就到上铺睡觉去了。

  我的下铺是一位大学老师,和右手边隔壁铺位的三位是同伴,左手边隔壁铺位是另外五位中央民族学院的女大学生们,对面铺位的上中下,是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妈加女儿。列车已驶出北京就要到达石家庄了。

  简单的洗漱之后,到中铺我的铺位准备休息了,取出MP4,听,水木年华的《风花树》:

  自由的风飞舞去秋天

  任凭昨天随着它飘散

  它不知道有一种脆弱叫孤单

  孤独的花睁开流泪的眼

  祈求时间不要去改变

  它不知道有一种脆弱叫思念

  沉默的树盛开在天蓝

  逝去生命年华的灿烂

  它不知道有一种脆弱叫永远

  很快熄灯了。不知不觉中睡去,沉沉的,之前的担忧与孤单都不在了,就像北京西站那个导游说的:有一车厢的人相伴。

  早晨六点多,天亮了,有推着早餐车叫卖的声音,有乘客交谈的声音,有人走路的踢踏声,乱作一团,想多睡一会儿,似乎不可能了。无奈,起床。拿了洗漱用品,去洗漱,然后冲了杯咖啡奶,拿一块蛋糕,做早餐。与对面铺位的一家三口简单地交谈。

  吃了早餐,还是坐在茶座上看窗外的风景,随着列车西去,外面是不同的色调。上铺的男生还在睡。上午九点多,列车到达西安站,这是我喜欢和向往的城市。因为一位文学大师的存在。因为他笔下的商州生活,与很遥远的一段记忆会有丝缕的相关,倍感亲近。走在西安车站的月台上,真实地感受来自这个古都的独特气息。总有一天我会为它停留。

  列车从西安开往格尔木。晚上10:20,车厢的滚动屏上显示:海拔3450米。头晕,头痛,鼻塞,头皮麻木。典型的高原反应症状。取了在北京早已买好的抗高原反应的药红景天吃了,做头部按摩,还是晕。不能看风景了,准备睡觉。

  静静地坐在铺位上,祈祷:神啊,我来到你的面前,请求你,帮助我,让我的西藏之旅,平安顺利!阿门!要去的西藏是一个弥漫着佛教气息的地域,却要祈祷基督教的神护佑,是否灵验,天知道!既然已坚定笃信,且不要怀疑。在火车上的第二个早晨,已经接近藏北高原。车厢的滚动屏上显示:海拔5000多米。

  车厢内的所有氧气孔早已打开,还是无济无事,头痛欲裂,绝望的痛!恶心……看周围人的嘴唇也都是紫的了。看到有人在车厢过道里晕倒,看到她的同伴在艰难地搀扶,想帮忙,帮不上,我的每个动作都是吃力的,像电影里的慢动作,腾云驾雾一般。时而昏睡,时而清醒。清醒时,看窗外的景色。纯净的湖光山色,保持着纯粹的原生态,湖水湛蓝清澈,没有捕鱼的人,没有扰乱湖水的游船。可爱的藏民,对于他们心中的圣湖,不许人类去搅扰,只让它静静地安卧于天地之间。

  这次磨练,或者让我毁灭,或者让我更加坚强地行走在天地之间。

  下铺的大学老师,把下铺让给我,自己去中铺休息了,上铺的男生这时也醒了,他在吃一种据说很有效的抗高原反应的药片,然后送给我几粒。吃了,果然缓解了折磨人的头痛。男生这时也肯和大家交谈了。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与西部签订了三方协议(西部,校方,本人),支持西部开发,他们要到拉萨工作五年。很快高原反应再一次袭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有那么一刻,我后悔了,为我的冲动。此番西去,还要经历怎样的磨难?是否能平安归来?心里充满忐忑、无助!

  好在我绝望的时候选择了耶稣,心中的圣灵。只有把一切苦难都交托给万能的神,行走在天上的父。

  不要挑战我的坚忍和执著。

  不要仅仅因为挑战,迷失自我。

  后面还会有什么样的挑战呢?我当时还全然不知道。虽然在网络里早看过关于西藏旅行的文字,但是不是切身的感受,总是没有真实感。尤其高原反应的痛苦怎么可能用文字表述清楚呢?

  列车行驶了近两天两夜的时光,7月3日傍晚,终于到达西藏首府——拉萨。

  拉萨火车站,是现代的,也是民族的,散发着浓重的西域气息。数根粗细不等的钢柱的巧妙运用,让初入西藏的人,即刻感受到了它的神秘,古朴,和不可企及。置身西藏,依旧有强烈的距离感,本想以朝圣的心情融入,然而你发现,西藏会以它独有的方式,轻柔地推开你踏近的脚步,即使这样,它依然迷人,让你沉醉。

  跟随众人出了站台,拉萨呈现给我的色调是白色的。建筑造型独特,充满佛教气息。出了站台,神清气爽,拉萨海拔只有三千多,高原反应没有想象中可怕,看来,不会有太严重的高原反应了,心中窃喜。

  导游电话我:告诉我在车站附近找他举的牌子,很快找到了他,跟随他上了旅游巴士。同车的,有来自成都的小女孩,跟木木同龄,刚参加完中考,一个人提了行囊,来西藏旅游,可爱的宝贝。有兰州的美女,挽着她的英俊情郎。还有湖北的几位老师。人到齐了,导游用普通话,向大家致欢迎词,并为我们每个人献上洁白的哈达。

  旅游巴士分别把我们送到将要入住的酒店。导游并告知第二天的行程——去林芝。告诉不同酒店的朋友,下楼的时间,准备的物品。

  去酒店途中,远望布达拉宫,如纯白的哈达,飘飞在红山之间。恍若梦中相逢。这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而建。传说布达拉宫是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地。

  旅游巴士,一路飞奔,古朴的拉萨景观,不断飞逝,西藏在西部这样的一个角落里,安静地驻立,柔和地拥抱着络绎不绝的朝圣者,转经者。西藏因他们而愈加神圣,他们因西藏这个安静的地域,而欲加虔诚。很快到了下踏的泽加宾馆。

  导游反复叮嘱,第一夜千万别洗澡,因为先前有住单间的游客,当夜洗澡,高原反应及乏氧,不幸死亡。

  安置好行囊,去附近汉人开的小饭店,匆匆地吃了晚饭,买了几样水果,地域原因西藏的水果蔬菜非常昂贵。进入西藏后的每一个动作,都像在太空行走一样,飘逸而缓慢。不然会心闷气短眩晕。高原反应,难以用一个具体的词汇来描述,要亲身体验才行。

  回到泽加宾馆,两个服务员帮我开房间的门,她们都是藏族女孩,我拉她们进来坐,她们很开心,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跟我交谈。有些汉语词汇,她们听不懂,她们讲住在乡下的爸拉,讲她们藏民的生活。一个女孩说她爸拉是康巴人,我想起了藏族作家阿来《尘埃落尽》中写的康巴藏族土司家族的故事。女孩的讲述,很贴近一段遥远的记忆。我把随身带的女孩们会喜欢的小玩艺,送给她们,用数码相机给她们拍了几张照片,女孩们很开心,她们拿出珍藏的照片让我看,说这都是在照相馆拍的。有小学毕业照。像很久以前,我们的父母上小学时的样子。西藏在它的神秘之外,还可以让人尽情地怀旧,前辈们的,前世的,都会在不经意间,让你感觉似曾相识。

  女孩们走了,简单梳洗后,准备睡觉。感觉还好,也许高原反应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后面的经历,让我知道了,现在评价高原反应还为时过早,或者说是太过草率。

  在格尔木,高原反应非常严重的时候,发信给Z,S和他。他回了:坚持就是胜利。再无后话。很有趣,S回了与他同样的话。Z则向她笃信的上帝,为我祈祷。晚上S不断地有短信来。关于抵抗高原反应的种种办法,与他短信至凌晨,互道晚安后,很快入睡了。

  凌晨三点,突然从疼痛的睡梦中醒来,头痛,鼻塞,拿了在北京买的红景天,吃了加倍的药量,过了很久,头依旧是顽固地疼痛。

  很痛苦,当天的行程不知道能否坚持。如果出发前还是这么濒临死亡般的痛苦,就找导游商量,订机票,立刻回家。取消西藏的旅游。生命最重要。

  坚持吃药,按摩,坚信一个人的顽强意志,是能够战胜疼痛的。

  把枕头靠在床头上,倚坐在床上,不敢平躺,躺下来,疼痛就加剧。坐在那里,昏昏欲睡,到天亮,在梦里,也逃不掉尖锐的疼痛。

  出发前,冲了杯红茶,带上,茶叶里面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可以缓解对高原的不适。

  早晨见到朱导,他说怎么样?睡的好吗?我说不好,特别难受。没等我说下面的话,他抢着说,我们马上的行程是林芝,那里海拔只有两三千米,且有丰富的植被,有充足的负氧离子,你会感觉很舒服,我为你安排的行程,是最科学的,然后再继续高海拔的行程。我听了,又存了一线希望。默默地跟着团友们上了巴士。

  随身带了巧克力和牛肉干,真是明智。它们会非常迅速地补充人体对抗高原反应的能量损耗。

  林芝被称为西藏的江南。这里有古迹,也有美景。首先是松赞干布出生地。

  唐朝时,松赞干布统一了吐蕃,统一高原。并通过联姻与古代的尼泊尔通好,与唐朝结好。创造了藏文。去林芝途经米拉山口。

  米拉山口海拔5000多米,山上无数的五色经幡随风舞蹈,五色经幡与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相对,据说它们每被风吹动一次,就代表藏民们的一次虔诚祈祷。

  站在山口拍照。突然头晕恶心,看向自己的手,已经是青紫色,视野内一片黑暗,只能看到眼前一丝的光亮。碍于面子,我不能求助,可是如果我悄悄地倒下去,没人知道,岂不是凶多吉少。想到这儿,顾不得面子了,急忙喊导游,朱导是四川小伙子,看到我的样子,他吓坏了,急忙拉过我的双手,揉搓,司机杨拿出当地土产的抗高原反应的药面,给我冲了喝了,然后有人拿来了红牛饮料。半小时后,终于缓解了,继续下面的旅游。

  尼羊河涛声清悦。我帮团里的一个八岁小女孩,捡河边彩色的石子,女孩两个大大的衣服口袋装满了,她的衣服两侧都缀了下去,她才肯上旅游巴士。

  接下来是游巴松措,巴松措又名错高湖,藏语为绿色的水。是红教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巴松措湖的岛上有一寺庙——错宗工巴寺,,始建于吐蕃赞普时期,是宁玛派寺庙,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庙内主供莲花生,在一尊大威德金刚塑像脚下,有两块天然鹅卵石上面有一凹进的圆窝,传说是格萨尔王征战此地时战马留下的蹄印。

  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坐游艇游世界第一大峡谷,藏民热爱大自然,认为凡物皆有灵。游艇临近岸边,为了避免水浪冲走岸边的柳树苗,游艇以极慢的速度滑行。两岸山脉起伏,经幡飘摇,虽是异乡,灵魂却有着认它乡为故乡的冲动。

  看了我的文字,你说,我也要去西藏。你的艳遇呢?

  我说倒是有艳遇一枚。

评论

  • 我的作品《海东青之翼》已全新集录发布,希望得到各位前辈的回访支持,多谢!已赞


  •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