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我国自古以来,在乡村里间,就有族长、亭长、保长、长老等等群众自治的重要代表,几乎都是以年高德劭者来作为遴选的对象,否则便难以服众、凝聚人心。时值当下,这对我们加强居(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又有什么样的参考和指导意义呢?
从目前的居(村)党组织书记状况来看,年龄偏大的情况比较突出,部分街道退休返聘的书记所占比例超过百分之三十,个别的还出现了“倒挂”。
但笔者认为,这是否能称之为一个“问题”,则有待商榷。
首先,老书记“老”在情感沟通上。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我区而言,老年人口已超过全区人口的30%,有着大量的民生、服务工作需要加以落实和保障。对此,“老书记”无疑与老年人群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们更善于与老年群体沟通、说事。而年轻书记由于年龄代沟,不愿、不肯交流的情况比较多,有的甚至因沟通而适得其反。正如一位居民区书记说的那样,居民区工作,对书记来讲,最大的活就是“说话”。老书记,最会“说话”。
其次,老书记“老”在经验基础上。一是实际工作时间较长,具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遇事沉着镇定,有许多办法点子;二是在居民区工作时间较长,特别是在一个居民区工作时间较长的书记,方方面面都已协调妥当,各项工作都已纳入常态化运作轨道。而与此相比,年轻书记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特别是在带队伍上与“老同志”相处、合作存在问题的比较多,下面“不服帖”、外面“不买账”,工作难开展的情况困扰着年轻书记。
再次,老书记“老”在精神传统上。目前,居民区书记的整体年龄结果虽偏大,但从政治素质、职业精神、理想信念等标准来看,却也呈现出老书记、中书记、新书记降序递减的情况。主要的表现是,年轻书记“不安心于基层”的心理比较突出,一有机会就有“走为上”的想法;四零、四五左右的书记从年龄结构来讲虽是中坚力量,但有“求稳就业”的心态,安于现状的多、创新有为的少。而已接近退休或退休返聘的书记则大多政治思想强,说话办事体现了党员应有的作风。听许多老书记说“我们不是看中这份工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优化居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的工作,要紧密结合当前实际,有更为准确、科学的认识,特别是要辩证地看待“年龄结构”这一至关重要的因素,以此来指导我们更好地推进落实“1+6”文件。为此, 小王建议居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必须跟进这样几项工作:
第一,要把“思想教育”放到更为突出的问题。区县组织部、街道、镇党(工)委应定期开展专门针对居村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扎根基层、服务奉献的居民区书记精神,使“居民区书记要做长、做专、做精”形成一种鲜明导向。
第二,要充分发挥“老书记”作用。要通过建立、运作实训实教基地、老书记工作室,起到老书记与中书记、新书记“传、帮、带”的效应。这里要强调的是,传承的不只是工作经验、工作方法,更有党的优良传统和良好的政治素质。
第三,要进一步研究书记上升与退出机制。要针对年轻书记心不安的情况,设计更为科学的晋升机制。如居民区与街镇渠道的打通,制定居民区必要工作年限等。同时,要构建更为全面的考核考评体系,要让书记知道,不是进了编就进了保险箱,关键要看实绩。
现实与忠诚,很有特色。赞一个。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很好,很有借鉴意义!
佳作!已赞!我的《同行》,欢迎支持!
别具一格的形式,展现另一片生活,这样的题材不能有过激的矛盾冲突……
回复 @李幼谦: 谢谢您
王二小同志朝气蓬勃老练沉稳,一颗心两系党和人民,一支笔饱含民心民声,他把忠诚和朴实用踏踏实实的工作和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呈现,真的是我们年轻人的楷模!
回复 @ihuawen: 谢谢您。
终于成书了,恭喜!当初在“上海基层党建”里面零星地读过几篇,当时就期待成书,终于盼来了!这样的写实日记很难得,非常喜欢!
回复 @edenbahamut: 谢谢文友兄弟的支持和鼓励。
王书记辛苦了!😁
回复 @香港老头子: 小芳老师好。
王书记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