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下的人性拷问——评《无人区》

  青年导演宁浩的新作《无人区》较其以往黑色幽默风格影片(疯狂系列)有所不同,电影突出了“黑色”而削弱了“幽默”色彩,使全片笼罩在一种黑色所象征的暴力与欲望的气氛之中,在“无人区”这种生存绝境中进行人性拷问,揭示出人性中的脆弱部分,同时又昭示出人性善的种种可能。

  影片《无人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青年律师潘肖(徐峥饰)远赴西北为鹰隼贩子(多布杰饰)辩护成功后产生律师费用纠纷,鹰贩令其马仔(黄渤饰)在无人区的沙漠公路上干掉潘肖,拿回自己被潘肖开走的红色轿车以及车后备箱里的鹰隼。潘肖春风得意的开车回家,却先后在无人区内遭遇形形色色的人,从而陷入生之绝境。最终,潘肖在情感与正义的感召下与鹰贩同归于尽,从而使被拐舞女(余男饰)得以逃生。在影片《无人区》中,宁浩舍弃了惯用的多线索交叉叙事而选用单线叙事,这不但没有削减故事的精彩程度,反而使叙事更加严谨和规整,更好的服务于主题表达。

  暴力、情色、恐怖、权谋等因素一直是中国电影审查的雷区,然而,暴力下的恐惧,权、钱、色的诱惑却是最能挖掘人性的电影因素。关于电影《无人区》的长期封查,其中一个焦点便是“无人区”。审查官方给出的意见是:社会主义中国不应该存在这种法治之外,充满暴力,弱肉强食的无人区,影片所反映内容不符合现实……其实,《无人区》里的“无人区” 不过是导演宁浩的一种设想和寓言,是现代文明之外的人性检验场。宁浩将人物置于“无人区” 中展开故事,是试图在绝境中进行一次人性的拷问。

  电影开场旁白的第一句话就道出:这是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纵观全片,无人区里的人物其实构成了一条食物链,而律师潘肖作为一个外来物种毁坏了这条食物链。如果对《无人区》里的主要人物进行分组,我们大致可以得到以下几组:1)鹰贩及其马仔 2)黑店一家 3)货车兄弟 4)警察 5)潘肖及舞女。作为现代法治与文明秩序维护者的警察在无人区中只起到对事件的推动作用,他们无力摧毁这套进化论系统下的丛林法则,也没有作为这条残酷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因此可以忽略。黑店一家人以及货车司机作为无人区物资供给环节靠经营非法生意过活,是食物链上的普通一环。鹰贩及其马仔作为力量最强者,占据了食物链的顶端,他们随意杀人,靠贩卖鹰隼获利。潘肖及舞女一个作为闯入无人区的文明人代表,一个是被拐骗至无人区的失足女孩,他们位于无人区食物链的底层。

  影片把人“动物化”,从而消解了人性,然而人的复杂性却使得这条食物链最终脱离了自身的超稳定结构。这条食物链的破解是由律师潘肖肇始和完成的。青年律师潘肖是现代文明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成功人士,然而他的人性中却时常是恶的一面在展现。作为法治与正义代表者的律师,潘肖却为撞死警察的鹰贩做无罪辩护,他不关心善恶,只追求私利。在驱车回家的沙漠公路上他与货车兄弟做无意义争斗,最后带着“敌死一万,我损八千”的胜利者姿态逃之夭夭。撞“死”人后准备毁尸灭迹……这一切都展现着他人性中的恶,也许这些恶都是在“无人区”这片生之绝境中被一步步拷问出来的,但这也正说明尽管我们接受了如此多文明教化,人性的恶依然会时时暴露。

  影片的转折在于潘肖与舞女的结盟,他们在短暂的接触中产生了一种区别于动物的特殊情愫。这也印证了旁白中潘肖所说的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两只猴,在摘桃的时候为了不被老虎吃掉,决定合作。有一只先上树吃桃,另外一只负责放哨。吃桃的要留一半给放哨的,而放哨的不能擅离岗位。这就要求两只猴子不能只想自己。于是,两只猴变成了猴群,猴群变成了人群。这种关系的形成是基于弱肉强食的进化论之外的另一种互助论,正是由于互助论,人才结成了种种社会关系,成为人群。由此,人性中“动物化”的利己发展为互助,潘肖也就有理由冷血对鹰贩说“我跟你不一样”。

  然而,影片对人性的探讨绝不止于此。同样是在旁白中,潘肖还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之所以是人,不是因为放弃自私,而是因为人会用火”。自私作为人性中恶的部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将永远的存在着,就算是猴子的“摘桃互助”也是以各自都能吃到桃子为利己目的,而人会用火却是人与动物的绝对区别。这里的“火”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代表了人性中的道德、情感等高级因素,使人能够回归到人性之光辉。最终,伴随着“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是人会用火”的旁白,主人公潘肖用火机引爆了装有汽油的货车,与冷血鹰贩同归于尽,拯救了舞女的生命。

  影片对人性的拷问没有止步于恶的揭示,而是进一步探讨了人性中“利己”“互助”与“利他”的三种不同境界。无人区中多是关注“利己性”的“动物”;而当货车司机因为仇恨与潘肖结盟对付鹰贩时,他们产生了普通的互助;当潘肖与舞女结伴奔命后,他们由普通的互助上升到“利他”的高度。由此看来,《无人区》绝不是单纯对人性的批判,而是对人性善的劝导和对人性光辉的强烈呼唤。

  影片的最后是一个“光明的尾巴”,舞女逃离无人区后回归文明社会,成为一名舞蹈老师,而她也重新拥有了一个名字——李雨欣。不论《无人区》经历了怎样的删改,最终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毕竟是这样一部强调人性回归的电影。它让人物在无人区这样的生之绝境中接受人性的种种拷问,经历了“利己”“互助”“利他”三重人性后,终有人重做回真正的“人”,这便是对人性善的肯定。

  2014.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