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平《信用战争》序
文:王跃文
《信用战争》是勇平的一本文集,书名只是其中一篇文章的题目。这虽是文集起名的通常做法,却未必能㴠盖书的全部内容。勇平自云这是他的自由手稿,故而结构随意,内容庞杂。古今中外,文史哲法,街谈巷议,信手捏来,涉笔成趣。
文章写得好看本来不易,而要把文章写得好看又有力量就更是不易。勇平是一位律师,一个专业的法律人;他又是一位少时以诗而入文坛,一直对文学孜孜以求的作家。作家的感性和激情,律师的理性和冷峻,又因职业之故目睹诸多人间悲欢,多重身份的人生感悟交集于他的笔下。所以,他的文章很难回避对民生问题、法律问题及种种现实困境的忧虑和思考。
勇平主张用一种符合传统道德的方法对待社会问题。他注重规则和制裁,同时又强调宽恕和爱心,给犯错误的人以教育,给他们以自新的机会。作为一个职业法律人,他极力宣扬违纪、违法、犯罪之间的区别。这些虽然只是法律常识,而中国恰恰是个缺乏常识的国度。他苦口婆心地告诉人们,既不要以法律是非给人下道德定义,更不能以道德是非给人作法律判断。即便是某些被认定触犯刑律的人,他们也未必都是简单道德意义上的坏人,倒是更深层的社会或政治问题值得拷问和沉思。此类思考都凝结在他那些看似轻快的文字里。比如《集结号告诉你:组织是不可以相信的》中的肖定武的故事,《军神败局》中的张庆民的故事,都是发人深省的。《宁可错放三千,不可错判一个》一文,表达的是一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法律判断思路。从此文的发表时间看,勇平这种观点于两个月之后被最高人民法院官员引用。这既是一种务实的法律考量,又体现一种温和的人文主义精神。
这本书问世,也许会引起争议。没有争议的世界是相当奇怪且虚假的,而竭力维护某种无争议的太平世界则是十分可怕的。真话有时候会非常刺耳,往往为伪君子们所不适。比如,他在《中国律师的魔鬼词典》一辑中写道:“所谓律师,就是用你的法律知识、智慧和人脉,凝合成一种服务能力,到市场上去卖一个好价钱。”这是法律界个中人语,亦是老实人语。中国律师们要把业务做好做大,顶顶重要的即是所谓“司法资源”了。“人脉”也好,“司法资源”也好,一个是江湖气的描述,一个是伪学术化的描述,揭示的都是律师职业在伪法治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勇平把这些东西都说破了,并不意味着这些都是他赞同的。
信用不论对个人,或企业,或种群,或国家,都关乎基本品质,关乎道德底线。这是全人类都认可并愿意共同遵守的元规则。然而勇平在《信用战争》一文中,列举了目前国人道德滑坡的种种怪相,叫人深为忧虑。他并没有因集中罗列种种信用劣迹,而夸大了信用危机的真相。为维护和拯救信用,勇平居然做了一个网站:追赖网。他想借助触角无边的网络巨人,盯住那些信用缺失的“老赖”,为的是他们不再因欠债不还而丢人;即使他们有贪婪无信之念,也绝不敢伸出不义之手。勇平此举似乎已超出律师职业范围,可见他愿为诚信顽强而战,其心切切,其忱拳拳。
勇平一直对我执弟子礼,颇令我不安。实则只是有那么一个上午,我坐在讲台上谈了两个小时的文学话题,他坐在教室里耐着性子听完了。但终因此段彼此都珍惜的缘分,勇平嘱我替他的书写几句话。(本文标题系胡勇平添加)
王跃文:中国官场小说第一人 湖南省文联副主席 湖南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 代表作《国画》
《信 用 战 争》
内容简介
胡勇平不仅因为是律师界资深的领先者而受到关注,也因为亲身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恢复法治以来的社会信用建设整个嬗变过程而给老百姓带来的具有痛并快乐着的,有价值的辩证思考。
本书通过自由手稿的形式,再现了一个在法律服务一线执业的律师的思考、感悟和实践,展示了他如何在现行的社会信用状态下,成长为一位成熟、具有普世价值观念的优秀律师的标本和过程。
全书分为五个章节:全书23万字
第一辑:中国律师的魔鬼词典
用语录链接案例或者典故的形式诙谐地揭示律师行业的艰辛、潜规则和正能量。
第二辑:千岁寒暄
用随笔形式解读世事百态
第三辑:制性者必以礼法
用断章随笔的方式再现各种社会焦点问题以及思辨
第四辑:宁可错放三千,不可错判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