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红兵《单身群落》创作谈

  葛红兵:中国高层单身的进程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渐进的。计划经济时代,个人生活的自由度很低,结婚是个人生活唯一的出路。而随着社会的逐步开放,社会对单身生活的容忍度在增加,经济上的逐步宽裕也为“熟年单身”提供了可能。特别是1995年的上海,一些在大公司工作的白领女性单独拿到了房屋补贴,成为单身族的标志性事件,这意味着“一个人也可以组成一个家庭”。

  

  胡榴明:2005年,央视半边天栏目来武汉,和武汉晚报合做了一个《单身女人》的节目,报纸广告征召来的参与者,几十位事业有成生活幸福的单身熟女,最年长的一位五十岁,开办舞蹈学校兼经营体育器材商店,最年轻的一位二十五岁,外资白领,不婚族兼月光族,三十岁至四十岁的人数最多.一个个又漂亮又有气质,特别是她们的乐观和自信给人印象深刻——看来“一个人也可以组成一个家庭”这句话并非想象。

  

  葛红兵:我认识的朋友中,熟年单身,很多。例如在南京,有很多艺术家和作家,那时几乎都是单身,也许是创作和写作太投入太执着,根本就没想到经营家庭,于是也就有了更多的心去做事业,更多的闲情去思考、玄想。不必把太多时间花在家务上。

  

  胡榴明:几年前,我在武昌中南饭店采访单身群落的社会聚会,感觉他们的精神状态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自得其乐”,在《单身群落》这本书里我谈到了这一点。

  单身者真实生活以及他们的想法,以前,主流社会是漠不关心的,包括他们的父母,例如不断地给子女压力,迫使他们“草率”地进入家庭,如今“相亲团”大热,热的是单身者,尤其是熟年单身的父母,而不是他们自己。譬如我认识的朋友就说:“我退休了,很无聊,没有孙子(外孙),你让我怎么打发日子?”

  并不是鼓励人们成为“单身”,但是,应该尊重子女的选择,关于他们的人生安排,应该由他们自己来决定。

  

  葛红兵:家长对“熟年”子女仍然施以巨大压力;社会的福利措施又往往和家庭联系在一起,对于单身实施的其实是“惩罚性福利”。以北京一些国家机关为例,至今不给单身女性相应的房屋补贴,“熟年单身”还必须与众人一起栖息集体宿舍的例子不在少数。

  2004年,我在新加坡作访问学者待了整整一年,狮城也是华人文化为主体,有很传统的东西,但是,近年来,随着“熟年单身”逐步增多,迫使新加坡政府不得不改变政策,比如政府组屋,即公家津贴盖的廉价房,原本只能够由夫妇或家庭(如父母和子女同居的家庭)购买,如今超过35岁的“熟年单身”也可以购买。

  

  胡榴明:《葛红兵海外日记》谈到在法国和英国的旅居见闻,很有趣!谈谈他们那里熟年单身的情况好吗?

  

  葛红兵:熟年单身在英国和法国很多很多,四十岁的男人和三十岁以上的女人,不考虑成家的,没人奇怪,在巴黎认识的和剑桥认识的朋友,有的在开公司,有的在求学深造,一个人租住一套房子,过简单自由浪漫的日子,在我的海外日记提到过。

  欧洲,特别是西欧,社会空气自由,个人很独立,从生活到精神,比起美国人,更懂得生活享受,这样的情况下,单身,自然成为一种生活选择。在英国或者法国,如果你对一个单身母亲说你真可怜,你这个人就不配当政府官员——单亲家庭从不需要被人怜悯,一是他们自愿的选择,二是有相关政策包括法律及福利来保证他们的福利。

  巴黎和伦敦,我去的时候是夏季,几乎空城,人们都去旅游去了,家庭出游,单身者单独出游或是结伴成群出游,多半是到海滨,海水浴、日光浴、游艇、划板冲浪、钓鱼,我在英国怀特岛待了一段时间,旅途上结识了一些朋友,熟年单身很多。

  

  胡榴明:前年在洛阳,认识一个外企工作的年轻人,一个人,生活得有滋有味,工作居住在洛阳新城,周末就来老城闲游,探访古街老宅,品尝地方美食,我见到他的那天,他正一个人一张桌子吃著名的洛阳水席,后来领着我和女儿参观老城深巷,非常热情。很让我感动。武汉,熟年单身当然更多了,这么大的城市嘛。我的朋友中,有好几位,都是有房有车,有钱有事业,工作虽然很忙,工作之余也会玩会乐,很懂得享受的,之中也单身母亲,和孩子一起快乐地过日子,根本没想到过要谁来怜悯。

  比如说吧,中国的春节是很传统很家庭的,原先总觉得,这样的日子,单身者是很难过的,但是这几年就大不一样了,你们过你们的年节,他们有他们的去处,海南三亚、云南丽江、广西阳朔,一待一个月,晒太阳、泡酒吧、冲浪、骑马,有的干脆什么也不做,租一间小木屋关起门来上网……社会消费逐渐转向单身者及单身群体,不光是因为他们有银子,而是他们舍得花银子。

  

  葛红兵:上海,高阶层单身全国居首。1999年,我从武汉来上海,在上海生活了十年,《单身群落》,就是这种环境中产生的。高级会所、酒吧、餐厅、夜总会,单身贵族经常出入的场所,时代发展,由“俗”到雅,茶室品琴,马场骑马,工作室现场观赏艺术创作等等,都是这一群有钱有闲的单身熟男熟女的娱乐消遣。

  

  胡榴明:上海很典型。海外华人富商都把公司驻扎到上海,写《单身群落》时,翻了很多时尚刊物,好多位名声响亮的单身女富商,从台湾来的,从美国来的,等等,在上海的私家宅第真是豪华之极。认识一位海外来上海的女商人,典型的单贵,典型的单身熟女,一年之中,四分之三的时间周游世界,做生意兼旅行,生活其乐无比.,觉得不如意之后便选择了单身。

  

  葛红兵:认识的朋友中,单身贵族,有商人、律师、医生、画家、教师、作家、电视主持人等等,事业有成,生活幸福,而且乐观,和他们在一起,感觉到年轻,而且无拘束。这个和当初的被迫单身不是一个概念。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单身将会越来越多,也许能达到三三开,即三分之一的人结婚,三分之一的人非婚同居,三分之一的人单身,但是有多性伴侣或者是无性伴侣。

  只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达,社会宽容度进一步增加,且社会福利、相应法规完备下的单身,才能够真正称作是达到了自由境界。他和她的双重观照 ——生活方式之重要,犹如树木植物选择喜阴或喜光,也犹如市民文化生长出阡陌纵横交错的城市面貌。被时代造就的个人,也构成时代。是个人选择,也是社会侧影。单身在婚姻专家来看,是某个学科的一个课题,在社会学家看来,是一个体系的一个分支。但,在作家和学者重叠看来呢?两种不同的视角,交汇对照,能看见什么?

评论
  • 葛老师的《金融大鳄》怎么看不到?


  • 佳作!已赞!我的《同行》,欢迎支持!


  • 写得很好,已点好评,希望回访我的《今夜,我在梦里等你》,给个好评。


  • 胡榴明 作者

    谢谢葛老师和疯筝,还有两部小说会在近两天分章节发上来,到时麻烦帮忙编辑校稿推出。辛苦了!


    回复 @胡榴明: 期待,嘿嘿,也谢谢您!


  • 谢谢老师,把她也带到了华文翼书,期待也愿您能您所有的书都带来这里,感动,感谢,感激!!!喜欢您文字的读者有福啦!嘿嘿,开森


    回复 @疯筝: 少一个把字,呜呜,激动的不行啦,嘿嘿


  • 欢迎


  • 尽快贴完


    胡榴明 作者

    回复 @华文翼书: 单身群落分章节全部贴完。麻烦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