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需要签证
编者按:这是一个美国高鼻子与中国小女孩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与一般的中国外嫁女模式不同,他们的缘份始于人类和平与友爱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故事的男主 人公KEN以一个国际和平使者的身份走进了女主人公的生活里。KEN是一个国际援助组织中国部的负责人,热爱中国,先后多次来到中国开展慈善援助活动,并 在一次和平文化交流中认识了中国女子文文——一个普通的邮电局职工,他们的爱和他们的内心一样,单纯而真挚,却给了世人这样的启示:和平与爱是没有国界 的,爱不需要签证!
“热爱中国,娶一个志同道合的中国妻子,是我最大的心愿。”——KEN
2000年5月的江南,明媚的阳光温暖着人们的心。7日,一个平凡的星期天,中国历史美女西施故里的一座教堂座无虚席,小城有史以来第一对异国恋人的婚礼就要开始了。
新建的教堂整洁而庄严。唱诗班系着红色的披肩,整齐的排列在讲台的中间,10个小女孩欢欢喜喜的撒着鲜花分别站立在座位的最前排的两旁。
三个中外牧师穿着庄重的牧师长袍,中英文交替宣布婚礼开始,高鼻子绿眼睛的新郎在人们的欢笑中由新娘的二哥引领坐到了新郎的位子,新娘一手捧着鲜花,一 手捧着圣经,由长兄带领,带着幸福的微笑走进会场与新郎KEN站在一起,掌声自然响起,教会中有的弟兄姐妹情不自禁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新郎KEN,美国ASSISTA国际援助组织中国部负责人,娇小的新娘文文是诸暨市邮电局普通职工。远隔重洋,来自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是如何成为一对夫妻的呢?
“我一直在岁月的长河里默默地等待和寻找一个我爱她、她也爱我的女子,她必须美丽温柔富有信念、理想和爱心,这一点特别重要,我非常高兴我的梦想在中国实现。”新郎KEN和朋友分享他的故事时,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文文,出生于一个老干部家庭,从小善良,善于思考,喜爱阅读与写作,做过电台的业余主持人,初中时候做过英文课代表,对英文有着浓厚的兴趣,一直断断续续的学着。
1995年的一天,文文看到一份杂志举办一个活动:学美语交美国朋友,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她想,这倒是个学英文的好机会,可是自己的英文并没有达到能和 美国人交朋友的程度,写信过去也是白费劲,便放弃了,但心里总是不安,好像总有人在催促她,你必须写这封信。文文便邮寄去自己的通讯地址,后来因为她的英 文实在太差了,结果一个朋友也没有交上。不久,文文就忘记了这件事。
四年以后,1999年的夏末,文文收到了来自美国的信。
KEN,出生于印第安纳州,他父母亲的家族分别来自德国和挪威。KEN只有一个妹妹,家庭生活非常温馨。KEN还在幼年时,他的母亲就教导他向上帝祈 祷,从小培养他的道德观念。暑假期间,他的父亲常开着自家的房车带领全家出门旅游。这让KEN和妹妹热爱大自然并懂得爱护动物。
KEN从叔叔给他的一本小书《东方威尼斯》中第一次知道中国。长大以后,和所有的美国青年一样,KEN面临未来生活的选择。美丽的家乡,温暖的家庭让 KEN渴望成为一个爱的使者。有一天下午,KEN为自己的前途祈祷,他祈祷之后有个强烈的意念,要爱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KEN查找资料,发现就是中 国!
中国便永远留在KEN的心中难以忘记,他坚信任何事业都比不上对人民的慈善更有意义和价值,而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他下决心要为中国人奉献他的所能。
从1990年开始,KEN先后到过中国六次,而云南之行,更让KEN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KEN感动于中国人民的坚强和勤奋,更加强了他爱中国人的心。KEN认为中国人民是最可爱的人民。
身在美国,心在中国的KEN不断的关心着中国的一切。有一次他无意中知道有一些中国朋友想通过写信和美国人交朋友学英文,他便给他们写了信,坦诚的向陌生的中国朋友叙述他的思想、生活还有他的爱情梦想。
有的人写了一两次就没有再继续了,有的人写了半年,KEN一直帮助她们。其中就有文文的信,就这样文文就收到了美国的信,她有些莫名其妙,在美国没有任何亲戚朋友,是谁呢?
文文用三天时间用心读完长达四页的来信,她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久久等候要嫁的那个人。”信中说“我一直寻找一个真心爱上帝的女孩子与我建立友谊与爱情走向婚姻,好让任何事情与我的妻子同心祈祷。”她流下了眼泪——这正是文文多年来的愿望。
文文心情激荡难平,但不知道怎样回信,只好祈祷上帝的帮助。真巧,一位杭州的朋友到诸暨来玩,他的女朋友是英文专业的,文文请她帮忙翻译回信。中国人历来有成人之美的美德,这位朋友立刻答应了。
文文在回信中述说自己的信仰和生活历程,并告诉KEN“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读大学,传播爱的真理” 。
KEN长时间和许多朋友通信来往,但当他接到文文的第一封来信,他震撼了,第一次迫切的想知道这位女子长的什么样。
文文在回信中运用了一处圣经,“当你依靠耶和华而行善,他就将你心里所求的赐给你,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并依靠他,他就必成全,他要使你的公义如光发出,使你的公平明如正午”。
而这几节圣经曾成为KEN人生方向的转折点。KEN简直感到震惊不已,居然有这样的巧合, KEN爱的心扉一下子为这个陌生的中国女子而敞开。KEN意识到他的生活从此要改变了。
KEN告诉他的朋友说,文文的来信谈到她的信念和理想,她没有上过大学,而她的理想是远大而有意义的,她要向全世界的中国人传扬爱和真理,学习在真理中生活。
一个具有相当抱负的聪慧女子扎根在KEN的心田! KEN当天就回了信,可惜这封回信在路上遗失了。本来一封信从美国到中国需要半个多月甚至更长时间,现在KEN的回信丢失了,这样好几个月美国没有回音。
文文天天盼望美国的来信,总是失望,但凭着KEN第一封信的承诺 “每一封信我一定会回的,如果你没有收到我的信,请再写一次”,她就用中文又写了一封信并邮上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照片。KEN收到文文的来信不知所措,怎么 办呢?周围没有一个人懂中文,思前想后只好把这封信传真到香港的朋友那里请求翻译。文文的信字迹潦草内容却丰富,此信谈到只有超越任何金钱地位学历的爱 情,才是纯真高尚的,她甘心情愿为等待真爱付代价。她对人生充满信心盼望。
香港的朋友翻译完文文的信再传到美国已经是几个月后了。文文没有收到过KEN的任何来信后,太失望了,她想我再用英文写一封信去,如果这次没有回信,那 我敢肯定这个人不诚实。这种人不交朋友也罢。她用简单的英文又写了一封信:如果你不和我交朋友没有关系,请你把照片还给我。
KEN收到了文文的每一封信,他向父母坦白要去中国娶回这个与众不同的女子,父母亲并不理解也不支持。但KEN决心已定, 他说自己走过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包括在美国没有遇见任何一个女子象她一样优秀出色,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胸怀大志愿意为信念为理想奋力拼搏。她所追求的不是 她自己的名利而是为了服务别人。
文文的信刚发出,KEN的回信和电话都 来了,后来的日子KEN的信和电话便没有再断过,一切误会全消除了。爱情的力量真是伟大,文文的英文奇迹般的提高,两人倾心交谈,谈得最多的是爱上帝、爱 中国人忠于爱情、坚守婚姻的纯洁,双方的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惊人的相似,两人沉浸在喜出望外之中。KEN决定,无论她长得怎样我要给她一个温暖的家。
一对相恋的情人渴望早日相见,但毕竟两人地处太平洋两岸,各自又都有自己的事业,想要见面谈何容易。
巧合的是临近中国新年,美国环球教育基金会邀请KEN为顾问到武汉进行慈善医疗捐赠活动。
KEN要来中国了,文文这才告诉父母有位美国朋友要来家里作客,父母亲是明智的,心里就明白了,母亲有些担忧,女儿个子实在太矮小了,那个美国人怎么可能看得上呢?文文知道自己是不漂亮,怎样打扮自己来迎接他?毕竟从没有和外国人来往过,而第一印象是重要的。
文文决定去做一件最传统的中国新娘棉袄。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举动,没有结婚的女子怎么随便穿新娘棉袄?文文真的做了一件绣锦花新娘装。
文文就穿着新娘装和两个侄子到上海虹桥机场去迎接KEN,飞机一架又一架降落,客人走了一批又一批,就是没有KEN。一直到所有的班机都走完了,飞机场没有人了,KEN还是毫无踪影。
文文内心出奇地平静,回到家已是凌晨时分。一进家门,父母亲就说,你朋友来过电话了,只听懂你的名字别的啥也不懂。
第二天一大早,电话铃响了,KEN温柔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昨天夜里他在青浦机场等到没人了才找了家宾馆住下了。现在从上海包了出租车直接来诸暨。看这个误会大的!
文文的二哥和侄子到诸暨汽车站等着KEN,这个一心一意爱中国人的美国男子就要走进中国人的家里了。
KEN提着沉重的箱子走上楼,文文穿着那件鲜红的新娘装,站在家门口,当他们面对面的时候,他们竟情不自禁拉起了手,两人一见倾心,似曾相识,他们都强烈的感到,双方就如很好的朋友,各自流浪在外多年,终于相逢了,此刻幸福与喜悦充满心田。
KEN还没有坐稳,就被请到父母亲的房间去看望病在床上的父亲,父亲端坐在床上,手里拿着报纸,一见KEN就双手握住了他。
KEN端详着文文,他惊讶于文文的漂亮,那件美丽至极的红棉袄让KEN眼睛发亮。
KEN和文文整整三天都在谈——用笔谈,用字典谈,用心灵谈。KEN问文文,有什么我可以帮助你的吗?文文毫不犹豫的回答,她要读大学,做一个爱的使者。KEN感到文文弱小的身躯无比刚强,面对生活的艰辛和曲折苦难却永不投降。这样的女子怎么不让人不感动和珍惜呢?
文文在教会里有两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会说一点点英文,她们告诉都告诉KEN文文是她们见过的最好的女孩子。又一个巧合是,文文女同学去法国后十七来年第一 次回国探亲,KEN和文文去上海迎接她,她也一直夸文文是一个“坚强自信充满爱心的好女孩”,文文十七年坚持给她写信问候鼓励。这是许多人做不到的,她是 个重情谊的好女子。KEN听了真是高兴极了,坚信自己的中国之行没有错。
三天之后,他们一同前往武汉,文文也更进一步了解了KEN对中国人民无比真挚的爱心,为帮助湖北洪水灾区,KEN做了很多奉献。
文文呢,她的新娘红袄可让美国的女工们羡慕了,大家纷纷和她合影,朋友们都喜欢她,美国环球教育基金会的会长是中国人,她对文文的智慧和口才赞不绝口。这一切都加深了凯恩和文文彼此的爱情。
武汉的工作就要结束了,在代表团的晚餐上,KEN宣布对文文的求婚,大家热烈鼓掌。
武汉归来后父亲的病重了,KEN跪在床边祷告并随母亲去医院陪同服侍。身为美国一家慈善广告公司的总裁,KEN性情温良,谦卑柔和,满怀体谅和同情,处处流露出一个基督徒的高贵品质,KEN以他高尚的品行诚挚的情义赢得了张家父母兄弟的心。
真巧大年三十到了,KEN在文文家度过了生活中第一个中国新年。新奇又快乐。按照美国的习惯,未婚夫要向未来的岳父提婚后才能和未婚妻结婚,在新年的第一 天,KEN用极其生硬的中国话对张父说“我可以和文文结婚吗?”这是KEN整整学习了一天才学会的,他说为了表示对张父的尊重,他必须用中文,KEN极其 紧张地等候张父的答复,张父望着这位高鼻子,绿眼睛,亲得象自己儿子一样的洋朋友,终于以无比的喜悦接纳了他,“可以可以”。众人大笑。
5月的新娘是幸运的,这对由上帝亲手引领的恋人终于踏上了婚礼的红地毯,一个婚姻终于实现了两个人各自的愿望。
中英文证婚词回响在教堂也回响在新人的心里“你愿意娶文文为妻(嫁KEN为夫) ,无论她(他)生死病老,你都会爱她‘他’吗?”“YES,I Do”,“是的,我愿意永远忠于我的婚姻我的丈夫和家庭”。
原发表于中国《出国》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