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宝《自信的天空如此静好》

  

  小卜颠覆了我对上海男人的印象。

  从岗位上退下来,就到上海奔女儿了。在东北生活了半个多世纪,“那疙瘩”生成的骨头长就的肉,到了江南“魔都”最担心水土不服,最怕的是当地人不待见。

  忐忑中我见到了来到上海的第一位“领导”小卜,他是癌症康复俱乐部的一个小组长。

  小卜并不小,五十开外了,人高大,面相喜庆。为啥叫小卜?我不便问。

  小卜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的主动。主动的做那些芝麻粒大的小事。比如给我当“翻译”,开会我听不懂上海话,他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再和我说一遍。比如有活动,他打电话先通知一次,还会再打一次提醒电话。小卜的细心热情,给我带来丝丝暖意。

  小卜家有辆小型客车,经常开出来为病友们用。我坐他的车就有好几次,从浦东开往浦西的华山医院,路途很远的。那次在浦东杨思影剧院举办爱友联欢会,他的车几次往返北蔡、三林之间,加起来也是不少的里程。我问小卜,汽油费谁掏呀?小卜笑,嘴里轻描淡写的说:没事,没事。这让我始料不及。

  很快与小卜成为了朋友。日子长了也知道小卜许多慷慨事。就说他的车子,为病友服务汽油费完全是自付。这日积月累下来,也是一笔钱呀。

  小卜并不富裕,他是个造口人。十年前,他患肠癌手术后大便改道了,医疗康复和护理的费用都是不小的开支。

  患癌,是人生之不幸,患癌又要造口,是人生不幸之大不幸。人活着就要吃喝拉撒睡,而造口就是把“拉”的器官给费掉了,粪便从肚子里直接出来,腹部无时无刻都要绑一个粪袋袋。看着脏兮兮的粪便,造口人面对的不仅仅是每天清理排泄物的麻烦,而比耐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和一份常人难以想象的自信力。

  这内心,这自信,来源于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我试图读懂小卜的豁达。

  当我跟随着小卜,走进了上海造口人不一样的世界时,我似乎有了答案。

  这个群体的名字叫上海造口人康复俱乐部。

  张始建,海派淑女,长相端庄。她的名字很有意思,只因1953年出生,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建设,父亲便起了“始建”这个名字。在黑龙江建设兵团当知青时,叫这个名字没有语言上的麻烦。回到上海,用沪语说“始建”,就与“司机”、“书记”、“四季”的音相混,多有歧义。当过书记的张始建和我也曾是知青的东北人说起了这段,禁不住笑出声来。

  张始建是《造口人之家》的主编。我也曾做过编辑,从专业角度打量这张小报,办得确实很精致。这是一张专门为造口人提供帮助的公益性小报。那上面有康复体会交流,上海各大医院造口门诊详细信息。报小,信息量挺大。这张报往小里说它是造口人康复护理的拐棍,往大里说它是照亮造口人心路的火炬。这一点都不夸张。

  张始建办这张报纸的初衷,是看不得新病友又遭罪又遭蹋钱。这些老造口人,当年生病时没有人教康复护理,常常因为造口疝免不了还要开刀再遭二茬罪,有的甚至是开几次刀。这么多年积攒下来刻骨铭心的护理经验,特别是乐观面对的心态,对新病友就是雨露,就是阳光,就是活下去的榜样。为了这张报纸,张始建和她的编辑团队从筹钱、采编、印刷、发放,每个环节都是义务工,都要耗神费力。他们心里边装着病友,不言苦累只图个助人过程中的心里慰藉。

  那年春,小卜邀我去枫泾,同行的还有造口人徐菲菲、俞燕铭、王丽霞。

  初识三位女士,扑面而来的是美丽。当我慢慢知道了她们志愿者的故事后,美丽便不仅是风韵,而比风韵更赏心悦目的是善与爱。

  在长海医院,会常常出现她们美丽的身影,化点淡妆,打扮入时得体,进病房就给病友带来一缕阳光,一份自信。对于新造口人来说,别人做劝导,会有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痛”的排斥,同病种又是“资深”造口人,说起话来多了几份信服。

  一位上海的女病人,手术后目光黯淡,脸色苍白,显得很无奈。她忧伤的说:“我喜欢穿裙子,喜欢旅游,喜欢游泳,这些都与我告别了。”

  徐菲菲对她说:“你看我也不是穿着裙子吗?”

  她用疑惑的眼光打量着。徐菲菲又把2008年去北京看奥运,还有扮阿庆嫂的演出剧照,做主持人的照片拿出来给她看。她面对眼前这位漂亮的大姐惊讶了,苍白的脸上泛起了红晕。试探着问:“我真的能和你一样吗?”

  徐菲菲肯定的告诉她:“你一定行。我行你就能行,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温暖的话语滋润着她枯萎的心灵,她整个人立刻就精神了,兴奋的拉着徐菲菲几位志愿者的手说:“谢谢!谢谢!今天是我住院以来最开心的一天。”

  对外地的患者也是一样,做通了工作,又留下电话号码,需要时拨个电话问问。这样的例子多了,也听惯了这样的话:“上海的病人也有福气,有这么热心的志愿者,太幸运啦。”

  在浦东三林镇评选的“感动三林”的人物中,排在第一位的叫黄翠萍。14年前她患直肠癌晚期,手术后成了造口人。当她摆脱了死亡的恐惧后,便在东方医院做起志愿者服务了。她是个知识型的志愿者,读了许多书籍,把马克恩“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与痛楚”的话记在心里,也一次次传播给新病友。

  有一位肠癌患者己经多器官转移,先后手术4次。黄翠萍始终陪伴着她。这位病人早年离异,女儿判给了父亲,多年来母女关系一直冷漠。她孤独无助,就把黄翠萍当作亲人,连自己的后事也托付给了黄翠萍。黄翠萍打电话找到了她的女儿,苦口婆心,终于劝她来到了医院,满足了母亲辞世前的最后一个愿望。

  萍水相逢,非亲非故,黄翠萍为这位病友料理了后事。凭什么?凭的只是同病相怜;凭的只是不会泯灭的良心;凭的只是不会迷失的温情。

  造口人俱乐部的志愿者常说这样一句话:不要问我们向社会索取什么,而要问我们还能为社会做什么。

  之前造口俱乐部的领头人叫孙启权,后来交给了相对年轻一点的陈国祥,他们用这样的一种接力方式,持续着造口人志愿者活动的“香火”。

  陈国祥经常会接到陌生人的电话,他们是听别人介绍才请求上门探访的。有一位宝山的新病人,出院十多天,在家总叫疼死了,丈夫和儿子不知所措,情急之下,便拨通了陈国祥的电话。老陈从浦东换乘两次地铁,路上就耗掉了二个多小时。看到了病人,马上检查造口处,发现造口旁有一个脓包己经溃烂成一个洞,老陈帮助病人做了一个临时的造口护理盒子,又教家属护理的方法,病人缓解了疼痛,可以盖被睡觉了,家属万分的感谢。

  造口康复俱乐部的志愿者成为治心病的编外医生。他们和新病友结成对子,帮助一个个新病友打开心结,把自己生命中的正能量传递到病友身上,病友们一起抱团群体抗癌,一起手拉手有尊严的生活。

  小卜是造口人志愿者中最活跃者之一。

  临近年,小卜带我去虹口区认识个新朋友谢福宝。他是一名退伍兵,在长白山区服了八年兵役。在上海见到半个老乡特别的亲切。这人特别的仗义,热衷于组织造口人的公益活动,挂在他嘴边的就是那句千年流传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话。他拿出厚厚的资料,有表格,有文字,有图片,都是记录他组织欧阳街道癌症康复活动的。原来他把为病友康复的公益项目,都做成标书,那细致,那规范,让我惊讶不己。公益活动一年下来,请来上海新力社会公益项目评估事务所来评价,结果是“优”。那长长的评估报告我横竖看就五个字:感恩谢福宝。

  谢福宝很热情,邀我和小卜,一起在欧阳提前吃年夜饭。

  小卜的手机又响了,是一个叫张素清的病友住不上院请求帮助的。放下手机,小卜就开着他的车去了华山医院。大年初六,医院上班的第一天,这位病友上了手术台。

  小卜很忙,忙着病友的事。

  对啦,小卜,卜竞坚,现在改叫老卜了。

  叫老卜可能多一份亲切吧。

  我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