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坐在教室中听老师授课,享受头顶倾泻而下的明亮灯光时,那盏灯同时也在享受着来自你的献祭。
我们教室中普遍安装的长条形的日光灯,其实是一种灯型生物。发光的部分是它的肚子,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萤火虫的结构。只把肚子露在外面的日光灯身体其他部位全都掩埋在钢筋水泥的建筑物内部。你想问它要怎么呼吸生活?只靠肚子就可以了。肚子就是它全身最为有用的部位:可以发光吸引人类聚集在它的附近,然后它就会收集人类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自己的养料,并以此为原料生成灯光,如此循环往复生存下去。时间长了排泄物也会堆积起来,所以你会看到用的时间长的日光灯灯管会变黑,那就是它们无法自我消解的残渣。
教室内的日光灯往往是一排一排的,这是它们的大家族,就好像人类的家族一样,人数众多,关系复杂。日光灯家族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一起,基本都是同时开工,同时休息。每个日光灯都有它自己负责的区域,在它掌管的范围内,如何吸引到更多的人类为自己所吸食则要看个人的本事了。有的地方坐的人会多一些,有的地方会少一些,由此带给他们头顶上的日光灯的养分程度也是不同数量的。
在墙壁上的一个个灯光开关则是号令他们开工与休息的长官。按一下就开工,大家都从沉睡的疲惫感中慢慢恢复起来,经过几分钟的调整过后,从开工时的略微暗淡变成平时的精神抖擞。等到再一次开关长官的一声令下,他们就极为快速地进入了休息状态。就像人类一样,消极开工,等到下班却又溜得极快。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日光灯刚刚打开的时候不是很亮,要等一阵子才会变成正常状态下的亮度。而等到关闭的时候,就可以啪的一声灭掉了。虽然关闭之后,它还会有一些微弱的灯光没有消散,那是少部分工作狂还在整理自己一整天的工作资料。它在回味自己吸收了几个人贡献的养料,如果今天吸的比较少,就要仔细考虑一下明天要怎么做才能达到标准程度。
条形日光灯家族还有其他的许多亲戚,比如螺旋式日光灯,吊灯类,球形白炽灯等等。它们都是很多年以前一位外国发明家发明出来的白炽灯的后代。现在它们的老祖先已经不在了,它们也在时代的变迁中被淘汰、被生产。唯一不变的,就只有它们依旧在为生存而不断地发光吸引人类。
写的不错,文笔完美!
快点更新快点更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