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有信仰的生活

  当我们看到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扶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倒地的老人说是我自己摔的与别人没有关系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帮倒地的人还要录相以此为自己证清白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有老人倒地没有人伸出援手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总是充满着悲凉与凄苦,也总是充满着愤怒与不安。于是每一个人接下来都对类似事件有了道德声讨与笔伐的资格。

  每一个有理性良知的人都会不自觉地发问:这个社会怎么了?一个讲仁爱几千年的中华大国怎么了?难道是这个社会有病了?中华仁爱文明如花朵般枯萎了?那绵延着几千年的文明难道已如垂死的老人,无论人们如何竭尽全力的救治都已经无力回天?抑或是因为天空总是充满着雾霾催成了每一个人心中的阴霾?

  如果说一个哈姆雷特在每一个人身边都留下了不同影子的话,那么是否也可同理推导出每一个人从自己的立场、价值观、利益偏好对同样的问题进行不同的发问,也总会有上千个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

  无论会得出什么样的答案,也无论有多少个答案,其中一种答案一定与信仰有关。

  人类进入到文明社会以来,那种宗教信仰的不宽容被宗教的宽容所取代,那种主义的不宽容被主义的宽容所取代,那种道德的不宽容被道德的宽容所取代。文明的信仰带来了文明的主义,带来了文明的道德。信仰成为道德的源泉,成为和谐社会的标志。

  即使是文明的信仰与道德有着重要作用,仍然不可否认信仰与道德不可避免地世俗化了,而且这种世俗化很有些摧古拉朽的力量。人们不得不正视这样的事实,即市场经济无情地撕下了仁爱温情脉脉的面纱,世俗化在凯歌行进的过程中总是被利己主义的冰水浇灌在头顶并最终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地位。人们发现过去那种仁爱偶像被无情地打破,过去那种上帝已死的诅咒使信仰坍塌。理性的潘多拉之盒一旦打开并释放出人类致命自负的能量,由上帝万能就会转为人本身的万能。信仰由人的理性塑造,信仰是人的理性的奴隶。在人的理性面前,信仰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人或上升为神,或堕落为动物。

  原来人们信仰上帝,上帝教化人要有道德。现在上帝没了,道德也就可以弃之不用,马克思所说的野蛮资本主义就是这么干的。马克斯•韦伯看到了与马克思不同的一面,他认为野蛮资本主义可以不要上帝,不要道德,但文明资本主义还是需要上帝的教化,还需要人类的道德,上帝没死,基督教的文明变成了资本主义的伦理。韦伯的意思是,无论什么性质的社会,无论走向哪里,都得有道德。资本主义的伦理成为资本主义的精神动力,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那是上帝的权力归上帝的权力,凯撒的权力归凯撒的权力,上帝之权不能干涉人类事务,凯撒之权不能干涉上帝,否则就是对上帝大不敬。道德这事,上帝不能丢,丢了就是忘本。人类还得身背上帝的道德,还得让上帝看着自己,没了上帝道德的约束,人是什么缺德事都能干得出来的。

  吃了苹果,就得赎罪。赎罪没有选择,选择也是赎罪。

  想当年,小说家王小波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他的导师就对他说,无论你信什么,你总得信点什么。这句话对王小波的影响一定很大,否则他不会总提他导师的这句话。王小波导师说这句话的时候,他一定忘记了他说话的对象是王小波,他不知道这句话只会对王小波们起作用,对中国其他的人们能不能起作用就是个未知数了。

  中国人没有上帝的观念,用不着上帝教导,中国的统治阶级可以教化人们讲道德,行礼仪,懂规范。中国的儒家思想,经过权力者的不懈努力,也终于变成了不是宗教的宗教,不是上帝的上帝,它扮演着尘世间上帝的角色,正所谓奉天承运皇帝昭曰是也。除了儒教之外,中国还有诸如道教佛教之类,这些教无不把教化人作为基本的目的。就是小说里面的一些人物如关公,最后也成为人们祭拜的对象。

  除了那些内心持有真信仰的教徒之外,在中国无论什么样的教,总是难以化为人们内在的信仰与精神追求,也难以导出人们的道德生活方式,进而过着有道德的生活。其显著特点是人们总爱和诸神、诸佛讨价还价。现实生活中到处可以看到因信教求发财的,求长寿的,求生死的,求生子的,求平安的,求升学的,求长生不老的。各种宗教诉求,都是功利主义的行为。更为吊诡的是,甚至诅咒别人去死都成了与诸神鬼讨价还价的重要内容。

  功利主义的宗教观决定了国人什么都信,什么也都不信。如果某种宗教有利于自己,那么人们就会选择信,如果某种宗教不利于自己,人们就会选择不信,或者转而信其它的宗教。每一个人身上似乎都有神,每一个人似乎都没有神,每一个人似乎都有宗教,每一个人都似乎没有宗教,每一个人都信某种主义,每一个人都似乎不信某种主义。信与不信,信与改信,都取决于有利和不利。

  功利主义的信仰一方面促使了信仰多元化,另一方面又使信仰没有着落,使信仰到处流窜,如同孤魂野鬼,不断地寻找躯体附身,又不断地被驱出躯体。不断地变脸,不断地以新面目示人,但即使信仰变成七仙女,人们也有喜新厌旧的时候。人们经常看到,一些人的家里总是祭拜着互相打架的神鬼佛。

  功利主义信仰是机会主义的,机会主义的就是不稳定的。助人为乐就是机会主义的,也是不稳定的,有利于自己的就做,不利自己的就不做。功利主义信仰的生活是机会主义非稳定性道德的生活。在功利主义信仰中,我们既乐观地看到了助人为乐的道德升腾,也悲观地看到了助人为乐的堕落逻辑。帮助别人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快乐,当帮助别人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反而给自己带来恐惧的时候,帮助别人就会成为社会的另类,会成为大多数人驱逐的对象。

  功利主义的道德不是来自于也不是求助于内心的宁静,不是求助于良心自由,而是求助于外在的利益得失和功利得失算计,这种道德注定是不稳定的,注定是短命的,注定会向非道德转化。在当代中国,宗教总是有若干个裁判所。

  信仰的无着,必然导致道德的无着。信仰的流浪,必然会导致道德的流放。只有给信仰一片伊甸园,才会营造出蔚蓝的道德天空,才会让救助老人成为社会靓丽的永不沉落的风景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