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的天空里,夕阳鱼一般柔和地拨剌。轻风起来,树叶、车轮、行人的步伐,裹着阳光一路滚动。旧书店外的书摊,书被一页页吹起,舌头似的将橘红色卷入腹中。岁月吞吐这橘红,沉淀、冲刷、塑形、上釉,终于把每一本旧书都染成古旧的泛黄色,页片灵动,字影憧憧。
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古来呀!就如此。最美的景衬最美的人,最美的人往往活在青春。你们呀!就得多多地读书。这是我们出版社张社长经常给我们灌输的逻辑创造。他不只务虚,还是个大实干家,他深深记得解放他那一代人思想的精神钥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年的评论员文章头条里没有这个逗点,这逗点的专利权归我们社长,这是他的再创造。他每次念这句经,说到实践这里,一定要手指头牵着下巴一齐往下凿。而实践表明,这样做确实挺带派头。大实干家街上见到美人儿,准保得顾左右而寻此地的美景儿,一番高论之后,总要以一句“总相宜哟,总相宜嗬!”的咏叹调来煞尾。他还会故意扯高了嗓音,以向我们表示:小子们,看吧,我的经验又得了应。你们呐,就得多读点儿书。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习性跟在脚后头。这是信城人嘴边上的话,他们习惯把习惯称作习性,他们也习惯谦称自己为小老头儿,当然,这些俗话的操持者也就剩下那些小老头儿。美景儿于斯盛,张社长的逻辑悄悄带着我要在这街上寻找一位美人儿,眼睛聚焦到旧书摊左右,看看左,看看右,可左左右右都没有。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心里生出一股莫名失落感,真可怕,张社长的逻辑已经扎根在我的脑袋里头。我才不想让这家伙的思想在我这安家,我想甩掉这个可恶的逻辑,于是下意识地摇摇头。我发现,远处,一个乞丐模样的人正慢慢从夕阳里踱出来,朝着旧书摊悠悠地走。我要走得近一点,偷摸观察一下他,我怀疑自己找的就是这书摊,找的就是这老头。
乞丐的故事,期待与众不同。ps.罗同学,你是不是每个作品都要评个“妙啊"…😂😂😂
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