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岁越长,懂的越多并不代表就好,反而失去了一些最初的那种心情,记得年少的时候看德兰的《求》,我以为作者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小女孩,坐在桃树下,大声的对着婆婆朗诵:
春眠不觉晓
处处桃熟了
夜来风雨声
桃落知多少
这个小女孩,像个男孩一样,剪着短头发,勇敢坚强,不畏强权,后来她出国了,求学求知求真理也求一些对未来的憧憬,我以为这个世界上是有着这样一个小姑娘,长在我的骨头里,随着我一起长大,对一切生活的打压愈挫愈勇,然而20来年后,有一天回老家,我从老爸的书架中再次翻起那本书的时候,才发现作者为这本书写的序里面提到,这个故事,是他为了达到自己想表达的意思编造的一个虚假的故事,能理解我当时的失望么?后悔会看到这样的一段话,原来那个不屈不挠的姑娘,她根本就不存在,那么,那个坐在门口水泥地面上,捧着书,想象自己就是那个男孩一样的小女孩,走着一种不一样人生的我,又算什么呢?
我也相信过白雪公主,憧憬过灰姑娘的南瓜马车,沉迷过武侠,而现在拿起书,我开始思考的是,这个故事现实么,符合逻辑么,它的架构、高潮、悬念、语言、起承转合又是怎样呢,那种沉迷的,随着故事而心境起伏的情况,是越来越少了,我可以说这是损失么?
过往不再,来者不可追,终于,就这么一点点的失望了吧,对自己对世界...
曾想去的地方,经历的生活,为什么要把自己限制在这一件事情上呢,这是个比较难解的公式。
太用力的爱,对方会比较累
太用力的生活,自己会比较累
当我放下的时候,我在享受,享受文字享受书写也享受人生,那短短又短短的数十载呀,看看小说写写文字也就过了,做做梦浑浑噩噩也是过了,什么也不想还不是一样能够安静到老?人说,那样的人生意义不一样呀,然而怎样的人生怎样的活法才是有意义的呢?
一直坚信,我们要一直努力向前,才是生命的真谛,然而开始怀疑,其实没有什么一定是对的,同样,没有什么一定是错的,而那对错之间,我们应该都是糊涂的,是被现实加性格驱赶到这样的一个境地,这个境地,不一定喜欢,不一定满意,但是确实是我们一天一天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出来的。
不能被说教,更愿意用自己的理解力去体会,道理我都懂,所以停止说教,我们去看小说,用自己的经历体会小说中的人物,然而有些时候,我发现,看小说,特别是看一本好的小说,情节节奏激烈过长的时候,精力透支往往会让自己疲惫不堪,反而不如一篇短文来的舒坦,最好是一本纸质书,摊开来,随意的看,游记,杂文,散文,甚至日记,不用走心,走走神,目光游历与左右也无妨,最好有一个舒服的椅子柔软的靠背。
忽然怀疑,自己看那么多书的初衷了,如果我只是记得他们的故事情节,却忘了他们的思想,那么我是失败的,这本书也失败了。
最美丽的是真实生活中芸芸众生的脸,是被现实打压、风尘侵蚀依然保持自我的脸,然而,在我睁开双眼看着周围的时候,我又开始糊涂了,看见的其实是模糊的,看不见的是真的不知道的,猜想的不一定是正确的,而那真理呀,就是被埋在这些表象下的,只可感觉而无法知晓的么?
于是第一次写了这么长篇的小说,写完之后,发现看那么多的小说但是真的不能代表你就能写好一本小说。
我的这个故事写完了,然而,其实自己有太多的不满意,因为我的架构不好,因为我发现我的语言那么贫乏,因为我知道我对冲突的处理不顺畅不尖锐,因为还有太多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回忆的时候,我们便老了。余华说了一个异语,回忆的时候,我们便再活了一次。
若给你再一次的机会你会欣喜再生么,如若过的还是同样的生活呢?
于我而言,一半一半。
我愿意过那种一颗糖要和姐姐一人咬一半,半夜和姐姐躲在背窝偷吃,晚上九点还在地里随爸妈干活,每天早上喂一群鸡鸭鹅赶鸭下河放学挖蚯蚓的日子,我也愿意过上课偷玩下课打架的日子,可是我却不愿意过日复一日苦读的日子,不愿意再经历仇恨,嫉妒,欲得而不能,也不愿意经历那些犹如被在黑暗中生长的曲折环绕而上的藤蔓缠绕的日子,它们在黑暗里纠结缠绕一点点吸走我生命里的活力和开心。
然后,我明白,有变化有动态的生活才是让我不后悔的过往,无论这段时光是否有得到有意义有幸福有开心,而那些苦苦读书的时间只会让我欲发不喜欢自己,因为我需要不断压抑自己的天性,而终于有一天自己也厌倦了这样的自己。
刘若英在耳边恰巧的这么唱着:
这些年,这些事,一个人,一辈子
你都度过了怎样的日子
如果说 能让我再见一次
请让我看到还是你灿烂的样子
若我能再见以前的我,我也只愿见到那些我在阳光下风尘仆仆灿烂光芒的样子,无论是否在经历辛苦。
这日子过的确实是贫乏呀,我除了看书能品出一点异来,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我觉得我能一眼就看到自己的未来十年的生活,有斗志者肯定总是会说一眼见到头的日子请跳跃,再走下去就是愚蠢,然而我知道自己的个性,承受不起任何变化带来的不安全感,我只愿意这么平稳的过渡。若问我会否后悔?那还是交给十年后来定吧。
这一年里,国家的变化能让我记住的都是大事,然而能让我记住的自己似乎都是琐碎小事。因为这些小事才组成了我的人生,我所做的努力便是尽力的使自己的一生变的模糊起来,可怕不?
六岁那年读小学一年级,爸爸在我的上学登记上写五周岁,我在他办公室地上打滚大哭,我明明六岁你为什么要说我五岁,老爸实在没办法和我解释通为什么六岁就是五周岁的道理,无视我的哭闹,于是我在上课的时候把椅子端到他办公室威胁,不改就不去教室,那个时候的我多少希望自己一夜就长成二十岁,可以穿着裙子梳长长的麻花辫子穿着高跟鞋像风一样行走,到今日我却希望能让我小点小点再小点,我开始和人说周岁,如果有人问,你多大了,我还会说,请不要问我年龄,然后满怀愧疚的反省自己怎么变得如此虚伪了。
有很多很多的人,他们已经从我的生活中淡去,其实他们一直存活在我的生命中,轻轻地,便呼之欲出。
你必须爱自己正在干的才能有勇气去爱更多的,只有自己富足了才知道舍予也是一件轻松的事,过于贫贫瘠的生命才会紧紧握着生命里仅剩的东西死死不肯撒手,而我们终究的有一天知道,放手是一件痛快的事,痛并快乐着。而带着恐慌就上路又何妨呢?
你爱你的生命么?我觉得,我这么多年的努力就是为了让自己摆脱自卑,让自己更热爱自己的生命。写一部小说,就能让你重新经历一段人生,我想,这就是我写小说的原因吧。
然而写出来的结果,有点失望。我理解的、体味的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的。
一个高僧,晚年在一道宏伟的山门上,看到一只弱不禁风的蝴蝶摇摇摆摆就飞过去了。那一刹,他顿悟了人生的轻盈与沉重。我们以为自己爱得死去活来,没法放弃;可是,就一个微小的关节眼,你会突然清醒过来。
在年轻的时候,我们真的会以为爱情就是生命最大的理由。有一则新闻,说有一个男子像女子提出分手,原来他见异思迁,爱上女子的好朋友,并且挑剔女子种种,女子愤而拔出水果刀,刺男子十几刀,然后平静报警自首。
什么样的爱会让人连下半辈子都不要,弃自己的父母不顾,什么样的恨,要让她置对方的生命于不顾。生命就是一份无常的包袱,是么。风来了,雨走了,而你还在那里,接受来生活的种种。
而往往,生活没有那么你预期的那样美好,而爱情更没有。相识的最初,她是最美丽的,他是最温柔的,剥去外壳后,原来谁都有不堪的一面,他们都会吃喝拉撒睡发屁打嗝骂脏话,但是我们会因为这样就放弃对方么?当然不会,完美的人是没有的,我们深谙此理。
从恋爱到婚姻,对于女人,真的是生命中很大一部分的重点,甚至对于有些人是生活的全部,然而,世界丰富多样,爱情又何尝不是这样,总有人说,婚姻和恋爱是两码事,所以我们大部分人因为爱而恋爱,却不一定会因为爱而婚姻。
然而,我始终相信,在现代的社会中,更多的婚姻是源于爱情,你可以说你最终的婚姻是因为一时的迷惑,但是那种迷惑应该也是因为你以为是爱情吧,但是,你不会因为一点也不爱,甚至两相厌恶就去和一个人结婚的。
爱情,我们初尝的时候,就像喝醉酒一样,意乱情迷,然而总有一天是要清醒的。而婚姻是一件比恋爱更复杂的事情,家庭生活其实是一出出的闹剧,婆媳之间、公婆之间、夫妻之间、丈母娘和丈人之间、儿女和父母之间,甚至还有亲戚之间,那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团一团的乱麻,在中国,你永远深陷其中,无法逃脱。
在这样的一团乱麻中生活,如果不学会忍让、理解,总有一天你的生活会失去平衡,要么彼此埋怨仇恨、要么得过且过的绝望、要么离婚。
虽然现代的中国,我们提倡妇女独立,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女人依靠丈夫生活,或者大部分依靠丈夫生活。
那些完全依靠丈夫生活的女人,她们往往负责家里的所有家务活、抚育子女、照顾上一辈,可是,得到的回报也许是丈夫一再的埋怨与妻子没有共同语言,妻子不理解自己在外的辛苦,而这些女人又同时认为丈夫不理解自己在家里的忙碌辛苦。
一些部分依靠丈夫生活的女人,也大多在家里经济拮据的时候被丈夫嫌弃赚得太少。
可是,很独立的女性的,同样也可能会被丈夫嫌弃,不顾家,不为自己洗衣服做饭,不照顾孩子,整日在外也没有见赚多少钱回家。
在公公婆婆这边也同样会认为,你既然嫁过来了,那么你所有的付出都应该属于丈夫这边,如果你给自己的父母金钱或者其他,那么你就是罪该万死、十恶不赦。
这么多的问题,有很多的都会认为是社会的不公平因素。
所以现在的离婚率那么高,也有这些问题,有人说,离婚是一个社会进步的体验,真的有几分道理。
小的时候,家里有个亲戚,老公在外面看上的别的女人,于是回家要和为自己生了6个孩子的妻子离婚。在没有得到同意的情况下,公然的和外面的女人生活在一起,并生了一个孩子。又忽然幡然醒悟,要回家,这时候外面的那个女人不干了,将他告到公安局,被抓,然后他前妻的儿女用半扇模板将他抬回了家,跪在妻子的门前让他进去。妻子最后让他进去了,可是这样的一个病人,只是在床上躺了几年,就离开了。留下了更多的麻烦给了妻子,比如又一个女儿。
初初听到的时候,觉得不可思议,然而,这件事却真真实实以我们不可思议的方式发生了。
我写这部小说,其实,是先宣扬一种一个人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事业、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生见解的思想,然而,很遗憾,我没有做好。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写这部小说的最大的体会。
写一个故事,我们需要了解自己故事里的每一个细节,知道自己说每一句话的意义,你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走进一间屋子,你就得知道这间屋子是什么样子的,古朴的还是典雅的,桌子放在哪里,椅子怎么放的,门是朝着哪个方向,窗帘是什么颜色的, 虽然你不一定要在你的小说中将它们一一描述出来,但是在你的心里,你必须对它们一清二楚,当你的读者问起它们的时候,你肯定你给出问题的答案,而它们没有问出的问题,你也知道,也就是说,你必须做最熟悉你故事的人。这样你才能成为那个最能把握住你故事的人。
而在除了写小说的其他领域,又何尝不是这样。熟悉自己所在的领域,你才能成为那个被信服的人。作为一个码农,深谙在我们的代码世界里,谁写的代码好,懂得知识多,谁就更可能成为领头羊。
那么,了解自己的世界,也许这个世界很小,甚至是虚幻的,但是只有真的了解了,你才能在你的世界里游刃有余。
来支持文了!加油!
哇,更新了3章。想当于日码万字了。还就掉队一更。加油↖(^ω^)↗
是不是更新有点慢了,抓紧写哦
回复 @荣槐: 是的,我也在赶呢,~~~~(>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