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香甜,起得迅速,这种睡眠能力正是人的基本能力。没有睡眠能力的话,人们就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就不能专心致志地工作。睡眠良好,这也是一种真正的才能。在众多的钝感力当中,能够成为其核心代表的是良好的睡眠。我们称之为“睡眠能力”,这是人们所有的活动和健康的源泉。
损失六万小时
睡眠能力不单指睡眠良好,同时还包括了迅速起床所必需的觉醒能力。所以,这里所称的“睡眠能力”包括入睡和起床两方面的含义。
和入睡易、起床快的睡眠能人相比,那种入睡难、起床慢的睡眠能力差的人,在其一生之中,究竟会蒙受多大损失,或受到多大负面影响,是很难进行计算的。
不过,现在我们以普通人一天睡七个小时来计算,上床倒头就着的人,和上床后挣扎了两个小时仍然不能入睡,而起床时又要发两小时呆、不能马上进入工作状态的人相比,一天就会有四小时之差。
那么,以一个月三十天来计算的话,一个月的差就是一百二十小时;以一年进行计算,就是一千四百四十小时之差。以一个人的一生来看,其最活跃的年龄大概在二十岁到六十岁之间,以这四十年来算,睡眠不好的人浪费了五万七千六百个小时。若能有效地利用这近六万个小时的时间,其对人的一生将产生怎样巨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若有两个人在其他各方面的情况和能力都相当,但一位睡眠差一位睡眠好,那么以一生中相差近六万个小时的情况来看,前者很少有赢的希望。
其实在各行各业中取得一定成绩的人,几乎都是睡眠能力很强的人。这类成功人士我见过不少,大家成功的理由之一都是“能够马上入睡、迅速起床”这么简单。
睡眠能力极佳的人,就是这样在人生道路上获得了莫大的好处,在这里我想把这些人称为“睡眠良好的能人”。
当然,尽管拥有大把的时间,却在无所作为中将其挥霍一空,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收获。不过即使这样,和那些睡眠能力差的人相比,他们在相关方面的优势,不说大家也都明白。
随时起床的训练
人们都说睡眠良好是件美事,最大的理由就是睡眠是补充体力的基础。
不仅是人类,世界上所有动物都是靠睡眠补充体力、获得行动力量的。无论狮子、狗或猫,都是在睡眠中补充体力,使自己的身体和大脑变得充满活力的。
对于婴儿,“睡得好的孩子长得快”这句俗语,说的正是这个意思。睡眠正是婴儿成长的原点。
睡眠还有一个出色的地方,就是通过睡眠能够恢复体力。无论身心怎样疲乏,只要能够连续闷头大睡八至十个小时,人们的体力一般就都能够恢复如常。
人们之所以在夜晚睡觉,是为了恢复白天一天的疲劳。而且能够香甜地睡上一整夜的话,第二天就又可以神清气爽地去面对繁忙的工作和家务了。
以前有一种审讯方法,名叫“连轴转的严刑逼供”,我认为即便是现在,这种方法也仍在延用。其做法就是把人犯关在窄小的房间里,不停地用刺眼的光亮、尖锐的高声刺激他,不让其入睡。不论多么坚强的人,若一直得不到休息的话,精神也会被撕裂,最终可能导致精神失常。
从这件事我们也可以明白,睡眠不仅能让人的身体得到休息,而且能使人的头脑和精神得到休养。
幸亏我的睡眠一向很好。上床之后,用不了二三十分钟便能入眠。累的时候,当然更是倒头就着。
从年轻时起我的睡眠就一直是这样的,现在依然如此。
睡觉的时候,我不需要做什么特别的准备。无论是躺在床上,还是坐在椅子上,只要姿势放松,我一闭上眼睛就能睡着。当然前提是十分疲惫的时候。
因此,每当我去各地进行讲演时,在坐车去机场的路上我就开始睡觉,到了机场上飞机之后,我继续睡觉,从机场到讲演会场途中,我在车中还在睡觉,直到抵达讲演会场,我才会清醒过来,然后按照计划顺利地完成讲演。
看到如此能睡的我,秘书小M不禁目瞪口呆,我认为睡眠能力也是一种才能。实际上,可以说正是因为拥有这种才能,我才能有今天的成功。
不用说我起床也非常迅速,睁开眼睛之后,只要搓一下脸,我马上就能变得十分清醒。说实话,做不到这点的话,我不可能刚睁眼醒来,就马上开始讲演。
我之所以能有这么好的睡眠能力,可以说是拜我以前做医生时所受的训练所赐。
早年在札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的时候,白天我要为前来就诊和住院的患者看病,晚上还要进行名目繁多的动物实验。其中有一个工作就是每隔两小时为实验犬打一次针。白天就不用说了,晚上也得打针,晚上的注射可是让我吃了些苦头。为了每隔两个小时能够按时注射,几乎一整夜都不能睡觉,那样一来,浑身疲惫的我白天就不能好好工作。可是晚上睡觉的话,没准又会睡过了注射时间。
在这种时候,我的很多同事都是靠打麻将或者下围棋、象棋来消磨时间的,可那样一来,就要通宵不睡,搞得人非常疲倦。因此,我开始训练自己每隔两个小时起一次床。为了按时起来,首先我晚上喝了啤酒之后不去小解,试图依靠尿意准时起床。即便那样,刚开始的时候,我不是睡过了头,就是梦见厕所没空,搞得自己急惶惶的,闹过不少笑话,最后我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多次对自己进行“两个小时后起床”的暗示。结果这个方法最为有效,慢慢地我就能按时起床了。
多亏那时的训练,我现在仍旧可以准时起床。
其实,倒头就睡、睁眼即起,是大多数外科医生都具备的本事。因为晚上值夜班时,任何时候都会出现急救患者被送进来或住院患者病情突变的情况。那时,若在护士多次“医生,请起来一下”的催促下才能起身,而头脑还处于半梦半醒之中的话,患者很可能会因此丧命。
美丽而长寿
失眠的人并不是不想睡觉,而是睡不着觉。而且应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想睡觉,然而却无法入睡。
失眠的原因可以说多种多样,首先是凡事想不开的那一类人,还有过于劳累的时候,再有就是过分依赖安眠药或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还有过于神经质的人及患有抑郁症的人等等,可以说有各式各样失眠的人。
其中,似乎还有人把诉说失眠当作为率直、时髦的行为。以前,脸色苍白曾是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但如今已不再流行了,那种脸色苍白的人几乎没有担当重任的。
应该说没有比睡眠良好更令人欣慰的了。睡眠能力较差的人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大都属于多思多虑那种类型。这些人一旦依赖上了安眠药,事情就会变得相当棘手。
当然,安眠药最初几日的效果不错,可是渐渐地就会养成习惯、产生依赖,以后若没有安眠药的话,就睡不着觉。这样一来,安眠药就开始欺负人的身体,使人陷入吃药就睡得着,不吃就睡不着的恶性循环之中,人体各个方面就会走向衰弱,变成依赖性体质。
那么,如何才能治愈失眠呢?这令我想起战争中那些连日征战的战士们,无论在路边还是草原上,他们全能倒头就睡。据此我们也可以清楚,当人的体能消耗到极限时,自然就能睡着。然而,像现在这种和平年代,即使是失眠,也不可能把人逼到那种体力极度透支的状态。
那么究竟该如何是好呢?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去考虑那些无聊的或没有结果的事情。
“笨拙的想法和休息不相上下”这句俗语说的就是,若左思右想,也于事无补,还不如横下心来,闭眼休息。
还有一点就是,就算睡不着觉,也不要烦躁。很多失眠的人都会受到“我睡不着,所以我得早睡”这种恐惧心理的影响。要想根治失眠,就应该采取逆向思维,干脆告诉自己,“睡不着就不睡了”。这样一来,虽然开始几次可能变得更睡不着了,不过这个过程重复几次后,人最终还是能够入眠。因为睡眠是人的一种自然本能。
甚至世界上有些人根本没有感受过失眠的威胁。我认识的一位老太太的睡眠能力就非常之好,一次我坐在车上正跟她聊着天,“欸?她怎么不说话了?”我觉得纳闷,侧头一看,原来刚才还在说话的她已经睡得很香甜了。
真厉害啊,我心里十分佩服,在一旁看着她发愣,据说这位老太太不论是城铁还是公交,一坐上就能睡着。
前不久,和朋友们一起去某个温泉旅游,旅游车刚一发车,老太太就睡着了,一到温泉,她就清醒地睁开了眼睛。在当晚的宴会上,“我们开始吃吧”的话音刚落,她的筷子已经伸出去了,酒量也不小,我想那晚她肯定睡得很香。
因为老太太的睡眠极好,她当然总是很有精神,皮肤也很有光泽,整个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很多。
相反,也有颦眉诉苦的老太太,“我在车上从没睡过觉,被子、枕头一变,我就睡不好,真让人发愁啊。”基本上这类人最易先生病,似乎还容易早逝。
综上所述,人的基本能力正是睡眠能力。
希望所有读者都能拥有出色的睡眠能力,成为一个“睡眠良好的能人”。
第五部分 得寸进尺的才能
有才能的人周围,肯定会有时常表扬他的人,而其本人也常因表扬而得寸进尺,这种“得寸进尺、得意忘形”的精神,不是所谓的卑鄙无耻,而是一种让人朝着光明的未来展翅高飞的原动力。为了培养人们的钝感力,还需要“得寸进尺”的精神,换句话说,就是需要“得意忘形”。
妈妈桑的一句话
有才能的人周围,肯定会有时常表扬他的人,而其本人也常因表扬而得寸进尺,这种“得寸进尺、得意忘形”的精神,不是所谓的卑鄙无耻,而是一种让人朝着光明的未来展翅高飞的原动力。为了培养人们的钝感力,还需要“得寸进尺”的精神,换句话说,就是需要“得意忘形”。
一般说到得寸进尺、得意忘形,人们就会想到卑鄙无耻、令人羞惭的事情,其实许多时候这种精神却能从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给他带来很大的前进动力。
而且,首先需要一个给人称赞、鼓励,使他可以成为得寸进尺的领路人。
那是我当新人作家时的事情。当时我正瞄准直木文学奖和芥川文学奖努力,希望更上一层楼。得闲时,我经常去西新宿的一家酒吧,就在一栋大楼的一层,是一家只有一个半圆形柜台的五、六坪大小的酒吧。
酒吧几乎靠妈妈桑一个人经营,她皮肤白净,个头很高,笑起来女高音般爽朗的声音回荡在整个酒吧之中。
每当我失去了自信或忧心忡忡的时候,就会一个人溜达到那里去。例如,我新写的作品已经交给了编辑,总在担心稿件是被刊登,还是被退回,有时我会对自己今后作为一个作家生存下去的信心发生动摇,那时我就会去那儿对妈妈桑唠叨。
“不知道怎么搞的,我总也没有自信。”
于是,妈妈桑肯定会毫不含糊地大声鼓励我:“不会的,你很有才华呀。”说着她的大手会“啪”的一下拍在我的肩头。
顿时我觉得肩头一阵发麻,同时我也会给自己打气,“妈妈桑如此大声地说我有才,所以一定错不了。”
人就是这样,被他人毫不犹豫地多夸几次,慢慢地自己也会觉得是那么回事了,也会向那个方向去努力。那些明显怪诞的新兴宗教,仍然有人加入其中,可能就是被这种大声的夸奖吸引过去的。
宗教劝诱本身当然有问题,不过能够积极对待别人鼓励自己的话语,积极地为之而努力,却绝对不是一件坏事。
事实上,每当我听到妈妈桑那些鼓励的话语,我都能重新鼓起勇气和信心。我开始坚信自己的的确确是有才华的。
其实妈妈桑虽然那样鼓励我,她本人却从没读过我写的小说,所以她的话也许根本算不了什么。
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认定自己绝对没有问题。这其实就是一种单纯的得寸进尺、得意忘形。这种听了两句表扬就飘飘然并信以为真的劲头,的确也是一种才能。
在人缺乏自信或犹豫不决的时候,无论怎样的左思右想都于事无补。因此在这种时候,就要摒弃杂念,更为大胆、充满自信地向前迈进才行。
犹豫不决,不仅根本无法前行一步,还有可能往后倒退。
对于你的犹豫不决,很多人当然会有他们各自的看法。而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从中选出自己听起来最为顺耳、最能使自己振作并快乐地努力下去的话语,从而坚定不移地向前迈进。
在我失去自信、止步不前的时候,给我鼓励和支持的就是那位开朗而信心十足的妈妈桑那些看似无根无据的话语。
其实有时,有无根据无伤大雅,凭借妈妈桑那番动听的话趁热打铁,坚定信念,继续努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这种得寸进尺、得意忘形的精神十分重要。这种精神正是有益的钝感力本身。
因表扬而努力
下面,再用一个事例说明这种“得寸进尺、得意忘形”精神的重要。
我们暂且把他称为A先生,他是一位当今画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著名画家。
有一次,我曾经问过他:“您是怎么成为一名画家的?”他的回答使我深受启发。
以前,还在A先生上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他在家里用心画了一幅画,恰逢一位邻居大婶去他家玩,临离开之际,大婶看了一会儿A先生的画。
“哎呀……小A,你的画画得真漂亮啊。你大婶我吃了一惊啊。”
这样一句表扬使A先生非常开心,他继续拼命努力画画,邻居大婶再来的时候,又表扬了他画的画。
“真了不起,你画得比以前更精美了。”
此话又令A先生欢喜无比,于是更加努力画画,之后又被大婶表扬。
就这样,由于被表扬而开心,从而拼命作画,然后又被表扬,表扬就像钟表的发条一样,让小A连续不断地拼命作画。
表扬和努力作画,就好比两个和谐的齿轮一样推动A先生不断前进,据A先生讲,等他意识到了的时候,自己已成了画家。
“事情仅此这样而已。”A先生用略带歉意的口吻总结说。其实这个谜底正是一个单纯的得寸进尺、得意忘形的最好事例。
A先生之所以能成为一位杰出的画家,创造这个开端的正是那位邻居大婶,尽管很可能她自己没有意识到。
而由于大婶的一句话,就能得寸进尺、趁热打铁的A先生,正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拥有得寸进尺才能的画家。
和歌:我创作的缘起
我也曾经有过与此类似的经历。
我上初中一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中山周三老师,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国语老师。为了让我们记住汉字,他让我们模仿相扑比赛的方式,分小组互相进行汉字听写,每次都按力士等级给我们排名。托中山老师的福,同学们既享受了游戏的快乐,又记住了汉字的写法。
在对诗歌与和歌进行讲解时,中山老师并不纠缠于一些词语的详解和推敲,而是一个劲地用洪亮的声音给我们朗读,边读边问:“这首诗好听吧?”“你们觉得怎么样?”“你们有什么感想?”这是一种把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放在首位的教育方式。
中山老师主办了一本名为《原始森林》的和歌杂志,所以有时也让我们写一些和歌。
有一次,我写的和歌恰巧被中山老师看到,“你的和歌中如实表达自己情感的部分,写得非常漂亮。”老师大大地表扬了我一番。
这可把我高兴坏了,从此我便喜欢上了国语。中山老师读了我的各种习作,并予以表扬,于是我变得更加喜欢写作,就这样我和老师配合默契,不断进步。
现在,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在中山老师的教导下,我喜欢上了国语,这就是我写小说的缘起。
如果当年没有遇到中山老师的话,也许我会从事与现在完全不同的职业。
不娇惯,常表扬
这里要讲的内容不仅针对幼小的孩子,其实也包括中小学生,我们应该用心发现他们的某些长处,并及时予以表扬。
对孩子不应娇生惯养,但发现了优点,就应该立刻加以表扬。
“某某小朋友,这个你做得真好呀!漂亮极了啊!”“这个地方特别不错,你好了不起,要好好加油吧。”只要发现了长处,就要表扬孩子。
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孩子们非常单纯,是得寸进尺的典型,所以没有比利用孩子这种习性更好的方法了。孩子高兴了,会变得愈发努力。由于努力,事情便会做得更加出色。因为表现出色,又会受到赞扬,孩子就愈发努力,双方配合默契,孩子就会不断进步。
不管多么优秀的孩子,当然也包括大人,倘若每天都生活在“你根本不行”、“你真是个傻瓜”一类的批评之中,长此以往,就会真的变成一个没用的、傻瓜似的人了。
对于女孩,如果不断地进行夸奖,“某某小朋友长得多漂亮啊”,“你可爱极了!”那么女孩子真的会变得漂亮、可爱起来。相反,如果每天都是“你长的丑得要命”、“你一点儿也不可爱”之类的贬低之词,那么女孩就真的会成为可怜的女孩了。
因此语言极为重要。一句话既可以救活一个人,也可以杀死一个人。对于才能也是如此。
人能否成功,不只取决于才能的有无,而在于究竟能把人的才能发掘和引导出来多少,社会上所谓有才能的人,都有一个在适当时期,用适当方法将其才能发掘、引导出来的人。相反,人们口中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大多只是由于其潜在的才能没有在适当的时机被发掘和引导出来。
如此看来,“得寸进尺、得意忘形”并不是卑鄙无耻的事情,而是一种让人朝着光明的未来展翅高飞的了不起的钝感力,我相信大家会明白这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