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是爷爷的葬礼。
按照于窝洼的村的习俗,祖父去世,长孙应该负责替父扛”。“扛幡”,在北方称“打幡”。在丧葬习俗中,打幡是长子之事,无子由女代替;无女,由侄男弟女代替。出殡时无人打幡(扛幡),说明这家人无儿无女,无亲戚,是个绝后户。一般有子嗣者,扛引魂幡的一般是长孙和抱灵牌的是子孙,并由女婿搀扶护佑。
在今天, 扛引魂幡自然应该属于于立志。可是却是弟弟。这让于立志很不解,并且他发现,从亲戚及村里人的表情与态度看,大家毫无诧异之态。
在葬礼上,于立志自然哭的很伤心。可是在悼词中并未提到自己的名字,这更让他费解。
出殡的时候,他是并未被安排在家人方队中,而是位于族人之后。
为什么?为什么?于立志很想知道。
葬礼结束的第二天是周日,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头上的孝布不翼而飞。
吃早饭的时候,他发现除了自己,大家都有孝布。
“爹,爹,我的孝布呢?”于立志急切地问。
“下午你要去上学,我帮你去掉了”。其父于耿平温和地说。
这也许是个最充分的理由但不是最具说服力的理由,因为姐姐、弟弟也要上学,他们仍然带着。望着父亲,于立志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严肃。
吃中饭的时候,“爹,今天你送我吧,我有点不舒服”。于立志请求道。
“到时候看吧,我不敢确定有时间”。于耿平回答道。
凑巧的是,于耿平居然从于立志上学了。
大约走到一半路程的时候,于立志忍不住又问了一句,“我找到了自己的孝布,我可以带吗?”
“不可以!”父亲斩钉截铁地回答。
于立志带着哭腔说:“为什么呀?!”
“不为什么!”于耿平一把夺过于立志手中的孝布,“就是不可以”。
“可是,可是,……”
“没有恁多可是,能让你回去参加葬礼就算不错的了”。说完,掉头走掉了。
此时的于立志,内心百感交集。不禁哭出声来。
“明明爷爷是张着嘴走的,他一定有很多话要给我说。我周四晚上莫名的不安,应该就是他在通知我,可是我……”。
“梦中那个黑衣人,肯定是来引领我,可是为什么消失在拐角,看来我们真的无缘再见最后一面”。
“那个黑衣人手中的伞,莫非预示着下雨?雨不就是;离人的眼泪吗?!”
此时此刻,于立志把心中的不满又从父亲身上转移到了班长身上,要不是班长叫醒自己,也许黑衣人能带自己……。但这仅仅是也许”。
于立志太累了,一天之中,自己遇到了很多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的事情。混混沌沌中胡思乱想中他回到了学校。
回复 @云舒丫丫: 前几天几乎要结局了,没办法进行了。这又加入了人物。谢谢关注,写得很辛苦,因为小说班开始写的时候,我正好在医院全程做陪护,手机也不给力,前期写得没展开,后期就觉得很多人物想入戏就难了。悲催的自己,不过还是谢谢云舒丫丫一直以来的关注。
看到你更新了,继续加油哦!zp
来看你的文章了,加油更
回复 @苏紫烟: 感谢烟烟。
要加油哦,继续更新!zp
回复 @编辑部: 谢谢鼓励!
写得好耐看,期待!
我就缺乏这个~~
感觉挖了很多坑啊,厉害。
回复 @云舒丫丫: 谢谢云舒丫丫,前段一直在医院陪护,写得也是短短节节,见笑,共同进步!
很厉害啊!
回复 @编辑部: 谢谢老师鼓励,近来在医院做陪护,所以手机写成的文字排版有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