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3)

  第三章 过度期望

  【物质进步】

  1、

  1959年7月,美国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到莫斯科为美国的一个展会开张剪彩。这个展会主要展示了美国在科技研发和物质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其中的一个亮点就是专门复制了一个样板房,陈列美国普通工人家居的全貌:地上铺满了地毯,客厅里摆放了电视机,有两个厕所,装有中央取暖器,厨房里还有洗衣机、滚筒式烘干机和冰箱.

  在对美国的展会进行报道时,一家前苏联报纸激愤地指出,一个普通的美国工人家庭根本就不可能过上如此奢华的生活,要求它的读者认渭楚这不过是美国政府的宣传而已,并揶揄地把它称之为“泰姬陵”。

  当时,尼克松带领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参观了展会,赫鲁晓夫显然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在它的厨房外,赫鲁晓夫看见了一个电动柠檬榨汁器,并向尼克松表达了他的感受:一个头脑稍稍正常的人是不会想到弄来这样一个“怪物”的。

  尼克松回应说:“任何能帮助妇女减轻其繁重家务的东西都是有用的。”

  赫鲁晓夫怒气冲冲地打断了尼克松的话,厉声说道:“在你们资本主义制度下,妇女都是工人;在我们国家,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那天晚上,稍晚些时候,尼克松受邀在前苏联电视台发表演讲。当然,他免不了要利用这样的机会来宣扬美国生活的优越性,不过,他很讲求技巧,并没有直奔主题,说美国如何民主,人权如何得到了保护,而是先从美国人所拥有的财富和所享受的物质生活说起。尼克松说,西方国家的人民在短短的数百年间,通过勤奋创业,在18世纪中叶就已经基本消灭了贫穷和饥荒,而在世界其他很多地方,人们仍生活在贫穷之中。他告诉苏联的观众——当时的苏联人都很少有自己家的浴室或淋浴器——现在美国人拥有5,600万台电视机,1, 430万只收音机,有约3,100万的美国家庭购买了自己的房子,他们每年能添置9套正规的衣服和14双鞋子。在美国,供人们选购的房子可以有近千种不同的建筑风格,而且这些房子多数都比电视演播室还要宽敞。赫鲁晓夫当时就坐在尼克松身旁,他狂怒地握着拳头,不时地嘟嗜:“放屁!放屁!”——有一篇报道写到,他当时还轻声地骂了一句:“操你奶奶的。”

  2、

  然而,尼克松并没有撒谎。在他发表演说之前的200年间,西方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准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人民生活的变化之大和提升之快,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在中世纪及近代早期时期,西方各国人口中占绝大多数的还是农民阶层。他们大都生活贫困,营养不良,饱受饥寒和恐惧之苦,死神也常常纠缠着他们。他们通常活不过40岁,死前还往往免不了病痛的折磨。劳作了一生,他们最值钱的家当也不过是一头牛、一只羊或一只铁锅。在那个时期,饥年不断,百病丛生,常见的就有佝偻病、溃疡、肺结核、麻风病、脓肿、坏疽、肿瘤和马蹄疮等等。

  3、

  到了18世纪初,英国引导了西方世界的关键性变革。由于采用了新的农业技术(如轮作制、科学喂养牲畜和土地综合利用等),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从1700到1820年,英国的农业产量翻了一番,不仅积累了大量资金,而且解放了大批劳力。这些资金和劳力开始流往城市的工业和商业。蒸汽机和织布机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社会观念。城市的规模迅速膨胀。1800年在英国,伦敦是惟一的一个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但到了1891年,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就有23个。先前只有上等人才可能得到的物品和享乐,如今普通百姓就能享用。先前的奢侈品,逐渐变成了上档次的东西,而原先上档次的产品逐渐变成了生活必需品。 18世纪上半叶,丹尼尔·笛福游历英格兰南部时就亲睹了一些大型商场的开张剪彩。他在游记中写道,这些商场都有非常迷人的橱窗,里面的商品更是琳琅满目,让人流连忘返。在人类历史上,服装的式样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都是间隔了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会有所变换,然而到了18世纪中叶,每年都有不同的服饰潮流(如1753年时尚的女装流行紫色调.1754年则转为有粉红图案的白色麻质面料,而接下来的1755年,是浅灰色调引领时尚)。

  到了19世纪,英国生活消费方面的变革继续扩展、深化。在欧洲和美洲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特大型商场,如巴黎的博恩百货公司和春天百货公司,伦敦的塞尔弗里奇百货公司和怀特利百货公司,纽约的梅西百货公司等等。

  这些商场面向普通民众,而里面提供的商品在先前却只有皇室才能享用。1902年,芝加哥12层楼的马歇尔·菲尔德百货公司商场开张了,在其剪彩仪式上,商场经理戈登·塞尔弗里奇声称:“我们建造了这个巨型商场,面向的就是普通百姓。我们将致力于使这个商场成为普通百姓的商场,成为他们在市区里的家和购物大本营。”他还说,这个商场绝非只是为那些“感觉良好的富人”提供服务。

  这个时期的大批科技发明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旧的对世界的看法——以为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只是循环往复,以为来年只是和今年一样(也就是一样糟糕)——已经让位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们坚信生活会不断进步,直至完美。下面就是这些科技发明中的几种:

  玉米片——1895年J·H·凯洛格申请了此项专利。完全是出于巧合,凯洛格得到了这样一个主意:在疗养院,他为室友准备一份各种谷物掺杂的食物时,由于处理不当,这些杂物都变硬,且碎成片状,他就有了制作玉米片的想法。

  开罐刀——1870年有了专利。

  安全别针——发明于1849年。

  缝纫机——1851年由I·M·辛格发明。从19世纪60年代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购买成衣。 19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了机器生产的内衣。

  打字机——发明于1867年(1883年马克·吐温的<密西西比河上>是第一份用打字机打出来的手稿)。

  加工食品——到了19世纪60年代,英国的克罗斯一布菜克威尔公司每年就生产27,000加仑的番茄酱。 19世纪80年代初,化学家阿尔弗雷德·伯德发明了一种不含鸡蛋的牛奶蛋糊。19世纪70年代有了牛奶冻,90年代,果冻也问世了。

  照明——19世纪30年代硬脂蜡烛开始取代了先前的油脂蜡烛,照明时间大为延长。

  卫生设施——1846年,道尔顿开始生产涂有釉层的陶制水管,为大城市的地下污水处理带来了革新。到19世纪70年代后期,欧洲和美洲开始有了公共厕所。乔治·詹宁斯于1884发明的“坐式马桶”引起了轰动,因为正如它的广告所声称的“能用仅仅2加仑的水冲走10只苹果和一大堆松蟹糕”。

  电话——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于1863年发明了电话。

  干洗——1849年由巴黎的一名叫贝林的裁缝发明。他不小心将松油泼到桌布上,发现松油溅到的地方,原本有的污渍消失了。 1866年,在英国的珀斯,普拉斯一家人改进了贝林的干洗液,代之以石油和苯的混合物,并开始在英国提供两天便可取衣的邮寄干洗服务。

  4、

  到了20世纪,物质生活的进步更加迅猛了。普里斯特利在他的《英国旅行记》一书中描画了正在成型的全新英国,国内的道路四通八达,到处都是独立的小平房;在这里,哪怕是最普通的工薪阶层也能读到各种小报,能通过收音机收听节目,在闲余时间逛商店,而且相信自己的收入会逐年增加。他在书中写道:“在英国,老百姓第一次能过上和他们的老板差不多一样的生活。”

  乔治·奥威尔在他的《狮子和独角兽》(1941)-书中也记下了物质进步的各个方面:

  “几乎所有西方国家的公民现在都一样能使用便捷平坦的道路,享用清洁无菌的水,受到警察的保护,免费使用图书馆,还很有可能得到免费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穷人能和富人阅读同样的书籍,观看同样的电影,收听同样的节目。因为是大批量的生产,服装不再昂贵,再加上居住条件的改善,穷人和富人在生活方面的差异日渐缩小。要想寻找英国未来的雏形,你只需在那些轻工业区和公路沿线遛达一圈就可以了。不管是在斯劳、达格纳姆、巴尼特,还是在莱奇沃思、海斯,事实上,在任何大城市的郊区,你都能发现旧的生活模式已经日渐为新的模式所替代。在那些由玻璃和砖石砌成的新型城区里,人们的生活已然缺乏文化上的情趣。人们变得浮躁不定,和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无非是听装食品、宣传海报、收音机和内燃机等等。”

  有人问富兰克林·D·罗斯福,如果要让苏联人知道美国人生活的舒适和优越,他会向苏联人推荐一本什么书?罗斯福的答案是:西尔斯公司的广告宣传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再次腾飞,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顾客的地位最高,同时受广告骚扰也最多。

  在美国各地,设有空调的大型购物中心大量建成,人们可以在这些购物中心转悠上一整天,人们对生活的新需求也不断地涌现。1950年明尼苏达的南溪谷购物中心正式落成营业,它的广告词是“每一天都是南溪谷的完美购物日”。

  统计资料显示,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在购物中心转悠的时间最长,仅次于他们的工作时间和呆在“泰姬陵”般的家里的时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