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礼盒(续)

  我拿刀对准起搏器所在的位置,在马丁内兹先生的胸前划了一个十字。刀刃相当锋利,却没能划破他的皮肤,连个口子都没留下。不难理解,医学院之所以让学生在尸体上练手,是想降低学生能够造成的痛苦。虽然只是个“迷你手术”,但我确定马丁内兹先生正处于剧痛之中。我们活人总觉得死人和自己一样,也是能感知到痛苦的,即使他那双毫无生气的双眼已经告诉我,他和我早就阴阳两隔了。麦克上周给我演示过如何拆除起搏器,看上去一点儿都不难。但人类皮肤不是一般的结实,下手时要比想得更用力才行。我技术太差,这得向马丁内兹先生道个歉。我拿刀一通猛戳,制造出不小的动静,最后终于在一堆黄色的块状组织中看到了起搏器。我一下子把它挑了出来。既然我已经顺利找到马丁内兹先生,把他从冷库中运出来,还清除了他身上所有可能爆炸的电池,那么是时候送他接受火焰的洗礼了。我把传送带连上火化炉,按下按钮,传送带自动把遗体送进炉内。整个过程如同流水线,一气呵成。金属炉门一关,我就来到科幻气质浓郁的操作台前,调整好气流强度,然后点火。尸体燃烧时,就没什么特别的活儿要干了。我密切注视仓里温度的变化,时不时把炉门打开一条缝,看看火化的进度。

  炉门很重,每次打开时都发出“哐啷”一声,像是在说,小心被里面的样子吓着,美人儿。四千多年前,印度教经典《吠陀经》中提到,火化可以让灵魂从不洁的尸体中解脱出来。头骨裂开的一刹那,灵魂即释放升天,前往先人所在的极乐世界。这个说法很动人,但如果你没怎么碰到过焚烧人类尸体的情况,肯定会被眼前的场景恶心到想吐。我第一次查看尸体火化的进度时,打心眼儿里觉得自己在犯罪——虽说这是西风规定的操作流程。不管你看到过多少张重金属唱片封面,欣赏过多少幅希罗尼穆斯·波希的地狱行刑图,或者观看过多少次《印第安纳·琼斯》里纳粹的脸被融化的镜头,尸体火化时的模样仍有些惊心动魄。一颗熊熊燃烧的头颅几乎超越你所有想象。遗体进入火化炉后,首先烧起来的是纸箱,或者叫“可替代容器”,这是殡仪馆账单上的写法。箱子很快化为灰烬,将尸体毫无保留地交给地狱之火。待有机物质烧光,尸体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构成人体80%的水分快速蒸发,软组织被吞噬得一干二净,尸体最后被烧得焦黑一片。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你生前的所有特质逐一消失殆尽。如果说我对这份工作不曾抱有什么幻想,那绝对是个谎言。

  我以为只要把尸体丢进其中一个大机器,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跷起脚丫,一边吃草莓一边看小说,那些可怜的人就让他们在里面烧着吧。下班后我会坐捷运回家,一路上想入非非,试图理解死亡深层的含义。在西风工作了几周后,吃草莓的想法便被一系列更基础的问题取代,比如:什么时候吃午饭?我身上还能洗干净吗?只要你在火葬场工作,身上就不会干净。到处都落着一层薄薄的尘埃,全是死人的灰烬和工业粉尘。那些你认为绝不会沾上脏东西的地方也难逃一劫,比如鼻腔的最深处。每天一到中午,我就像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副在19世纪的街头卖杂货的鬼样子。有时骨灰会沾在我的耳后和指甲里,这可不怎么享受,但我也因此被领入了一个与殡仪馆外部完全不一样的世界。“9·11”事件发生时,大原安桥是纽约市一家禅宗冥想室的住持。双子座轰然倒塌,伴随着尖叫和金属撞击的声音。“那股气味在事发几周后都没能散开,你以为自己呼吸进去的是人,不是空气,”她说道,“那是一种所有东西都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包括人、电子设备、石头、玻璃,一切一切。”大原的描述甚是骇人,但她建议人们不要逃避,反而要观察、承认死亡的存在——“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只不过我们没有看到。但现在我们看见了,闻到了,感受到了,也体验过了。”在西风,只要是第一次经历,我都去看,去闻,去感受,去体验。这是与现实接触的最佳方法。很快,我就上瘾了。回到前面提到的基础问题:什么时候吃午饭?在哪儿吃?我只有半小时的午餐时间。我没法在大厅用餐,生怕死者亲属看到我大快朵颐地吃着炒面。请试想一下:前门悠悠地打开,我猛然抬起头,双眼大睁,嘴里当啷着几根面条。火化间也不行,我可不想让那些灰尘污染了我的外卖。那就只有小教堂(如果里面没摆放遗体)和乔的办公室可以去了。虽然麦克负责运营整个火葬场,但西风是由乔一手建立的。乔(又名杰昆)是西风的所有人,我从没见过他——火化我的第一具尸体时,他已经退休了,把火葬场交给麦克打理。乔似乎成了一个若有若无的人。他虽然很少现身,却像个幽灵似的挥之不去。乔在无形中控制着麦克,盯着他干活儿,让他没工夫偷懒。麦克也是这么对我的。

  麦克和我一样,对自己老板的监视感到有些别扭。乔的办公室没有人用。那是一间没有窗户的屋子,到处都是盒子。盒里装满了陈旧的火化许可证,记录了那些在西风踏上了人生终点站的人。乔的照片依然挂在桌子上方:他个子很高,脸上坑坑洼洼,长满了麻子,留着浓密的黑色胡须,看起来可不好惹。我缠着麦克,让他给我爆些乔的小料。他拿出一份褪了色的本地周报,封面上印着乔的照片,整版都是。照片上,乔双手交叉放在胸前,身后是西风的火化机。看上去还是不太好惹。“我在档案柜里发现的,”麦克说,“估计你会喜欢。报纸上把乔写得像个反叛的火葬拥护者,和官僚斗智斗勇,最终取得了胜利,帅得很。”麦克说对了,我的确喜欢。“旧金山人对这种故事特别买账。”乔曾经是一名旧金山警官,在我入职的20年前成立了西风火葬场。他原计划经营多金的海葬业务,为此特意购买了一艘船,将其修整一番,以便载着死者亲属往返于旧金山湾。“好像是他亲自把船从中国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开回来的,我记不太清了。”麦克说道。然而在途中,负责往舱里储备食物的伙计犯了大错,船沉了。“是这样的,当时乔站在码头,一边抽烟一边看着船沉了下去。他对自己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不定可以用保险赔偿款买几台火化机。”麦克继续说。第二年,乔创建了西风火葬场,成为一名小型企业主。他发现旧金山殡葬学院与旧金山市政府签署了多年合作协议,帮市政府处理无家可归者和穷人的尸体。根据麦克的说法:“殡葬学院的‘处理’方式就是,把尸体用作教学工具,根本不做任何防腐,但防腐费照收。”20世纪80年代,殡葬学院每年都要求政府超额支付15000美元。作为一个出色的商人,乔给出了更优惠的价格,每具尸体比学院便宜两美元,于是顺利拿到政府合同。所有无人认领的、贫困人口的尸体,全部交由西风处理。乔大胆的举动激怒了旧金山市法医办公室。报道称,博伊德·斯蒂芬是当时在任的法医官,和本地殡仪馆的交情还不错,跟旧金山殡葬学院的关系也不错,后者刚被乔抢走了生意。西风不断遭到骚扰,市检察机构一周过来好几次,揪着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不放。市政厅解除了与西风的合约,对此没做任何解释,也没有提前通知。乔一纸诉状,把旧金山市法医办公室告上法庭,赢了官司。故事结尾,西风火葬场生意红火,殡葬学院从此出局。算上午饭时间,马丁内兹先生已经在火化炉里待了一个多小时,得把他弄出来了。他被送进机器里时,脚先入仓,这样一来,仓顶喷射出的火焰就能直接加热他的胸腔。胸腔是人体最厚实的部分,火化需要的时间最久。当胸腔开始燃烧时,就得把尸体前移,准备烧下半身。我戴上工业手套和护目镜,拿起那把值得信赖的金属耙子,说干就干。我把炉门打开差不多八英寸,将耙子伸入熊熊烈火,小心翼翼地钩住马丁内兹先生的肋骨。刚开始你很难找准位置,一旦掌握好耙子的角度,就找最硬的那根肋骨下手。钩住他之后,我快速向外一拉,新一轮火焰喷发而出,点燃了尸体的下半身。当马丁内兹先生化为一堆闪着红色火星的灰烬时——注意,一定得是红色,黑色意味着没烧透——我关掉机器,等温度下降到500华氏度,再清理炉膛。耙子可以用来对付大块的骨头碎片,但优秀的火化师会用一把细齿儿的金属刷,清理那些细小的灰末。心态好的话,你都能扫出禅的韵味,像佛教僧人耙平沙花园那样,轻轻扫,轻轻扫。我把马丁内兹先生的骨头碎片盛入一个金属筐,来到火化间的另一头,将它们倒在一个狭长的托盘上。托盘类似考古挖掘用的那种,用来寻找人们生前植入骨头里的金属物件,比如人造膝盖、人造胯关节、牙齿填充物等。这些东西必须全部移除,因为一会儿还要用骨灰研磨机处理碎片,这是火化的最后一道工序。“骨灰研磨机”听起来像动画片里的反派人物或怪物卡车的名字,说白了,就是个骨头搅拌机,和电饭锅差不多大。

  我把碎片扫入研磨机,定时20秒。随着高速旋转的声音,骨头随即变成了灰土状,专业的叫法是“遗灰”。按照加州的规矩(确切来说是法律),马丁内兹先生的家人只能拿到盛在瓮里的白色骨灰,而不是块状遗骨。遗骨会让人伤心地意识到,马丁内兹先生曾经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现在却成了骨灰盒里的抽象存在。不过,并不是所有文化都忌讳遗骨。公元一世纪,罗马人用松树干堆砌成柴堆,直接把尸体平放在顶层,将柴堆点燃。火化结束后,哀悼的人们纷纷收集遗骨,把它们泡在牛奶里用手洗净,然后放入骨灰瓮中。如果你认为只有纵情声色的古罗马人才会清理遗骨,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当代日本的死亡仪式中,遗骨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拣骨”仪式里,入殓师围坐在火化炉边,从炉膛中取出骨头碎片,放在茶几上。死者的亲属用长长的筷子,将遗骨一片一片夹入骨灰瓮。最先夹起的是足骨,然后一点点往上,最后才到头骨。只有这样做,亡者才能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永恒。西风火化间里可见不到什么亲属,只有马丁内兹先生和我两个人。人类学家乔佛瑞·戈勒在著名的《死亡之涩情》一文中写道:“大多数时候,人们之所以选择火葬,是因为火葬比土葬能让逝者消失得更加彻底。”我和马丁内兹先生非亲非故,却负责打理他的丧事,他只有我一个人为他“拣骨”。在古代,死亡仪式极其讲究,要选择特定之人和良辰吉时,全世界都是如此。像我这种只接受过几周火化炉操作培训的人,却掌控着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程,实在有些说不过去。我把马丁内兹先生的骨灰倒入一个塑料袋,拧几下系好,放进棕色的塑料骨灰盒。我们在等候室摆了一些更高级的骨灰瓮,鎏金的,边上还镶有贝壳做的白鸽。和其他大多数人一样,马丁内兹先生的家人没有选择这款。我在标签上写好他的名字,贴在承载他永恒之身的器皿上。我对马丁内兹先生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把他放到桌子上方的架子上。

  他和其他棕色盒子待在一起,静静等候自己的家人。下午五点,我已完成今天的任务,成功地把一个人从尸体变成骨灰。带着满身的人类粉末,我下班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