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真正的样子?

  有谁曾经见过小男孩试图用手抓住一道太阳光?黎明的孤独与寂静里,当我躺在床上听到那乐声的时候,突然起来的渴望就是那样无用而疯狂。我想抓紧在胸口的是生命本身:青春的野心、梦想与爱。

  ——路易斯·塞尔努达《奥克诺斯》

  1

  这或许是我在这儿的最后一个六月了。

  四年来我从未认真端详过这片土地,校园里千城一面的建筑,熙熙攘攘的人群,却不深不浅地,打出了一道特别的印痕。那些日子,我的青春时代,对于梦想,对于未来,对于爱,也曾有过一番美好的设想。我急于找出一条清晰可见的道路,以便在人间安然地生存。噢,真是这样吗?那颗十九岁骄傲而柔弱的心,可曾得到满足?

  2

  “这才是大学真正的样子吗?”

  时间回到四年前。09年的九月,方杨在S大新生报到的第二天,文学院见面会上。

  南方姑娘似乎对夏日情有独钟,迟迟不肯放它回去。院长在上面讲得激情澎湃,而台下正坐着一群学生和家长。他们好像早已习惯了这样的高温,掏出各种报纸、传单随意扇着,同周围人叽叽喳喳,不时瞅一眼主席台那张辛劳的面孔。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正式成为了S大的一员。希望在这四年里,你们不会辜负家长、老师的期望,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为你们自己作打算。”

  听完一堆没有意义的废话,方杨想到,昨天离开车站,堂姐方敏带他过来时,他简直小心到极致。虽然S大名气实际上并不算高,可是对方杨老家那边的小城镇而言,能从千万人中挤进去,已经十分难得了。再加上那股天生的自卑感,他变得轻声慢步,生怕打扰到这里的一草一木。

  来到宿舍。寒暄几句后,他认识了未来的几个舍友:马嘉杰,高他一届的师兄,人高马大,哪里都能见到的名字,看上去却很有威严,甚至有些吓人;祖咏,典型的矮个子,嫌天气热,竟然只穿了一件葱绿色的背心;还有一位坐火车没有到。

  同堂姐忙完准备吃饭的时候,方杨看见,校道上每一个人好像都是那么地自信,眼神充满了力量。他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想到要在这样的地方待上四年,不知会变成什么样子。“姐,我也想成为那种坚定的人。”方杨突然开口。

  方敏也是这所学校的学生,而且可以说是学生中的模范,不仅人长得漂亮,还年年能拿奖学金,各种活动得心应手,在领导和同学中的人脉也很广,今年刚大四就陆续收到了几家公司的offer。现在弟弟过来,她直接推掉了一个面试,全天候地带他到处逛,包括食堂、教学楼、图书馆,甚至宿舍。

  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姐姐,方杨才能在短短一天之内对S大校园了如指掌。她说:“你性格内向,又有点偏执,在这里要多和同学打交道啊,听听别人的意见。刚刚你那位师兄好像挺强势的。“——温柔得像一个亲姐姐。

  “总比在某个地方好得多。”方杨冷笑。

  “别一直纠结啦,这也是正常的事情。”

  3

  其实,他是无比渴望这样一个新环境的。虽然一直以来,对于陌生的东西,他都有些畏惧。然而,方杨对S大的渴望,也是对自由的渴望。

  这十多年来,他的家庭几乎是苟延残喘,分分钟都硝烟弥漫。无论什么事情,都可以拿出来喋喋不休,而且粗口频发,严重时摔各种东西,最后一定会牵扯到利益钱财。除了两口子不停歇地吵架之外,他又成了一块踢来踢去的皮球,丝毫没有感觉到自己作为儿子,甚至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他跟爸妈的关系也渐渐恶化。试想,每天早晨起床看见讨厌的人,那是什么感受啊!

  就是这样,在无休止的怀疑、冷漠、暴力和拜金主义的熏陶之下,他一个人撑了十多年。这十多年来,他几乎没有感受到一丝爱怜,每当他人自豪地提起爸妈时,他只有沉默。他曾为此哀劝过,希望爸妈能和睦一点,像他小时候那样;也有告诉自己,夫妻吵架是很正常的事。可这却是无益的。他不希望,若干年后,他也和现在的爸妈一个样,整天只知道吵来吵去,埋没于家庭纠纷当中,为了一些钱财大动干戈。这样只会令下一代蒙羞。而现在他能做到的,仅仅是来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除了堂姐,谁都不认识的地方,在这里上大学。既然暂时没办法改变,那就只有躲避。

  毕竟是血肉亲情,赐予他二十年的生命,这是他不能无法逾越的藩篱。

  而踏进S大校门时,方杨真的松了一口气。虽不知即将到来的是什么日子,但至少暂时摆脱了缠绕许久的痛苦。

  4

  回过神来,院长继续发言:“想必大家也明白,S大的名气不够响亮,所以,你们的到来,就要立志改变这一切。与高中不同,大学是完全与社会接轨的前奏曲。“”说白了,无论是哪所高校,都无非是提前培养你们成为社会人能的职业技术学校。“

  此言一出,众声喧哗。台下议论纷纷,而院长并没有停止:

  “或许这样说有些,但两者是同一个概念。家长们,你们辛辛苦苦把子女供到大学,不就是为了以后工作好一点?”“而我们,正可以发挥出中文系的优势,别人眼中的万金油,在各个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而且既然是S大的人,也能为母校争光。”

  其后院长又叽叽歪歪地咕噜了一大堆,越说越兴奋。最后,甚至呼吁大家站起来,高举右臂,为自己的伟大前途宣誓。

  “姐,这才是大学真正的样子吗?”听着听着,方杨又问了一句。

  方敏迟疑了一下,她明白方杨的意思,他的性格她也是清楚的,和她以前几乎一模一样。“你希望是什么样子?”

  “我觉得,大学应该是自由的吧?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过了很久,方敏终于回答;”那就想清楚你的方向,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吧。“

  “可我明明记得姐之前不是这样的?”

  没有回答。方杨瞥见她的眼神,很奇怪,好像欲言又止,再看还有一点不忍心的味道。

  这时,坐在一旁的祖咏望了他们一眼,似乎若有所思,然后又转过了头。

  事实上,昨晚忙完回到宿舍,他就立刻跳到床上,拿出高考留下的那些笔洋洋洒洒写了几页纸,在灵感尚未殆失之际,写下他对大学生活、对理想未来的所有想法——

  “读书、写作、恋爱、思考————”这里面最实际的愿望是,未来在一家杂志社工作。至于成为作家——多么羞耻的一件事啊!

  几乎是乌托邦一样的愿景。

  在方敏眼中,他就像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瞪着眼睛看着这个世界,想要出去闯一番,又害怕被这个世界同化。太过理想主义,真的、真的很特别——特别得好像三年前的她。

  “灿烂的星,我祈求如你般坚定,但我不愿高悬夜空,独自辉映。”灵感写尽后,这位弟弟选择了济慈生命中最后的这句诗作为结尾。

  院长的呼唤明显起了作用。就在方杨还沉溺于回忆之时,不知受了什么魔法,随着院长的一声令下,越来越多的人站起来呼应,进行着这个庄严而滑稽的宣誓。“又一个‘文格尔先生’”,方杨想起电影《浪潮》里的情境,不过受到集体主义的感召,方杨甚至也有些动摇了。很快,他看到祖咏已经加入了队伍。

  沉闷的会议室顿时浩浩荡荡,颇有挂帅出征之气场。方杨和方敏坐在他们中间,倒显得尴尬了。

  过了差不多两分钟,斜前方有个背影突然立起来,对着院长,斩钉截铁地说了声:“不!”

  方杨看了看,一名不算很高的男生,但是眼神可敬、不容侵犯。他突然觉得眼熟,好像之前在宿舍楼道里见过一次,他的床位前贴着”宁鸣“两个字。这时全部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这位男生的身上。男生继续问:”院长,难道你不知‘大学精神’是何物吗?“

  男生的话音刚落,立刻被他身边像是妈妈的人物制止,不断向所有人赔罪:“大家对不起,我的儿子不懂事。”

  但赔罪还没结束,男生再一次打断:“作为一所还算不错的大学,不应该有一些值得关注的精神内涵吗?如果大学仅仅是一个中介,一架桥梁,那何来大学精神之说。被这一问,主席台上的领导都吓了一跳,他们没有料到会有人来打断。但很快就有学生家长驳斥:“年轻人叫什么名字?怎么一点礼貌都没有,供你们读大学,本来就是这样。””而且你们实际上也只是想要一个更好的工作嘛!“

  学生们也一片接受的态度,各自小声议论着宁鸣的不懂事。

  “其实我挺认同他的,大学的自由不应该只是一个幌子,我们不能只有哪一条路可以走。“方杨悄悄对方敏说。

  “那你想要什么样的?”身后一个耳尖的女生马上质问道。

  “我..我..我不知道...”

  之后的场面就像这样,一度陷入混乱,直到主持人叫停。

  5

  最后环节是请优秀学生代表上台发言——正是方敏。方敏不急不躁地讲了一些,顺带鼓励一下师弟师妹,但方杨已是无心再听。

  刚刚宁鸣的意见明明就是自己想要表达却又不敢说的,可看上去不受欢迎。真的是自己太偏执了?

  结束时正值中午,烈日烘烤着人们的耐心。方敏带着弟弟去饭堂吃了,见他无精打采的样子,也没有多说什么。

  方杨回来的时候心不在焉,居然被绊了一下。定睛去看,是一块圆圆的石头,莫名其妙横在路中间。看形状应该是普通的鹅卵石,但令人惊讶的是,光滑的表面上竟刻着一枚奇怪的图案。他端详了许久,发现有点像歪的五角星,五条线交叉出一个。试着摸了一下,居然还有凹痕,但是凹痕很自然,完全没有人为加工的痕迹。当他疲惫地回到宿舍,师兄笑着问了一句:”怎么样?院长很励志吧?“

  励志个鬼,方杨在心里暗道。他应和了一声,就脱鞋躺床上了。他抬头望着天花板,想起院长的发言,最亲爱的姐姐的眼神,想起这两天经历的人和事,那块石头的奇异花纹,还有那个叫作“宁鸣”的男生。想着想着,便闭上了双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