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已经八十六岁了,背更加驼了,两边的肩膀一边高一边低。可能是早期干活的时候一边的手臂习惯性用力一些,长此以往,便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这个样子似乎让我看见沧桑岁月在一个人身上雕刻的痕迹,不知弯曲的脊背里承载着多少故事和泪水。
这次春节回家看奶奶,只见奶奶比以前更清瘦一些,眼睛也更加浑浊了。听妈妈说,最近奶奶的心情很不好,动不动就冲她们发火,原因是现在的房子不好住。现在的房子是一间三层楼的楼房,一楼后面是厨房,前面是客厅,面宽较窄,卧室在二楼,通往二楼的楼梯有点陡。有时候她不太有力气到二楼的房间去睡觉,希望能在旁边再造一间,把卧室搬至一楼。在我听起来,似乎也有道理。老人跟小孩一样没有太多的念想,她要的东西就是那一样,得不到的时候也会发发脾气,子女解决不了的话,她又无可奈何,我们儿孙辈去的时候也会抱怨抱怨,以便让我们知道她的需求,这不禁使我可怜起奶奶来。
奶奶的一生是辛劳的,养育六个子女。我的父亲是家中的长子,父亲曾告诉我,他十三岁左右时便辍学回家,帮爷爷挣工分养家。他的下面有五个兄弟姐妹,那时候的爷爷还算健壮,精耕细作三亩稻田养家糊口,日子过得及其清苦。后来子女个个长大,渐渐能分担家里的责任,日子稍显从容。但随着儿孙辈陆陆续续的来到这个大家庭中,奶奶又再次陷入繁忙的家务事中,哪户家庭有事就把孩子往奶奶家一搁,放个三五天,一两个月,一年半载的,也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到了寒暑假,孩子们一放假,便成群地往奶奶家钻。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大大小小加起来有十几个,所以到了寒暑假,奶奶家是极其热闹的。记忆中的奶奶总是天不亮就起床,上柴火烧早饭,然后挪着她的那双小脚疾走,到田头摘几根丝瓜,或者爬到后山挖几根毛竹笋做下早饭的菜。记忆中,却无论如何都搜索不到奶奶闲暇时候的样子。
奶奶的六个子女没有一个是留在身边的,他们就像村子里大多数有点头脑,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一样纷纷外出做生意,于是六个子女的家庭分散在全国各地,离得最近的要数二叔叔家了,在距离二十公里外的县城里住着,奶奶是极不愿意离开这个小山村的家的,但是她一个人住在那里也着实让人不放心。一年冬天,父亲好不容易说服奶奶,把她接到杭州来住,美丽的城市,宽敞的楼房却更像牢笼困住了奶奶的那双小脚,不知迈向何处。我们有空的日子带上奶奶到景区里去转转,那个时候的奶奶才兴奋的像个小女孩,眼睛是亮的。我们忙碌的日子,只能把奶奶一个人放在家里,奶奶便开始思念起后山的那条小路和前面河边通向田野的大路。父亲抵不住奶奶的哀求,未住满一个月便匆匆地送奶奶回到山村的家。每逢过年,住县城的的二叔叔会把奶奶接到家里,但过了大年初一,奶奶便嚷嚷着要回家,说是不放心家里,叔叔总是会说:“家里又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房子人家又背不去的。”此时,奶奶就要跟叔叔急:“后山的笋要冒出来了,得去看看,田头种的瓜果蔬菜要去打理一下。”奶奶一生气就会把脸涨得通红,叔叔也只有依了她。的确,那一片土地才是奶奶真正的家,生活了一辈子的,养育了一个家族的土地,才是奶奶深深的眷恋,是不能离开太久的。
几十年过去了,那条通往后山崎岖不平的山路,奶奶迈着一双小脚颤颤颠颠走了一辈子的山路依旧,只是现在走的人少了,山路两旁不时地斜伸出许多杂乱无章的树枝杂草,小路变窄了,而通往田头的小道变宽了,昔日美丽的乡村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变得面目全非,唯一不变的是奶奶矮小孤独的背影。
意境优美,如画,如诗。
回复 @春秋相对: 谢谢!还要进步
科技馆的馆字写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