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老话:“与人好,与己好。”你对人家好,自然人家会对你好。可有人说:“师傅,我对某人好,可人家对我不好。”我说:“肯定前辈子你欠他的”。很简单,我们生孩子,有的孩子就是恩人来回报你,有的孩子就是仇人来让你还债的。好多孩子都是债主,家长们都是还债的,很可怜。所以修行过程中我们不单单要看到人生之苦,更要明白这种苦从何而来,更重要的是要解决这种苦,放下贪嗔痴。
我不知道大家感觉到人生怎样的苦,可能好多人还感觉不到。我现在发现一个状况,最近这几年一直在说老年人怕孤独,年轻人怕寂寞。很多老年人到寺庙里来不是来学佛的,不是来修行的,而是来消除孤独的。在家里太寂寞太孤独了,所以来寺院找人说话了。很多年轻人怕寂寞,所以晚上睡不着觉,他恐惧,所以到夜场去消费,去狂欢,只有把自己累到精疲力尽的那一刻,才想到家里那张床,那个安稳的栖居处。
我以前两点钟睡觉,不是下午两点,是半夜两点甚至三点。我这个习惯是读硕士的时候养成的。我们那个时候读硕士的时候是很可怜的,那时候老师第一节课不是讲课,是给你开书单。我们研究生的卡是能借20本书的,我们一个学期两到三门课,他们几个基本上加起来都是开20到30本书吧。一开学就是抱着一摞书回房间,老师交待你看书你不看,你就是找麻烦,到时候肯定过不了关。我们那时候上课有一个讨论,老师之前留一个题,下一周要讨论这门课,我就得回去翻书、总结、发现,12点睡觉太早了。
那个时候为什么喝茶?困的!晚上十一点钟困得不行了,寺庙里上早课比较早,四点半上早课四点钟就要起床。吃完饭就要骑着自行车去厦门大学上学,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所以很辛苦。怎么办呢?喝茶。这么大的杯子,先泡三分之一,放三分之一的茶叶。因为喝得太凶,茶叶也不敢买贵的,五块钱一包的。那是90年代,五块钱一包也蛮贵的。三分之一放下去,基本上是杯子三分之二是茶了。很浓,像喝酱油一样,提神啊。差不多十二点钟过后,把茶叶压一压,再放上三分之一的茶叶,这杯子基本上只有一口水,看着看着书有点昏沉了就喝一口。到两点不睡是真的很累了,除非要写论文逼得要写完没办法,要不然是真的要睡觉的。早晨起来参加早课后去学校上课,十一点半下课。
以前几个同学上课,上完了我就回庙上弄一点饭给自己,弄完了躺在床上睡觉,实在是困,没办法。睡到下午两点起来看书,一直看到夜里两点。我这十二个小时都是在看书、整理资料。苦吗?没有,学知识啊。可养成了这个习惯以后晚上就得两点睡。
那时候我们毕业的几个同学都住在一个楼上,都是教书了,晚上睡觉要互相比,看看人家的灯关了没有,没关自己还得努力一点不能睡,实在熬不下去算了,原来那个人睡着了灯没关。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状态。后来自己就慢慢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从两点改成十二点。十一二年前从十二点改成十点,近四五年八点半上床,九点半睡觉,提前过老年生活。其实这不是老年生活,是正常的身体状态。
你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护,怎么能爱别人呢?古时候孟子讲了一句话:“爱己及人”。你也是众生一份子。所以我们应该知道怎样去调整自己的内心,认知自己的状态。在修行过程中我们应该知苦、解苦、消苦。消苦不是把苦扔在那里不管,而是不去造苦,甚至不去执着苦。
好比我们现在有的人生病,有的人讲:“我的身体怎么这么不好,小病不断。”我说:“小病不断好。多少个老也不生病,一生病就死的。”当你生病的过程中,你要有一种意识状态:病去了,快乐就来了。你应当以正确的心理状态去认知苦,而不是以苦为乐,不在苦中纠缠,甚至能舍弃你的贪心,更不去嗔。
婆媳是很难解决的一种关系。儿子是妈妈的前世情人,所以妈妈爱儿子,儿子爱媳妇,妈妈就嫉妒了。有句话叫“生儿养老”,现在生啥都不养老了,老是要自己养的。年轻人更要懂得爱护老人、尊重老人,有一分能力,要付出一分半的力量去爱护你的长辈、父母。
我们修行过程中需要知道苦的集聚,苦不是一,不是二,而是很多,是无量。当别人跟你说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常常回答:“知道了。”“知道了”这句话,其实非常不实在。现在年轻人知道的比老年人多得多,什么都知道却做不好。知道手机的危害,手不离手机。知道不睡觉的危害,就是不睡。这就是我们的人生状态,到此就会产生非常多的负面影响。如果我们能够放松、理解,好好地去总结自己、认识自己,那你就有修了。
我是责编宋碧珺,会帮助你完成作品日更或结稿,帮助你上特荐榜并发行电子书单行本,有事跟我联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