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

  雅法,一座多次出现在旧约圣经中的古老海港。穿梭石墙中仍能感受到它四千多年经历过的风雨。

  旧约里大希律王一手筹建的凯撒利亚港,经历了犹太战争、大地震、以及十字军东征等岁月洗礼。遗址里的罗马竞技场与歌剧院虽残破却又恢弘,在一半废墟一半海浪中窥见了它昔日辉煌...雅法的巴哈空中神殿、旧约圣经中列王纪的先知伊利亚的修道山洞、以及阿卡古城。耶路撒冷,哭墙,圣殿山。

  “马萨达永不沦陷”是今日以色列参军的誓言。公元66年爆发了犹太人对罗马帝国的起义,犹太义军从失守的耶路撒冷撤退到了希律王在死海谷底建造的高山要塞-马萨达,在此顽强抵抗。最终,数以万计的罗马军队筑起高塔攻破了马萨达,剩存的967名犹太斗士集体自杀。从此犹太人亡国,成了一支没有归属的民族,直到1947年以色列建国。

  去了耶路撒冷,才能真正感受到一种震撼,坐在圣殿山的石墙上,想起十字军东征,萨拉丁,仿佛有种穿越的感觉

  世界上也许没有任何一座城巿能像耶路撒冷一样承载这么多故事,而且直到今天仍然在延续

  著作:《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以色列(State of Israel),是一个位于西亚黎凡特地区的国家,地处地中海的东南方向,北靠黎巴嫩、东濒叙利亚和约旦、西南边则是埃及。1948年宣布独立,2014年1月人口已超过813万,其中犹太人611万人,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

  古代以色列

  色列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的分支希伯来人。希伯来人也就是古犹太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认亚伯拉罕Abraham为祖先,在现代人类基因学中,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DNA较其他种族是接近的。

  以色列最初是指一个民族而非地名,可查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公元前1211年。在过去三千多年的历史中,犹太人视以色列地为自己的民族和精神生活的核心,称之为“圣地”或“应许之地”。以色列在犹太教中具有特别的含义,包括圣殿遗迹和相关的宗教礼仪,都是现代犹太教传统的重要基础。

  以色列意为“与神角力者”,来源于《圣经》犹太人的祖先雅各与神(天使)角力并取胜,神(天使)将雅各的名字改为以色列。雅各生了十二个支派。

  雅各带领他的子孙前往埃及并旅居430年之久,约在公元前1450年(公元前15世纪)离开埃及迁回到迦南地(现今之巴勒斯坦)。

  公元前11世纪,建立了以色列联合王国。公元前十世纪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王之后分裂为南北两国,北方是由十个支派组成的以色列王国,而南方是由大卫后裔世袭的犹大王国。

  公元前722年和586年,这两个王国先后被亚述人征服和被巴比伦人灭亡,大多数犹太人被俘虏到两河流域地区,直到波斯帝国时期分批回归。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该地区,后来以色列地区成为塞琉西王朝和托勒密王朝争夺之地。

  公元前167年~63年,以色列地区受马加比家族统治。之后罗马人庞培占领巴勒斯坦,将以色列并入叙利亚省,又扶植了希律家族为代理政府。公元前一世纪末希律王扩建耶路撒冷。

  公元66~70年,因罗马人的暴行爆发了犹太人大规模起义,后多次遭到罗马军队的残酷镇压,耶路撒冷再次被毁坏,犹太人被赶出了故土流散到世界各地。公元132年爆发了大规模起义,再次遭到了罗马军队镇压。

  公元638年,穆斯林从拜占庭帝国夺取了该地区的控制权,之后数个穆斯林国家统治过这个地区,阿拉伯人从此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居民。后来分别被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花剌子模和蒙古帝国征服,在1260年至1516年间由马木鲁克统治,接着在1517年成为奥斯曼帝国一个省份。

  经历过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拜占庭等古国的统治,犹太人在这一地区逐渐衰落并遭驱逐,散于全球各地,连中国的开封都有犹太教会堂的遗迹。犹太教最重要的两本经籍《密西拿》和《塔木德》经也是在这段时期写成。

  犹太人回归潮

  18世纪便有数波小型的回归潮。在1878年,佩塔提克瓦出现了第一个大型的犹太人农场殖民区。犹太人从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人手中购买土地并且定居。随着犹太居民的增多,他们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

  1896年,中欧地区的奥匈帝国犹太裔记者西奥多·赫茨尔发起锡安主义运动(又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号召全世界犹太人回归故土,恢复本民族的生活方式。

  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他召集了第一届“世界锡安主义大会”,大会决议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等相应机构成立,帮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

  以色列唯一红海旅游城市-埃拉特市

  以色列唯一红海旅游城市-埃拉特市

  锡安主义运动的发展推动了第二次回归浪潮(1904~1914年),约有四万名犹太人返回定居。

  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外长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国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掀起了第三和第四次回归浪潮。

  1920年,国际联盟委托英国管辖巴勒斯坦。

  1922年英国将托管地划分为两部分:东部(现约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为犹太居民区。

  在1929年爆发的一场巴勒斯坦暴动中,阿拉伯人杀死了133名犹太人。1922年,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以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接着在1936年~1939年又有数场暴动发生。

  对此英国在1939年颁布了一份白皮书,限制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至75000人,并且限制犹太人购买土地。这份白皮书被许多犹太人和锡安主义者视为是对犹太人的背叛,并且认为那违背了贝尔福宣言。阿拉伯人也并没有就此平息,他们希望完全停止犹太人的移民。1933年,纳粹在德国执政,掀起第五次犹太人回归浪潮。

  1940年,犹太人已占当地居民总数的30%。后来在欧洲发生的犹太人大屠杀,进一步推动了犹太人回归。

  1944至1948年之间,愈20万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辗转来到巴勒斯坦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60万犹太居民。

  以色列复国

  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自从19世纪末以来一直稳定增长,受到二战中的犹太人大屠杀影响,犹太人复国的理念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支持。1947年,鉴于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暴力冲突不断升级,和平努力受到挫败,英国政府决定从巴勒斯坦托管地脱身。

  联合国成立了“巴勒斯坦专门委员会”,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33国赞成(包括美国和原苏联),13国反对,10国弃权,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两个国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冲突。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分治方案的当日,大卫·本-古理安接受了该方案,但被阿拉伯国家联盟断然拒绝。阿盟委员会高层下令对以色列的犹太平民展开为期三天的暴力袭击,攻击建筑、商店、以及住宅区,紧接着犹太人组织的地下民兵部队展开还击,这些战斗很快便蔓延为大规模的冲突,继而引发了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

  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的托管期结束前一天的子夜,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当天为以色列的国庆节。

  在1949年1月25日全国选举中,有85%的合格选民参加了投票,接着有120个议席的第一届议会开会。两位曾领导以色列建成国家的人成为该国的领袖,犹太人代办处领导人大卫·本-古里安当选首任总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领导人哈伊姆·魏兹曼由议会选为首任总统。

  1949年5月11日,以色列取得联合国的席位,成为第59个会员国。

  1948年独立战争

  在以色列建国之后,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战,开始了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北边的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军队都在接近边界的地方被阻挡下来,来自东方的约旦军队则攻下耶路撒冷的东部,并且对城市的西部展开攻击。不过,犹太人的民兵部队成功的阻挡了约旦军队,而地下的国民军组织部队(Irgun)也阻止了来自南方的埃及军队。从6月开始,联合国宣布了一个月的停火令,在这段期间里以色列国防军正式成立。在数个月的战斗后,双方在1949年达成一则停火协议并划清暂时的边界,这条边界线被称为“绿线”(GreenLine)。以色列在约旦河的西方获得了额外的23.5%的管辖领域,约旦则占有以色列南部一块山地区域和撒马里亚,后来那里被称为西岸地区。埃及在沿海地区占有一小块的土地,后来被称为加沙地带。

  大量的阿拉伯人口逃离了新成立的犹太人国家,巴勒斯坦人将此次流亡称为“大灾难”(النكبة),预计有400000至900000名巴勒斯坦难民流亡,联合国估计有711000人。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未解决的冲突、以及巴勒斯坦难民的问题一直持续至今。随着1948年的战争,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的犹太人口开始撤回以色列,大量来自阿拉伯国家的犹太人难民使得以色列的人口遽增了两倍。在接下来几年里将近850000名瑟法底犹太人从阿拉伯国家逃离或遭驱逐,其中约有600000人迁移至以色列,其他的人则移民至欧洲和美国。

  20世纪50~60年代

  在1954年至1955年间,担任以色列总理的摩西·夏里特(MosheSharett)试图轰炸埃及未遂

  古城阿克

  古城阿克

  而爆发丑闻,造成以色列在政治上蒙羞。

  埃及在1956年国有化了苏伊士运河,英国和法国对此相当不满。以色列在遭到一连串阿拉伯地下民兵部队的袭击后,秘密的与英法两国结盟,并且对埃及宣战。在苏伊士运河危机后,三个国家遭到联合国的谴责,以色列被迫从西奈半岛撤军。

  在1955年,大卫·本-古理安再次成为以色列总理,并且一直任职到1963年才辞职。在古理安辞职后,列维·艾希科尔(LeviEshkol)继任了总理。

  在1961年,纳粹的战争犯、也是欧洲犹太人大屠杀主谋之一的阿道夫·艾希曼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遭到以色列的摩萨德(Mossad)情报局干员逮捕,并且被送回以色列接受审判。艾希曼成为以色列历史上唯一一个遭到法庭判决死刑的罪犯。

  在政治舞台上,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在1967年5月再次紧绷。

  叙利亚、约旦、和埃及透露了开战的意图,埃及并且驱逐了在加沙地带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埃及违反了之前立定的条约、并且封锁了以色列战略要地的堤蓝海峡,接着又在以色列边界部署大量的战车和战机,以色列于是以埃及挑衅为由在6月5日对埃及展开先发制人的攻势。在这场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击败了所有阿拉伯邻国的军队,并且在空军战场上获得完全的胜利。以色列一口气夺下了整个西岸地区、加沙地带、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1949年划定的绿线则变成以色列管辖国内领土和占领区域的行政分界线。后来在签订一则和平协议后,以色列将西奈半岛还给了埃及。

  在战争中以色列空军误炸了一艘美军的情报船自由号(USSLiberty),造成34名美军死亡。美国和以色列的调查总结认为这场意外是因为自由号的辨识困难而造成的误击事件。

  1969年,梅尔夫人当选以色列第一位女总理。

  20世纪70年代

  耶路撒冷哭墙

  1968年至1972年这段期间被称为消耗战争(WarofAttrition),以色列和叙利亚、埃及间的边界频繁爆发许多小规模的冲突。除此之外,在1970年代早期,巴勒斯坦武装部队对以色列和各国的犹太人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恐怖攻击,在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爆发了慕尼黑惨案,巴勒斯坦的武装民兵挟持以色列的代表团成员作为人质,最后所有人质皆遭杀害。以色列对此展开了报复性的“上帝之怒行动”(OperationWrathofGod),由一群以色列摩萨德情报局的干员在世界各地行刺那些筹划慕尼黑惨案的幕后凶手。

  最后,在1973年10月6日,正值犹太人传统的赎罪日那天,埃及和叙利亚对以色列发起了突袭攻势。尽管阿拉伯国家在战争初期成功打击了准备不足的以色列军队,但是由于以色列依靠美国的强大外援以及卫星科技,埃及和叙利亚最终仍被以色列击退。战后的几年局势变的较为平静,以色列和埃及终于得以达成和平协议。

  在1974年,伊扎克·拉宾继承梅尔夫人成为第五任总理。

  1977年的国会选举成为以色列政治历史上的主要转折点,从1948年来一直支配以色列政坛的工党联盟(המערך)遭到梅纳赫姆。贝京领导的联合党击败,这次选举在以色列还被称为是一场“革命”。

  接着,在当年的11月,埃及的总统萨达特史无前例的拜访了以色列,在以色列国会进行演讲,这是以色列建国以来第一次获得阿拉伯国家的承认。以色列军队的后备军官也组成和平运动以支持这次谈和。在萨达特拜访之后,两国间进行的和平谈判最后签下了大卫营和约。

  在1979年3月,贝京和沙达特在美国华盛顿特区达成以色列-埃及和平条约。随着条约的签订,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军,并且撤离了自从1970年代开始在那里建立的移民区。以色列也同意依据1949年划定的绿线让巴勒斯坦获得自治权。

  20世纪80年代

  在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轰炸了伊拉克在奥西拉克(Osirak)建立的核子反应炉,阻止了伊拉克制造核武器的企图,这次任务又被称为巴比伦行动。

  在1982年,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了一场攻势,卷入自从1975年以来一直进行的黎巴嫩内战。以色列的开战理由为保护以色列在北方的殖民区,当时殖民区经常受到来自黎巴嫩的恐怖攻击。在建立了四十公里的障碍区后,以色列国防军继续前进,甚至攻下了首都贝鲁特。以色列军队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逐出了黎巴嫩,迫使巴解转移基地至突尼斯。由于无法承担战争带来的压力,总理贝京在1983年辞职,由伊扎克·沙米尔(YitzhakShamir)继任。以色列最后在1986年撤出了大部分在黎巴嫩的军队,边界的缓冲地带则一直被维持,直到2000年以色列进行单方面的撤军。

  在1980年代里,原本由伊扎克·沙米尔领导的右派政府被左派的西蒙·佩雷斯取代。佩雷斯从1984年开始担任总理,但在1986年又被沙米尔取代,沙米尔达成了一个政党联盟的协议。在1987年爆发的巴勒斯坦大起义引燃了占领区域的一连串暴动,在暴动后沙米尔再次于1988年的选举中连任总理职位。

  20世纪90年代

  在波斯湾战争中,虽然以色列不是反伊拉克的联盟国之一、也没有实际参与伊拉

  1994年阿拉法特、佩雷斯、拉宾同获和平奖

  1994年阿拉法特、佩雷斯、拉宾同获和平奖

  克战事,以色列仍遭到39枚飞毛腿导弹击中。导弹并没有直接杀害任何以色列的公民,倒是有一些人因为不正确使用预备的防毒面具而死亡,除此之外一名以色列人遭到爱国者导弹碎片击中而丧命。在战事中,以色列也向在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提供防毒面具,以免他们遭伊拉克的生化武器攻击。尽管如此,巴解仍然表示支持萨达姆政权,一些巴勒斯坦居民甚至还站在屋顶上替来袭的飞毛腿导弹欢呼,虽然最后他们仍使用了以色列人提供的防毒面具。

  在1990年代早期,原苏联的大量犹太人开始移民至以色列,依据以色列的回归法,这些人在抵达以色列时便能取得以色列公民权。大约有38万人在1990-1991年抵达以色列。虽然以色列大众最初相当支持回归法,新移民造成的许多问题被工党作为选战中的把柄,批评执政的联合党没有解决他们的工作和住房问题。结果在1992年的选举中,新移民们大量投票给工党,使得左派再次抬头。在选举之后,伊扎克·拉宾成为了总理。在选举中工党曾经承诺将会大为改善以色列的国内治安和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到了1993年底,以色列政府抛弃了1991年的马德里协议框架,改与巴解签订奥斯陆协议(OsloAccords)。在1994年,约旦成为继埃及之后第二个承诺与以色列和平共处的阿拉伯国家。[3]

  最初以色列大众广泛支持奥斯陆协议,然而在协议签订之后以色列仍然持续遭到哈马斯武装团体的频繁攻击,协议受到的支持也开始大量减少。在1995年11月4日,拉宾遭到一名极端的以色列民族主义者刺杀。

  由于拉宾的遇刺,大众对于奥斯陆协议的观感也稍有好转,大为提升了西蒙·佩雷斯的支持度,使他赢得了1996年的大选。不过,新的一波自杀炸弹攻势加上阿拉法特赞美炸弹客的声明,使得公众舆论再次扭转,并且在1996年5月输给了联合党的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国名

  以色列国(TheStateofIsrael),简称以色列。以色列(希伯来文:מְדִינַתיִשְׂרָאֵל意为“与神角力者”,阿拉伯文:دَوْلَةْإِسْرَائِيل‎),国名来源于《圣经》犹太人的祖先雅各与神(天使)角力并取胜,神(天使)将雅各的名字改为以色列。或者大家会问明明是跟天使角力为什么会被称为“与神角力者”呢?因为在古代犹太人的宗教文献中“神”字既可以指上帝又可以指天使。关于雅各与神角力一事在《圣经》里用了个“神”字来记载,雅各与神角力。这导致中国国内不少人误认为与雅各角力的是上帝。

  以色列国徽来自圣经中的七盏金灯台,在圣经中分别出自旧约《出埃及记》、《撒迦利亚书》以及新约《启示录》。国徽上的造型取自《撒加利亚书》的描述(与出埃及记稍有不同,并不是一个而是七个,并且两边有橄榄树)。金灯台表征以色列是神在地上的见证。金表征神的神圣性情,撒加利亚书中说七灯台就是神的七眼。灯台两旁有橄榄枝,灯台上有金油留出到两枝橄榄枝,撒加利亚书中说是油的儿子,表征以色列圣殿重建时期的大祭司约书亚和省长所罗巴伯,分别据有祭司和君王这两种重要的职分。

  哭墙

  据说罗马人占领耶路撒冷时,犹太人常聚在这里哭泣,因而名哭墙。

  哭墙又称西墙,是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犹太教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教徒至该墙例须哀哭,以表示对古神庙的哀悼并期待其恢复。哭墙约20公尺、长50公尺,中间屏风相隔,祈祷时男女有别进入广场墙前,男士必须戴上传统帽子,如果没有帽子,入口处亦备有纸帽供应。许多徘徊不去的祈祷者,或以手抚墙面、或背诵经文、或将写着祈祷字句的纸条塞入墙壁石缝间。历经千年的风雨和朝圣者的抚触,哭墙石头也泛泛发光,如泣如诉一般。

  大卫城塔

  大卫城塔是耶路撒冷旧城的最高处,位于约帕门附近的犹太区内。这座约于两千多年前由希律王建造的城塔,陆续被挖掘出土的有古老的哈莫墙和法赛尔塔、希皮库斯塔和米里亚尼塔等三座城塔,以及罗马、拜占庭、十字军和土耳其时代的建筑遗迹。大卫城塔是大希律王建造的行宫,与耶路撒冷西面的防御工事。堡上有三个巨塔,希律王各依其兄法赛努,其友希皮库,及其妻玛利安妮而命名,玛利安妮为希律王所谋杀。公元70年,提多皇帝将这座壮丽的城堡宫殿作为罗马第十军团的军营,以显示罗马军队的强大英勇。在城堡下面,仍可看到希律时代的遗迹,在十二及十四世纪,十字军及埃及回教徒曾分别重整该城堡,目前残存的碉堡,是1540年土耳其苏利曼王所修建。

  死海

  死海是一个内陆盐湖,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之间的约旦谷地。西岸为犹太山地,东岸为外约旦高原。约旦河从北注入。约旦河每年向死海注入5.4亿立方米水,另外还有4条不大但常年有水的河流从东面注入,由于夏季蒸发量大,冬季又有水注入,所以死海水位具有季节性变化,从30至60厘米不等。死海长80公里,宽处为18公里,表面积约1020平方公里,平均深300米,最深处415米。湖东的利桑半岛将该湖划分为两个大小深浅不同的湖盆,北面的面积占四分之三,深415米,南面平均深度不到3米。无出口,进水主要靠约旦河,进水量大致与蒸发量相等,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天然水体之一。海湖中及湖岸均富含盐份,在这样的水中,鱼儿和其他水生物都难以生存,水中只有细菌没有生物;岸边及周围地区也没有花草生长,故人们称之为“死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