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凉了,起了很大风,气温或突降了十度。小镇的清冷更为深重。我骑着自行车在小镇街道上奔走,那一卷长发与围巾在风中飘扬。竟有种隔世恍惚之感。
这大道,这人间,这风雪,似与我隔绝得远了。这人间的点滴感受也渐而的与我隔绝得远去。唉,低声叹息,时光竟在那一恍惚中二十年去了。怎还会如二十年前那般切身肌肤灵魂的感受到人间的风雪炎凉呢?似乎一切都超脱了,以种如沈从文般的轻慢而轻松的将之回朔到如他一样的乡村或乡绅人家去。
这是每读沈从文文字时便有的幽静与坦然。
他早期字里有股天然纯静之气,暖暖的流浸你的心灵。就是污秽的情感流经他的笔尖,亦变得柔软清纯起来,,竟藏着股幽怨的哀沉。
《绅士太太》中的三姨太太与绅士太太那段情谊,及那一名生世迷一般的孩子,既绅士太太的小儿子,三姨太太的干儿子。这一幽暗复杂的悬念,几欲让人想起那些惊世骇俗的传奇故事。我很惊叹沈从文将这一世间并不容忍的情爱因果写得如此凄美。它并不多么光彩的,却透着遗落远古浮尘中的没落优雅。
不知是我对乡土气息的特别敏感与衷爱,还是沈从文骨子里有我一样的对于那个乡间的热爱。他文里的那股纯朴气息刻刻都能感受到,未曾遗漏一点。它或是沈从文文字如此赋予魅力的原因,也是如此沁我心脾的原因。更是我流连于此无限静谧遐想的原因。它总是会让你停顿下来,只为舒缓一下,再吸上那气息一口。他文里总藏着一马平川或一片原野,总是会有绿树和风及醇厚的乡土气。纯朴的让人沉浸,轻松的让你迷醉,却隐含着清冽的哀愁与伤悲。
沈从文《丈夫》中亦有这种不为俗世容忍的情爱存在,而经过他笔尖,那情爱却有着催人泪下的悲哀,与催人心痛的静之悲凉。
“……一个不亟亟于生养孩子的妇人,到了城市,能够每月把从城市里两个晚上所得的钱,送给那留在乡下诚实耐劳种田为生的丈夫处去,在那方面就可以过了好日子,名分不失,利益存在,所以许多年青的丈夫,在娶妻以后,把妻送出来,自己留在家中耕田种地安分过日子,也竟是极其平常的事……”
无不字字血泪,控诉着那个时代农人无以生存下去的悲凉,血的凉的悲哀。到了那丈夫忍不住想起了自己的妻,换了一身浆洗干净的衣服……背着箩筐里的红薯与糍粑一类,象远亲一样的去寻被他送去做那事的妻……尔后是他面见妻后的那些细节……
一个原本似乎很艳俗而堕落的故事,经他笔尖一过,却是清幽的幽怨与寂寞,透着无奈的纯朴,让人心揪痛。因为这纯朴是从小说人物心灵骨子里真实流露出来的。他她无论身处何地何境都不泯没。那是沈从文骨子心里的纯朴,是他乡土里参透出来的纯朴。让人深痛静默而崇敬。
男人把从家里带来的栗子给他妻老七吃,那段真是纯朴的让人落下泪来。天下这般好的男人,唉,却只落得卖妻为生的下场。大悲还是小哀?那如天籁般的乡村景致描叙加以他纯朴心灵中的小小创伤与没落的哀愁,把那满江的水都感染了,还有那水中游动的鱼,它们都知晓男人心中的无奈与忧伤么?真是无声的悲哀,抗拒隐没在这无声的悲哀中。
还有那小猪乖乖,石匠路过的石磨坊,失去了多久的镰刀等等……无不映衬着这个乡间男子心中昔日美好的乡村生活,那或是他与自己妻曾有的安逸生活,它们都一一印进男人的憧憬与梦幻中。只是现实里他的妻却是他人妇,做了个卖钱的盲妓……他叨叨地与老水保谈及他与妻老七的过去,琐琐碎碎中无不透着他农人的质朴与无奈甚或愚昧。他或深痛悔恨将妻送到这里来了。只是这深痛悔恨被掩埋在残酷的现实里,掩埋在血色的悲凉中,未曾显露出来。
“水涨了,鲤鱼上梁,大的有大草鞋那么大,小的有小草鞋那么小。”“山坳的团总烧炭,山脚的地保爬灰;爬灰红薯才肥,烧炭脸庞发黑……”
他居然唱起了山歌,在那空旷的河道的空旷的船上,可是他不能再唱一首歌了。“喉咙为妒嫉所扼,唱不出什么歌。他不能再有什么快乐。按照一个种田人的脾气,他想到明天就要回家。有了脾气再来烧火,自然更不行了,于是把所有的柴全丢到河里去了……”
大家细读那汉子心中的苦涩吧。真的让你痛惜得落泪的。每一字每一语都叫人有要哭的悲哀。
长辈对晚辈的那种爱护,历年以来都是真诚存在的,这种情感循环反复在不同年龄身份的人身上。当自己成长为长辈后,自己对晚辈孩子的爱护便会了然于心,你自己是能体会的,然后再回忆起许多年前,长辈对自己的爱护,心中会无限的温暖。就如沈从文笔下的三翠,找干妈借日历,望雪时的那情形。干妈心里溢满了对三翠的爱。农村这样的情形时常出现。这种爱似乎在村下阳光树阴摇曳时更能体现感受到。那是自然纯朴滋润人的一种本能。
三翠依傍着瘫子干妈生活,又落雪了,极大。日子总在这样平静而柔美中度过,都来不及体味到雪的冷,而只是体味到雪中乡村远古无限的宁静与温暖,那是因着里面流淌着亲情与爱,它们一直支撑着三翠,干妈及孩子们……那种循环对于晚辈的爱护,那种为亲情与爱敞开的胸怀,永远不会冷,也不会寂寞。那是温热的流动的。
高朗阳光照耀下,村舍农家门前坐着一群人在打牌,他们是亲戚。厨房里炖着香喷的肉鱼鸡鸭,是为着某人的生日准备的。是什么使他们欢聚一堂?是亲情,那股乡里最纯朴的情意。它流淌在每一个乡下人的心怀,那般小亦那般大,那般平常亦那般伟大。这种农人的纯朴永远只有生活在农村的人才感受得到。或远离乡村未曾泯没这种纯朴的人。他她会是伟大而不凡俗的人。拥有这种纯朴品质的人,他明白自己的根在那里不曾丧失,所以最终会成功。
沈从文的小说一次又一次的让我想起那种伟大的乡村人来。他们构成沈从文小说的平实与不平凡。
此样的冬日,屋间的稻谷发出酒香,屋外的天地宽敞亮堂,四野农舍庄稼亦在冬日青绿得如春一样。那亦是乡村纯朴的气息,看似落寞的却化却在女人开朗乐观的笑容里。她是那么年轻纯朴不谙时事,一切都因她的存在而明净清洁起来。乡村与女人便是这样质本洁来还洁去。
高高的堤道,空旷的路面,行走在阳光下的女人,心系着那静江之岸的家,心系那一条羊肠小道,直通向她的家。家是破旧的,却有着女人安歇的床,有女人做饭的灶与锅,有与她睡一床的男人……那些都在鸡鸣狗叫,阳光洒满菜地,时光列车驶向灰暮时呈现。呈现的是种农人居家平静的欢乐,它如密流一样浸漫女人的心。更有那英俊潇洒的小男子,他是她的血脉骨肉,已在牙牙学语了……基于这些,女人无论身处何处,高山之巅,堤坡之上,或太阳神阿波罗的风车上,都会想着回家。
沈从文小说中的女人都有着这样一样质朴的梦想,有着这样一个家的人。她们或拥有这个家或没有,但她们的心愿与向往却是永恒的,永在那个家里。这个家是宁静的,与自然融成一体。洋溢着香芋蘑菇的气息,日夜不停的流淌。至人种静谧的感动与感恩中。
他小说中的人物都特别懂得吝惜与感恩。男人女人都对苦难漠不关心,领略着人生幸福的真谛。那是纯朴醇香的真谛,是使生命呈现出芳香之气的真谛。他小说中的人物无不透露着这丝难忘的芳香之气,不论卑贱还是华贵。
神巫之爱
神巫见到小女人那刻,那间房屋,那情形,那哭泣的小男孩。使我想起了我小说《阿加之恋》中的那个小屋,那阻隔我不能前去的小女孩子。那个坐着他而我却不能前去的小屋。灯光明亮,悬于高塔中。
这种房屋,这种灯光,这种隔绝不能前去的仰望,便如小女人面对神巫决然而去的情形。他不得近去或受到阻拦。如此的隔绝便是爱,人与神巫之间的爱。真正的爱便是如此隔绝不能前去,透着薄薄的冷。
我与沈从文对爱的识透是一样的。聪明灵性的人都有这个透视真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