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是二十世纪初,英国詹.乔.弗雷泽的作品,是部民间文学理论著作。那时得到过很高荣誉,曾经被人喻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是过度赞誉了。但《金枝》的确包罗万象,美伦美奂。上至混沌宇宙,下自盘古开天地,聚人万物间神秘诡秘之所有。其参古价值,弥足珍贵。其文学价值不可一置。其文采飞扬,博览从书,不可不佩服。
在特纳那幅题为《金枝》的图画中。内米湖的神秘与古老展开了弗雷泽诗意般的叙述。幽明清静的小湖曾称为狄安娜的明镜。那个湖曾有过多少神秘美妙的传说。湖边有片美丽的森林。森林湖边曾发生过多少曲折的爱情故事。
狄安娜与猎手希波吕托斯成了朋友,希波吕托斯爱上了狄安娜。罗马神话中的狄安娜,相当希腊神话中的月亮或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这惹恼了同样爱着狄安娜的神仙阿弗洛狄忒,由于希波吕托斯的嘲笑,仇恨点燃了阿弗洛狄忒的心灵。他唆使希波吕托斯的继母去爱他,以至使他背上不伦的罪名。当希波吕托斯拒绝之后,她就向他父亲忒修斯诬告,忒修斯听信谗言就向他父亲波塞冬求助。当希波吕托斯骑着马车从萨兰尼克海湾经过时,波塞冬从波浪中放出一头凶猛的公牛,被吓坏的马将希波吕托斯摔在地上拖死。
狄安娜出于钟爱,求乞药神救活了他,将他改名为维尔比厄斯。隐居在内米湖边的那片森林里。且将这块森林献给了狄安娜。后来他们有一个英俊的儿子小维尔比厄斯,他参加了特洛伊人的战争,成了英雄。以后人们就在这座森林里建立了狄安娜神庙。这座神庙的祭司向来由一位逃亡的奴隶担任。他便成为森林之王,日夜不停的守护神庙左边的那颗高大的圣树,惟恐有人走近。如果有人能接近这颗树,且能折下这颗树上的一颗树枝 ,那么他将成为这里的新王了。
人们这样渊源相传。这树枝就被称做金枝。相当于皇帝头冠之类的称呼了。而拥有这颗金枝的人并不幸福。他必须为人谋取福利,否则就被处死杀掉。弗雷泽的金枝大约就是这个王者的意思。而这个王的存在与许多东西有关。其中就包括他在这部书中所著的内容。
坦率的说,《金枝》让我读得困惑。仿是被人牵在一条路上打圈圈,总找不到目的地。把它当作巫术与宗教研究的学说读起来当然吃亏,若当做一部单纯的文学作品读来。便是一个神话隽作的天堂。一部汩汩不断文学遐想的美妙著作。
水上诗人济慈有首诗:
明亮的星星啊
愿我象您一样坚定不移
请不要独自闪耀您的光华在夜空里......
原来自印度教古书里的一条规则,而这条规则又与弗雷泽描写的巫术有关。
他说关于人或物之间存在着超距离的交感作用的信念就是巫术本质。巫术相信心灵感应,是门伪科学。这条规则指出,新婚之夜,新娘与新郎必须在外面安静的坐到北极星出现,那么他们的婚姻才会幸福。新娘必须指着北极星对新郎说,您是坚定不移的,我看见您了,您是永恒的星,求您坚定的和我同在吧,您这旺盛的星......然后新郎会转身对新娘说:布里哈斯伯蒂已将你赐予了我,我为你的丈夫,让我们生儿育女白头到老吧。
看得真幻难辩,神奇迷人。
那种描叙是真切的?而不是种传说或神话。那种美好的意愿与渴望,一代一代存在人类心中?它不仅仅是弗雷泽为说明他巫术的表达,而是人一代一代心灵传达的东西。文学的东西。
还有那些被称做交感巫术和顺势巫术的求雨,以及求雨之歌。
准备好所有的甘露,
来滋润一切生灵
绿了森林和大地........
啊,我的上帝,
愿我的平原上
有霏霏细雨降临
让葡萄鲜花怒放
让四野果实盈盈.......
这是塞尔维亚人的求雨之歌。求雨之时,人们将一个塞尔维亚少女从头到脚用野草香草和鲜花穿戴起来,甚至在她脸上也用一个用新鲜绿色植物编成的面罩罩着。这样装扮之后,就称她为杜多娜,让她在一队女孩的伴随下走过村庄,不停的舞蹈歌唱。这时路过哪家的主妇便将一桶水泼在她身上,那么雨就会求来了。杜多娜边舞蹈边唱的那首求雨歌词是:
我们走过这座村庄
云彩在天上飘荡
我们快快走呀
云彩更快飞扬
他们追过我们了
淋湿了葡萄与谷秧
这样的求雨场面简直是文学写作的奇妙素材。它不仅是种风俗,更是种古代人的生活。为什么求雨得要鲜活漂亮的少女呢?有些地方还用年轻姑娘脱光衣服到地里耕地去求雨。这只说明女子滋润人生与生命的意味,稻谷粮食的意味。也是文学的意味。成为写作幻想神秘的源泉。
类似这样奇妙幻想诡秘神奇的东西,全篇都是。
槲寄生的含义更是深刻难读。它与弗雷泽的金枝有什么联系呢?槲寄生是北欧的一个神话故事:
北欧的最高天神奥丁的儿子光明之神巴尔德尔做了个梦,预兆自己将死于不测,众神为了保护他,让世界万物发誓决不伤害巴尔德尔。惟独槲寄生没有发誓,它只是颗不起眼的树生长着极为细小的枝。正是这颗细小的枝要了巴尔德尔的命。后来在万木萧条,一切植物都出现死亡的时候,惟独翠绿的槲寄生还油然声在树垭之间。原始人便以为这是树的灵魂走出附在槲寄生身上了。
弗雷泽的《金枝》到底是他的著作,还是收集神话著作的结果?他是用历代神话作为论据阐叙金枝的古代含义?
槲寄生是树生长出来的灵魂,是树的灵魂走出来附在槲寄生身上?金枝便是树灵魂里的槲寄生?那些巫术宗教与槲寄生有关么?作为一部学术著作,实在难读懂。还是把它当作一部纯文学作品读比较合适。那些美伦美奂,那些神话,那些史料,那些风俗都是佳肴,只顾在里面享受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