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欲望——从本能到意志

  思想有尺度,但无禁区,思考一下欲望这个概念吧,世界总在流变,人们的观念,词语的概念也不例外。

  第一,欲望即本能。这是最大众化最常见的理解,认为欲望就是一种原始的动物性的强烈需求,更倾向于物质,甚至将物质和欲望等同起来,捆绑起来,干脆叫物欲,物欲横流也成为对欲望爆棚的经典描写。存天理,灭人欲,其实是要将人类动物性的欲望关进道德的笼子里。显然这是典型二元论思维模式的产物,物质和精神,好像只有物质匮乏,欲望得不到满足,忍饥挨饿的情况下才能孕育出高超的精神,精神好像只有通过压制本能,限制欲望才能获得意义,才能有自身的一席之地。比如印度佛教里的苦行僧,儒家的君子固穷,道家的清心寡欲。传统的宗教和学说都把欲望看成是魔鬼,是动物性,是人要超越或者限制的东西,这是人类对自身动物性的觉醒,人与禽兽的差别就在对待欲望上,动物听任本能,人类则会限制欲望。

  这种二元世界观统治下对欲望的理解虽然简单易行,确实为人类解决了很多问题,但也遮蔽掉很多东西,甚至是对欲望本身的割裂和囚禁,被割裂之后无法观照全貌,被囚禁之后难以窥到真实。解救欲望的是那些号称引领世界现代化的启蒙主义者,西方有卢梭、伏尔泰、尼采、马克思等,中国也有李贽、戴震、严复、鲁迅等,他们解救欲望的同时,为欲望下了一个新定义,欲望不仅仅是动物本能,而是人的自由意志。

  第二,欲望即意志。当欲望从本能蜕变为意志的时候,一切都好办多了,人类既和动物划清了界限,也能名正言顺地去追求欲望,意志和本能不同,动物只能被动地去满足欲望,这叫本能,人类则可以自由地创造欲望或者控制欲望,这叫意志。当人的主体性被正式确立之后,欲望也就不再仅仅是凝固的物质欲望,或者是能够满足的动物本能,而是变得流动不息,时刻都在繁衍滋长,转眼却又销声匿迹。

  欲望并非实在,而是被经验着的意念。只要你在生活,只要你的主体性和意志还在,你就是一个有欲望的人,你的欲望和日常经验如影随形。这种意志性的欲望与永恒的精神世界相通,永远无法被满足。古代人将欲望理解成本能,现代人更多将欲望理解成意志,古代人觉得本能是一种罪恶,难登大雅之堂,因此,对欲望闭口不提,现代人则认为意志是人的根本,没有意志的人,只是一架空洞的躯壳,因此,对欲望大谈特谈,甚至过度张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