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地处上海最繁华的街道,也是最古老的商业中心。到如今,很多老建筑已经逐个被新楼所取代;不过,有些街道的深处依旧保留了老上海的小户型楼层格局;走进每一栋楼,就仿佛置身于张爱玲的小说中。张护士便是住在这里,从她记事起便是在这里,结了婚有了孩子,就搬进了自己的小屋——上海老式的小型屋舍。
老式的上海小户型,一般仅分出一间卧室、一间狭小的客厅;多数情况,一层楼内几户人家,厕所、厨房公用。虽然空间拥挤,甚至连透进的阳光都要几家人共享,楼道里的设计也是狭窄、细长,长年累月见不得光,垃圾多半是堆在家门口;除了楼,外面则是拥挤的街道,也是狭小的格调,间隔地或种有几棵树,略添了些生机,除此之外,便是用“挤、乱、脏”概括。但是长久以来,能够居住在上海最繁华的中心,是每个上海人的骄傲,这种优越感也成为他们每日开心的理由。
然而三十多年过去了,在这座拥挤的小楼里,在这所不足五十平凡米的家里,张护士的生活却越发过得单调。二十多年前,丈夫与自己离婚,剩下女儿和自己相依为命。到今日,女儿37岁,仍是待嫁闺中,虽如此,但上海的高龄剩女比比皆是,外地女性更多,自己又属本地上海人,自然也就少了些过度的担忧。
下午下班,看了一天的门诊,王医生累得坐在狭小的办公室内喝水休息,正准备起身回家。谦谦走进来,她是来接班的,随后进来的是那名脾气古怪的张护士。说张护士脾气古怪,是因为她总是对老医生低头哈腰地问候,对像谦谦这样的小医生却是经常大声呼喝,甚至冷不丁地指责一句,“医生,你看病看得太慢了,外面已经堆了一堆人。你少说几句,只看病就行!”亦或者,“医生,这个检查你确定要开!”以张护士的资格,她也常常指责年轻医生“胡乱”开检查,例如上次一个吃了硬币的患者,小王给孩子开胸腹部平片,却是被她唠叨了老一阵子;这个检查对于这类疾病是常规,也是必要,但是依照她的经验不用开,开了也是一样:看看在肠道里就嘱咐患者回家观察,一两天内就会拉出来。
医生更衣室内走进三个人就显得格外“紧张”,三个人要彼此侧身才能够自由走得开。
“王大夫啊,”张护士凑过来,王医生在这里虽然也仅是名住院医生,虽并没有升到主治,但也是五年多的老住院医生,不比得谦谦规陪结束后这才刚刚算正式工作。“我前个月把我们家对面的房子也买下来了。我女儿也找到了男朋友,将来我要安两个电表;如果女儿对我好,以后她结了婚,电费我依旧帮她付。”
王医生应付性地点点头,“你也是不容易。”她这话说得诚恳,居住在这附近的人,每天生活在狭窄阴暗的阁楼里,想到的可能仅仅是属于上海人的辉煌,剩下的便是一成不变、单调的生活,然后是压抑内心底层的愤懑和不满。
“你女儿的男朋友,上海人吧?”
“那是,外地人我可是一百个不同意。”张护士又想到王医生也是来自外省,立刻补充道,“不是说外地人不好,只是我们生活习惯合不来。”
谦谦交班后,王医生也正式下班。
夜班开始,前半夜还好,依旧是老样子,晚餐过后,不时地来几名拔鱼刺的人士。
“我怕,我怕,”一个女子紧紧握住男友的手,细细的声音软软地呼唤着男友。她也是在用餐途中被鱼刺卡到。
“别怕别怕。”
谦谦戴好手套帽子,准备完毕,走到手术台前,“抬头!”
“我怕!”女子边说,依旧遵照医生的话抬起头,“我好怕!”
谦谦听着这琼瑶剧般的情节,再瞅着这张盖有几层粉底的面孔,内心才真正地挣扎起来:姐姐才叫怕呢,姑娘你那胡灿灿掉下来的粉渣,知道有多影响我的手术嘛!
忙到夜里十一点钟,渐渐地,夜急诊室终于清闲下来,这一点倒是比儿科强多了,她知道刘娜他们儿童医院每天晚上几个医生同时出诊,到了早上往往也要积累病患三四十个未就诊。她刚刚躺下来休息,护士又把她再次叫起。是一个鼻咽癌的患者,正鼻腔出血,谦谦检查后发现出血较严重,考虑到可能是肿瘤组织破裂,或者是累积到了大血管,她迅即打电话给了住院老总。
本章注解:
鼻咽癌——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
责任编辑温雅琪:作品故事性强,有更深层次的阅读感悟。吸引读者,实属佳作!联系编辑WWWBOOKISCN.责任编辑会关注您在后期的创作!
向老师学习 写的不错
名字改一下
你多传一些。我们准备推荐给影视公司
连载中?准备推荐你!
回复 @翼书网编辑部: 是的。章节不是非常多,仅有六十章左右。非常感谢
来支持了,从医的都不容易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