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北方大多数城市相比,安城的初冬显得别样的温暖,即便飘着零星小雨也并不觉得寒冷。
梁筝撑一把紫色的雨伞站在公交站牌前,厚实的长发安静的披在肩头,刘海儿略微有些湿漉,听话的贴在前额。看着来来往往的时髦女孩只围条围巾,穿着卫衣和铅笔裤,梁筝不禁打起了寒颤。其实气温远没有低到那个程度,只是今年的她似乎特别怕冷,早早就裹上了黑色的羊毛大衣,白色的高领毛衫打破了黑色的凝重,浅紫色的裙边在大衣的掩盖下若隐若现,可整体的基调让她看上去还是那么黯淡。而梁筝似乎并不在意,或许她喜欢这种黯淡的感觉,尤其是在报社实习这三个月以来,这种黯淡似乎更能保护她内心深处那些无处安放的小情绪。
梁筝努力地朝远方望去,丝毫不见109路的踪迹,她看了看手表,8:10,便有些着急,8:40就要签到,即便等来了109,在路上至少得耗费半个小时,这样算来无疑是要迟到的,于是梁筝决定打车去。
出租车果然快,到人大会堂的时候刚刚8:30。零星的小雨终于止住了,只是地面湿漉漉一片片,天空也仍然挥不去那片阴霾。人大会堂的门口已经挤满了人,梁筝挤进去,在媒体签到处,她找到孙弢的名字,像小学生写字一样,一笔一画地签了名。
孙弢是梁筝在报社实习的老师,像她本科时候遇见的实习老师一样,从改通讯员的稿子开始,到让她出去独挡一面,一点一滴的锻炼她,梁筝每次说感谢的话时,孙弢都会说一句:“你很勤奋。”再无其他。梁筝不会去想太多,她只是想好好珍惜眼前的机会,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即便学校还有些尚未处理完的事情,只要孙弢打来电话让她出去采访,她都会应下来。比如原本应该休息的周末。
其实,学校里今天上午有一个外企的宣讲会,梁筝约好了宿舍的小姚一起去,但是前一晚孙弢打来电话,说今天的活动他有事情脱不开身,貌似某一位副省长要出席,所以必须有人去,而梁筝丝毫没有含糊便应了下来。她也知道并不是在这里努力实习就能留下的,还是要努力找工作的。但是,说不出是喜欢这样的工作还是感激孙弢的知遇之恩,梁筝还是很努力的珍惜着每次机会。
梁筝签到之后在礼仪小姐的引导下,向媒体席走去。老远就看到一个女孩举着相机喀喀喀地冲她拍个不停,梁筝走到跟前,女孩拿开相机,两人相视而笑,女孩那灿烂的笑容更加修饰了她姣好的容貌。
这个女孩叫秦媛,除了标致的容貌还有着十分强大的气场,只要有她在的地方,其他的女孩都要黯然失色,这得归功于她那自信的笑容。秦媛笑的时候既娇媚又无邪,既高贵又不失亲和,不管是微笑还是豪爽的大笑,她的笑容总是让人印象深刻。相比之下,梁筝便要逊色许多,总让人感觉她像挤牙膏似的从嘴角把笑容挤出来,或许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她和秦媛一个内敛一个爽朗,一互补便成了好朋友。
两人相识于安城某名人签名售书的现场。
那还时逢初秋,天气燥热得很,树上的秋蝉聒噪个不停,梁筝没有像众媒体的记者一样围到前面,而是站在一旁仔细观察媒体记者的行动,看着那些记者们有的拦住买书的顾客追问个不停,有的拉着主办方希望他们在摄像机前讲两句,还有记者守在名人旁边见缝插针的即兴问几个问题,而那些摄影和摄像记者们则不停的变换角度,拍啊拍,照啊照,大家都在忙碌着,这样看来梁筝算不上一个好记者,但她并不这样认为,因为像她所在的这种机关报,这样的新闻也只能写个二三百字的小消息,更何况还有通稿,何须费劲巴拉的去采访呢,采了也没人用,而且,梁筝始终觉得,这样见缝插针的采访并不能尽兴,真正的采访需要在安静的时刻一对一的深入进行。于是,每到这种时刻,梁筝总像个局外人,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但这一次似乎有什么吸引了她。
在这些记者中,有个女孩居然跪在桌子上来选择拍摄角度,因为作者一直坐在桌前为读者签名,只有从左侧俯拍才能获得最佳的拍摄效果,但由于桌子的面积有限,承载量恐怕也并非很大,所以只有这个女孩获得了这样的拍摄视角。那份看上去十分敬业的精神让梁筝佩服不已,在心中暗暗记住了她的容貌。
后来再有几次见女孩,她也总是“奋不顾身”的冲在前面,有一次工商局举办大规模的假冒伪劣产品销毁活动,女孩像那些男记者们一样,爬到车顶选取最佳角度,不停的按着快门,一点也不输给那些男记者。吃饭时,两人坐在了一起,梁筝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孙弢他们经常谈论的安城最有名的女摄影记者秦媛,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而秦媛或许只比梁筝年大个一两岁,只不过本科毕业之后就来到了安城,工作一年后又考上了安城大学现代汉语专业的在职研究生,和梁筝算得上校友了,只不过她从来没有去学校上过课,所以二人互不熟悉。借着这次机会俩人谈得甚是尽兴,再加上后来有几次采访活动,不多久俩人就熟络起来,除了工作中经常碰面,两人还时不时的一起吃吃饭逛逛街。对于这样的友情,梁筝十分珍惜,与社会一直疏离,在即将踏入社会之前还能偶得如此投缘的朋友实属珍贵,想必秦媛也很久没有遇到可以如此交付真心的朋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