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齐天大圣

  猴王辞去弼马温回到花果山,受到了众猴的热情欢迎。正在此时,两个独角鬼王不请自来,鼓动猴王自封齐天大圣。猴王依计而行,以齐天大圣自居,闹得天宫一片狼藉,最终被压到了五行山下。那么这个让猴王吃尽苦头的齐天大圣表达了什么含义呢?

  小说第四回描述,正当猴王与众猴在花果山饮酒庆祝的时候,来了两个独角鬼王。他俩殷勤备至,献上一件赭黄袍,并鼓动猴王自封齐天大圣。猴王十分高兴,将两个鬼王封为前部总督先锋,并打出齐天大圣的旗号。

  独角,表达了高贵、高傲的意思。独,独一份;角是牛羊鹿等动物头上长出的坚硬的前尖后粗的东西。鬼王,即邪恶思想。合在一起,小说通过独角鬼王告诉我们,当事人内心出现了自高自大的不良思想。这种自高自大,使得当事人内心极度膨胀,幻想一夜成功。

  赭黄袍,即天子所穿的袍服,因颜色赭黄而称之。小说通过猴王穿上独角鬼王献上的赭黄袍,告诉我们,此刻当事人内心膨胀,自以为天下第一,无人能敌。

  齐天,即和天一样高的意思。天,即宇宙浩瀚的空间,高不可测;大圣,指学问很大的意思,在这里指远大的理想。合在一起,齐天大圣表达的意思是:当事人制定的人生目标太高太大,不切实际。换句话说,齐天大圣在小说中表达的就是不切实际的人生目标。

  总督,通常指一个国家的某个相对自主的区域中的最高行政长官;先锋,指的是行军或作战时的先遣将领或先头部队。小说通过介绍猴王让两个独角鬼王担任前部总督先锋,告诉我们,当事人将沿着不切实际的目标,走向自我膨胀、自我失败的道路。

  小说通过独角鬼王、赭黄袍、齐天大圣、前部总督先锋等词句,告诉我们,当事人脱离了实际,制定的目标过大过高,不切实际。其根本原因在于当事人内心膨胀,自高自大。

  自我膨胀是指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自信心超出本人的实际情况,最终演变成盲目自大和自负。信心是人们生活、事业的动力,但如果一个人过度自负,不仅会给人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也会让他看不清前进的方向。

  自我膨胀的本质是在缺乏足够自信时,对自我进行的一种过度补偿。其实也是一种自卑的表现;自负与自卑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自负达到一定程度就容易出现自卑。当自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容易矫枉过正,反而出现自大。

  自我膨胀的人,即使仅仅取得了一点成绩,就会变得洋洋自得,盲目自大;而一旦遭遇一点挫折,又会从自负变成自卑,丧失进取心。此时为了避免陷入自卑的痛苦,会有意或无意地使用更多的自我膨胀机制来保护自己,例如表现出对他人的不屑、贬低、愤世嫉俗。

  小说继续描述,张天师领着御马监的人,增长天王领着天丁一起状告弼马温嫌官小,反下天宫回花果山了。玉帝封托塔天王李靖为降魔大元帅,哪吒为三坛海会大神,即刻兴师下界。

  张天师,即张道陵,善于捉鬼即邪恶思想;增长天王,为佛教四大护法天尊之一,能帮助众生增加善心。小说通过描写张天师和增长天王一起告御状。告诉我们,作为道德心的玉皇大帝,能够消除思想中的邪恶,增加善良思想。

  托塔李天王,即李靖。他手中托的塔叫做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玲珑剔透,指十分清澈,在这里形容思想的善良;舍利子,即光明的思想;如意黄金宝塔,即思想之塔的

  意思。合在一起,告诉我们,托塔天王的塔,就是专门管理思想的利器。这也是道德心的一个重要作用。

  降魔,即降服妖魔;大元帅,即古代国家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小说通过描写李天王被玉帝封为降魔大元帅,告诉我们,道德具有消除邪恶思想的力量。

  吒,蕴含着天道至高无上的圣威,是万邪、诸恶的克星,有着不可匹敌的力量。小说通过哪吒,告诉我们,道德心不仅能够消除邪恶思想,而且无处不在。

  三坛,即天、地、水三个方面;海会,即德深如海的意思。合在一起,表达的就是让道德之光照亮思想的每个角落。小说通过哪吒被玉帝封为三坛海会之神,告诉我们,道德力量巨大,能够将隐藏在思想深处的邪恶全部消除。

  小说通过张天师、增长天王、托塔李天王、降魔大元帅、哪吒、三坛海会之神等词句,告诉我们,当事人的道德思想具有抑恶扬善的作用。小说中,用玉皇大帝取代孔子,代表道德思想,用猴王代表当事人的总体思想。道德思想与总体思想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按照常理,道德思想针对的仅仅是思想中的邪恶而已。而现在,道德思想针对的却是当事人整体思想。告诉我们,正是不切实际的人生目标,使得当事人的思想发生了混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迷惘。目标的制定并非越大越好,必须与实际情况相匹配。而且还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小到大,逐渐实现之。例如,一个年轻人刚踏上工作岗位,就将诺贝尔奖当成自己的人生目标。诺贝尔奖只是一个笼统的目标,在这个大目标下,还应该设立一些更小的目标,就像上台阶一样,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最终目标方可实现。否则,每天一睁开眼,想着的就是什么时候才能获得诺贝尔奖,而自身储备的知识距离获得诺贝尔奖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这样时间一长内心就会焦躁,就会内心膨胀,最终遭受失败。

  小说继续描述,天兵天将来到花果山,先锋官巨灵神一马当先,出阵挑战。猴王毫不畏惧,他让巨灵神转告玉帝,只有封他为“齐天大圣”方可罢休。否则定要打上凌霄宝殿,让玉帝龙床做不成。二人话不投机打在一起,几个回合刚过,巨灵神就败下阵去。

  巨灵神,就是很高、很大的神灵。在这里代表的就是又高又大的人生目标。小说通过先锋官巨灵神与猴王大战落败。告诉我们,当事人制定的人生目标过于空大,根本难以完成。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也就是说,人生目标是一个从低到高由众多的小目标构成的。如果好高骛远,看不起小目标,直接朝向远大目标奔去,就容易遭受挫折,跌跟头。有诗为证: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

  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眉又硬。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

  尖嘴咨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

  小说通过亮堂堂、光映映、似明星、眉又硬、尖嘴咨牙、齐天圣等词句,将当事人内心膨胀,自高自大,表现的淋漓尽致。告诉我们,当事人的狂妄表现,根源就在于当事人不切实际的人生目标。目标的大和空,使得当事人的理想和抱负无法实现。

  小说继续描述,看到巨灵神败下阵来,哪吒挺身而出,与猴王打在一起。哪吒变做三头六臂,将手中的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抛在空中,朝着美猴王迎面打来。猴王毫不畏惧,也变做三头六臂,把金箍棒幌一幌,也变作三条,六只手拿着三条棒抵住。一阵好杀,可谓地动山摇。哪吒与美猴王各施神威,斗了三十回合后,美猴王趁哪吒不注意,赶至其脑后,朝着左胳膊一棒打来。哪吒负痛逃走,败阵而回。

  三头六臂,比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这是哪吒除妖的利器。告诉我们,代表道德思想力量的哪吒,消除的对象应该是思想中与道德有关的邪恶思想,而不是当事人的总体思想。现在哪吒与代表总体思想的美猴王打在一起,且败下阵来。告诉我们,当事人不切实际的人生目标使得其正确的想法也受到了影响。

  小说通过巨灵神、哪吒与猴王大战过程的描写,介绍了发生在当事人头脑里面的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讲述了当事人不切实际的目标给其带来的伤害。告诉我们,制定目标必须切合实际,否则,就容易让当事人思想迷惘,找不到正确的人生之路。

  小说继续描述,猴王得胜而归,七十二洞妖王和那六兄弟,都来祝贺。猴王告诉六兄弟,既然我已经当上了齐天大圣,你们也可以大圣称之。于是,牛魔王要做个平天大圣;蛟魔王要做复海大圣;鹏魔王要做混天大圣;狮驼王要做移山大圣;猕猴王要做通风大圣;禺狨王要做驱神大圣。

  七十二洞妖王,即投靠在猴王队伍的七十洞洞主,都是些狼虫虎豹之流。代表的是当事人思想中邪恶思想。而四健将代表的是善良思想。告诉我们,思想是由善良思想和邪恶思想两部分构成的。也就是说,善良思想和邪恶思想构成了思想的全部。善良思想和邪恶思想比例的多少,决定了当事人行为的好坏。

  六兄弟,即猴王在花果山结拜的六个异姓兄弟,包括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禺狨王。这六个人代表的是六种不良思想。例如牛魔王代表的是不良情绪、狮驼王代表的是不诚信思想、猕猴王代表的是猜疑思想等。小说通过牛魔王要做个平天大圣。蛟魔王要做复海大圣。鹏魔王要做混天大圣。狮驼王要做移山大圣。猕猴王要做通风大圣。狨王做驱神大圣。告诉我们,当事人在不切实际的目标指引下,正不压邪,最终当事人的思想为邪恶思想所控制,正在走向一条不断碰壁的道路。

  小说继续描述,猴王最终如愿以偿当上了齐天大圣,但正是齐天大圣的名号让他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被压在了五行山下。遭受了五百年的困苦。

  五行山,即由金木水火土构成的大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挫折。小说通过描写猴王当上齐天大圣之后,不务正业,东游西逛。最后发展成偷桃、偷酒、偷丹,搅乱蟠桃盛会。最终被压在五行山下,告诉我们,当事人不切实际的人生目标,最终让当事人遭受到了人生重大的挫折。

  目标,是人们内在动力的一个重要要素。目标就像灯塔一样具有强大的指明方向的力量。人生如果没有目标,就如同在黑暗中远征。就像航船没有罗盘一样,在茫茫大海中行驶却没有航线,只能随波逐流。目标不仅是我们追求的结果,而且在整个成功道路上的作用都是巨大的。一旦目标明确,就会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激情,将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前进的脚步。

  但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的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以实现的。如果你的目标不具体,无法衡量你达到了哪个程度,离成功有多远,就会降低你的积极性。这是因为,目标是你前进动力的源泉,如果你连自己到底前进多少都不知道,你肯定会泄气甚至放弃,就此作罢。这就是小说中齐天大圣所表达的真实含义。认识到目标的重要性是一回事,但如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又是另一回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