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徽宗即位 第一节 祥瑞之兆

  第一章 徽宗即位

  第一节 祥瑞之兆

  从那小赵佶发出第一声啼哭开始算起,时光不紧不慢地流转了十七年,来到元符二年(1099)。在这十七年里,大宋王朝早已更换了新君,那神宗皇上梦见李后主后,没过三年就因病驾崩于福宁殿,同年安葬于永裕陵。神宗临终前嘱托旁人,务必将新法沿用下去,可惜当年变法的首倡者王安石也紧随其后,于次年在金陵驾鹤西去,自此宣告了一个时代的彻底终结。

  神宗的长子赵煦继任皇位时,年仅十岁,因而朝中实际掌握大权的人成了“太皇太后”高滔滔,她重用司马光,尽废新法。可怜的哲宗皇上赵煦就在那高老太太和司马老头的阴影下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一直等到元祐八年(1093)的九月,高老太太病逝,赵煦这才取下了禁锢在身上多年的枷锁,夺回了实权,准备大干一场。然而,这个年纪轻轻的皇上却没有预料到自己七年之后就将英年早逝。

  再说那十七岁的赵佶,元符二年的他还只是端王,在众多的王爷中,端王是最才华横溢的一位,每日吟诗作画、拓碑临帖,既喜好书画又精通音律,十足一个风流才子,似乎只要有笔墨纸砚、美酒佳人便能愉快而满足地度过一生。可就是这么一个好似纨绔子弟的王爷,内心却觊觎神器,暗怀上王之志。当然,这一点几乎无人知晓,除了端王府上一个名叫杨震的管家。杨震深知自己主子的野心,也深知这野心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一直谨小慎微。

  一日,两只仙鹤从天降至端王府,朝中大臣得知端王府现祥瑞之兆,纷纷来贺,端王赵佶心中也暗自欢喜,但杨震却把前来道贺的人们打发走了,说那只是鹳而已,根本不是传说中的仙鹤。过了没多久,端王府再现祥瑞,莫名长出灵芝,又一次引来好事的大臣们,赵佶感到得意,欲请大家前来观赏,未料杨震却早已经抢先一步将灵芝给铲了,并对外宣称这只是因为府上湿气较重长出菌,并非灵芝。赵佶性格张扬,好出风头,对杨震这样几次三番扫兴的行为感到十分不满。

  “杨震,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把本王的灵芝给铲了!”

  杨震连忙跪倒在地,给赵佶磕了个响头,说道:“王爷啊,小的这也是为了您好,仙鹤降于庭、灵芝长于阁固然是祥瑞之象,但若是大肆声张,这万一要是传到皇上的耳朵里,难免引来不必要的猜忌。”

  赵佶一想,觉得倒也不无道理,自己的上王之志断不可让旁人看出来,否则恐怕要被人认作是鹰视狼顾之徒,引火烧身,得不偿失。于是打定主意要韬光养晦,但是他的心情又久久难以平静。这天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琢磨这件事,他清楚自己的才能远在哲宗之上,只因年龄比他小了几岁而与皇位无缘。现在,频频出现的祥瑞之兆是否是玉皇大帝降下的旨意呢?想到这里他再也躺不住了,起身呼唤下人:“去,把杨震给我叫来。”端王家里的这位管家可以说是从小陪他长大的,所以赵佶对他极其信任。

  杨震深夜受到召唤,还道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三步并作两步就来到赵佶的寝室。赵佶神色凝重,吩咐身边其他人都退下,坐在榻上沉默不语。杨震问道:“王爷深夜召唤小的来,有何吩咐?”

  赵佶清了清嗓子,道:“杨震,你跟本王多年,是我最信任的人,我有件小事要交给你办,但你要切记,此事虽小,却不可向任何人提及。”

  杨震连忙伏地表示忠心:“谢王爷信任,小的绝不向外人泄露半句。”

  “嗯,起来吧。”端王道,“拿笔墨来。”

  杨震起身,走到案边熟练地准备好笔墨纸砚。端王提笔,吁了口气,然后用他所独创的“瘦金体”流畅地在一张小纸条上写下:“壬戌、癸亥、丙寅、己酉。”杨震凑近了看,认出这正是端王的生辰八字,便大致明白了他的用意——说到底还是对那些祥瑞之兆念念不忘。端王搁笔后,折叠起来交给杨震,嘱咐道:“这是我的生辰八字,你明天拿着这张纸条到大相国寺外算命,每个卦摊都算上一卦。你就说这是你自个儿的生辰八字,不准说是我的。”杨震道了声遵命,接过纸条,小心翼翼地藏进袖管,便退下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