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观察社会的技能(1)
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各人之上。
——达尔文
一个人如果善于观察社会,能够发现别人轻易发现不到的东西,观察别人不经意的动作,就会很容易运筹帷幄,把握事物的本质。仔细观察社会,不但能够发现别人的不良企图,提早做好预防,使自己免遭损失,而且善于观察周围美好的事物,还会从中得到愉悦,生活将更加幸福,人生的内容也会变得丰富起来!培养孩子用心去观察社会的好坏优劣,善恶美丑,将一切内幕纳入心中。
一、“火眼金睛”识防小人
古时候,陈寔曾任太丘县令。一天,有一个准备行窃的盗贼伏在他家的屋梁上。陈寔见到后,没有喊人来抓,却叫自己的儿子过来,对他说:“不好的人,并不一定是由本性决定的,乃是习惯养成的,比如,房梁上的那位就是这样的人。”听完了这话,房梁上的小偷马上跳下来,跪在地上向陈寔认罪。陈寔说:“从你的外貌看,你并不是恶人,应该是由于贫困造成的。”于是,陈寔没有把他抓起来反而赠送给他两匹布,教育他一定要改正。此后,这个人再没有行窃过。这就是“释盗遗布”的故事。所以,即使你与小人打交道,也应该以忍让为先。最聪明的是寻求对付小人的办法。
陈寔遇到的这个小人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生活当中的小人往往都掩藏得很好,他们平时是不会露出马脚的,不是很轻松就可以发现他们的。而且,几乎每个人都会莫名其妙地遭到过小人的算计,不止一次地吃过小人暗算的亏,有时甚至会被弄得有苦说不出、含冤无处诉,自己还得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咽。小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般人是捉摸不准,防不胜防的。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说,我们研究小人,是为了认清小人,给他们定位,以免他们继续频繁地骚扰我们的视线。鉴别防范小人是人生的必修课,父母现在就要给自己的孩子提出建议,指出小人的种种恶性,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清楚识别。
(一)常见的小人种类
虽然小人们看上去有些形形色色,让人手忙脚乱的,但是狐狸再狡猾也逃不出好猎手的眼睛。父母可以指导孩子注意一下这些常见的小人类型,再让他们在生活当中多注意总结,慢慢地训练出一双专识小人的“火眼金睛”来。
* 谎报情况,故意让你在众人面前丢丑。这样的人,一开始的时候,会给人一种“大好人”的感觉,在自己疏忽的时候“提醒你”,让你“恍然大悟”以后马上开始照着人家的指点开始努力。比如,新到一个公司,同事说明天某领导来检查,穿漂亮点,结果领导是老处女,视“花枝招展”的小女生为眼中钉。到头来,自己才发现这个“提醒”根本就是个圈套,只不过初来乍到上了当,但又只能充当一回吃了黄连的哑巴,在众人面前丢了丑却不能声张。
* 添油加醋,让你和周围的人矛盾升级。有的时候,人们会和自己周围的某个人因为做事方式不同而吵过几句,产生点过节,心里互相不服气,暗地里也不免会愤愤不平加以指责。这个时候,有的人就会过来“安慰”你,对你的优点大加赞赏,指责对方如何不好,如何在自己的背后拆台。你的怒火一定一下子升温,甚至马上不加任何考虑就冲过去大吵大闹,结果导致上司参与平息,其实,你只是上了此小人挑唆的当。
* 把你的私下埋怨向众人公开。现代的生活节奏紧张,人们的压力很大,所以就不免有些牢骚需要发泄一下,缓解自己的神经。可是有的时候,你的听众就转眼成了宣讲者,几句牢骚弄得大家都知道了,弄不好人家会直接找上门来质问你,你可能会被这个长舌小人整得无言以对、尴尬异常。
第三部分第7章 观察社会的技能(2)
* 一朝得势,便趾高气扬仗势欺人。也许,与你有隔膜的人突然摇身一变变成了上司,在上任之后,新官的第一把火就朝你烧来,推翻你的工作设想,抹煞你的工作业绩,即使你据理力争也很难摆脱“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境遇,多年拼杀厮打的成果眼看就要毁在得志小人的手中。所以此事只能学韩信忍胯下之辱,伺机采取反攻。
* 当面奉承,背后使绊子。有的时候自己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个新点子新措施来,征求大家意见的时候也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同意。但是具体实施起来,却感到无形的压力笼罩在自己周围,可以说是举步维艰。这个时候一定是有人从中作梗,且此人几乎一定就是当面最支持你的那个人。他当面支持你,背后就反对你,还把许多原本支持你的人都拉拢过去了,让你在大家的“支持”中成为孤家寡人。
(二)对付小人的大原则
在熟知小人类型之后,对付每个具体的小人需要有不同的办法。但是,父母还是可以教给孩子一些防御小人的大原则,让他在生活中加以运用,避免被小人推入万丈深渊。
* 保持一颗谨慎的心。古人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父母要教导孩子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都要保持一颗谨慎的心,千万不可麻痹大意,让小人有可乘之机,钻了自己疏忽的空子,让自己受到伤害。
* 不要百分之百信任任何人。信任能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也能让小人有更多的害人机会,所以为了防范小人,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父母一定要教导孩子任何时候都不要百分之百绝对地相信任何一个人,不管彼此相处的时间有多长、关系有多铁。
* 不要在背后评价他人。在背后评价别人,不要说别人不好的事情,这样会成为小人搬弄是非的资源,给自己的人际关系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父母要告诉孩子在任何人的面前都不要轻易表露出自己对别人的看法,这样就能从源头上避免小人抓到能做文章的把柄。
* 遇事要冷静沉着,不要冲动。父母要告诉孩子在自己万一遇到小人的时候,不要太生气,火冒三丈,不要冲动,做事不顾后果,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思考,想出对策,才不至于上了小人的当,称了小人的心。
* 保持良好心态。父母要让孩子养成做事情给自己留有后路的习惯,即万一遭到小人暗算自己应该如何去应对。事先心里有个数,比小人的暗地算计再高一筹,就不怕他不屈服。
(三)对付小人的注意事项
在面对小人的时候,人们最常采取的措施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但是父母应该这样教育你的孩子,即使他与小人打交道,也应该以忍让为先,如果报复,自己岂不也变成小人了吗?如果有人诋毁自己,只要考虑一下所说的是不是你自己,不是自己的行为的话,有道理的是自己,而没有道理的是他,何必去计较他什么?对付小人也要注意保持一颗宽容的心。
第三部分第7章 观察社会的技能(3)
二、观察他人的身体语言
汉末杨修,为丞相门下掌库主簿,生得单眉细眼,貌白神清,博学能言,但却小觑天下之士。一次,随曹操出兵潼关,来到蔡邕庄园。曹操偶然见到一碑文图轴上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就问蔡琰说:“你明白意思吗?”祭琰说:“此乃先人遗笔,不明白个中意思。”曹操回头问一班谋士:“你们明白不明白?”大家都不能回答。忽然从谋士中走出来一个人说:“我已经知道它的意思了。”曹操看了,原是主簿杨修。曹操说:“你暂且不要说,容我思考一会儿。”就辞别了蔡琰,带领大家出了庄园。上马行了三里路,绞尽脑汁,还是不得要领,装作忽然省悟过来,就笑着对杨修说:“你试着说吧!”杨修说:“这是隐语罢了。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的旁边加丝是绝字。幼妇是指女的旁边加少字,是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的旁边加子是好字,齑臼是受五辛的器皿,受傍辛字是辞字。总而言之,是‘绝妙好辞’四字。”曹操大为惊诧说:“这种理解正合我的意思。”杨修太聪明了,聪明得能看透别人看不到的很多东西。但是,他却不会观察曹操的身体语言——都面露愠色了,还顶风上,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
随意地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就会发现每个人在不同的时候都会有一些不经意之举,但恰恰是这些不经意之举反映了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 一个他不会用语言表达也绝对不愿意让外人轻易知道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他们或是紧张,或是高兴,或是困惑的心情。如果一个人能够善于仔细观察,读懂他人的身体语言,无论是交友还是用人,都会带来无限裨益。所以,身为父母要赶快教给孩子读懂他人身体语言的本领,让他在人生之路上寻找更多成功的机会。
(一) 察看别人不经意的身体语言
父母从现在开始就教给孩子从头到脚观察别人的方法,让孩子从头到脚观察一下对方就能与其内心做一次亲密接触。可以让孩子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 观其嘴唇。嘴唇是语言的出口,也是人们很少留意的地方,但是其中却暗藏着无限玄机,只要用心观察,就能顺利读取他人心中的想法。比如,常把嘴唇抿成“一”字形的人,通常是坚强的人,一定能完成别人交给的任务;反过来,老张着嘴的人立场一般都不坚定;下巴高抬的人,自尊心强,有优越感,下巴紧缩的人,封闭自己且疑心很重;嘴角上翘,为人豁达随和,易于被说服,嘴角下撇,性格固执刻板,不愿意听他人的意见;说话时紧咬嘴唇,表示在自我谴责,习惯以手掩口的人,对别人抱有戒心或者在自我掩饰。
* 观手势析人心。在人体的动作当中,手势是很能表达人的内心思想的,有些人甚至有些固定的手势习惯。一个人高兴的时候,就会手舞足蹈,手忙脚乱则是着急万分的表现;心灵手巧乃聪明之人,心狠手辣则是心性恶毒。平常要让孩子多注意一下“手语”:用手搔头,表示尴尬、为难;用手托住额头表示害羞、困惑;双手摊开表示真诚、坦然;双手相搓表示急躁、不知所措;握手有力,表示热情、喜欢自我表现;握手无力,则表示个性懦弱或者是傲慢冷淡;说话的时候,随手摆弄身边的小东西,表示内心紧张不安,拿不定主意;在与人交谈的时候,摆弄自己的手,表示对谈话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是持反对态度。
* 观察他人的脚。心理学家认为,脚的动作也是人们的身体语言之一,而且比较容易被忽略,但是却比其他的身体语言更真实准确,通过“脚语”判断别人是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比如,两只脚踝相互交叠的话,一般是在克制自己的强烈情绪,也许随时都会爆发;谈话的时候,身体前倾,脚尖翘起,表示殷切而愿意合作,反过来,要是身体挺直,两脚交叉的话,则意味着怀疑与防范。
第三部分第7章 观察社会的技能(4)
(二) 关注他人的眼睛
人们经常说,观察一个人的善恶,再没有比观察一个人的眼睛更好的办法了。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神就能清清楚楚地分辨一个人的品质高低,心术正邪。人们的嘴巴会撒谎,但是眼睛却很难骗人,所以父母们,在造就孩子一双火眼金睛的时候,也要注意让孩子学会观察别人的眼睛。为了突出其重要性,我们拿这项单独列出来,观眼识人主要可以用这些标准来判断:
* 眼睛闪闪发光、神采奕奕,表明此人现在心情好、状态佳,精力充沛,信心十足。
* 谈话时主动与人交换视线表明是一个心地坦率的人,不敢正视别人或者故意回避,则表明缺乏信心或者是有意隐瞒。
* 眼睛清凉如水、明眸善睐,表示此人清纯端庄,豁达开朗。
* 眼神安详沉稳,表示是一个有主见的人,目光犀利,则表示是一个敏锐的人,经常能发现别人都不注意的问题。
* 目光呆滞而黯淡无光,要么是对现状不满或对未来失去信心,或者干脆就没有目标,丧失了斗志。
* 眼神混浊无精打采的,表示这个人不是很聪明,甚至会有些粗鲁或者庸俗。
* 两只眼睛总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八成是个老谋深算、长于心计的人。
* 谈话的时候,目光根本不放在对方身上,表示根本不感兴趣或者就是一个缺乏亲近感的人,通常是不近人情的。
父母还要教会孩子观察自己本来熟悉的人的眼神,从中体会它们的潜台词。
* 向来温和内向的人,如果说话的时候眼神游移不定,就表示他多半是要拒绝自己的要求。
* 自信的人,如果突然说话的时候视线朝下,则表示遇到强大困难而且很难解决。
三、善听弦外之音
春秋时,齐国有一位智者叫隰斯弥。当时当权的大夫是田成子,颇有窃国之志。一次田成子邀他登临高台浏览景色,东西北三面平野广阔,风光尽收眼底,唯南面一片隰斯弥家的树林蓊蓊郁郁,挡住了视线。回到家里,隰斯弥立刻叫家仆带上斧锯去砍树林。可砍了几棵,他又叫仆人停手,赶快回家。家仆感到莫名其妙,问他怎么颠三倒四的。隰斯弥说“国之野为我家一片树林突兀而列,从田成子的表情看,他是不高兴的。所以我回家来急急忙忙地想要把树林砍掉。可是刚才转念一想,当时田成子并没有说过任何表示不满意的话,相反倒十分笼络我。田成子是一个十分有心计的人,他正野心勃勃想要谋取国位,很怕有比他高明的人看穿他的心思。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把树砍了的话,就表明了我有知微察著的能力,那就会使他对我产生戒心。所以,停止砍树,表明我不知道他的心思,尚算不上有罪而可避害;而砍了树,表明我能知人所不言,这个祸闯的可就太大了呀!”
医师有“问诊”这一项诊病方法,即医师先听病人的诉说,然后根据发现的问题再发问。在一问一答中,就能找出病因。经验丰富的医师单凭问诊,就可以做出很准确的诊断。所以要告诉孩子,“听”不是单纯的“听人家说什么”,对方的声音、脸色、动作都要一并观察,要善听弦外之音。这才是“察知”的功夫。人们不一定会完全说出自己内心的话,但却多数会流露自己。在有意无意间、不知不觉中,人们的每一句话都在描绘着他的轮廓与画像。父母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孩子学会善听弦外之音的本领。
第三部分第7章 观察社会的技能(5)
(一)从话题发现问题
首先仔细听人们说些什么,从别人经常提到的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话题内容中,总能发现一些对自己有益的东西。比如:
* 总是谈论自己的人爱炫耀。一个人要是经常谈论自己,谈到自己的经历、看法、态度、个性等,表明其性格较外向、感情强烈、主观色彩较浓厚。不过一般都是爱炫耀、爱虚荣的人。相反,那些不太注重表现自我的人,通常较为自卑、自闭,不过也不排除是城府颇深、心有计谋之辈。
* 言论暗示了当前的处境。一个人要是言辞尖刻、有诸多不满,说明情绪不佳、对生活现状不满意;或者可能是意懒心灰、信心不足的表示。话题色彩鲜明的人,表明他心情很好,所受委屈不多,满意于生活,是乐观主义者。
* 常谈论的话题是兴趣之在。“三句话不离本行”,在谈论中可以发现,人们最爱谈、最常谈论的正是兴趣之所在。一个人若谈论的生活琐事较多,表明是一个安乐之人,对生活的舒适、安排很是关心;若谈论的国家大事很多,就说明此人是个事业型的人,非常关注事业是否有所成;若喜欢畅谈未来,则说明是个理想型的人,十分注重计划和发展。
(二)由措辞看一个人
通过细心体会一个人平常说话的遣词造句,就不难判断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程度,甚至对其内心世界也可以略看一二。让孩子学会通过人家的措辞来做出恰当判断。
* 口头禅反映性格。口头禅是一种不同于动作、服装与发型的癖好,被埋没在一连串话语之中,不注意就很难觉察。常规来看,刚强自信的人,很少使用“那个……”,“嗯……”,“这个……”之类的口头禅;常使用“其实”的人,希望引人注意,比较任性、倔强;在交谈时连称“确实如此”的人,大多任性浅薄;经常说“真的”的人,自信心不是很足,甚至是在欲盖弥彰,因为他什么也不晓得;
* 不同的言词反映不同的本性。言语是人们的文化底蕴的标尺。如果用词高雅、准确,讲话干净利索,说明文化修养较好,办事干练果敢。如果用词浅俗欠妥、重复罗嗦,不着边际,肯定没什么文化修养、办事拖拖拉拉。
* 提防突然的、过分的恭敬语。本来很亲密的人,突然使用恭敬语,就应该小心了。因为恭敬语是出于礼貌的,但常常在潜意识中拉开人之间的距离,礼貌程度总是要与亲密程度成反比的。所以,过分使用恭敬语,就表示有强烈的嫉妒、敌意、轻蔑和警戒心。
(三)洞察对方心中秘密
通常,人的情感或意见,都会通过说话方式表现出来。而且,说话时的感情也跟内容有关,说话的速度、音调等都能增加话语中的意味和效果。因此,通过谈话方式,可以窥视到别人的性格和藏于内心深处的秘密,以及人家的真正含义。可以让孩子从这几方面着手:
* 声调的玄机。同一组汉字,声调的不同、重音落处的不同,都可使含义发生本质的变化。按常理,表示愤怒时,声大、音高、音质粗哑、音调变化快,上下和节奏都不规则,发音清晰而不短暂;而表示爱慕的声音特征是柔软、低音、音色共鸣,语速慢、声调均衡且微微向上。
第三部分第7章 观察社会的技能(6)
* 语速的秘密。讲话快而急的人,往往脾气较沉着,前后考虑得滴水不漏;如果快而不急,则一般办事果断、富有主见、自信心十足,并且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主张;如果对于某人心怀不满或者持敌意态度的时候,说话速度则会一反常态变得很迟缓;反过来,如果有愧于心或者故意撒谎时,说话的速度自然会变快起来。
* 爱争辩者妄自尊大。有些人在谈话的过程中喜欢争论,他们通常是开放型的,善于接受新观念破除旧观念,同时也具有取胜欲望和较强竞争性,或者是妄自尊大的人;有些人则怎么也争论不起来,他们多半是较封闭的,在接受新观念和改变旧观念方面很困难,也可能是竞争性不强,缺乏自信,或者是生性平和、通情达理之人。
总之,父母必须让孩子时刻记住:一个人的实质,不在于他通常显露的那一面,而在于他所不能或不愿显露的另一面。因此,想了解一个人,就不仅要去听他说出的话,更要去“听”他没有说出的话。善听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才不会被别人的表象所蒙蔽。
四、学会审美
一个来自农民家庭的小女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只有9岁,头发枯黄得如秋后的野草,她的脸蜡黄得像一张陈年的旧报纸,惟一神气的是她的眼睛,虽然深陷了许多,但仍不停地忽闪忽闪。但是从小女孩的脸上,并不能寻找到她病着的痛苦,每天她的笑声洒满了病房,真是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一天傍晚,她看见清洁工正拎着七八只花篮往外走,小女孩从中拣出了9朵还没有完全凋零的菊花,她把花小心翼翼地放在床上,然后忙开了:洗罐头瓶,试着插花,足足忙了20分钟。她擦着额头的汗水让大家看,顿时,人们全瞪大了眼——背阴的窗台上的罐头瓶中被小女孩用9朵菊花插成了一个黄圈。她不无自豪地说:“这是一轮菊花太阳,今后,我们不会再冷了!”一下子,病房里的人们心中真的暖融融的,仿佛冬天的太阳正灿烂地照耀着整个病房。小女孩手术前对一个病友说:“叔叔,你能不能在我手术期间照顾好我的菊花太阳,病房里的爷爷奶奶需要它来暖心……”
爱美是人的天性。美的事物、美的行为、美的心灵遍及各个角落,但是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正如著名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的一样,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为,感受美的审美能力,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需要经过教育和训练才能获得。所以,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用各种美的事物来影响孩子,让他们拥有一双能够观察美的眼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能鉴赏美。
(一)审美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母要注意,让孩子学会观察社会的本领不是光让孩子看社会的阴暗面,也要让他学会观察美的事物,才能健康发展。父母通过美育培养孩子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是孩子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能力不仅是一个独立成分,它对体、智、德育还能起到催化作用。因为,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具有以美育人,寓教于乐的特点。可以通过美的形象,唤起孩子情感的共鸣,使孩子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知识,形成良好品德和习惯,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培养审美能力的途径
孩子的审美能力是要父母在生活当中有意培养的,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审美的、观察美的双眼。
* 音乐审美教育。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唱歌,哼哼唱唱是孩子心理高兴时最常见的表现。父母可以常带孩子去听音乐会,让他亲眼看看乐队指挥是怎样挥舞双臂打拍子的;认识舞台上各种各样的乐器及形式多样的演奏与演唱。这样会增强孩子对音乐的亲切感,激发他学习演奏某种乐器的兴趣;父母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主要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要让孩子能自动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培养他的音乐修养,为他今后漫长的人生备好一份享用不尽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7章 观察社会的技能(7)
* 美工审美教育。父母可以利用一切机会让孩子欣赏他人的美工作品,引起孩子对这项活动的兴趣。可以给孩子欣赏中外名画、名作以及当代名家的作品。父母最好让孩子看原作,起码要让孩子欣赏印刷精美的画册。有条件的话,要常带孩子参观画展、画廊,让孩子从小接触那些造型艺术精品佳作,激发他对美工艺术的兴趣和热爱。父母还可以利用一切机会,让孩子观察、了解周围的事物,积累关于这些事物的印象与体验,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要表现这些事物的强烈欲望,积极主动开展美工活动。
* 文学审美教育。文学审美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看小说、听故事、朗诵诗是父母进行文学美育的主要活动。在家里父母也要尽量利用朗读经典名著、开展以戏剧形式表演文学作品来增进孩子的美感,培养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孩子生活愉快,性格活泼开朗。
* 学会欣赏大自然是审美能力的丰富源泉。美丽的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父母要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到大自然当中,让大自然以其博大的胸怀向孩子展现出天空的蔚蓝无边,大海的汹涌澎湃、山峦的逶迤、江河的奔腾、鱼虫鸟兽的百态行姿、花草树木的万紫千红。瑰丽的色彩、生动的形态、动听的音响、神奇的变化会使孩子感到其美无比、其乐无穷。父母带孩子接触大自然,要边看边指点,边走边讲,必要时,可以驻足观赏,让孩子细细品味大自然的美妙之处并将它贮留于心灵深处。这样不仅可以开阔眼界,丰富知识经验,还可以使孩子观察自然美,欣赏自然美,并以此陶冶孩子的性情,培养他爱美、爱大自然的情感。
* 引导孩子观察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父母可以选择孩子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各种职业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如建设的新成就,名胜古迹,劳动场面,好人好事等。引导孩子观察、认识,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美的,什么是错误的、丑的,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力和鉴别力,促使孩子更加热爱生活。
青少年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是通过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让他从小注意仪表朴实、端庄;注意语言文雅、大方;注意举止文明、礼貌、待人友好热情。可以让孩子通过搭配自己的服装来实践他的审美能力,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孩子身体发育和动作的发展,对于孩子的精神面貌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五、感受时代脉搏
20世纪初,刚刚30岁的陈嘉庚在新加坡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经营一个罐头厂。一天,他在与一位英国朋友闲聊的时候,听到英国一家公司正在高价收买橡胶园的信息,他敏锐地意识到这项事业的前景将十分广阔。于是转而投资橡胶园。不长时间就拥有了5000亩橡胶园,这时,遇到了巨大的挫折,橡胶的产量太多了,价格迅速下跌,橡胶厂因亏损而停产。此时,许多人纷纷转产经营别的产品。陈嘉庚通过对大量信息资料的分析,从满天阴霾中看到了无限的光明。他预测到20世纪后半叶将是橡胶的时代,眼前的不景气只是暂时的,而且南洋一带的橡胶业作为重要税收来源,英国政府是绝不会放任橡胶价格继续下跌的。陈嘉庚做出了继续购买橡胶园的大胆决定。果然,1922年11月,英国政府采取了强制性措施,使橡胶的价格回升,橡胶业又恢复了生机,陈嘉庚和他的橡胶事业进入了辉煌的发展时期。
第三部分第7章 观察社会的技能(8)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信息时代,人类正在逐步迈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已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在《学习——内在的财富》中,这样指出信息的重要性:“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消除了距离上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塑造明日的社会。”“毋庸置疑,信息社会的出现是20世纪末的、对未来将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之一。”江泽民同志也强调:“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所以父母们要训练自己的孩子体会时代的脉搏,通过各种途径充分寻找、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自己服务。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在千变万化的信息社会中找到立足之地。
(一)认识信息的重要性
要想让孩子主动地去注意、收集信息,首先得让孩子明白信息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具备体会时代脉搏的能力。信息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信息是成功的导向。也许一条别人都不注意的信息,你要是刨根问底追究下去的话,就可能向你展示出一个无比宽广的前景,沿着此方向发展下去,你可能会取得非凡的成功。
* 信息遍布身边。因为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特别是作为跨世纪新人的青少年,更是离不开信息的。如果不学会运用身边的信息,闭目塞听,就想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几乎是不可能的。
* 信息就是机会。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也许一条关键的信息溜过去了,就会接着一连串地丧失很多机会,失去在竞争中的主动权。生活中有的时候,哪怕你利用了一个很微弱的信息,你就给自己制造了一个肥美的机会。
* 信息就是生命。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我们今天要是再次套用这个句式的话,就不得不说“信息就是生命”了。当代社会中,传媒手段发展火速,信息的更新速度已经是瞬息万变了。如果一个人缺乏信息,就会落伍于时代潮流,自然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了。
第三部分第7章 观察社会的技能(9)
(二)掌握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地球正在变成一个小小的村落。面对全球信息化的趋势,父母要想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好,就要让他们学会掌握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与技能。
* 用好大众传播媒介。很多青少年在使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电脑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时候,纯粹是出于娱乐的目的,只要从中得到休闲就满足了。父母要纠正孩子这个不良习惯,让他们学会从大众传播媒介获取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信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将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 抓住身边的信息。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好高骛远,不重视身边的信息、潜在的信息。其实,许多宝贵的、对自己的事业起巨大作用的信息都来源于身边,来源于平凡的生活。只要让孩子时刻保持敏锐的触觉,善于捕捉,将会从中得到很大益处。注意身边的信息并充分利用它们,是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 收集“无用”的信息。无用就是没有用,干嘛还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和精力呢?这就是高明之处了。“无用乃大用也”,有一些信息,在当时看起来并不一定是有用的,但它却有其潜在的价值。如果能够具备分析能力、预测能力,独具慧眼,挖掘出它内在的价值,就有可能比他人先一步获得成功。
* 把握信息的时效性。无论曾经多么重要、多么珍贵的信息,一旦错过了时间,就一文不值。因此,它要求人们有敏锐的判断力,学会用最快捷、最先进的手段在第一时间捕捉信息。
* 去伪存真的能力。信息具有确定性的特点,来源渠道比较多。有时同一事件可能会从十个渠道、以不同的方式传入你的大脑,而且这些信息之间可能存在着许多差异,甚至会有着相反的描述。这就要求父母平常多帮助孩子去分析这些信息,筛选、处理这些信息,学会从中去伪存真,避免被假信息误导。
* 伸出广泛触角。信息具有不断变化的特性,任何有关某一事件全过程的信息,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做到信息为己所用,就要让孩子学会审时度势,广泛伸出自己的触角,对某方面信息保持着快速敏捷的嗅觉,从而挖掘信息,掌握信息。
* 把眼光放宽、放远。各位父母们,让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的海洋当中,是永远没有边界的、没有限制的。因此,要让孩子把他们的眼光拓展,拓展,再拓展,在空间和实践上都不要留什么界限,天马行空,才能于无意间获得最绚烂的信息。
* 触类旁通。父母还应该让孩子们时刻谨记这样一条,各种信息之间通常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应该让孩子学会在大范围内获得信息以后,打开自己的思路、触类旁通。在已知的信息中获得启示,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减少获取信息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