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自我保护的技能(1)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
——爱默生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难免有陷于险境、受到危害的时候,听天由命、顺其自然的话,境况会变得更加糟糕。只有随机应变奋力抗争才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所以要在平时未雨绸缪,在生活中常常抱有十二分的小心,好好学习自我保护的能力。懂得自我保护是人在危急时刻的惟一救命稻草,掌握这项能力才能使孩子在最关键的时刻平平安安。
一、体育锻炼中保证安全
15岁的晓夏是北京某中学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因为学校的操场维修,一天下午体育老师带领晓夏所在班的学生,在朝阳区元大都遗址公园上体育课。课上晓夏与同学一起踢足球,在快速奔跑的时候左脚踩在足球上,猛地摔倒在地,当时就爬不起来了。随后晓夏被老师和同学送往医院治疗,诊断为左腿胫腓骨骨折,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治疗。后来晓夏的家长将学校告上了法庭。法院审理后认为,足球运动属具有一定对抗性和风险性的体育运动。晓夏在元大都遗址公园上体育课时踢足球受伤,晓夏自己对受伤后果应承担一定责任。学校对晓夏受伤亦应承担一定后果。因此法院只对晓夏要求学校赔偿的医疗费、营养费等赔偿数额的二分之一予以支持。
孩子多运动有利于保持健康的体魄,增强自信心。但是在上体育课和进行体育锻炼及体育比赛时,如果不进行合理安排,不讲究体育的卫生与保健,就很容易发生一些事故。所以,父母要配合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保证其安全才能真正达到运动健美的目的。
(一)体育锻炼前的准备
在体育锻炼以前就做好准备工作,确保自己处于运动的最佳状态,才能保证运动的安全,达到运动的目的。一般在体育锻炼以前要做好这样的准备:
* 先检查场地和器械的安全性。仔细检查器械是否有螺丝松动等问题,如存在隐患要马上清除,场地上必须没有钉子、木块、砖石等杂物,同时也要注意器械和场地的卫生情况,不干净的地方也是不安全的。
* 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合适的锻炼。如果有以下自我感觉或症状,则应该中止或改换轻度运动:(1)睡眠不足;(2)有过度疲劳感;(3)受强的精神刺激后;(4)重感冒、痢疾或其他身体不适。
* 食后锻炼时间。一般来说,吃东西后30~60分钟内应注意避免运动。因为这段时间如果运动的话,会刺激肠胃或者造成体内血液分配失调,损伤身体而且运动效果也不显著。
* 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一般可以采取快走、慢跑及原地连续性徒手体操等全身性活动形式。这些活动能使四肢关节活动加强,有助于一般性运动能力的提高。之后,可以再做一些与主项运动内容有关的模仿练习动作,这样可促使大脑皮质中的运动中枢兴奋性达到适宜水平,为身体状态做好充分的准备。
* 其他注意事项。不要穿皮鞋、塑料底鞋、高跟鞋,不要戴帽子、手套、围巾,不要穿大衣和裙子,衣服口袋不要装有尖角或硬的器物;不要嬉笑打闹。
(二) 体育锻炼中损伤的处理
青少年们都热爱运动,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但常常因缺乏关于运动损伤后的应急措施的知识,而对伤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严重者甚至导致终身遗憾。所以父母们,要让孩子们学会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 擦伤。如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擦伤创面较脏或渗有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第一部分第3章 自我保护的技能(2)
* 肌肉拉伤。主要由于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成,一旦出现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分钟,以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切忌搓揉及热敷。
* 扭伤。多发生在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及腰部,不同部位的扭伤,其治疗方法也不同:⑴急性腰扭伤,可仰卧在垫得较厚的木床上,腰下垫一个枕头,先冷敷,后热敷;⑵关节扭伤,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扭伤时,将扭伤部位垫高,先冷敷2~3天后再热敷。如扭伤部位肿胀、皮肤青紫和疼痛,可用陈醋半斤炖热后用毛巾蘸敷伤处,每天2~3次,每次10分钟。
* 脱臼。一旦发生脱臼,应保持安静、不要活动,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如脱臼部位在肩部,可把肘部弯成直角,再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挂在颈上,再用一条宽带缠过脑部,在对侧脑打结。如脱臼部位在髋部,则应立即躺在软卧上送往医院。
* 止血法。⑴直接加压法,直接在伤口或周围施以压力而止血;⑵升高止血法,将伤肢或受伤部位高举,使其超过心脏高度;⑶止血点止血法,直接施压于伤口近端的动脉上;⑷强屈患肢止血法,只可使用于肘关节或膝关节以下的肢体,将棉垫置于肘窝或膝窝,再强屈其关节,并以绷带紧缚之,每二十分钟要放松十五秒。
(三)体育锻炼后的安全措施
运动中持续亢进的机体生理功能,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过程。运动锻炼后的整理活动是加速代谢废物的清除、加快体力恢复及防止运动锻炼后昏厥,甚至是预防突发性死亡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因而要认真对待整理活动,不可不做。
* 整理运动的主要内容。(1)1~2分钟的缓步慢跑或步行;(2)下肢的柔软体操和全身的伸展体操;(3)上肢肌肉群的按摩(特别要针对运动后容易痉挛的肌肉群)或自我抖动肌肉的放松动作。
* 补充水分的方法。在大量出汗的运动后应重视补充水分,但绝不可开怀畅饮,一次摄取量应在100毫升左右为宜。考虑到能量的补充,还应在饮料中适当添加一定量的盐和糖,切不可饮用生水和过量的冰水,水温以15℃上下为最好。
* 沐浴和洗澡。在运动后进行淋浴,可使心情爽快,促进疲劳消除。若用冷水冲浴,可引起皮肤血管急剧收缩,进而导致血压升高,给心血管系统增加负担;若立即用热水沐浴,会导致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使血压更趋低下,严重时可以引起脑缺血,保持40℃左右的水温才适于解除疲劳。
二、对付无情水火的智慧
有三个少年在冰上玩耍,其中一位不小心踩在了薄冰上,一条腿陷进了冰水,身旁的一位伙伴看见了急忙跑过去拉,结果冰层快速地以更大块陷落下去,两个人同时落入水中。这时远处的另一位少年见状也急忙跑过去拉,不幸也落入水中。最后,只有第一位冲上去救人的少年被救上了岸,而其余两位均不幸遇难。第二位冲上去救助伙伴的少年被追认为“舍己为人的好少年”。虽然获得了荣誉,但却失去了灿烂的生命,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悲剧。假如他们懂得一些自救常识,并且在危急关头保持清醒的头脑,那该多好啊!十几年前,克拉玛依一场大火夺去了几百名青少年的生命,成为震惊世界的惨案。而其中一个小姑娘却在发现火情后,没有乱挤乱撞,而是逃进了剧场的厕所,拧开水笼头,将自己浑身浇湿,又用湿布蒙上嘴巴,躲在厕所的角落里等来了救援人员,幸免于难。
水和火,是我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福音,是生活的好帮手;但也会翻下脸来置人于死地,成为铁面的杀手。父母要让孩子懂得,水火无情之时要运用智勇救自己于危难之中。
第一部分第3章 自我保护的技能(3)
(一)火海逃生秘笈
“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的处境”,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只要孩子能够冷静机智运用火场自救逃生知识,他就有极大的可能拯救自己。不妨让他牢记以下招数,也许有用得着的一天:
* 未“火”绸缪,预演逃生。以游戏的形式和孩子一起进行应急逃生演习,让孩子对常去的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了如指掌,熟悉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这样,火灾发生时,就不会觉得走投无路了。
* 居安思危,默记安全出口。跟孩子同去陌生环境,如入住酒店、商场购物时,有意让他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关键时候便能尽快逃离现场。
* 联系外界,寻求救援。发现火情且势头较猛时,不要贸然自行灭火。尽可能拨打“119”火警电话,尽量待在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及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即使被烟气窒息失去自救能力时,也应努力滚到墙边或门边,便于消防人员寻找、营救。
* 沉着镇静,迅速撤离。面对浓烟烈火,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乱冲乱窜。心中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撤离时注意,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等往室外逃生。
* 宁舍钱财,保住青山。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身处险境,应尽快撤离,不要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寻找、搬移贵重物品上。已经逃离险境,切莫重返险地,自投火网。
* 简易防护,蒙鼻匍匐。将衣服打湿或头顶棉被,用毛巾掩住口鼻。逃跑中,逐一检查门把,是凉的,把门慢慢打开从此处逃生。是热的,另寻他路。如果屋中烟雾弥漫,应把身子尽量放低。身处高楼,要沿着楼梯跑,千万不要坐电梯。
* 火已及身,切勿惊跑。如果发现身上着了火,千万不可惊跑或用手拍打,应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要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喷灭火剂会更有效。
(二)处理游泳的意外
青少年们活泼好动,很喜欢游泳。学会游泳,不但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在遇到水中事故时还能增强自救与互救的能力。然而跟水打交道不能马虎大意,即使是游泳技能很高的人,一旦忽视了某种安全因素,也有可能在水中遇险甚至丧生,游泳必须注意安全:
* 保证在安全水域中。在游泳池、划定的(或人们常去的)江河湖海游泳区内游泳,不能到不熟悉的江河湖海、塘及水库中游泳,更不能到有血吸虫、污染和杂草丛生的水面游泳;
* 不要单独下水游泳。要在公共场所而不要去人烟稀少的野外池塘游泳,特别是初学游泳者要有熟悉水性的同伴相随,最好选择配备专门救援人员、设施的场所;
* 游泳前做一些准备活动。如伸展四肢、活动关节等,但不要做剧烈运动,同时用水浇浇头部及胸部,使身体适应水温,不要猛地就一下子扎进深水里;
第一部分第3章 自我保护的技能(4)
* 身体状况不佳不能游泳。过度疲劳和空腹以及处于月经期、感冒或患其他疾病时不要下水。刚刚从事完一项运动,汗流浃背的也不能下水,这样才能保证游泳的安全;
但是万一遇到意外情况,切不可惊慌失措,在孩子游泳前给他这样的建议以便得以应对:
* 缓解头晕。游泳时发生头晕的现象,一般都是由空腹和过度疲劳引起的,这时身体内血糖过低,体力已经不能保证身体运动的需要。此时应停止游泳,立即上岸,喝一些含糖量高的饮料,即使有所缓解也不要再下水。
* 对付抽筋。发生抽筋,可以仰躺在水面,慢慢游到岸边,也可以在仰躺时把抽筋的腿(一般为腿肚子抽筋)伸直,脚趾头上翘,再用手把脚尖往上扳,不要怕疼。向周围的人求助,让他们把自己带到岸上。
* 呛水。呛水时千万不能慌张,否则会吸入更多的水。要调整呼吸,尽力使自己平静,原地踩水,再把呛入鼻腔的水轻轻擤出。
* 遭到鲨鱼或鳄鱼攻击。在江海中游泳可能会遇到这种危险的情况,发觉有异常时,要设法躲开上岸,尽量不引起对方的注意。一旦遭受袭击,除了呼救,也不要放弃勇气和搏斗,比如打鲨鱼的眼、鼻、鳃等要害或者敏感部位,但不能用刀子去刺,以免更加激怒它。
三、远离性侵犯
一位16岁正处花季的女中学生,酷爱音乐,经常在家里搞音乐沙龙。其中一名男同学与自己的表哥讲述了聚会情景以及女同学的善良美丽。这天晚上7点钟,这名居心叵测的男青年轻而易举地敲开了她家大门:“我听说你很有音乐的天赋,是专程来送一本内部音乐社团资料给你的,并邀请你和你的同学加入社团。”她深深沉醉于自己追求音乐的美梦之中,却被陌生人在家中强奸了。事发后,那个坏蛋大摇大摆扬长而去,但是这个女中学生却不敢报案,只是哭诉给一个最要好的女友听。“为什么你不喊?”“他说他腰里有枪,要是喊就毙了我。”“想想他能是谁?”“我不认识。”一个多么懦弱而缺乏警惕的女孩子啊!父母们,与孩子之间不要“谈性色变”,让孩子学会拿起武器保护自己,远离性侵犯!
对性进行学习是延续整个生命的过程,特别是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对自己的身体特别好奇。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不仅仅是狭隘的性生理教育,还应该包括认识青春期的身体发育、男女两性的差异,以及与异性相处的方式。所以,恰当的性教育,能使孩子从容适应自己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的变化,还能使孩子自己懂得如何处理感情等敏感问题,保护自己免于受到侵害,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一)让孩子了解“性”
与孩子科学而客观地谈论“性”,用轻松自然的心态真诚而坦然地回答孩子提出的有关“性”的问题,让孩子从正面了解“性”知识,形成正确的性观念、性态度,孩子才不会因为在此问题上迷茫不知所措而误入歧途酿成苦果。但是,父母总是觉得与孩子谈“性”很难开口,其实,只要把握以下原则就可以轻松自如了。
* 在生活中“无意地”进行教育。刻意地安排一段时间来谈这个问题,对双方来说都是很尴尬的事情,在我们的文化中是无法接受的。所以,父母要学会“借题发挥”,比如在和孩子一同洗澡的时候,自然地和他谈起性器官的发育;在新闻报道关于未成年少女遭到强暴或者怀孕时,借机问问孩子的看法,不要急于换台。
第一部分第3章 自我保护的技能(5)
* 父母不要“谈性色变”。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发育迅速,第二特征日见明显,他们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适应或者好奇,也就相应会产生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父母不要总是回绝孩子,或者认为长大了就会明白了,让他们觉得这是一种禁忌,好奇又不敢问,就有可能做出荒唐之举。要在家庭中培养一种理解、豁达、宽松的气氛,让孩子知道男女为何“授受不亲”,“性”不是游戏而是爱情的升华。
* 做好充分准备。可以多阅读一些关于针对青少年发育问题的书籍,对孩子的问题做好准备,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的方式科学合理地回答他而不产生误导,或者准备一些“少男少女必读”等有关方面的杂志、书籍让孩子在课外时间随意翻看。
(二)让未成年少女学会自护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少女们如含苞欲放的花蕾,社会经验较少,体力又很是有限,最容易成为“色狼”攻击的对象,所以作为少女的父母们一定要增强孩子的防范意识,让孩子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让弱小的心灵免受伤害、远离性侵犯。女孩子的防卫能力应具备以下几点:
* 轻易不要去下列这些地方:(1)不了解情况的同学家里;(2)狭窄幽静,灯光昏暗的胡同和地下通道;(3)无人管理的公共厕所,高楼内的电梯,无人使用的空屋;(4)晚间的电影院、歌厅、舞厅、游戏厅、台球厅等;(5)陌生的私人车辆。
* 防人之心不可无。一般情况下,人们只记得“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但实际上“熟悉”的男人作案的借口更多、比例更高,所以对这些人更应保持交往距离,身体的任何部位是不能允许男性随便亲近和抚摸的。最根本的预防措施就是置身于受保护的环境中,避免与男子单独接触,不要脱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保护,就不致造成不幸事件的发生。
* 冷静分析对方。男教师要单独与自己相处时,要慎重思考,一般应有伙伴同去为好。要主动疏远那些特别爱谈“性”的同学和朋友。不要搭理那些编造事由、谎称有困难,需要你帮助解决,利用你同情心的人。单独在家时,有男人敲门,无论什么急事、好事,都不要开门让他进来,直接与父母取得联系再说。千万不要被那些大献殷勤、请你喝饮料看电影的男人“麻醉”,“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 见机行事。面对那些对自己有不良企图的人,周围又没有人可以求救,大声呼喊反而会起反作用,不要慌张,保持冷静,要学会智取,可以假装若无其事甚至与他谈得来,与其周旋,拖延时间,然后尽快向大庭广众之处靠近,找机会脱身,或者寻求他人的帮助。
* 顽强反抗。放开喉咙尖叫,一可以表示反抗,二可以呼吁救助。陷入困境时,应该竭尽全力还击歹徒。自己的头、肩、肘、手、胯、膝、脚都可以成为攻击的武器。要设法击中歹徒的身体要害,如踢他小腹、咬他,使其疼痛难忍,放弃自己罪恶的行径。一旦受到了性侵害,要尽快告诉家长或报警,切不可害羞、胆怯,延误时间,丧失证据,让疑犯逍遥法外。
第一部分第3章 自我保护的技能(6)
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男孩子的父母们不要以为自己就可以放松、高枕无忧了,最近出现的猥亵男孩、对男孩进行性侵害的例子也不见少数,所以父母们也要让男孩们提高警惕,可以参见上面对女孩的建议加强自我保护。
四、摆脱恶意伤害
1994年12月19日,北京市丰台区一所中学的初一女学生张楠楠,吃完早饭,就背起书包上学去了。就在她没有留意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开过来一辆白色的面包车,从里面走下来一个中年女人,走到楠楠的面前,忽然停住脚步,随口问道:“小姑娘,请问到世界公园怎么走?”楠楠是个热心的小姑娘,她望了一眼面前的这个女人,回答道:“往那边……”她的话还没有说完,那个女人就一把拉住她的胳膊,说:“到车上说吧。”楠楠急了,开始反抗,但终究她是小孩儿,没有多大力气。到了面包车上,几个人一下子将她按住,将一瓶牛奶灌进了她的口中。后来,楠楠就不省人事了。至此,楠楠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6年以后,楠楠逃回来了,但却变成了一个枯瘦的农家女人,早已作了别人的“老婆”。看了这个真实的故事,父母们一定会下决心让孩子早早学会摆脱恶意伤害的本领吧。
在人们没有受到犯罪分子侵害、没有面临生与死威胁的时候,似乎觉得自己周围的环境十分安全、风平浪静的,根本感受不到保护生命远离恶意侵害的重要性。而当真正遇到危险时,才意识到保护自我的技能的重要性,但是为时已晚。虽然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们,身体发育接近于成年人,他们也觉得自己可以独立了,可是,往往是“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一塌糊涂,认识和行为形成极大的反差”,而犯罪分子们也恰恰是利用青少年们这些弱点屡屡得手。所以,父母们要注意教给孩子们摆脱恶意侵害、自我保护的技能。
(一) 培养孩子保持谨慎
一个人只有时刻保持谨慎的状态,小心地对待自己生活,懂得防患于未然,才能保证使自己处于安全的状态。要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上虽然还是好人占大多数,但是坏人会在自己一不小心的时候加害于人的,所以,要懂得用“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环境:
* 学会识别诱惑。坏人在实施他的作案计划时,总是装作一幅善良的样子,一般来说,会找各种各样的有利于你、帮助你的借口,利用人们的虚荣、贪财心理,送礼品和钱物,或者说可以引荐你去参加歌唱比赛等等小恩小惠使你渐渐地钻入他的圈套。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些小恩小惠只不过是坏蛋的诱饵而已,看透了这个就不会成为“上钩的小鱼”了。
* 要勇敢地说:“不!”虽然要让孩子礼貌待人,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但是,在有人威逼孩子做有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情、父母老师不允许做的事情或者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时,要大声勇敢地说出“不”,明确表示拒绝之意,然后离开。
* 不要轻易地帮助别人。坏人也可能借打招呼或提一些小要求来接近你,比如,问路呀、帮个小忙呀、推销个商品什么的,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礼貌地拒绝他们:“对不起,我帮不了您”,或干脆就什么也别说,继续走你的路,迅速离开他。这和我们崇尚“助人为乐”的美德并不矛盾,因为帮助他人首先是在你能确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
第一部分第3章 自我保护的技能(7)
* 少去不安全的地方。青春期的孩子们好奇心理很强,比较喜欢“探险”,但是父母要约束他们,不准他们单独到陌生的地方,实在想去的话要由父母监护才可以。孩子外出时要说明去向,在外边也要时常与父母保持联系。
* 能提供帮助的人很多。遇到麻烦找警察,是最基本的常识,但仅此还不够。假如警察不在附近,还可以向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的工作人员求助,但是轻易不要向路边的人求助,特别是男性,不小心的话,就自落虎穴了。
(二) 孩子遭遇歹徒该怎么办
如果孩子万一不幸真的遇到歹徒,该怎么办呢?单凭身处险境的灵机一动,恐怕是难保安全吧?平常在和孩子一起看电视、电影的时候遇到这种镜头,就让孩子演练一下遭遇歹徒该怎么办,防患于未然总是远远胜于后悔莫及。让孩子记住:
* 运用智慧,随机应变。要善于同歹徒周旋,甚至设置圈套,引其上钩。可以表面上装作很顺从、很害怕,既取得他们的信任,又能保存自己的体力,等他们一对自己放松警惕后再马上设法脱身。
*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不但受害人害怕,歹徒其实也很紧张。仔细观察他们,对于那些初犯和偶犯,可以说服、教育和打动他们停止犯罪行为。
* 想方设法,取得帮助。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亲人、警察透露自己所处的地点或行踪,比如在受到绑架时可以在电话中巧妙地告知或故意拖延通话时间,以便公安机关确定通话地点。
* 不动声色,牢记于心。在受到侵害的时候,要牢记歹徒的体貌、特殊习惯、口音、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等的特征,以及所到之处的环境特点,以便事后协助公安机关抓获歹徒,将其绳之以法。
* 趁其不备,自卫反击。如果被歹徒围困,选择歹徒的薄弱部位反击,效果一定事半功倍。能制服歹徒的重要部位主要有:⑴裆部:准确攻击,就会使人剧痛;⑵眼睛:防护薄弱,怕沙土等刺激;⑶咽喉:神经密集,受袭有疼痛甚至窒息感;⑷颈侧:有颈动脉,受袭可导致头晕或昏迷;⑸腋下:因神经丰富,受袭会疼痛难忍;⑹太阳穴、后脑、膝(肘)关节、腹上部、肾腰部等都是敏感部位。但是一定要在单独对付一个歹徒且成功把握很大时才可以使用。
(三) 遭遇歹徒千万不要这样做
遭遇歹徒时,最主要是斗智斗勇,千万不能盲目,否则,可能就会葬送自己的性命,以下几个方面,一定要让孩子引以为戒:
* 十分害怕,不知反抗。如果遇到歹徒就完全慌了神,不知所措,丝毫不知道反抗,任歹徒胡作非为,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伤害,而且事后抓捕歹徒也无从下手。
* 盲目呼救,鲁莽搏斗。歹徒大多是身强力壮、穷凶极恶的亡命之徒,又多为团伙作案。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鲁莽地同绑匪搏斗,可能会使绑匪凶相毕露,反而招来杀身之祸。在人迹罕至之处,盲目地呼喊求救也只是白费力气,还可能招歹徒讨厌而受到伤害。
第一部分第3章 自我保护的技能(8)
五、善用法律之盾
1995年6月一天晚上,北京某中学的学生汪丽娜买了东西后,便准备回家。可是没走多远,就被商场的几位工作人员拦住了,说怀疑她拿了商店里的东西但没有付钱,要搜查她的物品。她一听就急了。凭什么随便搜查我的包?“要搜查可以,但要去派出所,由公安人员来搜查。”汪丽娜提出了这个条件。可是,就在他们去派出所的路上,几名工作人员又围上来坚持要翻包检查,可是折腾半天,也没有翻到可疑的东西。这种粗鲁野蛮的行为深深地刺伤了少女敏感的自尊心。汪丽娜坚决要求商场用书面形式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然而这些要求并未得到商场方面的答复,她只好上告。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责令这家商场向她公开赔礼道歉,并且赔偿精神损失费6000元。汪丽娜用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名声。
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个用法律形式表现生活准则的社会,法律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法律是一件保护自己的最有力的武器。不懂得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人在将来的社会里将寸步难行,没有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本领,本应该是自己得到的东西也会飞走,也许本是出于善意的行为却被裁决为违法甚至是犯罪。改变生活观念,让孩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具备运用法律保护自我的本领,是在现代社会中生存进而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一) 学习法律知识
在家庭、学校平常的教育当中,往往只注重孩子们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而且仅局限于书本,青少年们大多数都是“法盲”,根本没有相应的法律意识,所以父母要想自己的孩子善用法律之盾保护自我,当务之急就是要让孩子知法懂法。
* 明确法律的意义。要让孩子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一方面它能有效保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它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予以制裁,绝对不会手软。法律是我们这个社会正常运作的规范保障。
* 学习法律基本知识。可以让孩子通过阅读有关法律知识的简要或者插图读本,通过其中的案例得以启示。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能够灌输基本法律规范,可以帮助青少年初步形成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学习《宪法》,可以促进青少年权利意识的形成;学习《民法》,可以促进平等和契约观念(诚实信用)的形成。
* 参加一些法律活动。纯粹的书本知识对于青少年来说可能比较难于理解,可以带孩子去参加法庭的听证、街头的法律咨询活动,或者鼓励孩子去做宣传法律知识的志愿者,这些都有利于显著提高孩子的法律意识。
第一部分第3章 自我保护的技能(9)
(二) 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
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而且易于冲动,所以学习法律知识进而形成基本的法律意识以后,就要培养他们对法律规范的内在信仰从而自觉遵守,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犯罪。
* 进行家规教育。针对孩子和家庭实际,制定一些家规,并让孩子切实遵守,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家规制定后,父母要做好表率作用,对孩子违反家规的行为要进行适当的惩罚,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明白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 让孩子遵守学校守则。积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遵守《中小学学生守则》和《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校规教育。让孩子明确校规是学校整个集体的行为准则,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遵守,切不可任性。违反校规、校纪,父母要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批评而不能加以庇护。
* 引以为戒。父母可以举出一些青少年违法的例子,让孩子找出他们犯错的原因,认识到这些误入歧途的人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悔已经为之晚矣。这样孩子可以引以为戒,自觉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 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如果孩子出现把棍棒和刀子带在身上,或者偷看黄色书籍、录像等行为时,要及时纠正他,严加管教,不要溺爱孩子、对他的行为放之任之。要让孩子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懂得从小放任自己必然走向歧途。
(三) 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鼓励青少年为了自己和周围人的合法权益,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大胆地运用法律的武器,及时充分地利用诉讼权利同侵害自己利益的行为作坚决斗争,时刻维护、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父母要教会孩子随时准备好拿起法律之盾:
* 让孩子做“法律顾问”。在观看电视中的法制报道,或者周围有人受到非法侵害的时候,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先争取孩子的意见,问问他应该怎么办,这样孩子会有意增强法律的意识,自己遇到问题时也不至于不知所措。
* 不要胆怯。有些青少年在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同时也受到坏人的威胁,恐吓他说出去会如何不好。青少年可能就因此而不敢公开,应该让孩子知道不管什么样的人做出违法乱纪之事,都应该被绳之以法,不要迫于坏人的淫威。
* 强化诉讼意识。在我们国家有些人仍然把打“官司”,特别是当“被告”看作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而且根深蒂固。清除旧的“厌讼”观念的不良影响,树立新型的诉讼观念,应该认为敢于而且正确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是最明智、最公平、最简单的方式。
* 向律师求教。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学习法律知识,但是也要认识到法律也是深奥渊博的,一个普通人是无法完全精通的。所以遇到问题,要诉诸法律的时候,最好向专门的律师等专业的法律人士请教,从他们的视角才能找到最适合保护自己权益的法律途径。